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01 注意會頻繁地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個目標

因為武漢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的復工時間都延遲了;但為了保證一定的業績產出,部分公司的員工已經開始在家進行遠程辦公。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社交渠道分享了在家進行遠程辦公的感受。有一些小夥伴很支持遠程辦公的方式,因為不用去擠公交擠地鐵,省下來的交通時間也可以拿來多睡會,同時還可以穿著睡褲大拖鞋。

還有另外一部分小夥伴卻因為在家辦公而感到苦惱,一是感覺自己遠程辦公的效率太差,工作產出少;第二就是感覺沒有什麼下班時間,白天到晚上好像都一直在工作;第三就是受到家人的干擾,自己在房間裡工作,家人在客廳裡打牌等;第四就是自己經常沒意識地刷手機看短視頻,剛放下手機過了一會又拿起來……

作為一家全球性公司的一個遠程辦公的領導者,聯想集團首席多元化官約蘭達·科尼爾斯,也曾說遠程辦公在工作和娛樂之間找到平衡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她的週末時間總是被行程往返時間佔用,她也用了幾年時間才弄明白如何為自己擠出時間,同時又不因此而愧疚。

從大家的高頻討論裡面,不難發現關於在遠程辦公出現的這些問題,是普遍現象;以上的現象都導致了我們遠程辦公效率低。而這些導致我們工作效率低的現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分散了我們注意力,讓我們無法持續性高效工作。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02 什麼是注意力,又是什麼導致了我們注意力渙散?

18世紀的日本禪宗大師白隱慧鶴在提到唐代禪師永嘉玄覺時說:“在慾念和動盪的世界中冥思得到的精神力量就像火中盛開的蓮花,不可摧毀。”


而這裡的“精神力量”指的就是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在遠程辦公的環境裡,注意力可以幫助我們把精神集中於工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產出。

但在遠程辦公的環境裡,我們經常分心以致於不能持續專心工作,然後我們又會責備自己工作時無法集中精神,接下來又是這種現象的反反覆覆。既然“分心”對於工作效率來說是顆毒瘤,那麼大家知道導致注意力渙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嗎?

對付“分心”,如果能知己知彼,便可以提高戰勝它的概率。

在閱讀了法國神經認知科學研究員、 “大腦認知動力”研究小組帶頭人讓-菲利普·拉夏(Jean-Philippe Lachaux)寫的《注意力:專注的科學與訓練》,我深受啟發並提煉出了影響注意力的三點原因: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1)沒有注意力規劃,“即時考慮”佔了上風

神經科學指出,大腦的狀態會受被感知到的信號影響,如果我們沒有對即將的做事情進行規劃,那麼大腦在很大程度上會受環境的影響,對來自環境的刺激做出“即時考慮”。可以回憶一下,如果我們處於較為放鬆的環境,我們是不是會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我們可能在看著視頻,電話響了我們就去接電話;朋友發微信找我們聊天,可能一不留神我們又不見了大半個小時……這便是沒有注意力規劃的現象,我們默許了我們的注意力可以分散。

在遠程辦公的環境裡,我們一般都是在家裡辦公,而家給我們的感覺是相對比較放鬆自由的地方;在這種環境下,很多小夥伴還可能穿著睡褲,甚至頭髮也不梳洗就直接工作了。其實這些行為都反映了我們默認在家裡很自由,工作也相對自由,從而在潛意識裡默許我們可以不用像在辦公室裡那麼認真。我們甚至也有從眾心理,我們看到其他小夥伴在家也是差不多的狀態,那麼就認為自己這樣也沒什麼影響。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2)大腦認為在做的事情還不夠重要

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把注意定義為感覺信息的過濾系統。換句話說,就是大腦總是優先處理我們認為該處理的事情,吸引我們的事情。那麼什麼事情才是該處理的,大部分都是我們認為重要的、值得花時間的、能讓我們快樂的事情。反過來說,也就是如果我們覺得一件事情不夠重要,不值得花費時間,那麼我們的注意力便不會放在這裡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定義,這種思維叫不值得定律。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敷衍了事的態度。即使做成功,也不會感到有多大的成就感。舉個例子,有很多上班族不願意下班後花一個多小時做飯,他們經常會覺得做飯是一件很浪費時間的事情。所以如果我們對遠程辦公在家工作這件事情不夠重視,那麼我們可能會有這種心理:我做多做少對公司影響可能也不是很大,反正公司也不是我開的。還有的人可能平時就不是十分認可自己現在的工作,所以大腦抗拒把很多注意力放在工作上。

(3)壓力讓注意力無法集中-齊加尼克效應

神經科學研究指出,壓力和注意有著緊密聯繫,“分心”的詞源是“分裂”:人在各個方向上被拉拽,離開中心,無法集中。壓力是一種機械限制,“心理壓力”就是它的神經生物學版本,也就是說“神經”緊張。壓力的來源有很多,而在工作上常出現的便是工作任務過多、工作強度大或者工作難度高。

所以當大腦同時面對幾個任務、甚至是彼此矛盾的任務時,如果大腦不能快速判斷出該優先處理哪件事,那麼大腦可能會“暫停工作”。這就出現了一個常見的現象:在壓力的作用下,行為容易變得自動化。

因工作壓力導致心理上的緊張狀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齊加尼克效應”。緊張的工作節奏和各種競爭,使勞動者易於產生緊迫感,壓力感和焦慮感,若處理不當或不能適應則會對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03提高注意力的幾個方法

