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四大汗國是哪幾個?分別由誰統領?

張紫煒zz


大蒙古國下的汗國

公元1206年,鐵木真一統蒙古草原,隨即展開了對外擴張。國號“大蒙古國”(1206年-1259年),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成吉思汗四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託雷)

大蒙古國下建立的元朝(1271年-1368年),按忽必烈建元算。崖山之戰後,南宋滅亡,1279年統一全國。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七年。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南至暹羅,是中國疆域最遼闊的王朝。 

然而,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與弟弟爭汗位,四大汗國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走向分裂後,在蒙古帝國基礎上建立的幾個主要汗國。

【孛兒只斤·阿里不哥簡介】

孛兒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約1219年-1266年),又譯阿里布哥,蒙古貴族。元睿宗拖雷第七個兒子,元憲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 蒙哥在位時,阿里不哥駐守在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素來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擁立下於中原開平自立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蒙古國大汗。雙方遂展開激烈內戰,歷時達四年之久。 1261年,忽必烈佔領哈拉和林後再次發兵進攻,大敗阿里布哥軍於昔木土腦兒。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 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另一種說法是遭到忽必烈毒殺)。

【汗位之爭】

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兩路,大舉南下。東路軍由旭烈兀子藥木忽兒、朮赤后王合剌察兒統率,自和林逾漠南進。西路軍由阿蘭答兒統領,直指六盤山,意在接應從四川前線退屯該地的蒙哥攻宋主力,這支軍隊在蒙哥死後曾歸阿速臺節制,阿速臺投奔漠北後,一直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將渾都海和哈剌不華手裡。阿里不哥的左路軍以宗王為帥,而且直接威脅漢地政治經濟中心燕京,因此忽必烈親自領軍逆之,而以移相哥、納鄰合丹(當為合赤溫孫)為其前部。移相哥軍擊潰藥木忽兒和合剌察兒,阿里不哥難以繼續立足和林,匆匆退到由他繼承的拖雷分地吉里吉思。忽必烈大概是循帖裡幹道,順利進至和林。其時約在當年初冬。當時和林城的殘破或許相當嚴重,所以到達不久,忽必烈便南至汪吉河(今翁金河)冬營地,以為短期休整。阿里不哥生恐忽必烈乘勝追擊,乃遣使假意求宥,並稱待馬力稍復,再赴闕謝罪。忽必烈深以漢地政局為念,遂留移相哥鎮漠北,自己冒嚴寒逾漠南返。

南指六盤山的西路軍雖為偏師,但它牽動川蜀關陝,使那裡本已化險為夷的形勢又緊張起來。原來早在廉希憲受命宣撫京兆、四川時,屯兵觀望於六盤山的渾都海就企圖聯絡阿里不哥遣往關中的劉太平、霍魯懷及川蜀軍中親阿里不哥的將領發難。廉希憲當機立斷,捕殺劉太平、霍魯懷,以處於弱勢的秦鞏世侯汪家的軍隊拒阻渾都海,“但張聲勢,使不得東”。渾都海果然中計,“聞京兆有備,遂西渡河,趨甘州”,採取了“重裝北歸,以應和林”的下策。關陝之危竟得安然解脫。可是當阿蘭答兒提兵與北歸途中的渾都海會師之後,這支軍隊重又折返東向,並派人約結隴蜀諸將,一時“人心危疑”,朝士至有捐棄兩川、退守興元之議。兩軍兵鋒初接,朝廷方面又先失利,遂愈使“河右大震”。這時候,忽必烈增派的諸王合丹(窩闊臺子)、哈必赤(合撒兒子)等率師與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復戰西涼,大敗之,俘斬略盡”。阿蘭答兒、渾都海被擒殺。關隴遂安。

中統二年二月,詔命燕京行省及各路宣撫使北上開平,會議軍國大政。三月末,燕京省官畢集開平。中統二年夏季,除檢核錢穀、充實省部、擢用輔弼外,朝廷還為中央和地方官府制定了若干具體的行政條款,行政中樞既經調整擴充,更明確地分為兩個班子,以史天澤、張文謙等人留中,王文統、廉希憲等行省事於燕。秋,又置大司農官,並置十道勸農使司,“為之使者,皆取於故國老人、君子長者,親行田裡,諭以安輯,教之樹藝”。

