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水墨江南2020


書法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下是本人剛剛總結的

一、文化傳承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中國的文化正是憑藉著漢字和書寫這些漢字來傳承的,離開了漢字書寫,就無法談中國文化。因此書法作品不只是一種藝術作品,更是文化結晶。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它和某些古代文明國家的文字不同,比如埃及文字、瑪雅文字等。由於歷史原因,這些文字有的早已“死”了,有的至今無法釋讀,而我國的漢字不僅一直“活”著,而且流傳至今,並且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個人修養

1、提高觀察和審美能力

學習書法必然要經歷選貼、臨摹、對臨、背臨的過程,同樣也是發現美、醞釀美、創造美的過程。

2、磨練人的意志

學習書法並無捷徑可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書法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臨帖練習。只有從一點一滴學起,由筆畫到結構再到章法,多臨摹,多創作廣取博收,拓寬視野,記之於心,熟之於手,方能達到心手相應。

3、豐富學識

學習書法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書法知識,瞭解書法歷史和名家風格,練習創作過程中經常翻閱文學典籍和詩詞歌賦,不斷學習中國古典文化。

4、健康長壽

書法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養生之道。從漢代至清代,這個在人類平均壽命25歲~40歲的時代,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約80歲,例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當時人類平均年齡為40歲~62歲,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88歲;進入現當代,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等更上了百歲高壽……

三、家庭教育

1、學習氛圍濃厚

從小生長在一個愛好書法的家庭,孩子是很幸福的。孩子從父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書法過程中,看到了父母身上的優秀品質,認知感悟到了什麼是美。

2、言傳身教

最好的家庭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孩子能在父母學習的過程中耳濡目染,還有什麼親子活動勝過於一家人圍繞在書桌旁學習練字!


書法迷茫者


書法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簡而言之,書法與我們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往高處說,書法是一門藝術,它可以陶冶情操、磨礪意志,更是學習、修養、悟道不可或缺的技能與工具。拋卻歷代官場的爭奇鬥豔的書法不說,就如歷代高僧大德哪個不是書法大聖和名家呢?如懷素大師、佛印和尚以及近現代的啟功大師、趙樸初主席和現任道教協會主席任法融等,無一不是書法界的聖手和大腕!縱觀名山大川,佛教勝地,寺廟道院、政府、學校到處都有達官貴人、名人人雅士題寫的牌匾與墨寶。往小處說,書法更是無處不在,環顧四周,各種建築名稱、建築用途、單位名稱、道路指示牌等書法牌匾和各種吃穿用的物件品牌或行或楷、或草或隸琳瑯滿目、熠熠生輝!毫不誇張的說,書法藝術之於我們已經貫穿於整個衣食住行。

不過,由於現代社會電腦的普及,許多年輕人都習慣於依賴電腦打字,很少去寫字練字乃至於學習書法了。個人認為,固然電腦可以代替個人做一些抽象的工作,但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傳統藝術瑰寶,現代人更有必要去學習去提高書法藝術。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代文人墨客都習慣於以“詩詞書畫”論高低,從你的書寫習慣書寫表現可以窺斑全豹展現你的文字功底、興趣愛好以及精氣神和文化修養!當今社會,更應該倡導年輕人學習書法這一文化傳承,讓古老的傳統文化在現代日新月異的大潮中更加發揚光大,煥發出勃勃生機!








