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收视率低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梨园春》重回观众视野?

杜留振


放点京剧也不错呀。。。现在戏曲也是有市场的。适当找人写点新戏。古装新戏


Gy_GDUT


本人不懂戏,但喜欢听。那天偶尔看见一个小视频,是白军选2000年总擂主唱的。吸引了我,我说这个人唱的可以啊,动作什么的。于是网上查,一查,才知道也是个腕。搜索存了他一些戏。后来引申开来,查这查那,对贾廷聚唱的三哭殿感兴趣了,嗓音真的好啊。下位去劝一劝那段。竟然学会了。估计听有几百遍吧。真的


轻轻的风687


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吧!梨园春的收视率低下有很多原因,总结了几个:

第一,河南曲艺形式众多,曲剧,越调坠子,道清,地方小戏等,但是《梨园春》的舞台上多年就是那几处戏,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没有做到百花齐放,多种艺术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就是观众视觉疲劳,进而导致收视率下降!

第二,评委的专业水平不够,点评不到位。我不明白《梨园春》为什么会请一些与戏曲关系不太大,有的已经不经常活跃在舞台上的人来当评委,点评的内容专业性不够,多以娱乐性为主。

第三,《梨园春》平台的广告太多了,主持人两句话离不开广告,这样的节目谁还爱看,戏曲类节目不比娱乐性节目,广告可以适当多点。这样做时间长了以后,观众就不爱看了。

问题分析完了,我觉得可以采取几个措施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⑴增加其他戏曲艺术形式的表演,百花齐放。

⑵提高评委的专业水平。评委点评的好,不仅增加了说服力,还能传播戏曲知识,真正的传播了戏曲文化,一举两得。

⑶减少广告量。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选曲艺


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一档曾经收视长虹的金牌节目,沦落到今天失去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忠实粉丝,是节目组没有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宗旨所造成的,因为现在的梨园春商业气息太浓厚了,已违背了当初办节目的初心,不接地气,压缩戏迷擂台赛比赛时间,不能让戏迷充分表现自己;其次是门派的成见太深,老师高调弟子出名就快,老师低调,弟子亮相的机会就少的多了,打个比方:王希玲老师的弟子张海龙,那唱功台风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可是就因为王希玲老师太低调了,所以在梨园春的擂台上就很少看的到张海龙的演唱,反而是常派,马派倒是期期都有的,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第三就是评委的点评太不专业,废话连天,主持人就会打感情牌博得观众的同情,擂台赛的评分规则不合情理,有的戏迷明明唱的很出色,观众也很认可,但是所谓专家评委却和观众唱反调,人家又手握重分,一个人顶100个观众投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戏迷年终总决赛,河北的一个选手因为是虎美玲老师的弟子,到了专家打分的环节,基本上一股脑的都打给了这个选手,让观众们都认为总擂主是内定好的,比赛已经变成了老师厉害徒弟就跟着受利,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综上所述,梨园春要想恢复以前的金牌收视,必须要牢记初心,把戏迷观众放在第一位,想观众之所想,唱观众之喜好,百花齐开,百家争鸣,广开大门,放弃门户,把荆华老师,常林远老师,朱超伦老师请回来做评委,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相信梨园春会回到观众熟悉的味道上来的,收视率会慢慢的提升上来,祝愿梨园春越办越好,毕竟作为河南人还是有感情的!


青葱岁月之兄弟连


我是梨园春忠实戏迷,我想发表一下我的意见,梨园春刚起步时,的确是百姓舞台,有好多打擂的的确都是非专业演员,而现在打雷的都是专业从事戏曲的来打擂,虽然节目精彩了,但是有意思的事少了,因为专业演员只会更专业,而梨园春导演忘记了这是老百姓的舞台,而百姓的就不是最专业的,但是它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出来,那是自然的风景,不是专业的才有看头。

再说,从评委角度来讲,那些拿过奖的擂主怎么能作为评委?那是对打擂的人一种亵渎。梨园春导演想一想,超级女声那么枯燥,甚至海选没有音乐,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那就是最真实的人最原始的表演吸引着大家,梨园春越来越专业,越来离平民百姓远了,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想看专业的到处搜一搜,哪里都能看,而是看很不专业的最原始的东西却没地方看了。

我真希望导演能真正让爱好戏曲的戏迷去展示一下自己。尽管她们唱的很不专业,但是会有看头,那才能真正的是百姓的舞台。就拿我自己来说,很想去梨园春唱一唱,可是好像不去找老师下功夫学习,就去不了,这一类的戏迷都被挡在了戏校毕业,戏曲大师徒弟之外,这就是梨园春可悲之处。


一朵happy


我做为梨园春的一个老戏迷,现在不再关注梨园春了,因为它已违初心,太商业化了,正个节目本末倒置,不是以戏迷的唱为主,而是以主持人和所谓的专家评委调情骂俏为主线,废话连篇,真正的主角唱不了几分钟就没了。做为一个戏迷,又不是什么专业演员,能在这个平台展示一下就行了,可现在又搞了个门派,正天见到的就是那几个所谓的专家评论自己的弟子,好不容易等这些专家说完了,没几分钟,唱完了,那个专业又要废话,转家废话完了,主持人又要和评委调情,没完没了,真烦人,我建议,让这个平台,回归到八十年代,让他真正成为戏迷的平台,不要再搞什么门派,要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用户7583076862542


现在的《梨园春》太肉麻,特别那个女主持人穿着露肉的裙子和高跟鞋,在台上扭得恶心人!双方学员比拚后,主持人明显偏心一方,冷落一方,误导打分的观众!还有什么专家,手握50分大权,专意和观众作对,观众喜欢的学员、唱得好的学员反而会淘汰。套路太多!若我管理《梨园春》,会使打分的观众增加到1500~2000人,双方演唱后,立即打分,禁止主持人摆化,误导观众打分。专家不准把50分给一个学员,应分给两个学员。比方:一个35分,另一个15分。我会使此档节目现场直播,每期两个小时!拒绝套路,换发青春!


寻找金陵十二钗的后人


范军病态脸!小香玉没有大家闺秀的样子,主持人扯皮占时间!门派收徒没规具!老师唱的不好也是好!徒弟再好也是徒!评委打分不公平!见了美女就激动!开场几出戏,很少有变动!曲剧越调都登场,评书坠子都出动!晓戈退场还新人!以上见意惹采纳,梨园今后一定红!


用户3486182419407


梨园春现在真不想在看了几个老家伙占着舞台评论这个那个就没评论一下自己刘忠河唱豫东调称是红脸王但能跟洪先礼老师比吗李树健唱豫西调称是专家但能跟王善朴老师比吗最可恨就是范军胡改唱词胡改剧夲自作聪明其它人不比能跟金不换比吗能跟金不换徒弟二震比吗太不象话了下台吧别叫观众喜欢的舞台倒在你们几个人手里


用户5277311772499


梨园春现在广告投放太多,商业太重,主持人扯皮开玩笑,评委老是不换,不公正,潜规则,还请一些与戏曲不相符的艺人做评委,唱段不新颖,不接地气,再经典看多了乏味,再有特色的人看多了不新鲜,梨园春是戏曲窗口,就应该做到百花齐放,豫剧,曲剧,越调,道情,四平调,二夹弦,坠子……等,还要有新戏唱段退出,面向全国征集戏曲小品题材,创作,鼓励河南各地各剧种各剧团小品参演,也要面向社会有才艺展示表演,内容丰富,演员也要经常推新扬老,台上,台下,互动,擂主打分更是场内,场外,评委兼和,多符合观众口味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