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说的去杠杆是何意,有何作用?

热白开一号

企业在扩大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一般来说,增加资金有三种方式:

一是上一年的利润转化为下一年的投资,从而实现滚雪球式扩张,但扩张速度很慢。

二是通过直接融资,例如寻找合伙人或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这对企业实力、经营业绩等提出很高的要求,大量企业很难满足要求。

三是通过间接融资,例如银行贷款,只要企业有一定的信用或相应的资产作抵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但企业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本息,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第三种方式实际上就是企业运用杠杆的方式进行融资。例如:

一个企业自由资金100万元,贷款利率为15%,当企业投资预期回报率为20%(预期回报率大于贷款利率)时,企业就有动力到银行贷款扩大经营规模,假定贷款100万元(杠杆率为100%。为了便于分析,假定每年支付固定利息,到期日偿还本金),一年下来,企业实现投资收益=(自有资金1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20%=40万元,其中需要偿还银行利息=银行贷款100万元*15%=15万元,企业净赚25万元。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下滑,企业经营业务变差,预期投资回报率下降至5%(预期回报率小于贷款利率)。这时候,一年下来,企业实现投资收益=(自由资金1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5%=10万元,其中需要偿还银行利息=银行贷款100万元*15%=15万元,企业亏损5万元。由此可见,企业经营变得非常困难。

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去杠杆,例如杠杆率降至0,企业只剩下自有资金100万元,每年投资的收益=100万元*5%=5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预期回报率较高,企业有动力通过银行贷款加杠杆实现快速规模扩张;经济形势差的时候,企业预期回报率较低,企业为了降低经营压力,就是需要去杠杆。


经济好望角

在每一个“去杠杆化”的阶段上,中国经济所受的冲击不同。
首先,“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对中国影响很小。
由于实行资本账户的管制,中国绝大多数的对外金融投资都是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投资的形式进行。这类投资一向稳健保守,基本不会涉足高度杠杆化的金融产品,即使有所损失,也不能与其他类型投资者的损失相提并论。  其次,“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对中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同时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和在金融中介中所起得作用都很小;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中国经济不依赖外部资金。这样,当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去杠杆化时,一般不会对中国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经济目前受到的最严重的影响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过程中,贸易信贷也受到了波及。  从近期看,对中国经济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于美欧“消费者的去杠杆化”。中国的出口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引起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疲软、制造业工人失业等连锁问题。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去全球化”。既然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去全球化”也将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因为,它将从根本上颠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迫使中国不得不依赖消费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国际经验和学术研究表明,当一个经济体的增长主要推动力来自内在消费时,这个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速度,将会出现显著的结构性放缓。


财经早餐

在明白去杠杆之前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杠杆。

经济学里的杠杆与物理学里的杠杆不是一回事,但道理都是一样的,经济学里的杠杆简单解释就是:



利用你手里现有的资金撬动更多资金为自己所用。可能这么解释还是比较抽象,举例来说:

炒股的人可能听说过场外配资,2014年那轮股市上涨就是因为有更多场外资金进入股市。比如你有10万块钱,这时候就会有机构找到你,说我可以借给你50万,股市现在这么好,60万挣钱的速度和10万挣钱的速度完全不一样。利益10万借了50万,这就是5倍杠杆。

但机构为了自己资金安全,对你会有一定限制,比如必须得在机构那里开户炒股,这样机构对你股票账户才有监管和操作权。如果股票下跌,只能亏你自己的钱,比如60万亏到10万之前机构就会强行平仓,保证自己的50万不亏。两个跌停亏损就超过10万。

如果股市大涨,你的收益也会有5倍增长。好处是挣钱快,但坏处也显而易见,风险更大了。两个跌停你的10万就没有了。

去杠杆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风险。下跌的时候亏的太狠。挣钱的时候资金都进入股市,实体经济怎么办?