(1)減少干擾源,減少大腦自動化模式

神經認知科學研究員菲利普·拉夏指出,在大腦內部存在一種兩個系統或“模式”的對立狀態:自動化模式和控制模式。

在自動化模式狀態下,運動行為或認知行為都是根據習慣做出的反應。反之,在控制模式下,行為是根據有意識且主觀的目標被選擇出來的。

那麼要提高注意力,我們便要減少大腦自動化模式的時間,而這裡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減少干擾源並把自己放在適合工作的環境裡。以下總結了幾個有效的方法:

1) 收拾辦公桌面,減少辦公桌面的非必要物品。《記憶宮殿》一書裡提到大腦更喜歡寬敞的環境,視野開闊首先讓人的心理不壓抑,情緒好對大腦的思考會產生正面影響,從而提高注意力。在家的辦公桌,可以參考在公司的辦公桌,減少容易讓自己分心的物品,儘量讓自己置身於整齊寬敞的辦公環境。另外,注意聲音的干擾,避免太嘈雜的環境。

2) 與家人進行溝通,同頻好工作時間。在家辦公,家裡人如果不知道我們的工作安排,可能會對我們進行干擾。建議可以和家裡人溝通好時間,比如什麼時間段我們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什麼時間段可以休息。相信如果溝通到位,家裡人還是會比較理解和支持我們的。

3) 給工作一點儀式感,暗示大腦我們要開始工作了。平時在公司裡,我們通過打卡、早會等方式提醒著大腦,我們要開始工作了。那麼在家裡,我們同樣也可以給自己這種心理暗示,比如穿正式一點的衣服,整理好妝容等。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2)對注意力進行管理,做好注意力規劃

正如前文提到的,缺乏工作目標、工作目標不合理、工作壓力大等都會導致我們注意力渙散。而要做好注意力規劃,以下針對針對性總結了幾個方法:

1)用ZTD法則進行目標及時間規劃

“簡單做”法則(Zen To Done),其更加註重行動;在具體操作中有如下步驟: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列出來——根據重要性及緊急性確定目標處理順序——執行——不斷優化目標時間管理清單。當把目標都列出來了,大腦就知道我們要做什麼且知道時間排序,就不會過多處於無序或者焦慮的狀態,也利於注意力的集中。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研究表明,大腦一次處理一件事情是最高效的。那些能同時注意兩件事情的人是怎麼做到的?菲利普·拉夏指出,大腦同時處理兩件事情是表象,要麼幾件事情只是“一件事情”,那麼另一些事情是大腦用自動化模式在處理並不需要人的意識在過多控制。比如玩雜耍的人可以同時盯著好幾個球,那是對行家來說大腦在一定程度上把這些目標當成了整體,且通過他們不斷重複的練習,大腦最終能讓某些任務自動化,甚至幾乎不需要注意就能完成。所以我們在工作時,不妨每次只做一件事情,這對注意力的集中非常有幫助。

3)多任務處理時,注意減少時間切換成本

多任務處理,用計算機編程語言講就是“多線程處理”,而其實就是當大腦需要在幾件事情裡來回切換,這當然會造成注意力分散。試想一下,我們平時同時處理幾件事情時是不是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在做這件事,又惦記著另一件事情,從而導致自己無法專注。研究者們也表明,多線程工作對人的短期記憶,或者叫“工作記憶”,都有消極的影響。但其實很多職場人都需要進行多任務處理,那麼以下有一個方法:按切換時間成本的大小合併同類項,或者排序。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4)留出空白時間

美國最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曾指出,大腦持續專注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能讓大腦打個盹,效率會更高。一項研究表明,小睡26分鐘讓美國宇航局飛行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4%。大腦高度專注的時間是25分鐘,所以不凡圍繞這個時間給自己設置一個合理的休息時間,比如大概工作25分鐘便休息5分鐘。具體可以參考自己的工作習慣及工作任務去制定。

5)在行動鏈上設置好deadline

Deadline指的是最後完成期限,如果沒有設置這個期限,我們可能會把目標無限拖延。很多外企的員工聽到deadline都會有點緊張感,很多領域專家也認為dealine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克服拖延,給大腦一點緊張感,給自己設置一個完成任務的合理期限吧。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3)如果覺得工作“不值得”,可以試試用深度思考法正視工作

之前有個學妹在一個學習群分享,她覺得自己天天招聘銷售就是在打電話和找簡歷,覺得一點價值都沒有。群裡有一位老師說:那你能從簡歷裡看出一個人的成長背景了嗎,你每打一個電話都能判斷出人選對公司的意向度了嗎?完了之後,老師又說,如果你都能掌握了這些,那麼你再想想,你聊了這麼多銷售總結出銷售人員有什麼特點了嗎,哪些人最合適做銷售?怎麼樣設置薪酬體系能更激勵銷售等等。其實老師這個提問就是引導學妹在工作中進行深度思考。而要做到深度思考,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多問“為什麼”,問到自己能理解事情背後的邏輯為止。每項工作都有能讓人成長的東西,如果你暫時對它不滿意又換不了其它工作,不如試試這種思維。


遠程辦公總是分心?三個方法助你重新規劃注意力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注意是一種稀少並珍貴的資源,我們要成為注意的主人,靈活且合理地分配注意。本文介紹了遠程辦公背景下注意力渙散的三個原因:沒有注意力規劃,大腦默許注意力分散;大腦認為我們做的事情不重要,不願意把注意力進行分配給它們;太多壓力導致大腦不能很好地分配注意力。而與此同時,本文也針對性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法:一、減少干擾源,減少大腦自動化模式;二、5個處理任務的方法幫助大腦進行注意力規劃;三、轉變思維,用深度思考法找到工作的價值,讓大腦重視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