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四大汗国是哪几个?分别由谁统领?

张紫炜zz


大蒙古国下的汗国

公元1206年,铁木真一统蒙古草原,随即展开了对外扩张。国号“大蒙古国”(1206年-1259年),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成吉思汗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

大蒙古国下建立的元朝(1271年-1368年),按忽必烈建元算。崖山之战后,南宋灭亡,1279年统一全国。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七年。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然而,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与弟弟争汗位,四大汗国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走向分裂后,在蒙古帝国基础上建立的几个主要汗国。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简介】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 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达四年之久。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 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另一种说法是遭到忽必烈毒杀)。

【汗位之争】

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东路军由旭烈兀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统率,自和林逾漠南进。西路军由阿兰答儿统领,直指六盘山,意在接应从四川前线退屯该地的蒙哥攻宋主力,这支军队在蒙哥死后曾归阿速台节制,阿速台投奔漠北后,一直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手里。阿里不哥的左路军以宗王为帅,而且直接威胁汉地政治经济中心燕京,因此忽必烈亲自领军逆之,而以移相哥、纳邻合丹(当为合赤温孙)为其前部。移相哥军击溃药木忽儿和合剌察儿,阿里不哥难以继续立足和林,匆匆退到由他继承的拖雷分地吉里吉思。忽必烈大概是循帖里干道,顺利进至和林。其时约在当年初冬。当时和林城的残破或许相当严重,所以到达不久,忽必烈便南至汪吉河(今翁金河)冬营地,以为短期休整。阿里不哥生恐忽必烈乘胜追击,乃遣使假意求宥,并称待马力稍复,再赴阙谢罪。忽必烈深以汉地政局为念,遂留移相哥镇漠北,自己冒严寒逾漠南返。

南指六盘山的西路军虽为偏师,但它牵动川蜀关陕,使那里本已化险为夷的形势又紧张起来。原来早在廉希宪受命宣抚京兆、四川时,屯兵观望于六盘山的浑都海就企图联络阿里不哥遣往关中的刘太平、霍鲁怀及川蜀军中亲阿里不哥的将领发难。廉希宪当机立断,捕杀刘太平、霍鲁怀,以处于弱势的秦巩世侯汪家的军队拒阻浑都海,“但张声势,使不得东”。浑都海果然中计,“闻京兆有备,遂西渡河,趋甘州”,采取了“重装北归,以应和林”的下策。关陕之危竟得安然解脱。可是当阿兰答儿提兵与北归途中的浑都海会师之后,这支军队重又折返东向,并派人约结陇蜀诸将,一时“人心危疑”,朝士至有捐弃两川、退守兴元之议。两军兵锋初接,朝廷方面又先失利,遂愈使“河右大震”。这时候,忽必烈增派的诸王合丹(窝阔台子)、哈必赤(合撒儿子)等率师与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阿兰答儿、浑都海被擒杀。关陇遂安。

中统二年二月,诏命燕京行省及各路宣抚使北上开平,会议军国大政。三月末,燕京省官毕集开平。中统二年夏季,除检核钱谷、充实省部、擢用辅弼外,朝廷还为中央和地方官府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行政条款,行政中枢既经调整扩充,更明确地分为两个班子,以史天泽、张文谦等人留中,王文统、廉希宪等行省事于燕。秋,又置大司农官,并置十道劝农使司,“为之使者,皆取于故国老人、君子长者,亲行田里,谕以安辑,教之树艺”。

溃败远遁的阿里不哥,歇息于吉利吉思;至1261年秋天,元气稍有规复,又举兵东来。他事先遣使向移相哥伪称率众来归,使移相哥疏于防备,因而突袭成功。移相哥大军溃散,和林城再次失守。十月,忽必烈率诸路汉军与蒙古诸王所部再度北征。两军相遇于昔木土脑儿之西,阿里不哥先因所部外剌军队溃败撤兵。待阿速台率领的后继部队赶到,阿里不哥回军再战。其右翼被击败,左、中两翼与忽必烈军鏖战至夜仍不分胜负。自是双方引军后退,相峙于大碛南缘。是年冬末,忽必烈师还,“诏撤所在戍兵,放民间新签军”(《元史·世祖纪一》)。形势似乎缓和下来。1262年,据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因粮饷不继,而由他派往察合台兀鲁思的阿鲁忽又拒绝听命,截留他征集的货物,因此愤而移兵西讨阿鲁忽。阿里不哥自知一旦挥兵西指,和林终将不守,所以临行指令和林城诸长老,许其举城归降忽必烈军。阿里不哥西徙之后,忽必烈所部果然不战而收复和林。、

