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殺手斯坦哈特

斯坦哈特被人稱為“世界級短線之王”,與巴菲特不同,他所感興趣的不是華爾街的深度研究報告,如果你走進斯坦哈特的辦公室,你會發現這裡幾乎看不到一張紙片,他立足於短線,認為一次又一次地賺取一些小的收益。

邁克爾·斯坦哈特,一個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世界級短線殺手。1967年,他在紐約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投資管理公司,28年後,斯坦哈特關閉了26億美元的合夥投資基金,全身引退轉而投身於公益慈善事業。如果誰在1967年投入斯坦哈特合夥人10000美元,那麼20年後就可以擁有100萬美元。

馳騁華爾街三十年,邁克爾·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從寂寂無名的投資人成功蛻變為全球金融巨頭,被尊稱為“全球避險基金教父”,“世界級短線之王”。1967年至1995年間,旗下對沖基金年均收益幾近27%,斯坦哈特也因此變身億萬富豪,併成為對沖基金行業規則奠基人之一,早在1993年,他就已登上福布斯富豪榜400強。

而他賴以成名的武器,就是短線交易,賣空和槓桿。斯坦哈特評價自己說,“如果只做長線交易,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我總是見好就收。”

一、自幼與股票結緣

他1歲時,父母就離異了,作為補償,父親給了他100股賓州迪克西水泥公司的股票和100股哥倫比亞天然氣系統公司的股票。斯坦哈特回憶:“我那時對股票一竅不通,我所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瞭解股市。”他開始頻繁地進入美林公司的辦公室,“同這些吸著雪茄的老人觀看屏幕。我被它迷住了。”不久,他開始買賣股票。

股票價格波動對他的“金融資產”帶來的波動令他興奮不已,對斯坦哈特來說,像同齡人那樣用一個暑假打工去賺100美元實在無法與一夜之間就掙100美元來的有趣和刺激。

對股票投資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的斯坦哈特16歲時在父親的指導下、憑藉出眾的智商考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金融學院,19歲便提前畢業,20歲在卡爾文·巴洛克互助基金裡找到了一份證券研究的工作,此後也有過在《金融世界》雜誌擔任記者。

儘管很早就開始在金融圈裡打拼,但他在華爾街傳奇投資生涯的真正開始要算1967年。在喬治·索羅斯建立了最大的一家對沖基金公司的同一年,在利布·羅茲證券公司做首席分析員的斯坦哈特,與兩名合夥人一起創辦了自己的對沖基金:斯坦哈特·範·博考維奇。

當時的美國經濟正在騰飛,斯坦哈特把那個年代稱為“一個搶錢的時代”,而華爾街也因此有了“一段興高采烈的日子”。三人共同籌資770萬美元成 立 的 公 司 呈 現 爆 炸 式 的 增 長 , 首 年 獲利31%,次年獲利更是高達99%,而當時的標準普爾指數僅僅上升6.5%和9.3%。

1969年,三位合夥人都變成百萬富翁,後來,法因和貝科斯茲相繼離開開創新的基金,斯坦哈特獨自管理套利基金依然戰果斐然。他的基金從1967年到1995年28年中年均收益24.5%(扣除20%管理費用和獎金)。換言之,如果你於1967年向他的基金投入1萬美元,到1995年,你就可以拿到480萬美元(按標普指數來算19萬美元)。

二、扛著槓桿的短線殺手

在斯坦哈特的印象中,父親一直有賭博的嗜好,而他自己似乎也遺傳了這份痴迷,只是他賭的是金融投資。不過,“我在金融市場裡的賭博明顯要強於父親的那種賭博,運氣也明顯更好。”斯坦哈特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在他眼裡,選擇股票、做一名優秀的分析師以及投機,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很強的目的性,而這是他和父親的賭博之間最大的區別。

與崇尚長期“價值投資”的巴菲特不同,斯坦哈特極其擅長短而快的短線投資並因此賺得滿盆缽,他也因此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具實力的“短線殺手”。

“對我來講,參與市場只是想獲取正確決策的滿足感,從投人到成功的時間越短,滿足感越強。”斯坦哈特曾這樣表達他對短線投資的熱情。短線操作為他帶來成就感的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投資回報。

在斯坦哈特的短線操作生涯中,對IBM的投資是不得不提的。1983年,他利用借來的1億美元以117美元的價格。

斯登哈德承認,IBM股票的確可以獲得長線利潤,但在別人等待股票漲到自己的期望價位的時候,做得更多也得到更多,“如果只做長線,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我總是見好就收,”斯坦哈特說。

對於斯坦哈特這樣一個短線投機者來說,當下正在發生或近期將要發生的事情才是現實。

斯坦哈特覺得,一次又一次地賺取一些小的收益,10個百分點或15個百分點比持有股票等著遙不可及的事情發生要強得多。

“我有四五位交易員負責和80-90個賣方打交道,這樣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華爾街的信息。如果只做長線交易,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斯坦哈特說,“我總是見好就收。”

