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非常喜欢看《梨园春》,可以说看不够,为什么现在没有兴趣了,不想再去看了呢?

红旗457450



精选曲艺


上学实习时租房住,房东老大爷知道我也喜欢看《梨园春》,每次节目开始,他就站在楼下喊我下来看,那种期待、满足和幸福感至今难忘…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也不知善良的房东大爷大妈还安在否(毕业十年同学聚会曾专门去看过,可惜当地拆迁,已找不到当时的痕迹……),现在看梨园春是相当的方便,可再也提不起了兴趣,不知道是节目不行了呢,还是没有了当初的心境?……


稻草人儿的守望


说到河南卫视的文艺栏目梨园春,我想喜欢戏曲的人们大概都不陌生,大家都非常喜欢的这个栏目和这个栏目的一老一小两个主持人,当年倪庞组合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应成趣,他们的主持风格,开创了梨园春的开门红,也使梨园春这个栏目一出台就受到了全国广大戏迷的欢迎。

可是现在看这个梨园春栏目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感觉都没什么意思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推陈出新吧,人们看了这么多年的梨园春这一个套路下来,人们也都熟悉了。演员也经常是那么几个演员,唱段也基本上就是那些唱段,新演员少,应该更多地推出新的节目。

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梨园春基本上都是在捧豫剧,评委也是以豫剧名家为主,戏迷擂台赛基本上都是唱的豫剧名段,有个别唱曲剧,越调,还有别的剧种的也都晋不了级,评委的打分值比观众的要高好几倍,而且也就那几位评委,老艺术家们也很少在梨园春上看到,相比九几年时候的梨园春剧种,很多小剧种的艺术家,也经常在梨园春上表演,象越调,道情,二夹弦等。

第三个原因好像就是现在的评委和主持人说话有点多,要让演员多唱,评委多听。

不知道我讲的对不对?欢迎评论。





勇往直前2608


我也是着梨园春长大的,喜欢戏曲之心仍未改,但现在看梨园春的次数少了,我也感觉梨园春确实变了。

一,广告多了,现在主持人出来都先念广告,梨园春是八十分钟一期,净广告时间占了二十多分钟。

二,评委评论不专业,外行乱评论,隔行如隔山,相声,小品演员评论时,他懂多少戏曲知识,有时候他们评论的连观众专业都没有。

三,明星多,群众演员少,梨园春本来是从农民,工人中走出来的节目,现在成了明星演员炫耀的舞台。

四,过份的包装演员,刘道洋连个擂主都没获得。中原第一女丑张晓英,她的演技和金不换老师,差之千里,中原第一女丑不是你梨园春给封的号,而应该是观众认可,秦孟瑶虽然没有封号,为什么她一出来,观众那么认可。

四,主持人不专业,至今怀念倪宝铎,庞晓戈时代,理由我都不多说了。

五,唱的少,说的多,每个选手拉票,个人介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变成了扇情的节目了。

六,戏曲知识普及少,年轻人看不懂,应该以字幕的形式普及更多的戏曲知识。

好了就写这么多,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评论。


用天命难违


我是看着梨园春长大的,也是一个资深戏迷。

以前梨园春基本上每期都看,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只有碰上才会看,梨园春失去了吸引力,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变了,以前倪庞一老一少,主持幽默诙谐风趣,自从换人以后主持人关枫,呆板,二人欠配合,主持人念广告的时间超长。

二戏曲唱断不能推陈出新,在唱还是那几断戏。

三,评委评论不专业,草根戏迷都能做评委,观众喜欢的荆华,程林远不见了。

四,戏曲知识普及不够,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对唱念做答,手眼身法步不理解,不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戏曲美。

五,现在上台演戏的都是专业演员,没有来自农村的,基层的演员,越办越不接地气,如果在农村或者工厂办一场直播晚会,虽然没有在电视台条件好,效果一定比在电视台办的好。

戏曲来自民间,回归民间才是自然,高高在上只能走向衰败。


天命难违58


河南有1亿人口,而且还幅射周边。河南电视台举办《犁园春》这档节目,从当初至今,润育了几代人。又其是50、60、70后都最喜欢有中原地方戏,影响力特广。主持人庞晓戈美女又是人人喜爱,后又来了一位美女多面手张晓英,使《犁园春》栏目越办越火,走出了中原,冲出了亚洲,而且还誉满全球!