潰敗遠遁的阿里不哥,歇息于吉利吉思;至1261年秋天,元氣稍有規復,又舉兵東來。他事先遣使向移相哥偽稱率眾來歸,使移相哥疏於防備,因而突襲成功。移相哥大軍潰散,和林城再次失守。十月,忽必烈率諸路漢軍與蒙古諸王所部再度北征。兩軍相遇於昔木土腦兒之西,阿里不哥先因所部外剌軍隊潰敗撤兵。待阿速臺率領的後繼部隊趕到,阿里不哥回軍再戰。其右翼被擊敗,左、中兩翼與忽必烈軍鏖戰至夜仍不分勝負。自是雙方引軍後退,相峙於大磧南緣。是年冬末,忽必烈師還,“詔撤所在戍兵,放民間新籤軍”(《元史·世祖紀一》)。形勢似乎緩和下來。1262年,據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因糧餉不繼,而由他派往察合臺兀魯思的阿魯忽又拒絕聽命,截留他徵集的貨物,因此憤而移兵西討阿魯忽。阿里不哥自知一旦揮兵西指,和林終將不守,所以臨行指令和林城諸長老,許其舉城歸降忽必烈軍。阿里不哥西徙之後,忽必烈所部果然不戰而收復和林。、

1262年冬,阿里不哥在擊敗阿魯忽後駐營於阿力麻裡。他肆行殺掠,伊犁河流域為之殘破不堪。1264年春,阿力麻裡大飢,軍心愈亦渙散。阿里不哥計出無奈,被迫向忽必烈輸誠。長達五年的汗位糾紛由此結束。

這次內戰導致了蒙古內部的巨大分裂。當時的蒙古各大汗國中,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都支持阿里不哥,唯有伊爾汗國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失敗後各大汗國紛紛獨立。蒙古雖打下了巨大的土地面積,卻沒有了統一的政權。這次紛爭,客觀上為蒙古軍事貴族中主張“祖述變通”以“補偏救弊”的一派把統治中心從磧北移至漠南,從而更加便利於他們採納漢法,加強對中原的統治,提供了一個適逢其時的契機。

四大汗國包括兩種說法,一是元朝(又稱大汗汗國)與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構成的四國, 二是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又稱“兀魯思”,分別是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

1.【窩闊臺汗國(1225年-1309年)】

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窩闊臺汗國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1186年-1241年)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後人管理。

窩闊臺汗國是窩闊臺氏族諸汗的世襲領地,疆域包括原乃蠻部的領地和原西遼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也迷裡城。

窩闊臺汗國建於1225年,亡於1309年,共存在84年,窩闊臺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國命最短的汗國(元朝存在了97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第三子窩闊臺得到也迷裡(現中國新疆額敏縣)與霍博(現中國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區。

2.【察合臺汗國(1222年-1369年)】(Chagatai Khanate)始建於1222年,是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及其孫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

察合臺汗國於14世紀中葉分裂為東察合臺汗國與西察合臺汗國。

【東察合臺汗國】

公元1502年,東察合臺汗國被察合臺另一支後裔建立的葉爾羌汗國所滅。

公元1680年,葉爾羌汗國被準噶爾汗國所滅。

公元1757年,乾隆滅準噶爾汗國,從此新疆地區(漠西蒙古)重新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東察合臺汗國最終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西察合臺汗國】

當朱元璋北伐元朝成功之時,西察合臺汗國境內的帖木兒同時崛起。

公元1369年,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帖木兒殺死西察哈臺汗忽辛,滅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實際上亡於帖木兒帝國,至1402年西察合臺汗國汗統結束。