所以不管股市好还是不好,高杠杆对政府来说都不是好事。既然不是好事,控制就是情理之中了。

股市如此,债市也一样,金融的事情从来都是环环相扣。


坤鹏论

“杠杆”的真正被大家所熟知,应该追溯到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他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指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讲的就是杠杆。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杠杆也逐渐被运用到金融各细分产业中,现在的金融体系没了“杠杆”可谓是寸步难行。

所谓的“去杠杆”指的就是去除金融市场的各种“杠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借贷杠杆等等

那么,杠杆对于我们的金融行业甚至是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初高中学过“杠杆原理”的想必都知道,杠杆原理讲的就是用较少的力量撬动较重的东西。同样的,运用到金融市场的杠杆也是这个道理,用很少的自有资金撬动巨大的使用资金。

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的住房贷款。

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一般我们买房是没办法一次性拿出百十万甚至是上千万的自有资金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信用、物品、公积金等进行抵押式贷款,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在无形中撬动了住房贷款的这根杠杆,如果说你手中有10万元,而你所购房子的房价总额是100万元,这个时候你需要向银行贷款90万元,这90万元的借贷基金就是被撬动的“较重的东西”,而你的公积金、已有房产物品、信用等就是“较少的力”,假如在这个过程中你用了9万的公积金,那也就意味着你用9万块钱翘起了90万的资金,杠杆率就是10倍。

一般合理的杠杆率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金融市场也能得到更多的资金进行高效的运转,整体经济可以用较少的货币维持较快的发展,整体而言是不错的。但是,凡是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

在经济复苏期,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并且防止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通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工商企业等都会增加杠杆的使用,并且加大杠杆率。比如说一家公司总估值100个亿,如果放在经济繁荣期,公司能贷款100个亿,资产负债比为1,财务杠杆也为1,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不会给银行造成较大的次贷/坏账负担,而在特殊时期,比如说是复苏初期,国家为刺激发展,原本价值100个亿的公司,贷款的时候就可能能贷到200个亿,这个时候财务杠杆就是2,也就是说杠杆率放大了,而一旦公司出现经营不善,破产倒闭,银行就会产生不低于100个亿的损失,这样一来就会加重银行的坏账风险、次贷危机,从而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

而在经济复苏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国家进行相应的“去杠杆”无疑是为了让这种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扼杀在摇篮中,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这种做法虽说在短期内可能对市场积极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去杠杆”的实施无疑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持金融、地产等市场的健康发展。


君银投顾

刘鹤在达沃斯上说,在中国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中国将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这个总基调,会让大家感受到的就是钱会越来越紧!银行贷款会越来越难!企业,个人,被动去杠杆,不仅如此,银行,信托,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都会被严查,钱不允许乱放乱贷。

浦发银行给一千多个皮包公司贷的770多亿的黑洞被查出不是开始更不会是结束,前几天邮储银行又爆出79亿的票据案。2018年,这样的黑天鹅会不时的发生。金融乱象也会被整顿。

这些钱都放给谁了?钱还是进了基建投资和房地产,但基建投资的很多项目是有去无回的,五年十年可能都别想拿到回报,为了降低坏账率,银行只能滚雪球一样滚下去,借新还旧,但突然一天,上面发话要控制杠杆了不能乱贷了,银行没额度,这些黑洞就再也填不下去了。

结果就是企业和个人都会感到贷款越来越难!现在房企的融资已经感受到了难度,尤其是开发贷,和信托融资,一方面成本高了,另一方面很难融到钱了。个人的房贷方面,银行2018年的额度会比2017年少,所以今年下半年贷款估计就没钱放了。

不止是房企,就是其他各行各业的实体企业,都会感觉到钱越来越难贷,大家都知道,历来金融去杠杆的表现,就是银行抽贷,不仅没有新的额度给你,还会催着你把未到期的贷款提前还掉。尤其是民营企业,银行钱多的时候,拼命鼓励你贷款,一旦钱紧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民企,银行会骗你先还款再贷款给你,然后你傻傻的信了,先高息拆借一笔资金来还款,幻想着只需承担一个月的高息银行贷款就会下来,但结果,贷款经理消失了,你无路可走只能被逼卖房子还担保公司的拆借资金。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会越来越多,最近一个哥们跟我们说,他手里还有200套成都的法拍房,成都现在高档的法拍房越来越多,因为银行抽贷,小企业主没钱了只能卖房,卖不掉银行只能拿房子去拍卖,以前这样的房子都是银行自己内部人消化了,但现在越来越多,消化不动了。这个问题在去年9月时成都的一个企业主也跟我说过。

