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惠濟:“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

鄭州惠濟:“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

河南新聞廣播 2020-02-10 18:10:28

大象新聞•河南新聞廣播記者 陳俊傑、張宇鵬 通訊員 張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鄭州市惠濟區印發《開展“綠城使者——小紅象·健康行”志願服務行動實施方案》後,各有關單位、鎮(街道)和村(社區)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志願紅”助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

高效組織動員

鄭州惠濟:“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

根據鄭州市統一安排,惠濟區組建了8支鎮(街道)志願服務分隊,招募志願者2857名。服務前,對骨幹志願者進行了分層次培訓。區文明辦邀請區疾控中心製作了《惠濟區綠城使者——小紅象健康行宣傳培訓課》視頻,涵蓋口罩正確佩戴方法、處理廢棄口罩、清潔洗手、如何與他人接觸等防控措施和健康知識,為志願者做好自身防護提供了科學指導方法。針對互聯網時代的海量信息,區科協、區新時代實踐文明中心聯合編印了新冠肺炎防護宣教手冊,精選新冠肺炎基本常識、預防措施、常見誤區等權威內容,發放給村(社區)卡口值守人員、志願者,供他們學習,並精準投放給居家隔離的群體以及進出卡口社區居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動員全社會共同戰“疫”。積極倡議倡導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帶頭為疫情防控做貢獻,建立微信工作群,打造“網絡教室”,每日推送中國政府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權威信息,在其本人的工作群、社區群、朋友圈傳播,做網絡文明志願傳播者,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黨員志願者衝在戰“疫”第一線

鄭州惠濟:“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

越是最困難、越危險的時刻,黨旗愈發紅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兩個作用”,迅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突擊隊設在卡口上,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區人民醫院黨總支招募的黨員志願者,分組在分診點引導發熱患者就診,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率,並編髮簡報動態宣傳身邊先進典型。劉寨街道興隆鋪村黨員突擊隊嚴格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原則,推行“三色管理”模式,在各卡點醒目位置張貼住戶人員分佈圖,動態調整,構築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線。江山路街道機關黨員陳增潤值守連霍高速惠濟站,核驗入市車輛人員信息、測量體溫,卡點消殺,連續一週不回家,以忘我的工作精神詮釋了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區,黨員王振山主動報名自願做志願服務者,不求任何回報。迎賓路荔園飯店黨員志願者自發組織,為卡口一線免費供應愛心午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做貢獻。

抗疫中的“鏗鏘玫瑰”

鄭州惠濟:“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

巾幗不讓鬚眉,女子能頂半邊天。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來自全區各行各業的巾幗志願者們響應區防控辦、區文明委號召,主動作為,勾畫出防疫戰線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花園口鎮老黃河大橋卡口現場,一句清脆的“我也可以”擲地有聲。花園口鎮花園口村的巾幗志願者在防疫服務站自願報名參與到防疫行動中。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積極開展科普宣傳、街頭勸阻、卡口登記、上門駐守等工作。截至目前,該鎮已有370餘名巾幗志願者在抗疫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城街道,25名女同志成立“防疫宣傳隊”,以女性溫暖細心、平易近人的優勢進村入戶宣傳,發放《致全區居民的一封信》《致武漢返豫老鄉、武漢來豫同胞的一封公開信》等宣傳資料,宣傳儘量不出門、出門戴口罩等要求,倡議群眾積極配合黨委政府工作安排。鑑於當前人員儘量少聚集的疫情防控要求,古滎鎮石橋村王蕊貞發揮普通話比較標準的優勢,利用村裡的“大喇叭”,廣播防疫知識,起到了不見人聚集、但聞科普聲的宣傳效果。

返鄉大學生加入志願服務隊

鄭州惠濟:“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

“大爺、大媽您儘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啊!”這是惠濟區大學生志願者在街頭開展志願服務的一個場景。大學生知識層次高、富有青春活力,寒假返回家鄉又尚未開學,是惠濟區綠城使者——“小紅象·健康行”志願服務行動的一支生力軍。他們各盡其能,各展所長,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助力。李卓遠是花園口鎮花園口村的大學生,他看到為戰“疫”而早出晚歸的父親,暗下決心:“我作為花園口村的一員,何不組織和我一樣的大學生也投入到疫情防控當中呢?”說幹就幹,他迅速組織了同村的幾名大學生,主動找到疫情服務站,要求參與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到卡點宣傳防疫知識和政策,勸返進村外來人員,勸離扎堆聊天的群眾回家,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新一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擔當作為。截至目前,在他們的示範帶動下,全區已組建大學生志願服務隊8支,活躍在大街小巷,村口社區。

請讓我做一名志願者

鄭州惠濟:“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

連日來,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為保障廣大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惠濟區文明辦按照市文明辦要求,積極倡導各鎮、街道和區直單位,就近就便招募志願者,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凝聚全民行動、共同抗疫合力。在區、鎮(街道)兩級積極倡議下,湧現出一批居民志願者,他們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服務精神,服從志願服務組織安排,分組劃片、進村入戶,以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手冊、懸掛橫幅標語、微信宣傳推送等形式,在抗疫戰鬥中甘做“宣傳員”“秩序員”“採買員”,為疫情防控堤壩舔磚加瓦。江山路街道蘇屯村72歲的馬金葉,在得知蔬菜供應困難時,2月1日,她將自家載種的15噸白菜、8噸白蘿蔔全部捐贈出來。考慮到群眾領取蔬菜時容易造成聚集現象,她聯繫樓管統計每棟大約需要多少份,放在樓下,讓村民間隔領取。“國家有難,不能只顧自己,村裡的幹部、黨員、基幹民兵幾乎全員出動,我也要為疫情防控做點事!”這位志願者的凡人義舉在當地廣為流傳。疫情來襲,區內接受的第一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專項捐款來自區紅十字會志願者李珂,他以個人名義向紅會捐款2萬元,雖然他父親年前因病住院,但在國家遭受重大疫情的時候,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奉獻社會。迎賓路街道香山社區舞蹈隊隊長朱東華看到社區幹部每天忙碌的身影,向社區書記主動請纓要做疫情防控志願者,並倡導其他隊員共同加入志願服務隊,分擔人員出入登記、防控科普知識宣傳等工作。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紅馬甲”或許是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鄰居,抑或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選擇了逆行而上、志願同行,以平凡的事蹟而卻高尚的精神定格在歷史長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