3.【伊利汗國(1256年-1335年)】

又譯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 ,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元朝西南藩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佔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諸城,然而並未設置民政機構。1256年,伊利汗國始建。忽必烈稱蒙古大汗時,伊利汗國一直承認其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為止。他的屬國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爾提德王朝,克爾曼的後西遼,土耳其的羅姆蘇丹國及格魯吉亞。伊利汗國最終融入了西亞穆斯林世界。

4.【欽察汗國(1219年-1502年)】

(Qipchaq ulisi),又稱金帳汗國、克普恰克汗國、朮赤兀魯思,大蒙古國的四大汗國之一。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由1243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結束西征後建立的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在四大汗國中版圖最為遼闊,主要在今俄羅斯境內。

欽察汗國境內居民成分複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時,欽察汗國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興起的白帳汗國所取代,而後俄羅斯開始崛起,蒙古人在中東歐、西北亞逐漸失去了控制力。

【後記】

公元1261年,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大汗,但四大汗國中只有旭烈兀(拖雷的兒子)的伊爾汗國承認其地位,而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金帳汗國均不承認其地位。忽必烈的權力僅限於東方,大蒙古國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分裂。

直至公元1304年,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鐵穆耳之時,四大汗國才一起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大蒙古國下建立的元朝和四大汗國,元朝滅亡後建立的北元(公元1368~1388年),北元滅亡後的大蒙古國(公元1388-1635年),總而言之,都是存在於大蒙古國下,都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關注趣味多


蒙古汗國經過三次西征,佔領了中亞至黑海東岸的廣大地區,成吉思汗把新佔領區分封給他的三個兒子作為世襲領地。大兒子朮赤封於欽察,具有花剌子模和康裡國故地,建都薩萊,稱欽察汗國(金帳汗國),朮赤早死,由其子拔都繼承。二兒子察合臺封於西遼和畏兀兒故地,建都阿力麻裡,稱察合臺汗國。第三子窩闊臺封於乃蠻故地,建都也速裡,稱窩闊臺汗國。

之後,在第三次西征以後,蒙哥將新佔領區分給旭烈兀(蒙哥的弟弟),建都低廉,稱伊兒汗國,因為蒙古實行幼子繼承製,元朝帝國為大汗轄區,四大汗國是服從大汗宗主權的相對獨立的國家,由於各地之間距離遙遠,習俗,文化背景也有一定的不同,要使其在長時間內容持續保持一致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忽必烈時,他的全蒙古共主的地位得到各宗主的承認,這時候四大汗國與元王朝的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但之後四大汗國逐漸發展為幾個不相統屬的國家,走上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

不過到了十四、十五世紀,這些汗國自身內部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危機,所以致使其統治基礎不是很穩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相繼被其當地的民眾反對,最終都難以維持一一倒下,成為了一段歷史。


青年史學家


蒙古四大汗國分別是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一脈建立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一脈建立的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一脈建立的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

1206年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建立大蒙古國,從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率領蒙古大軍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建立起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龐大帝國,國土面積達三千餘萬平方公里。為了便於管理龐大的國土,成吉思汗將遠離蒙古草原的被征服地區送給自己的子孫作封地,這也是四大汗國的起源。

欽察汗國是四大汗國中疆域最大,實力最強的,領土包括今匈牙利、波蘭、烏克蘭、俄羅斯歐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是東歐各公國的宗主國;窩闊臺汗國領土包括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都城葉密裡;察合臺汗國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都城阿力麻裡;伊爾汗國領土包括今於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區,首都為大不里士。

1259年大蒙古國大汗蒙哥暴斃於釣魚城下,因為他是突然去世沒有指定繼承人,圍繞著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繼位之爭,引發大蒙古國內戰。因為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推行漢化改革,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貴族不滿,所以內戰中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支持阿里不哥,僅有遠離東方的伊爾汗國支持忽必烈。雖然1264年的時候忽必烈徹底擊敗了阿里不哥,但是四大汗國也徹底獨立,不再聽從蒙古大汗的號令,忽必烈的權力僅限於東方。