可是,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如,胖子老范、小香玉应转入后台。每当看到他(她)们就有点烦,那么大岁数了,没个正经,叽叽喳喳,影响了整个犁园春的形象,正而八经的这台河南大戏被一些人给破坏了,多好的河南犁园被豫剧庞断,其它剧种只能作为摆设。这其中原因不懂;











马到成功231178421


《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在1994年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1999年3全面改版后的栏目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全国同类栏目普遍处于低潮的环境中,经过不断论证和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尤其是戏迷擂台赛的设置,充分调动起戏迷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也使栏目收视率不断攀升。改版第一年平均收视率稳步上升到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位达14.26%;2000年至今平均收视率保持在18.6%,最高达35.7%,受到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成为河南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

这里引用百度上对梨园春栏目的介绍开始我的回答,可以说梨园春2015年以前办的还是可以的,一直是同类电视栏目的模范,为什么这几年观众越来越少了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模式单一,每个礼拜都是几个选手每人唱那两分钟,其余时间都是广告,主持人煽情的拉票,评委的互动。完全没有新意,时间长了都会视觉疲劳。

2.内容空洞,观众看梨园春是看戏曲的,每个礼拜就是选手的几段不完整的戏曲,并且唱的还都是那些老唱段。

3.戏曲知识普及不够。以前有回答问题板块,擂主回答问题回答完全对了有现金奖励,那样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戏曲,爱上戏曲

4.评委越来越不专业,应该多请河南的老艺术家,作曲家做点评,像最开始的时候朱超伦老师,程林远老师那样,接地气

5.受当前大环境影响,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只有电视可以娱乐的时代了,抖音上一打开都是对口型的河南戏,快手上甚至很多剧团的现场直播都有,短视频平台上也有很多戏曲自媒体,经典唱段都能经常看到,这些都是影响戏曲栏目收视率的原因。

针对上面那些情况我觉得梨园春,要想对现状有突破,要顺应时代发展对节目及时做出调整,我的建议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改进:

1.河南作为文化大省,豫剧作为受众最多,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剧种,梨园春舞台上应该让豫剧各大流派繁荣起来。同时河南戏曲剧种最多,豫剧,曲剧,越调,道情,四平调,二夹弦等等,梨园春应该从内容上做出突破,应该让各剧种都有展示的舞台!可以安排一个板块有计划的请各地市专业院团到节目做演出,特别是哪个剧团有新创作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梨园春向全国观众推介,总之应该内容上各剧种各流派都有体现

2.要有专业团队进行戏曲小品的创作,来丰富节目内涵。

3.增加戏曲知识的问答板块,梨园春的擂台赛板块本来是鼓励老百姓学戏,唱戏,传承戏曲艺术的舞台,特别是少儿擂台赛,要让他们不但会唱,还要知道唱的是什么

4.迎合现在观众,可以举办抖音,快手网红擂台赛,或者说演唱会,这就是传统媒体要走进新媒体

5.梨园春擂台赛要做百姓的擂台赛,脱离群众就会越走越远!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报名完全可以播出新创作的全场戏,或者推新人举办演唱会。

作为一个年轻戏迷,还是希望梨园春能够越来越好,做有内容,有知识的戏曲专业栏目!


文娱快报


梨园春变味了,以前评委都是专业的,齐飞,朱超伦,程林远,节目以唱为主。现在的评委,都是非戏剧专业的外行,像范军,周炜,孙涛,都是有他门来改编戏剧小品,演的不伦不类,用出丑换观众免强一笑。还有那个张晓英,经常在梨园春里露脸,演的太夸张,像个女流盲。总之梨园春变成了一个以娱乐为主节目,听戏唱戏的时间少了。


每天向上上上


前几年梨园春办的确实不错,每周必看,选手,评委都很专业,主持人风格独特,接地气。随着时间推移,梨园春应改版了,不能老一套了,要适合不同剧种戏迷口味。

我提几点建议:一是百花齐放,豫剧,曲剧越调,坠剧,二夹弦,大评调,越调,平调落子,等都应参与,这样会吸引各个剧种的观众。

二是唱段尽量要完整,不能头一句尾一句,这是大忌,只要是戏迷,演员少唱一个字都反感,这也是近几年梨园春丢失观众主要原因。

三是主持人必须懂戏会唱戏,至少也的会几段,如白燕升,程成,范军都很好,一看就是内行,观众很喜欢。

四是评委要专业,各个剧种都必须上个评委,多讲跟戏剧有关话,少讲无关之言。

五是开场曲和结束曲应恢复原来豫剧曲'牌,因它在观众心里扎了根,耳熟能祥。

以上是本人五点建议,望观众批评指导。


农声1


主持人换了,广告多了,杂耍多了,不专业了,范军猕猴桃等隔意人的节目多了,节目不好看了,所以看的人越来越少了,她就自然没落了。这也是河南的特点,什么好东西,都有人毁坏,亚细亚郑百文被搞没落了,春都被搞没落了,新飞被搞没落了……梨园春也要被搞没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