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明末,生活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逐渐兴起。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创立八旗制度,统率满、蒙、汉族军队。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一种兼有政治、经济、社会等职能的军事组织。满清统治者以少数民族之地位,凭借武力取代明朝,问鼎中原,因此,在开国之初,高度重视军力的维持。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清初,清统治者对军队的军事教育十分重视,规定京师驻军定期演练。在满、蒙贵族之中,尚武之风尤盛。此外,清袭明制,仍采用武举制度选取军事人才。顺治二年,清廷重开武举,其考试内容为骑射、步射、策、论等。除武举之外,清政府还别开门径,选拔、培养军事人才。雍正年间多次面向全国招募拣选人才,拣派官员训练教习。

为检验部队的训练情况,清朝还定有皇帝阅兵的“大阅”制度。其制始于天聪七年,至顺治十六年,定三年一大阅之制,或演阵法,或阅官兵数目及营伍器械。这些措施对清初军事力量的维持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八旗、绿营外御强敌,内平叛乱,为清王朝统治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至康、乾时,兵势之强,已达顶峰。

然康、雍、乾三朝,虽是清代鼎盛时期,亦是衰败之始,各种腐败之风盛行,并不断侵蚀着军队的肌体,使八旗、绿营先后走向衰败。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首先,在清军的指挥体系上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如前述,清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军队的管理节制权分寄于督抚,兵政、军需权统归于兵部和户部,军令权和最高指挥权则操于皇帝之手。绿营的将官由兵部直接管理,将官不能直接统兵,只到战时临时拨给部队,而统兵之将多由文官担任,以文制武。绿营兵制虽然很好地防止了武将专权,但由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遇到战时临时抽调成军,导致上下互不相习,号令不一,各自为战,败不相救。与此同时,由于清政府实行了以旗制绿、以文制武的政策,使军事指挥系统层次过多,运转不畅,从而造成了相互牵制、军令难行、指挥失灵的局面。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其次,清政府在军事教育和武举选拔中过分强调弓马骑射,致使文武并重的军事教育方针逐渐流于形式。顺治年间,清廷为防止满人汉化,即令宗室子弟只习满书,停习汉书。乾隆七年,清廷下旨强调尚武精神,准许宗室子弟,“或有不能学习汉文者,应听其专精武艺”。在武举之中,同样如此,外场骑射重于内场策论,嘉庆年间,更将内场考试改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内场地流于形式,致使考生只重技艺,而忽视军事理论的学习,其中试者中甚至不乏目不识丁之人。由此所选拔出的将弁之才,其素质可想而知。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第三,八旗承平日久,锐气尽失。满清入关后,八旗兵坐享特权,过起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昔日剽悍粗犷、骇勇善战之风逐渐荡然无存。八旗官兵的待遇,原本十分优厚。但由于后来生齿日繁,产生了严重的“八旗生计”问题,使清政府不得不用扩大旗兵兵额的办法来弥补,致使八旗日益成为一个救济机构,选拔兵丁时不是专门挑选体壮艺精者,而是优先考虑生活困难者,旗兵素质出现恶性循环。

随着承平日久,八旗军队的战斗力逐渐衰退。1673—1681年(康熙十二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时,成军不满60年的八旗兵在前线“观望逗留,不思振旅遄进”,完全丧失了当年驰骋疆场,奋勇争先的锐气,致使平乱全赖绿营之力,“旗人逐渐退化成卫戊部队”。到嘉庆十七年时,八旗连三年一次的大阅也不举行了。自18世纪中期后,“八旗部队就不再是帝国部队的主力,而只是作为征服者的一种标记继续存在着,它已经不再是可靠的实力保障。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第四,绿营腐化严重,战斗力下降。清廷俸调制度厚八旗而薄绿营,绿营武官的俸银低于同级八旗武官1—4倍,致使绿营将领中“尅扣”、“冒饷”之风盛行,往往出现“册上有兵,伍内无兵,纸上有饷,军内无饷”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兵员上的严重缺额。而绿营官兵由于待遇菲薄,入不敷出,部分兵丁只得兼做手艺、商贩以养家糊口。此外,绿营兵平时“差”、“操”混同,百役并举,担负护饷、押犯、缉捕、守护、察奸、缉私、承催等繁重的差务,忙碌不堪。

一方面根本无暇顾及军事训练,另一方面,钻营、取巧、油滑、偷惰的“绿营习气”却暗滋潜长。曾国藩论道:“漳、泉悍卒,以千百计械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军队里,见贼则望风崩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者比比皆是。”于是“钻营、奉迎、取巧、油滑、偷惰、尅扣、冒饷、窝娼、庇盗、开赌场、吸鸦片”,的现象,便屡见不鲜了。美国远东问题专家鲍威尔认为:“绿营显然只是一支大型的警备队伍,而不是战斗力量”。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此外,在军事装备上,清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八旗兵始终把弓法、刀技、马术等视为看家本领。绿营兵虽也使用鸟枪、大炮等旧式火器,但由于清政府重弓箭轻火器观念的影响,在明代的基础上毫无发展,坐待落伍。直到鸦片战争前夕,拾枪抬炮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仍然是“制胜利器”,清军所使用的自制枪炮,比之英军,整整落后了200余年。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种种迹象表明,清军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早已是军备废弛,纪律荡然。然而,与此同时,工业化却在西方各国迅速发展,在科技和工业的推动下,西方列强的武器装备迅速更新。在陆军方面,滑膛枪和线膛枪、针发枪的先后出现,使步兵武器的射程极大提高,完全改变了以往短兵相接的作战形式。而各种新式火炮的威力更大,火炮的大量装备和使用也使炮兵逐渐脱离出来,演化成为一个独立兵种,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陆军正日益朝着合成作战的方向发展。在海军方面,蒸汽机已经广泛用于舰船,螺旋桨推进器也已问世并将取代明轮。新式军舰的航速更快,机动性更高。在配备新式火炮之后,近代海军的作战范围和作战效率日益扩大。近代武器的发展,使传统军事思想和军事教育日显落伍,新的军事思想应运而生,进而推动了近代军事体制、军事教育等的巨大变革,近代军事体系在西方逐渐形成。

满清八旗军从清初的天下无敌,到落后西方200年经历了什么?

所有这些变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清政府施行闭关锁国的封闭政策,对外界的飞速发展一无所知。中国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但却已腐朽不堪,致使在鸦片战争中,虽然拥有人数和地理方面的绝对优势,但却难逃战败厄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