四大汗國內部民族眾多、宗教文化複雜,完全是依靠蒙古大軍的強勢強行建立,可以說從誕生的時候就無法避免瓦解崩潰的命運。為了爭奪權力、土地,四大汗國之間、四大汗國和元朝之間戰爭不斷,內耗嚴重,隨著時間的發展要麼被本地人同化、要麼被推翻統治,1309年窩闊臺汗國滅亡,1369年察合臺汗國滅亡,1388年伊利汗國滅亡,1402年北元滅亡(1368年被朱元璋趕出中原),1502年欽察汗國滅亡,曾經縱橫歐亞的蒙古勢力徹底衰亡。


當狗容易做人難


蒙古的四大汗國指的是鐵木真子孫建立的四個汗國,他們分別是:金帳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及伊爾汗國。

金帳汗國是鐵木真的孫子拔都建立的。在鐵木真時期,鐵木真為自己兒子朮赤建立封國,到窩闊臺時期,蒙古再次西征(長子西征)。朮赤的兒子拔都驍勇善戰,征服了廣闊的土地,建立了金帳汗國。

察合臺汗國是鐵木真在位時期為他兒子察合臺建立的。因為朮赤與察合臺一直不睦,所以貫穿整個蒙古帝國時期,金帳汗國與察合臺汗國時常處在戰爭狀態。

窩闊臺汗國也是鐵木真在世的時期建立的,但由於窩闊臺和貴由都是蒙古可汗,所以窩闊臺汗國在那個時期一直未與本部分離。到蒙哥當上蒙古可汗後,窩闊臺孫子海都才算是將窩闊臺韓國建立起來。

伊爾汗國是鐵木真的孫子旭烈兀建立的。旭烈兀是託雷的兒子,蒙哥、忽必烈的同母弟,蒙古帝國時期有一位戰神。蒙哥在位期間,旭烈兀負責西征,征服了西亞的廣闊疆域。蒙哥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為拉攏旭烈兀為他封國,伊爾汗國建立。

在蒙哥在位時期,蒙古各國已經矛盾重重,到忽必烈當上可汗後,蒙古本部(元)已經成為了名義上的宗主國。


大方體育


成吉思汗在建立了蒙古帝國根據幼子繼承製,以中國的元朝帝國為大汗轄區,設立了服從大汗宗主權的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即四大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作為其他兒子的封地。名義上這是一個統一整體,實際上,各個汗國都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而且跨度如此之大,實際上的宗主國控制力很難一直維持。四大汗國的領地也是蒙不斷西征的產物,在某個極其短暫的時期曾經維持了所謂的蒙古帝國,之後就分崩離析。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領的蒙古大軍橫掃東歐,建立了欽察汗國 (金帳汗國),此前就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在13世紀末葉到14世紀初期,在克里米亞半島上形成了一個對金帳汗國處於藩屬關係的特殊的總督管轄區,總督由金帳汗國指派,享有相當大的權力,比如鑄造錢幣,同鄰邦締結和約並交戰等。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對於俄羅斯各公國享有宗主權。之後在俄羅斯伊凡四世的帶領下打敗了金帳汗國,1502年金帳汗國徹底滅亡。

中亞地區,窩闊臺的孫子海都藉機聯合察合臺諸王,獨樹一幟,與叔父忽必烈的元朝之間的戰爭打了幾乎半個世紀之久。1269年,在中亞塔拉斯舉行的“忽裡勒臺”上,中亞察合臺與窩闊臺兩系宗王更是擁戴海都為盟主,從此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永遠脫離了帝國中央的直接控制。

察合臺汗國最早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封地,主要轄區在天山南北。14世紀中後期的時候蒙古帝國逐漸分裂,1346年,戰亂不休的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

窩闊臺汗國則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是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潮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窩闊臺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

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1259年在西亞,剛剛征服敘利亞的旭烈兀得知蒙哥死訊,與當年的拔都一樣留在了新佔領區自立為汗,這就是蒙古四大汗國中最後出現的一個:伊利汗國(也譯“伊兒汗國”)。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


國家人文歷史


四大汗國的想法,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就已經有雛形了。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本土,打敗北方森林部落,打下金國半壁江山,同時還讓西夏俯首稱臣的時候,由於西方花剌子模的挑釁,成吉思汗決定向西方進軍。

