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討論,中國發展中醫藥的阻力來自哪些方面?

任人說道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肚子疼為例,中醫問吃什麼,啥時候吃的,再看難受程度,角色,還會脈象,有八九成的把握再讓你去拍片或者抽血,西醫先去抽個血,再去拍個片,看不清再去核磁共振,這裡沒事,再拍別的地方片子。區別太大了。去趟醫院跟去地獄走一趟一樣,錢不少花,病也不好查。


一夢醉千年80708926


首先,中醫死在中藥上,中藥的炒制一直是大難題,合格和不合格,很難區分,同種藥材,炒制不同,藥效差距太大 ,年份產地對於藥材也有相對應影響,一直以來的標準不夠明細,與西藥比起來,管控難度太大。

然後,同種病,人不同,藥方也有差異,沒法標準化治療,西醫相對來說比較規範,現在醫學儀器的發展也是一直圍繞著西醫在轉圈。

再就是中醫師的培養太難,經驗要求太高,易誤診。


揹包客37787079


我想說說對中醫的認識,以前看過一些小說影視劇裡經常會提到,有些藥物是具有毒性的,但是通過傳統醫學 搭配,或者通俗點講通過藥方,將其放進幾種或者幾十種藥物當中,讓其藥性得到改變或者局部釋放,更或者說一種現在人還不理解的化學反應,最終熬練出一品好藥。沒學過中醫,但是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是普遍性的,為什麼會有藥引子一說。

再說說為什麼中醫到現在不再主流了,一方面是西醫更新迭代的速度快,更符合現代科學對微量元素的認識,也更貼近生物的本質。而中醫,是老祖宗幾千年不斷試錯,去粕存精,花了幾千年時間統計出來的,很多方子流失不說,現存的對新型的疾病像艾滋,腫瘤這些並沒有時間去歸納總結出有效果的方子,如果是古代醫師穿越來了怎麼做呢,不斷的試,不斷在已有的藥物效果裡找不同的搭配去試,也許花個幾年十幾年真的可以試出一個對艾滋,腫瘤有效的方子,但是同樣的時間,也許西方學者已經將中藥的一些有效成本剝離出來,註冊專利,變成了所謂的西藥,是的,很諷刺對不對,西方藥企對中醫藥的渴求正在提升,而只有我們自己還對中醫不重視。

不重視的原因也很簡單,學醫的也是想有個好的生活,受人尊敬,治病救人,而不是懸壺濟世,短平快是目的,也是手段,用西藥啊,短平快,中藥?那是得懸壺熬煮的,得花時間精力去搭配實驗總結的,現在年輕醫生有幾個能吃的這種苦,沒有新生力量去挖掘去碰壁去推陳出新,中醫怎麼發展的了,沒有發展沒有對現代疾病的新方子出來,誰還要學,這是個死循環。

最後也希望借這次的疫情,中醫能受到更多學者的重視和扶持吧,別讓老祖宗的東西在我們這代最求短平快的年輕人手上斷了根。


笑崩了牙可好_cp


先講個人對中醫的觀點,再分析問題,最後結論。不同意觀點的不要往下看,沒時間和缺乏基本邏輯和常識的人磨時間。我承認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1、如何看中醫?中醫是傳統醫學,是經驗積累。所以中醫中的藥方,是有有效的,這不用質疑,這是幾千年用人命堆出來的療效。當然裡面也有無效的,原因很多諸如安慰劑、倖存者、傳播學等效應。穿山甲能通、蝙蝠糞便能明目就是典型的糟粕。其次、基於經驗總結出的理論,與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陰陽的結合,那就是一種世界觀而已。但用這種理論來指導研製新的藥方,呵呵那就是搞笑。

2、中醫的發展,主要有這幾個問題。1、更好的治病效果,不講療效講愛國的都是耍流氓。2、尋找更多的藥材和藥方,不然談什麼發展?3、更有效的培養人才,沒人繼承就沒了。4、整理傳統,留精華去糟粕。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新的理論。

3、現狀:

3.1更好的治療效果,這個不清楚。但中成藥確實是一大進步。吃藥更方便有效,藥質量穩定,也證明了中藥可以標準化,也有了雙盲檢測的可能。所以說中藥不能雙盲的也是在耍流氓,不是不能而是不願。 至於現代技術檢測手段,當然要用啊。降低醫生診病的門檻,拿刀的打不過拿槍的,這是戰爭打出來的經驗,無需質疑。

3.2新的藥材和藥方,這個很差。現在放眼全球,中國以外的植物動物有多少入藥了?有多少基於這個的新藥方?估計西洋參是最後一個新藥材了吧?不要說沒有,金雞納樹皮就是典型的東西。還有東南亞的土方、非洲巫醫的有人去看過一眼嗎?

