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惠济:“小红象”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

郑州惠济:“小红象”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

河南新闻广播 2020-02-10 18:10:28

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 陈俊杰、张宇鹏 通讯员 张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郑州市惠济区印发《开展“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后,各有关单位、镇(街道)和村(社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志愿红”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

高效组织动员

郑州惠济:“小红象”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

根据郑州市统一安排,惠济区组建了8支镇(街道)志愿服务分队,招募志愿者2857名。服务前,对骨干志愿者进行了分层次培训。区文明办邀请区疾控中心制作了《惠济区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宣传培训课》视频,涵盖口罩正确佩戴方法、处理废弃口罩、清洁洗手、如何与他人接触等防控措施和健康知识,为志愿者做好自身防护提供了科学指导方法。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区科协、区新时代实践文明中心联合编印了新冠肺炎防护宣教手册,精选新冠肺炎基本常识、预防措施、常见误区等权威内容,发放给村(社区)卡口值守人员、志愿者,供他们学习,并精准投放给居家隔离的群体以及进出卡口社区居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战“疫”。积极倡议倡导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带头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建立微信工作群,打造“网络教室”,每日推送中国政府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权威信息,在其本人的工作群、社区群、朋友圈传播,做网络文明志愿传播者,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党员志愿者冲在战“疫”第一线

郑州惠济:“小红象”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

越是最困难、越危险的时刻,党旗愈发红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两个作用”,迅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设在卡口上,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区人民医院党总支招募的党员志愿者,分组在分诊点引导发热患者就诊,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率,并编发简报动态宣传身边先进典型。刘寨街道兴隆铺村党员突击队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推行“三色管理”模式,在各卡点醒目位置张贴住户人员分布图,动态调整,构筑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江山路街道机关党员陈增润值守连霍高速惠济站,核验入市车辆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卡点消杀,连续一周不回家,以忘我的工作精神诠释了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区,党员王振山主动报名自愿做志愿服务者,不求任何回报。迎宾路荔园饭店党员志愿者自发组织,为卡口一线免费供应爱心午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抗疫中的“铿锵玫瑰”

郑州惠济:“小红象”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

巾帼不让须眉,女子能顶半边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巾帼志愿者们响应区防控办、区文明委号召,主动作为,勾画出防疫战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花园口镇老黄河大桥卡口现场,一句清脆的“我也可以”掷地有声。花园口镇花园口村的巾帼志愿者在防疫服务站自愿报名参与到防疫行动中。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科普宣传、街头劝阻、卡口登记、上门驻守等工作。截至目前,该镇已有370余名巾帼志愿者在抗疫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城街道,25名女同志成立“防疫宣传队”,以女性温暖细心、平易近人的优势进村入户宣传,发放《致全区居民的一封信》《致武汉返豫老乡、武汉来豫同胞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资料,宣传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等要求,倡议群众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鉴于当前人员尽量少聚集的疫情防控要求,古荥镇石桥村王蕊贞发挥普通话比较标准的优势,利用村里的“大喇叭”,广播防疫知识,起到了不见人聚集、但闻科普声的宣传效果。

返乡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

郑州惠济:“小红象”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

“大爷、大妈您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啊!”这是惠济区大学生志愿者在街头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场景。大学生知识层次高、富有青春活力,寒假返回家乡又尚未开学,是惠济区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志愿服务行动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助力。李卓远是花园口镇花园口村的大学生,他看到为战“疫”而早出晚归的父亲,暗下决心:“我作为花园口村的一员,何不组织和我一样的大学生也投入到疫情防控当中呢?”说干就干,他迅速组织了同村的几名大学生,主动找到疫情服务站,要求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到卡点宣传防疫知识和政策,劝返进村外来人员,劝离扎堆聊天的群众回家,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作为。截至目前,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区已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8支,活跃在大街小巷,村口社区。

请让我做一名志愿者

郑州惠济:“小红象”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

连日来,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为保障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惠济区文明办按照市文明办要求,积极倡导各镇、街道和区直单位,就近就便招募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凝聚全民行动、共同抗疫合力。在区、镇(街道)两级积极倡议下,涌现出一批居民志愿者,他们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服从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分组划片、进村入户,以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标语、微信宣传推送等形式,在抗疫战斗中甘做“宣传员”“秩序员”“采买员”,为疫情防控堤坝舔砖加瓦。江山路街道苏屯村72岁的马金叶,在得知蔬菜供应困难时,2月1日,她将自家载种的15吨白菜、8吨白萝卜全部捐赠出来。考虑到群众领取蔬菜时容易造成聚集现象,她联系楼管统计每栋大约需要多少份,放在楼下,让村民间隔领取。“国家有难,不能只顾自己,村里的干部、党员、基干民兵几乎全员出动,我也要为疫情防控做点事!”这位志愿者的凡人义举在当地广为流传。疫情来袭,区内接受的第一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专项捐款来自区红十字会志愿者李珂,他以个人名义向红会捐款2万元,虽然他父亲年前因病住院,但在国家遭受重大疫情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奉献社会。迎宾路街道香山社区舞蹈队队长朱东华看到社区干部每天忙碌的身影,向社区书记主动请缨要做疫情防控志愿者,并倡导其他队员共同加入志愿服务队,分担人员出入登记、防控科普知识宣传等工作。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红马甲”或许是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邻居,抑或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选择了逆行而上、志愿同行,以平凡的事迹而却高尚的精神定格在历史长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