(成吉思汗與他的四個兒子)

在派先鋒哲別拿下橫亙在花剌子模與蒙古之間的大國西遼以後,成吉思汗親帥大軍西征。不過在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做了一件事,就是確立了把汗位繼承人給三兒子窩闊臺。成吉思汗之所以給窩闊臺,是因為他覺得窩闊臺最穩重,最能夠傳承蒙古的帝業。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決定,讓他的另三個兒子都不太高興。

幼子拖雷不高興是因為,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自己應該是汗位當然的繼承人,可他爹把汗位給了老三。大兒子朮赤不滿意是因為在決定傳位的會上,二兒子察合臺罵他是野種,不是成吉思汗的親兒子。二兒子察合臺不滿意是成吉思汗並沒有偏向他。這一事件讓成吉思汗產生了打下更多領土,讓每個兒子都擁有領土的想法。

因此,在西征開始不久,打下花剌子模的北方城市玉龍傑赤後,成吉思汗就迫不及待把玉龍傑赤封給了大兒子朮赤。但是朮赤在獲得封地以後,因為“野種”的問題,與成吉思汗產生了很大的隔閡,不再搭理成吉思汗,也不再參與成吉思汗的軍事行動。成吉思汗一碗水端平,也分別給了二兒子察合臺與三兒子窩闊臺一些封地。而把蒙古本土的封地給了幼子拖雷。

成吉思汗的這種分封雖然基本上都滿足了他四個兒子的要求,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卻為後期帝國的紛爭與分裂埋下了禍根。這個禍根就是一方面他把土地封給四個兒子,實際上就意味著把一個統一的帝國分成了四部分。另一方面,他把汗位給了窩闊臺,卻又把蒙古本土封給了拖雷,這也意味著這兩個兒子的後代必有一番權利爭鬥。

窩闊臺在世的時候,阻止蒙古大軍發動了第二次西征,進攻歐洲。這個西征被叫做“長子西征”。之所以叫“長子西征”,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希望通過打下更多的土地,封給第三代的長子們。因為幼子是守灶的,所以長子需要出去開闢疆土。這也符合成吉思汗的想法。這次西征以後,以拔都為首的金帳汗國、以貴由為首的窩闊臺汗國,以哈拉旭烈兀為首的察合臺汗國就完全定型了。

(四大汗國與元帝國)

窩闊臺去世後,窩闊臺的大兒子貴由的汗位得不到拔都的認可,貴由領兵挑戰拔都,不過不但沒有成功,還不幸去世。於是拔都和拖雷的大兒子蒙哥聯合起來,讓蒙古大汗的位子轉移到蒙哥名下。這一轉移讓窩闊臺系的宗王很不滿,伺機造反。被蒙哥發現後,蒙哥鎮壓了這次造反,並把窩闊臺汗國的封地劃成很多小塊,讓他們再也聚集不起力量。

蒙哥為了讓他的兄弟們也擁有更多的土地,於是沿襲蒙古傳統,派忽必烈向南宋進攻,派三弟旭烈兀發動第三次西征,攻打西亞。但是後來,蒙哥在指揮攻打南宋的時候被打死。蒙哥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打了起來。在這種蒙古內部的全員戰爭中,旭烈兀支持忽必烈,以窩闊臺後代海都為代表的蒙古宗王支持阿里不哥。最後,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獲得王位。為感激旭烈兀,忽必烈承認旭烈兀打下的領土為他所有,於是在原先三大汗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汗國,伊爾汗國。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海都強勢崛起,窩闊臺汗國重新壯大。最後忽必烈雖然打敗了以海都為代表的蒙古貴族,但並沒有獲得他們的地盤。至此,蒙古四大汗國也就因此完全定型。

(帖木爾帝國崛起,敲響四大汗國覆滅的鐘聲)

但是這四大汗國後代又繼續爭鬥不已,再加上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也很快滅亡,帖木爾帝國的強勢崛起,四大汗國也相繼衰敗滅亡。最長的也就是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長達兩百年。