君湘粵


當今書法與生活雖然不能與之前時代相比,但與我們現在的生活卻有無比密切的關係,書法不僅可以修身更是“練字如煉人"!通過書法來養生,因為歷史上喜歡書法的都相對比較長壽,在漢朝的鐘繇,晉朝的王羲之,南北朝的陶弘景,都是年逾古稀之人。在唐代,虞世南81歲,歐陽詢83歲,柳公權88歲。元朝的楊維楨75歲、黃縉81歲、王惲87歲、王馨則享年92歲。而明清兩代書法家長壽者更多。明代的董其昌、文嘉、沈周都享年83歲,文徵明90歲。清代的朱耷82歲、劉墉86歲、梁同書93歲,而阮元103歲。要知道,在古代那可是“人活70古來稀”的年代。到了現代,書法家中的高壽者仍是不勝枚舉。趙樸初、董壽平、蕭嫻、於安瀾都享年90歲以上。社會交換信息功能雖然是有所弱化但在目前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會出現比以往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聯繫,前些天中國憲法日(12.4)通過對書法書寫來表達宣傳法制,還有春節的書寫對聯以及其他喜慶日子貼門窗紅紙對聯。製作廣告牌及包裝上題字,還可把書法印製到日常用品上如:衣服、圍巾、企業核心文化宣傳上和旅遊關鍵點的美化牆上題字和宣傳國家政策上等等

……總之我相信會有更多完美結合的文創點子出來美化與我們現在以及將來的生活愈來愈緊密的!






8914291520356山虎


書法藝術作品首先是商品,有價值的書法藝術品價格高升值空間大,是投資和收藏的佳品,贈送親友也很體面;學習和欣賞書法藝術是充實生活、陶冶情操的高雅選擇;書法藝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書法家收入高而且也是很受人尊重的職業。

書法可以向外國人介紹和宣傳中國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延年益壽,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品味的追求也在提高,至少室內裝飾牆上都喜歡掛上書法作品 。



墨誠書法


回答問題:書法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我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師,一直對書法有一種特殊的愛好。工作幾十年來,始終在業餘時間練習書法,書法成為我業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我退休了,有大把的時間,練習書法就成為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重要生活內容,並且把書法作為我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書法是中國古老的藝術,它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是保健養生的有效方法。

我國保健專家研究得出,可使人長壽的各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

書法練習是一門藝術追求,練習書法時,思想高度集中,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美中,使人身心愉悅,性情得到陶冶。

書法練習又是一種輕體力的勞動,從手到腳幾乎全身都得到了鍛鍊。

因此書法練習,身心俱養,內外兼修,對養生非常大有好處。

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年齡情況,更說明了書法在養生保健延年益壽方面的特殊功效。

從中國曆代書法家生卒年表來看,在人類平均壽命25歲至40歲的古代(清代以前),著名書法家平均壽命約80歲。

例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後的徐浩79歲,楊凝式81歲,楊維貞74歲,文徵明89歲,翁同和85歲,包世成80歲,何紹基74歲等等。

在人類平均壽命40歲到62歲的時期(期間經歷清代、民國和新中國以前),著名書法家平均壽命88歲。

近些年,著名書法家平均壽命已超過90歲,如現代書法界名人齊白石、何香凝、章士釗、郭紹虞、蕭嫻等均享壽90歲以上。蘇局仙、孫墨佛等更上了百歲高壽。

古今許多書法家通過書法藝術養生保健,並得以健康長壽。

而那些散落民間的書法愛好者,默默耕耘的無名之輩,以習書為樂趣,以習書為養生,從而長壽著更多。

現在每當我們走出門外,在巷子裡、街頭、公園等地方,都能經常看到一些書法愛好者,在一大群的觀眾面前,揮毫潑墨,神采奕奕。

中國書法藝術正在以其在養生方面的特殊功效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之奇葩,是我國獨有的傳世藝術,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高級藝術的特徵。

其地位之高,其影響之廣,其基礎之厚,愛好者之眾,列我國藝術之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書法藝術認識的加深,中國書法正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而隨著書法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其在養生保健方面的特殊功效也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和認識。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關注@丹霞老頭天天樂,帶給您健康快樂正能量!