1262年冬,阿里不哥在击败阿鲁忽后驻营于阿力麻里。他肆行杀掠,伊犁河流域为之残破不堪。1264年春,阿力麻里大饥,军心愈亦涣散。阿里不哥计出无奈,被迫向忽必烈输诚。长达五年的汗位纠纷由此结束。

这次内战导致了蒙古内部的巨大分裂。当时的蒙古各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唯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失败后各大汗国纷纷独立。蒙古虽打下了巨大的土地面积,却没有了统一的政权。这次纷争,客观上为蒙古军事贵族中主张“祖述变通”以“补偏救弊”的一派把统治中心从碛北移至漠南,从而更加便利于他们采纳汉法,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提供了一个适逢其时的契机。

四大汗国包括两种说法,一是元朝(又称大汗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构成的四国, 二是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又称“兀鲁思”,分别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

1.【窝阔台汗国(1225年-1309年)】

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窝阔台汗国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1186年-1241年)及其儿子贵由及他的后人管理。

窝阔台汗国是窝阔台氏族诸汗的世袭领地,疆域包括原乃蛮部的领地和原西辽的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迷里城。

窝阔台汗国建于1225年,亡于1309年,共存在84年,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国命最短的汗国(元朝存在了97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第三子窝阔台得到也迷里(现中国新疆额敏县)与霍博(现中国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

2.【察合台汗国(1222年-1369年)】(Chagatai Khanate)始建于1222年,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及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管理。

察合台汗国于14世纪中叶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

公元1502年,东察合台汗国被察合台另一支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所灭。

公元1680年,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汗国所灭。

公元1757年,乾隆灭准噶尔汗国,从此新疆地区(漠西蒙古)重新成为我国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东察合台汗国最终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西察合台汗国】

当朱元璋北伐元朝成功之时,西察合台汗国境内的帖木儿同时崛起。

公元1369年,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帖木儿杀死西察哈台汗忽辛,灭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实际上亡于帖木儿帝国,至1402年西察合台汗国汗统结束。

3.【伊利汗国(1256年-1335年)】

又译伊儿汗国或伊尔汗国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元朝西南藩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然而并未设置民政机构。1256年,伊利汗国始建。忽必烈称蒙古大汗时,伊利汗国一直承认其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为止。他的属国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克尔曼的后西辽,土耳其的罗姆苏丹国及格鲁吉亚。伊利汗国最终融入了西亚穆斯林世界。

4.【钦察汗国(1219年-1502年)】

(Qipchaq ulisi),又称金帐汗国、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由1243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结束西征后建立的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在四大汗国中版图最为辽阔,主要在今俄罗斯境内。

钦察汗国境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时,钦察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后记】

公元1261年,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成为蒙古大汗,但四大汗国中只有旭烈兀(拖雷的儿子)的伊尔汗国承认其地位,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均不承认其地位。忽必烈的权力仅限于东方,大蒙古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分裂。

直至公元1304年,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之时,四大汗国才一起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大蒙古国下建立的元朝和四大汗国,元朝灭亡后建立的北元(公元1368~1388年),北元灭亡后的大蒙古国(公元1388-1635年),总而言之,都是存在于大蒙古国下,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关注趣味多


蒙古汗国经过三次西征,占领了中亚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把新占领区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作为世袭领地。大儿子术赤封于钦察,具有花剌子模和康里国故地,建都萨莱,称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早死,由其子拔都继承。二儿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和畏兀儿故地,建都阿力麻里,称察合台汗国。第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建都也速里,称窝阔台汗国。

之后,在第三次西征以后,蒙哥将新占领区分给旭烈兀(蒙哥的弟弟),建都低廉,称伊儿汗国,因为蒙古实行幼子继承制,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四大汗国是服从大汗宗主权的相对独立的国家,由于各地之间距离遥远,习俗,文化背景也有一定的不同,要使其在长时间内容持续保持一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忽必烈时,他的全蒙古共主的地位得到各宗主的承认,这时候四大汗国与元王朝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但之后四大汗国逐渐发展为几个不相统属的国家,走上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不过到了十四、十五世纪,这些汗国自身内部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危机,所以致使其统治基础不是很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相继被其当地的民众反对,最终都难以维持一一倒下,成为了一段历史。