張生全精彩歷史


蒙古四大汗國,簡稱四大汗國,是對蒙古帝國及其分裂後存在的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伊兒汗國這四個蒙古汗國的合稱。

歷史

早在成吉思汗時期,成吉思汗將大蒙古國的土地分給他的幾個兒子。由於各個兒子則均聽從成吉思汗的號令,故所封的汗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服從大汗的領導。 不過,隨著成吉思汗之子窩闊臺大汗的去世,蒙古各派系對大汗的繼承人存在爭論,一度形成了危機。後來在西征領導人拔都的支持下,蒙哥繼承汗位。作為對拔都的報答,蒙哥允許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保持相對獨立的地位。 蒙哥大汗於1259年在攻打四川時去世後,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別於1260年集會稱汗。隨後身在中原漢地的忽必烈與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開始展開了為期四年的內戰,最終忽必烈勝利,並於1271年在中原建立元朝。然而,由於忽必烈的自行即位及“行漢法”主張,引起蒙古大多數宗派的強烈不滿,拒不承認忽必烈的汗位。原窩闊臺和察合臺派系在海都的帶領下結盟反對忽必烈,逐漸形成獨立的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並聯合早已實際上處於獨立地位的金帳汗國多次與忽必烈的元軍進行交戰,互有勝負。唯一承認忽必烈汗位的是其負責西征的弟弟旭烈兀。他宣佈承認忽必烈的汗位,以換取忽必烈支持他建立伊兒汗國。 大德七年(1303年)諸蒙古兀魯思之間的約和,有異於一般的國際間的和平條約,它是源出於同一祖先的蒙古民族所建立的幾個汗國之間互相協商的結果。自阿里不哥之亂後,各蒙古兀魯思雖已各自立國近半個世紀,但各汗國的統治者仍然認為他們之間的紛爭是成吉思汗後裔間的內部事務,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1303年,元成宗鐵穆耳成功與篤哇以及海都之子察八兒講和,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名義上成為其它汗國的宗主,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滅亡

四大汗國中最先滅亡的是窩闊臺汗國。海都於1301年去世後,窩闊臺汗國開始走下坡路,其領土不久後於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所瓜分,窩闊臺汗國遂滅亡。而伊兒汗國與察合臺汗國則均在14世紀走向分裂,最終被帖木兒所滅。最後一個滅亡的是金帳汗國,其統治俄羅斯等地長達兩個多世紀,俄羅斯直到1480年才擺脫蒙古人的統治獨立。其後,金帳汗國分裂為幾個小汗國,最終都被俄國所吞併。


12毫克尼古丁


蒙古四大汗國是欽察汗國、伊爾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加上元朝本部。其中窩闊臺汗國存在時間不長,所以大部分時候是元朝、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並存。

欽察汗國又名金帳汗國,是成吉思汗把阿爾泰山以西地區分封給長子朮赤建立的國家。後來朮赤的長子拔都西征,消滅南俄草原的斡羅思諸公國,國土大大擴張,建都薩萊(今阿斯特拉罕)。從拔都之子別爾哥開始,金帳汗國就不再奉元朝號令,此後一直雄霸於東歐。

元明之交,金帳汗國執政者脫脫迷失被瘸子帖木兒打得風流雲散,金帳汗國陷入沒落,原來為金帳汗國收稅的莫斯科大公國逐漸崛起,娶了拜占庭公主後自稱凱撒(沙皇),而這時金帳汗國分裂為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小汗國,被俄國逐個消滅。

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把西遼故地封給次子察合臺建立的國家。察合臺汗國一度被窩闊臺汗國滅亡,後來察合臺汗篤哇乘窩闊臺汗海都病逝,與元朝夾擊消滅窩闊臺汗國,重振察合臺汗國。後來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察合臺汗國在元末被瘸子帖木兒篡權滅亡,東察合臺汗國在明朝前期被烏茲別克人打散,但其子弟建立了葉爾羌汗國,直到清初被蒙古準噶爾部消滅。