丹霞老頭天天樂


書法,在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無處不入——周圍大街上,簽名廣告裡,佛教慈善中,送春聯現場活動中,現場書法大賽中,忽的一個漂亮的漢字出現在眼前,往往它會吸引不少人駐足,這幾個簡單而傳神的字總是讓人眼前一亮,也足以見得書法對大多數人的震撼,她是國粹,她更是一種魅力,這一點尤其表現在中國書法之上。

國粹——書法,很多時候都能夠讓我們趨之若篤。北京奧運會徽,一個篆書“京”字印象深刻,讓世界定睛一看,都知道那是中國!畢竟書法本來就“很中國”,代表的就是中國人,代表的就是中國心,那是北京,那是中國奧運的獨特象徵,唯有書法才能把中華文化體現這般淋漓盡致,充滿神韻。廣州亞運會,八個碩大的“激情亞運,動感廣州”遍佈全城,採用各大書家的不同作品的地鐵站名,學校寫字課的全面開展,盛會與生活中我們沒有離開過獨具魅力的書法,總是讓我們能夠想到國粹的激情盪漾。

書法就是寫字其實只是一種最淺顯的理解,那英語也就是說說話,上學就是上上課,音樂就是唱唱歌,劉翔就是跑跑步,難道有什麼理由告訴我們連跑步都不會嗎?書法是一個廣義詞,其實包括的內容非常的豐富,歷史,地理,傳記,英語,文學,體育,音樂,畫畫等等中國傳統文化都可以滲入,對於藝術的理解不能用“就是”“而已”來片面的看待,生活在我們這個大千世界之中,相通,相融的事物太多,只有我們去發現,去理解,才能不那麼枯燥與無味,每一項藝術的形成,應該更深入更寬廣的認識。浮躁如此,歸於根本就是當念今書法不能幫你賺到人民幣。

書法還有屬於自己歷史,其歷史與中華文化最根本的底蘊關係密切,歷史上秦晉唐宋元明清,能夠稱為書家之人都不是等閒之輩,試想,紙貴如金的年代,一般常人連認字的機會都沒有,哪能想象認識與學習書法?這是那些歷史無法去改變的史實。現今百花齊放,各家爭鳴,不能說完全理解開放,但是對於藝術的追求還是比較開明,瘦金體的代表人物宋徽宗趙佶的書法,引得全國自上而下對書法的爭相模仿與執著追求,唐朝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詩書興起離不開時代的開明與發 展,而詩書的結合恰恰與其不分不離。這就是眾人所求的書法百家,現代家長對書法的重視又重新回到了一個高峰,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相對和諧的時代環境,更多的是人們對書法,對生活追求內在意義的獨特詮釋。

書法教學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它其實就是對我們中華文化根本的傳承,真正需要讓書法傳承的自然包括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老師在知識的鏈接作用可謂力量之大,知識本就是萬千,但個別學校過分追求其它目的而使得書法工作停滯不前,甚至背道而馳當然不可效仿,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個別現象就足以大放闕辭,教育危矣,老師差矣,校長無能矣等怨聲載道人云亦云。教育作用之大,從新聞聯播就可以直接反應出來,開播三十年著實讓人“受益無窮”,連五道槓的“黃藝博”小朋友模仿領導開會,看文件,作報告,一笑一顰都栩栩如生。教育無時不在,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與老師就很重要。

各類廣告,說明書,店牌,談吐,語言,地名,批評等等生活中沒有一秒不正是教育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書法亦是。一父親說:沒有來上書法課的學生他哪裡會懂這些人之情理,書之漢史,連起碼的知識都分不清一二,哪想到書法課設置得這麼豐富!初中生有些都不如我三年級的孩子。知識就是這樣,不斷探索與積累才就可以明白一二,學才有,不學則無,強求不來,強裝不必。

非常欣慰的是現代家長對書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也深刻的認識到了中華書法豐富的內涵與外延。

傳承中華文化,讓書法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浙江美術館副館長、蘭亭書法社副社長斯舜威認為,“全民書法”並不是要求人人都要當書法家,而是和全民健身類似,“重要的是享受過程。通常意義的寫書法,要準備文房四寶。但是書寫的範圍很廣,硬筆、地書,甚至用鼠標書寫,只要是寫,都可以自由快樂。”

浮躁的社會,人們需要文化信仰,在心中構建文化家園,而書寫正是能讓中華文化迴歸大眾的方式。為此,浙江書法、教育界專家濟濟一堂,探討如何在多媒體時代,推動全民書寫。會上,各路專家呼籲——作為書法重鎮,浙江能不能率先倡導“全民書法日”?書寫進入生活,享受過程的快樂!