“我基於基本面的長期前景選擇長線投資品種,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必須持有這些頭寸到一定的時間。我經常對下屬說,要將投資決策建立在長期基礎之上,即使你要賭的事件可能不會發生。”

通過短線搏擊來累積收益,槓桿顯然會是斯坦哈特運用的一項重要武器,尤其是在債券市場。

1981年,斯坦哈特確信美聯儲將下調利率,中期國債將有大的漲勢。於是,斯坦哈特用5000萬美元現金為保證金,放槓杜購買了價值2.5億美元的五年期美國國債,等待利率下調。最終,這筆交易賺了4000萬美元。實際上是用5000萬就賺了4000萬。

除了槓桿,做空也是斯坦哈特最得心應手的熟練手法。

三、借槓桿投資債券獲暴利

斯坦哈特管理的最早的對沖基金——斯坦哈特合夥公司,在他有把握時也會充分利用槓桿。

在1981年,斯坦哈特確信美聯儲將下調利率,中期國債將有大的漲勢。於是,斯坦哈特用基金掌握的5000萬美元現金為權益金購買了價值2.5億美元的五年期美國國債等待利率下調。最終,2.5億美元的債券投 資賺了4000萬美元。在這筆買賣中,基金實際用5000萬美元的現金就賺了4000萬美元。

1984年末,他購買了4億美元的中期政府債券,其中大部分錢仍是利用槓桿借來的,這次仍然是賭利率下調,結果賺了2500萬美元。

斯坦哈特也非常重視基本面的分析:“我將我的角色看成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儘可能獲得最佳的資本回報,而不是拘泥於一種特殊的交易風格。我每天都問自己風險報酬率是否符合要求。我基於基本面的長期前景選擇長線投資品種,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必須持有這些頭寸到一定的時間。我經常對下屬說,要將投資決策建立在長期基礎之上,即使你要賭的事件可能不會發生。

在1993年,他榮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400,身價達3億多美元。

然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使得斯坦哈特突然“解甲歸田”。

四、使他“難忘”的1994年

1991年,美國證監會開始調查赫赫有名的四大對沖基金經理:斯坦哈特、索羅斯、羅伯遜和布魯斯· 科夫勒。此監管機構懷疑他們串通所羅門兄弟操縱2年期國債市場。羅伯遜和索羅斯最終從調查的名單中消失,但是1994年,斯坦哈特、科夫勒和所羅門兄弟拿出2.9億美元(華爾街歷史上第二高的罰款)。

1994年自此成了斯坦哈特最為恐懼的一年,原因不僅僅是美國證監會的調查,還有其對沖基金業績-30%。這是他有史以來最差的業績。但是,他沒有灰心,發誓將為投資者賺回來,第二年他的收益達26%。之後,他突然“解甲歸田”。

“他這樣看待自己的田園生活”

對此,他接受《福布斯》採訪時稱:“我從小在紐約一箇中下層猶太社區里長大,賺那麼多錢,也不知道怎麼花;錢對我來說不是很重要,我真正感興趣的還是做最好的基金經理,拿最好的業績給我的投資人。”如果不能成為最好的資產管理人,他乾脆不做。

他說:我認為,人這一生,要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而不單單是腰纏萬貫。求富固然無錯,但此舉絕不會讓你百年之後遁入天堂。

遠離華爾街之後,他的生活可以說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買下了西切斯特北面的土地。房子在河岸右邊,房前有一個大游泳池。這房子曾經是西奧多·德萊塞的住所,這位20世紀的小說家曾寫過《美國悲劇》。斯坦哈特買進了許多動物,乾脆開了一家野生動物園。他還和妻子培育了一個山茶花園,花園裡還有蘋果和梨樹,並且還種植著各種漿果。

【後續:重回華爾街,風采依舊】2005年,他迴歸華爾街,加入Wisdomtree董事會。據Morningstar資料,Wisdomtree85%的資產都跑贏了同行。

投資原則

①永遠做你喜歡的事來營生。

走這樣的路,你的執著才能夠確保長期成功的幸福感,而非短暫投機後的空虛。

②犯錯要儘早。

下了決定立即實施,並不停地校正該決策。

③保持相對機敏。

要隨時研究可能帶來財富的一切領域,要比別人更早感知大勢的變化。

④即使信息不充分也要儘量做恰當的決定。

許多信息都是無用的,關鍵是,怎麼把握現有的信息,把焦點集中到最重要的問題上。

⑤永遠相信你的直覺。

經驗是一種財富,不得不承認,直覺也是經驗的累積,關鍵是如何在直覺和經驗間取得平衡。

⑥不做小投資。

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冒險投資的時候,要確保回報足以補償支出。

-end-

燕曦金融研究院是燕曦投資旗下的金融研究機構。燕曦金融研究院秉持專業、嚴謹、獨立、務實的研究精神,為市場提供深度的中國資本市場研究服務。市場合作:wjjrf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