窩闊臺汗國是窩闊臺的孫子海都所建。窩闊臺本來是蒙古大汗,沒有封地的,但他死後汗位被拖雷系的蒙哥奪走,蒙哥對窩闊臺系王公進行清洗,僥倖躲過一劫的海都憑藉很小的領地起事,最後吞併察合臺汗國,與忽必烈爭雄,窩闊臺汗國一度統治了新疆和中亞。但海都死後所託非人,一直蟄伏於海都之下的察合臺汗篤哇消滅了窩闊臺汗國。

伊爾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征服西亞和阿拉伯帝國後建立的,一直與元朝友好。旭烈兀曾孫合贊汗時代達到鼎盛,但可惜曇花一現,完者都汗合爾班以後,汗國被權臣把持,迅速分裂,伊爾汗國的殘餘勢力札剌亦兒王朝到元明之際被瘸子帖木兒消滅。

以上就是蒙古四大汗國的歷史。


文史宴


蒙古四大汗國是哪幾個,分別由誰統領?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有好幾種答案,因為在蒙古橫掃歐亞的13世紀,曾經先後存在過5個汗國,所以其實關於這四大汗國的計算標準和他們具體是哪幾個,也可以有幾種說法。

鐵木真分封四子

蒙古四大汗國的前身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給四個兒子的封地,即鐵木真曾將蒙古橫掃歐亞所征服的土地分封給了自己正妻所生的四個兒子,也就是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和幼子託雷。後來的人們據此就把這四人的封地稱為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大汗汗國。

比較早期的“四大汗國”

其地理位置大致位於歐亞交界地區、新疆南部和周邊中亞地區、新疆北部和周邊中亞北亞地區以及蒙古本部和中原地區。但其實此時蒙古帝國還未分裂,這幾個人的封地就是封地,嚴格地說還稱不上汗國,但在中文裡大家還是習慣把他們叫作四大汗國。而在這四塊封地裡,其實只有察合臺和窩闊臺的封地在以後變化不大,而朮赤和託雷的土地在後來則因為蒙古第二次西征和南征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此時真正成型的汗國只有察合臺和窩闊臺兩個。

金帳與伊兒汗國的建立

後來在蒙古大汗窩闊臺在位時期,由朮赤長子拔都率領大軍發動了蒙古第二次西征,征服了東歐大片土地,此後拔都家族的統治區域基本得到穩定,金賬汗國成型。而到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時期,蒙哥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征,滅亡了位於西亞的幾個伊斯蘭王朝,佔據其故地之後建立了伊兒汗國。但伊兒汗國本身這個國名卻沒有地理含義,它的意思是“附屬汗國”,也就是它從一開始建立時,其實在蒙古帝國內部的級別是要低於鐵木真早期給幾個兒子的封地的。

蒙古分裂前夜的混戰時期

蒙古帝國的分裂與衝突

但級別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又是另一回事,伊兒汗國從建立以後也基本一直是完全獨立的,只是在名義上向他們認可的蒙古大汗稱臣。所以事實上也是和其它四個汗國並列的。而在最後一任真正的蒙古大汗蒙哥死後,忽必烈和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最後忽必烈雖然勝利,但它幾個汗國卻不再認可他大汗的地位。

而幾年之後,忽必烈又發佈《建國號詔》,在這份詔書裡,忽必烈說:

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

意思是大業已成,就應該按照中原古制將正式國名儘早確定,因此按《易經》裡“大哉乾元”的意義,正式將國名定為“元”朝。這一舉動不但將國名改了,而且還把元朝完全定位成了中原王朝,因為在《建國號詔》裡,忽必烈一一列舉了從堯舜禹到秦漢隋唐的歷代中原王朝,將自己定義為他們的繼承人,反而對蒙古歷史一筆代過,除了說鐵木真打天下之外一個字也沒提。這等於是自己和蒙古帝國劃清了界限,因此雖然他沒有放棄蒙古大汗這個尊號,但其它幾個汗國就更不可能接受他為共主了。所以蒙古帝國其實在此時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原來那些鐵木真後裔的封地也就真正成為汗國了。