3.3更有效的培養人才,這個只能說有在培養,但基本還是傳統的醫書,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幾百年上千年了,又不是哲學書籍,要治病救人的應用學科,這些書作為中醫史學沒問題,用來看病?是不是太過時了?學一輩子也學不透怎麼去看病? 目前中醫院教大量西醫(其實是現代醫學)知識,這個對中醫發展是有好處的,學貫中西,睜眼看世界才能成為大醫家。

3.4整理傳統,留精華去糟粕,這個極差。老祖宗的書不敢改啊。我去,出個勘誤,補遺不行嗎?蝙蝠糞便入藥是不是應該註明有可能存在大量病毒,84消毒液或高溫殺毒再用?

至於新理論,以現代醫學、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中醫,識別有效成分難道沒有意義嗎?虎骨的有效成分是什麼?總不至於中醫就等動物園的老死的老虎骨頭吧?人參皂酵素到底是不是有效成分?是的話直接人工合成就不用野山參了啊。

最後,中醫針劑直接打進靜脈的別用,99%以上都不是有效成分,打進血管裡。這個和血管裡打洗衣液也沒多大差別。就算按現有的據說先進的理論解釋說中醫的有效成分是大分子聚合物,那也不是應該注射進血液裡的。因為大分子聚合物不可能通過消化系統(內服)和皮膚(外敷)原樣進入血液!

所以針劑弊大於利。

建議雙盲檢測藥方,分離藥材有效成分,中成藥,以現代醫學解釋和提高中醫才是正路

所以,制約中醫發展的是在中醫傳統路上抱殘守缺的專家(不肯改進醫書,又阻止他人去改,這個涉及地位和話語權),把中醫和愛國等同的腦殘粉,為了解釋而牽強附會又不肯做實際的雙盲大數據檢測的偽研究者。至於不信中醫的,連理都不理你怎麼可能成為中醫發展的阻礙,壓根不在同一個維度啊。


懶爸爸育兒日記


中國文化,不管是中醫,還是道教,還是各種文化,基礎就得學10年,實踐還得10年,學的範圍廣還深,不是什麼人都有毅力堅持下來的。這個時代都喜歡快餐,恨不得抖音一分鐘世界全知曉。

有個節目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老師傅說,古代的製作的盤子現代不是製作不了,但是手工需要一個人專心做20年才能做成一個盤子。現代人誰有這麼大毅力和心性。誰會犧牲20年換個盤子?


廊坊精英


我個人認為,限制中醫發展的是政策,古代沒有行醫資格證,但是那時候遍地醫生,名醫輩出,現在一個小小的證件就阻擋了中醫的發展,有資格證的不一定就是良醫,只不過它是符合了發給它資格證的條件,沒有資格證的也不一定就是庸醫,它只不過是不符合發資格證的條件而已,古代華佗、孫思邈、扁鵲、張仲景、李時珍他們都有行醫資格證嗎?醫術不是有理論就行,還得有實踐和經驗,行醫資格證只是根據醫學理論和醫學常識來判定是否符合發放資格證,所以行醫資格證不是醫術的護身符,它是醫者的通行證。


縱橫D捭闔


很多人不信任中醫反對中醫的理由是認為中醫不符合科學!而完全無視幾千年來中醫在治病救人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我們對現代科學的探索研究才四百多年,科學認知還非常有限,對很多現象包括中醫還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

以人類目前所有限的科學知識去否定我們還無法解釋的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和實踐,這本身就不是科學的態度。


用戶嘯天豹


中醫藥是中國歷史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說發展阻力,其實這個用詞不太準確,在中國並沒有多少人去阻礙中醫藥的發展,只是傳統的中醫藥治病模式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一、中醫診斷沒有完全結合現代的科學診斷技術,在診斷過程中應該根據印象診斷結論開出針對的科學檢測和相關的輔助檢測來準確地斷定病因病狀,二,在中藥應用上須要大大的改進,西藥不僅品種比較多,而且都是具有針對疾病的特效藥,見效快,還可以通過輸液進行大劑量用藥,但它有副作用大,易產生耐藥性等缺點,而中藥的安全性是最大優勢,但老的用藥方式不但麻煩,而且病人也難嚥,可以將老式的一病一處方使用方法進行改進,針對各種病證制定各種安全的小配方,並用現代加工工藝製成藥片,然後由醫生根據不同的病情進行大組方,這樣既方便又實用,用藥也規範,而且比西藥更安全,市場競爭力也就更強,三,加大中藥提取物靜脈注射的研究,提高中藥的療效水平,把這些事都完成了,中醫藥發展就沒有了阻礙,想不發展都難。


為進步而奮鬥


中醫教學是老師帶學徒幾乎是一個師傅帶一二個關門弟子從學時間很長,而且中醫主要是以觀精,氣,神,而這些都需要個人經驗來辯證的。重要的是中醫很便宜掙不到什麼錢,百姓現在只知西醫不知中醫之妙!


何小姐的見聞


中醫理論毫無創新、診察方法毫無創新,與現實需求越來越遠。中藥無論是取材還是製備方法還是那麼粗獷,療效判斷還是那麼粗獷與淺表,不願也不敢施行雙盲檢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