社會進步了,人民富足了,城市長大了。應該呼喚書法的迴歸了! 讓書法走進你的家庭! 退休了,你的精力正旺盛,學習書法吧,它讓你充實,它讓你高雅。工作之餘,練練書法吧。它使你心氣平和,它使你淡泊名利。 讓你的孫兒孫女學點書法吧。這是國民素質中最優秀的成分,它使你的孩子有涵養,懂禮儀,知榮辱,明道義。讓書法走進你的家庭!買一件書法真跡,裝飾你的客廳和書房,既可以體現一個家庭的文化品位,也可以表現一個家庭的審美追求。物質生活富足了,用書法來裝點你的精神生活。讓書法走進你的家庭!充實著,快樂著,高雅著。






承宣書畫


書法展現的是我們的精神生活。

書法與生活是相輔相成,書法來源於生活,生活造就書法。前人傳信,通常開篇是“見字如面”。字如其人之道,展現的是淋漓精緻。我們現實生活往往是“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與人交往中往往有諸多約束與壓抑;而在於書法的世界中,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天馬行空任我行。

昔時張旭創作書法時,必先喝的爛醉如泥,而後用頭髮作筆,蘸墨書寫。才成就了史上“狂草第一人”的美譽,後之來者,無人超越。



大源文軒


書法與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息息相關!

往大里說,書法對傳承中華文化的價值巨大,對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巨大影響力。往小裡說,書法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總結了一下,大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書法可增強體質,提升健康水平,延年益壽

書法圈子裡的人都常說“書家多壽”,意思是說學習書法的人往往高壽。這的的確確是一個有趣的事實,值得研究人類生命科學的科研人員關注一下。我舉幾個近現代的書法家大家看看,啟功93歲,吳玉如84歲,董其昌81歲,朱復戡87歲,林散之91歲,于右任86歲,舒同93歲......是不是很厲害?另外我個人還有一個體會,寫書法會大幅度提升手腕的力量,如果你練書法幾年下來,鐵餅、標槍、手榴彈都會扔出驚人的成績!不信你就試試看。我年輕時候曾經因為標槍創下大學系運動會記錄,數年無人打破!

2、書法可以提升書寫者的文學素養

書法以漢字為載體,而書寫內容多為唐宋詩詞,文學經典。在創作書法作品之前,必須把書寫內容爛熟於心,這樣潛移默化之間,文學素養得到很大提高。這方面練習書法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體會,那就是“通常寫書法的人,文學水平都不會差!”。

3、朋友遍天下

我們的古代人通過練習書法也會得到一定的交往,主要途徑就是書信、詩文來往,而且通常只是少數大人物在切磋,平頭百姓難得交流。比如蘇東坡與黃庭堅之間,顏真卿與懷素之間等等。時光到了互聯網時代,書法家來往更加頻繁廣泛,普通書法愛好者也可以互相交流書法學習心得體會,甚至許多許多完全不認識的人也可以通過許多自媒體平臺切磋書法。

以上三點就是書法與我們的生活的直接關係,還有一個關聯影響我應該放在第四位,但我估計地球人都知道的,所以就沒列出來,那就是書法練習如果最終成名,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您一定聽說過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家中失竊的事情,那個毛賊偷走的可是成捆成捆的現金啊。

回答就到這裡,隨文附上我的近期書法作品兩幅,順祝題主愉快!