所以許多人經常提到的元朝和四大汗國也就在這時算是真正存在過一段時間,而這裡的四大汗國是指金帳汗國、伊兒汗國、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當時的情況也就是下面圖片裡所展示的:

元朝和四大汗國並存時期,公元1271年-公元1309年

但這個情況也沒維持多久,因為元朝建立之前,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時候,伊兒汗國就開始和金帳汗國因為宗教原因爆發戰爭。而在元朝建立之後,因為忽必烈所代表的託雷家族是從窩闊臺家族手裡搶來的汗位,因此窩闊臺汗國也幾乎一直不買元朝的賬。所以很快元朝和窩闊臺汗國又爆發了戰爭,最後經過幾十年大戰,元朝和察合臺汗國聯合滅亡了窩闊臺汗國。這樣除了元朝之外,又只剩下了三個汗國,即金帳汗國、伊兒汗國和察合臺汗國。

後期元朝和三大汗國形勢圖

所以綜合來看,蒙古各汗國建立,存在和滅亡的情況如下所列:

察合臺汗國:公元1222年-公元1402年,建立者察合臺(後期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

窩闊臺汗國:公元1225年-公元1309年,建立者窩闊臺;


金帳汗國:公元1242年-公元1502年,建立者拔都;

伊兒汗國:公元1256年-公元1335年,建立者旭烈兀;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建立者忽必烈。


桃花石雜談


蒙古四大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



欽察汗國,又名金帳汗國,始祖是成吉思汗的嫡長子朮赤,但成吉思汗西征之後不久朮赤便去世了。所以,欽察汗國的實際始祖是朮赤的嫡次子拔都。



察合臺汗國,始祖是成吉思汗嫡次子察合臺。朮赤因為血統問題,其嫡長子身份始終具有不穩定和不確定性,所以察合臺某種意義上充當了成吉思汗嫡長子的角色,加之素與窩闊臺親近,所以,其在蒙古帝國初期的地位比較超然。



窩闊臺汗國,始祖是成吉思汗嫡三子窩闊臺。因為窩闊臺被成吉思汗立為儲君,在成吉思汗死後繼承了蒙古帝國的汗位。而且,其下一任蒙古大汗貴由也出自窩闊臺系,是窩闊臺的嫡長子。所以,窩闊臺汗國在蒙古帝國初期一直都是蒙古大汗的直屬領地,直到成吉思汗嫡四子託雷的嫡長子蒙哥成為蒙古大汗之後,窩闊臺系才算真正迴歸了窩闊臺汗國的領地,而窩闊臺汗國從此也正式與蒙古大汗直屬領地的身份告別。



伊利汗國,也譯作伊兒汗國。始祖是成吉思汗嫡四子託雷的嫡五子旭烈兀,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伊利汗國是蒙古帝國四大汗國裡最晚建立的一個,而且始祖不是成吉思汗的兒子,而是孫子。同時,伊利汗國又是與宗主元王朝血緣最近的汗國(旭烈兀和元世祖忽必烈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均為託雷正妻唆魯禾帖尼所生),所以,地位比較特殊。



簡單點說,四大汗國其實大致相當於是成吉思汗四個嫡子家的封地。只不過,除了伊利汗國之外,蒙古帝國宗主元王朝也是託雷系。也就是說,最後成為孛兒只斤氏大宗的託雷系擁有兩塊地盤,而其他成吉思汗嫡脈的小宗一家一塊。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非常準確,但大致是這麼個意思吧。



後來,由於蒙古帝國地域過於廣闊,四大汗國遠離宗主元王朝,交通、聯絡不便。加之後來窩闊臺系和託雷係爭權以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權時四大汗國站隊不同,造成四大汗國終因各自利益與宗主元王朝離心,之後各自為戰。實際上,元王朝最後只剩下一個宗主的虛名,而元朝皇帝也只剩下一個蒙古帝國大汗的虛名而已,實際對四大汗國已經失去了控制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