江苏浙江的法拍房尤其多,我刚从淘宝上看了今天的数据,江苏14.5万套,浙江13.6万套,总共28.1万套,比我2017年11月份在报纸上报道的数据又多了2万套,比三年前才两万多套,足足多了10倍。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面有一些重复的计算,比如一拍二拍的都算上了,但这个增长量级,还是可以反映出很大的问题。

因为江浙民营企业多,又喜欢贷款,2017做生意的很多小企业主都说不好做,尤其是做消费类生意的,据我接触的都反映比2016年差了很多,钱投出去了又赚不到钱,银行贷款一旦收紧,那就只能卖房子,卖厂房,卖商铺等不动产还钱。

2018到2020年,这种现象只会增不会少,尤其是小企业主,银行抽贷的结果就是资金断裂,背负一身债。

钱是往紧的方向发展,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房价在地方偷偷放松调控的情况下又会大幅反弹,想买房的大可从容不迫。但货币也不可能一下就全收死,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六点多,并不高,而且还处在转型中,也不可能一下收太紧,否则企业受不了,利率提太高,投资都会受影响,因为看不到通胀的迹象,经济增长又不稳固,所以央行也迟迟不敢加息,市场利率虽然有所上浮,但仍然是历史低位,每一次加息,都是要加到后期才会有明显影响,所以现在也看不到房价大幅下跌的现象。

而具体的城市,房价根基是否牢固,除了政策和信贷松紧,只要供给端保持正常,不是人为的刻意减少土地供应,从需求端来说,还是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好坏,只有经济好了,人民收入涨了,才能够持久的支撑房价。就这点而言,南方的城市主要指珠三角,因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根基会好于北方的很多重工业城市。


樱桃大房子

所谓杠杆就是以小搏大,借力打力。经济上说的杠杆就是通过负债做大资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获得更多收益。

适度利用经济杠杆可以实现资产的快速增值,过度利用杠杆会引发蝴蝶效应,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

举两个例子说一下合理杠杆和不合理杠杆。

适度利用杠杆

我有一个朋友自有资金100万,开了一个塑料制品工厂,厂房流水线等共投资98万元,贷款50万元用于资金流转,采购原料。他利用的杠杆资金是50万,大约是50%的杠杆,流动资金变现快,只要生产正常,能够按期还款,风险低,企业运转良好。

如果他不利用杠杆,自有资金不足,企业运转不起来的。可见适度利用杠杆是有好处的,可以以小博大,借力打力。

过度利用杠杆

有一个房产企业,自有资金1个亿,开发一个房产项目,需要投资3个亿,因此负债2个亿,房产企业使用了200%的杠杆。假如2个亿的借款期限是3年,年化10%的利息,3年后房产企业如果不能把房产变现就会出现资金违约,现金流中断就破产了。

假如购买楼房的人都是预交30%的资金,其余部分通过银行贷款,这样购买楼房的人也利用了大约200%的杠杆。如果购买楼房的人收入出现问题,银行贷款就还不上了。

假如购买楼房的人都是某企业的职工,他们的企业也使用了200%的杠杆,如同第一个例子中,塑料制品老板用50万自有资金借款100万建起的工厂,借款到期后如果现金流中断,企业只好破产。

上面三个环节,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引发蝴蝶效应,造成所有关联方出现问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个人观点,通俗浅陋。


天涯孤行者

谢谢!根据你的问题,做如下解答:

举个例子,有家公司,可以向外借钱,借给你的钱可以拿来买股票。但前提是,你得提供证明,能证明你能在规定的时间还给这个公司。

你的条件正好达到了这家公司的条件,因为你想在股票里多赚点,于是你决定向这家公司借点钱,用于炒股。等股票涨到一定价位后,卖出股票,把钱还给这家公司,你还有剩余。

当时你手里的资产值十万,这家公司经过研究,认为再借给你二十万,即使你的股票赔掉一半,你也能还起他们的钱。于是,决定借给你二十万。

于是,你手里有十万,再加上这二十万,共三十万,进入股市,买了二十五万的股票。

当还款时间快到了后,虽然手里的股票没达到预期价位,但为了还款,不得已,只好赔本卖掉,以还借的款项。

你用十万资产,借了二十万的钱,这就是两倍的杠杆。还有的人,为了多借点钱,拿这三十万,去另一家公司做抵押,又去借了五十万,手里有八十万了,就成了七倍杠杆。



这种杠杆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的资金进入了股市,助长了股市的上涨。同时,到了规定的时间后,大家不管什么价位,为了还款,一窝蜂的又卖出股票,造成了股票的大幅下跌。