永書101


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書法家、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歐陽中石先生為我校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書法在生活中的意義》的精彩報告。

  歐陽中石先生首先從自己對於書法藝術問題的認識談起,他說,學科可分為文和理兩大類,理是規律,文是規律所形成的軌跡的表現,完全把他們從理論上歸納起來的是哲學,從理論上加以實踐的是工程,把文藝加以美化的是藝術。在理工學校談有關藝術的問題是合適的,是藝術發展規律中的必然舉措。

  在談到漢字的書寫問題時,他說漢字是中華藝術的結晶,他形象地把漢文比喻成是把藝術結晶結合起來的串珠,而書寫則是串珠上的光環。相對於語言存在時間持續性和空間感受性的問題,以形體進行交流和用書寫的辦法形成文字是發展的必然。隨著不斷的發展,書寫藝術已成為一門很深厚的學問,即為書法。

  歐陽中石先生特別指出,傳統的不等於舊的,傳統的是自古就有並且經過歷史考驗流傳到現在,在今天也存在的。而舊的是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後來消失了的。書寫的藝術是伴隨著文化的成長而形成的一門新穎且可愛的學問。

  最後,他談到怎麼學習的問題時說,《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習”字應該是精通的意思,就是說學過之後及時融會貫通,才會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因此,他告誡同學們在學東西時,儘可能的做到直登高峰,力求精,而不是長時間的在同一高度上練習,就像書法的學習一樣,關鍵是學習方法到位。

  報告會持續約90分鐘,演講結束後,歐陽先生還就同學們的提問做了精闢的回答。

  歐陽中石,1928年生,山東泰安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中華文化學院中國花鳥畫研修院院長,中央文史館館員、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是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各體兼通,而匯綜到行草書,以東晉書風為宗,博採周金汗石、碑刻法貼之長,形成飄逸而沉穩、剛健而溫潤、靈動而厚重的藝術風格。代表性作品出版有《中石夜讀同鈔》、《中石鈔讀清照詞》、《老子道德經書卷》(小楷)、《朱子治家格言》(楷書)、《歐陽中石書古文辭》、《道德經》(章草)等。歐陽中石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在邏輯、音韻、戲劇、書學、語文教育學專門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其主要著作《中國邏輯史》、《中國邏輯思想史教程》、《書法與中國文化》、《中國書法史鑑》、《書法教程》及《書法教學參考資料》、《中國的書法》、《章草便檢》、《學書津樑叢書》(六冊)、《章草字典》等,在有關學科領域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他還精於詩詞曲聯創作,擅長傳統寫意畫,京劇為著名老生。

  今天想談一下我對書寫的藝術這個問題的認識。書法是一門藝術,而藝術在各門學科中佔著一個什麼位置。我是這樣理解許多學科間的關係的:在我的認識中,我們的學問有兩大類:一類是文,一類是理。而理是規律的發現,文是對規律發現中理解到的軌跡的表現。這兩項應該是學科中最主要的。我們常說,一個人生活在天地間。天和地本來是自然的事物,它們之間有固定的理論和規律在。比方說人長的這張臉,有鼻子、有嘴、有眼睛。鼻子管聞,豎著長;眼睛在上面,橫著長;下面一張嘴,也是橫著長,就沒豎著長。如果豎著長,說話的問題不談,吃東西、喝水就成了問題。一張嘴水就順著流下來了,東西也就掉了,很困難。偏偏這張嘴是橫的。眼睛分在鼻子的兩邊,可以左右看,耳朵左右聽,這是自然的。他們之間可以活動,活動形成一些痕跡。嘴上下開,還向腮幫子兩邊開展,這需要有個活動的餘地,於是就形成了兩條紋。這兩條紋長的很有規律,在鼻凹的上方,向下彎,到嘴邊又擴展了一點。就因為這兩條紋,嘴可以上下開合,臉可以兩邊開展,這是自然反應。所以理和文是規律、是規律的軌跡。眼睛閉閉張張,兩邊出來了魚尾紋,抬頭又出現了抬頭紋。這都是活動的結果。所以我說,理是規律,文是規律所形成的軌跡,完全把他們從理論上的歸納起來的是哲學,把理論給以實踐的是工程,把文加以美化的是藝術。因此學科之間有的是根本的規律,有的是展現的軌跡。所以今天能和理工大學的朋友來談一談關於藝術的問題很有意義!我說的如果不對,就希望大家指教。