青年史学家


蒙古四大汗国分别是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脉建立的钦察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一脉建立的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一脉建立的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

1206年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建立大蒙古国,从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蒙古大军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建立起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庞大帝国,国土面积达三千余万平方公里。为了便于管理庞大的国土,成吉思汗将远离蒙古草原的被征服地区送给自己的子孙作封地,这也是四大汗国的起源。

钦察汗国是四大汗国中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的,领土包括今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是东欧各公国的宗主国;窝阔台汗国领土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都城叶密里;察合台汗国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都城阿力麻里;伊尔汗国领土包括今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区,首都为大不里士。

1259年大蒙古国大汗蒙哥暴毙于钓鱼城下,因为他是突然去世没有指定继承人,围绕着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继位之争,引发大蒙古国内战。因为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推行汉化改革,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不满,所以内战中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仅有远离东方的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虽然1264年的时候忽必烈彻底击败了阿里不哥,但是四大汗国也彻底独立,不再听从蒙古大汗的号令,忽必烈的权力仅限于东方。

四大汗国内部民族众多、宗教文化复杂,完全是依靠蒙古大军的强势强行建立,可以说从诞生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瓦解崩溃的命运。为了争夺权力、土地,四大汗国之间、四大汗国和元朝之间战争不断,内耗严重,随着时间的发展要么被本地人同化、要么被推翻统治,1309年窝阔台汗国灭亡,1369年察合台汗国灭亡,1388年伊利汗国灭亡,1402年北元灭亡(1368年被朱元璋赶出中原),1502年钦察汗国灭亡,曾经纵横欧亚的蒙古势力彻底衰亡。


当狗容易做人难


蒙古的四大汗国指的是铁木真子孙建立的四个汗国,他们分别是: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及伊尔汗国。

金帐汗国是铁木真的孙子拔都建立的。在铁木真时期,铁木真为自己儿子术赤建立封国,到窝阔台时期,蒙古再次西征(长子西征)。术赤的儿子拔都骁勇善战,征服了广阔的土地,建立了金帐汗国。

察合台汗国是铁木真在位时期为他儿子察合台建立的。因为术赤与察合台一直不睦,所以贯穿整个蒙古帝国时期,金帐汗国与察合台汗国时常处在战争状态。

窝阔台汗国也是铁木真在世的时期建立的,但由于窝阔台和贵由都是蒙古可汗,所以窝阔台汗国在那个时期一直未与本部分离。到蒙哥当上蒙古可汗后,窝阔台孙子海都才算是将窝阔台韩国建立起来。

伊尔汗国是铁木真的孙子旭烈兀建立的。旭烈兀是托雷的儿子,蒙哥、忽必烈的同母弟,蒙古帝国时期有一位战神。蒙哥在位期间,旭烈兀负责西征,征服了西亚的广阔疆域。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为拉拢旭烈兀为他封国,伊尔汗国建立。

在蒙哥在位时期,蒙古各国已经矛盾重重,到忽必烈当上可汗后,蒙古本部(元)已经成为了名义上的宗主国。


大方体育


成吉思汗在建立了蒙古帝国根据幼子继承制,以中国的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设立了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作为其他儿子的封地。名义上这是一个统一整体,实际上,各个汗国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且跨度如此之大,实际上的宗主国控制力很难一直维持。四大汗国的领地也是蒙不断西征的产物,在某个极其短暂的时期曾经维持了所谓的蒙古帝国,之后就分崩离析。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的蒙古大军横扫东欧,建立了钦察汗国 (金帐汗国),此前就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在13世纪末叶到14世纪初期,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形成了一个对金帐汗国处于藩属关系的特殊的总督管辖区,总督由金帐汗国指派,享有相当大的权力,比如铸造钱币,同邻邦缔结和约并交战等。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对于俄罗斯各公国享有宗主权。之后在俄罗斯伊凡四世的带领下打败了金帐汗国,1502年金帐汗国彻底灭亡。