这种情况下,危险因素就是,由于操作错误,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借款过多,借款人有可能无力还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有些人由于股市下跌,不堪重压跳楼的,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朋友,买股票千万不要借钱操作,要用自己手里的闲钱操作。这样,不管股票上涨,或者下跌,都不影响生活,不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小不点333

现代经济必须要有杠杆,但杠杆不能大,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一旦杠杆过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杠杆过高,必须去杠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1、房贷,首付2成,相当于杠杆加了4倍;2、股票配资,1:4配资,一旦两个跌停板下去会强制平仓,如果市场配资较多一旦行情下跌容易踩踏,引发系统性风险,15年就是典型的由于配资加杠杆造成的;3、各种资管产品相互嵌套,这种更危险,一旦有风吹草动会引起链条上的公司连锁反应,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雷曼破产引起一连串反应的结果。加杠杆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知道杠杆过大的危害就知道中央现在要去杠杆的意图了。目前去杠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公司去杠杆,典型的就是老王,老王以前还说“钱是自己凭本事借到的”,现在不是一样乖乖的还钱降杠杆吗?二、个人去杠杆,这方面典型表现就是首付提高,一旦房市不稳,风险不会传导到银行系统。中央所说的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是把风险隔绝到四大传统金融体系(银行、信托、保险、证券)之外,只要这四大系统不出现大问题中国就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这也是目前去杠杆的意图: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个人观点欢迎留言点评


老孟财经

先说说经济学上的杠杆是什么。“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意思就是四两拨千斤,借力使力的意思。

在经济学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以小钱撬动大资金,为自己所用,借以放大投资,以小博大或者提前消费等。下面举几个例子:

①某刚需购房者打算买房,但房子全款支付要100万,可是她不能一下子拿出100万来,怎么办,只好向银行贷款,按照规定,先付30万首付,剩下的70万向银行贷,并每月还款若干,这时候她就可以入住了……她以手中的30万和每月的工资流水撬动了银行的90万,这就是杠杆。

②王老板要建成一条生产线,需要资金300万。但手中只有60万怎么办?还是要借,他向银行申请贷款,以自己的房子作为抵押,银行对他进行征信,信用良好,银行于是答应借他240万用于建设生产线,期限是1年半,届时归还本金加利息。信用良好的的王老板以房子和手中的60万撬动了银行的240万,这就是杠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杠杆,你买苹果手机,用花呗买,这也是是杠杆;你向借呗借了300000,用于救急,也是杠杆的一种。

所以常见的杠杆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消费杠杆等。

在经济复苏的初期,国家都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向银行借钱,利息都不会太高,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们倾向于借钱,也就是债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也在不断印钞票,两方面都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不断增加,为了防止杠杆泡沫过度膨胀,国家会放出政策,紧缩货币,上调贷款利率,如房贷利率,给过热的市场降降温。

有计划的去杠杆,说明经济是向好的,是巩固当前经济繁荣的有效途径,过度的杠杆使得经济容易过度泡沫,市场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去杠杆有利于维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痞子说财经

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金融风险是中国金融政策的底线。杠杆可以让大家可以撬起地球,但被撬起的地球会让我们双脚离地,阴沟里翻船。高杠杆率是造成经融危机的导火索。但就国际比较而言,中国的杠杆率还是偏低的。就居民而言,中国人除了按揭买房外,基本很少使用扛扞。而且,每个家庭都有存款,风险极低。现在扛扞较高的是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去扛扞也主要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这一轮监管加强,是有利于经融稳定和风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微观经济上产生企业经营困难而倒闭的可能,甚至对某些行业产生影响。但这是长期和短期、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这与我国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有直接关系。一句话,洗洗更健康。放慢脚步,息息脚是为了更远的长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