  前幾年,有一個事實很值得我們思考。北京有一個工藝美院,還有一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是偏重理工的綜合性大學,工藝美院原來屬於輕工業部。前幾年我們的教育制度有一個規定,除了教育部有條件辦學之外,別的部都不要辦學校。這樣分佈了一下,凡是帶中央的“央”字的都歸教育部,所以中央美院歸了教育部。凡是帶“國”字的歸地方,中國美院就歸浙江。工藝怎麼辦?於是找了一個地方,很自然的清華大學收錄了工藝美院。可見是把理、工、藝術和在了一塊。所以今天在理工大學來談藝術的問題,這是很合適的,是按照應當發展的規律的一個很必然的舉措。

  現在我來談一談關於漢字書寫的問題。我覺得漢字是中華兒女的智慧的結晶。漢文就是把字集中起來表達文意的,就是把這些結晶組合起來形成的串珠,而書寫有它獨特的意義。它是在這一串一串的串珠外面加上的一層光環。在人們的交流中語言是原始的。


逸筆樂享


1.書法對於培養人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智能素質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個性塑造及審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書法的內涵

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的確承載著文明,承載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精髓。為此,多少仁人志士而浸醉。而在當今,更應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尤其在新疆,宏揚主流文化,以先進文化為引領,繼承傳統文化,傳承書法藝術,增強文化軟實力,對強國固邊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書法研究基本技法,體現文化內涵,更注重藝術品格,它考驗人的修養,膽識和胸襟,體現人生的審美價值意趣。在一定時間段,重要的是發現,而不是創造。數十年孜孜不倦揮毫鑄情,磨練了人生的意志,在歷練中一步步提升技藝,在技藝中發現體味美的元素,美的格調,美的韻律以及美的表現形式。在玩味中收穫愉悅。書能陶情,書亦載道、寓志。在書寫中需要凝神靜氣,又要欲書先散懷抱,既遵循藝術規律,又要注入情感,呈現藝術品味和文化含量及歷史淵源。是心靈的律動,感情的流淌和釋放。境由心造,神融筆暢,無為而治,意味無窮。書法能使人靜,更讓人思考,確實是修身養性、培養情操、延年益壽的良藥。

3. 書法藝術與人生修養

點為心畫、摯愛永恆、志氣平和、淡定拂塵、含容空有、陽舒陰斂、天籟湧情,方寸之間,營造和諧,永遠是心靈與自然,書法與人生的交融碰撞與凝結。“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不也正是天人合一,心手雙暢精神境界的自然表達嗎?由此可得,練字陶情,學書通道也是人生的一種追求,一種享受,一次昇華。

“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現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在《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對書法的表現特徵做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國人的這支筆,開始於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惟其如此,書法,可以講是中國藝術最經典的表現形式,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本質精神。當年,畢加索偶然在博物館見到中國書法時震撼不已,他在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點畫縱橫中,在那“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氣象中,發出了“這是藝術中的藝術”的驚歎,從此對中國藝術懷有敬畏之心。

4. 書法藝術與人生哲理

書法中有自己的理論,簡稱書理。書法理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翰不虛動,下必有由”,這是孫過庭從學書法實踐中得出的精闢見解,也是對書法用筆的高度提煉概括。“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對書者提出了要求,切記隨意亂畫,任比為體。在筆“動”之前,要三思而後行,做到意在筆先,而後才能運籌帷幄。以行書中不可或缺的“牽絲”為例。牽絲是兩個基本筆畫之間非常細的線條,是由書寫時收筆或出鋒時順勢帶出的。其方法也像做人一樣講究:行書變化重韻律,基本筆畫要重,牽絲卻可細可無,層次分明。太多太亂的牽絲只能讓整幅字看起來雜亂無章,不分主次。人生也是一樣,生活中的許多事都需要我們有條理、有層次,涇渭分明,什麼時候該連,什麼時候該斷,都要以智慧去辨別,從整體去分析,用理智來處理,做到心中有數中國傳統崇尚儒釋道。仁義理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人與宇宙萬物均應和諧,更重秩序禮節。文字象形會意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符號。書法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書法表現審美品格,體現傳統文化內含的精神實質、涵養和風姿。中華民族世代相傳,創造了古代燦爛的文明,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