中亚地区,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借机联合察合台诸王,独树一帜,与叔父忽必烈的元朝之间的战争打了几乎半个世纪之久。1269年,在中亚塔拉斯举行的“忽里勒台”上,中亚察合台与窝阔台两系宗王更是拥戴海都为盟主,从此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永远脱离了帝国中央的直接控制。

察合台汗国最早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辖区在天山南北。14世纪中后期的时候蒙古帝国逐渐分裂,1346年,战乱不休的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窝阔台汗国则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是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潮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窝阔台继帝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

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1259年在西亚,刚刚征服叙利亚的旭烈兀得知蒙哥死讯,与当年的拔都一样留在了新占领区自立为汗,这就是蒙古四大汗国中最后出现的一个:伊利汗国(也译“伊儿汗国”)。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


国家人文历史


四大汗国的想法,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有雏形了。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本土,打败北方森林部落,打下金国半壁江山,同时还让西夏俯首称臣的时候,由于西方花剌子模的挑衅,成吉思汗决定向西方进军。

(成吉思汗与他的四个儿子)

在派先锋哲别拿下横亘在花剌子模与蒙古之间的大国西辽以后,成吉思汗亲帅大军西征。不过在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做了一件事,就是确立了把汗位继承人给三儿子窝阔台。成吉思汗之所以给窝阔台,是因为他觉得窝阔台最稳重,最能够传承蒙古的帝业。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决定,让他的另三个儿子都不太高兴。

幼子拖雷不高兴是因为,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自己应该是汗位当然的继承人,可他爹把汗位给了老三。大儿子术赤不满意是因为在决定传位的会上,二儿子察合台骂他是野种,不是成吉思汗的亲儿子。二儿子察合台不满意是成吉思汗并没有偏向他。这一事件让成吉思汗产生了打下更多领土,让每个儿子都拥有领土的想法。

因此,在西征开始不久,打下花剌子模的北方城市玉龙杰赤后,成吉思汗就迫不及待把玉龙杰赤封给了大儿子术赤。但是术赤在获得封地以后,因为“野种”的问题,与成吉思汗产生了很大的隔阂,不再搭理成吉思汗,也不再参与成吉思汗的军事行动。成吉思汗一碗水端平,也分别给了二儿子察合台与三儿子窝阔台一些封地。而把蒙古本土的封地给了幼子拖雷。

成吉思汗的这种分封虽然基本上都满足了他四个儿子的要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却为后期帝国的纷争与分裂埋下了祸根。这个祸根就是一方面他把土地封给四个儿子,实际上就意味着把一个统一的帝国分成了四部分。另一方面,他把汗位给了窝阔台,却又把蒙古本土封给了拖雷,这也意味着这两个儿子的后代必有一番权利争斗。

窝阔台在世的时候,阻止蒙古大军发动了第二次西征,进攻欧洲。这个西征被叫做“长子西征”。之所以叫“长子西征”,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打下更多的土地,封给第三代的长子们。因为幼子是守灶的,所以长子需要出去开辟疆土。这也符合成吉思汗的想法。这次西征以后,以拔都为首的金帐汗国、以贵由为首的窝阔台汗国,以哈拉旭烈兀为首的察合台汗国就完全定型了。

(四大汗国与元帝国)

窝阔台去世后,窝阔台的大儿子贵由的汗位得不到拔都的认可,贵由领兵挑战拔都,不过不但没有成功,还不幸去世。于是拔都和拖雷的大儿子蒙哥联合起来,让蒙古大汗的位子转移到蒙哥名下。这一转移让窝阔台系的宗王很不满,伺机造反。被蒙哥发现后,蒙哥镇压了这次造反,并把窝阔台汗国的封地划成很多小块,让他们再也聚集不起力量。

蒙哥为了让他的兄弟们也拥有更多的土地,于是沿袭蒙古传统,派忽必烈向南宋进攻,派三弟旭烈兀发动第三次西征,攻打西亚。但是后来,蒙哥在指挥攻打南宋的时候被打死。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打了起来。在这种蒙古内部的全员战争中,旭烈兀支持忽必烈,以窝阔台后代海都为代表的蒙古宗王支持阿里不哥。最后,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获得王位。为感激旭烈兀,忽必烈承认旭烈兀打下的领土为他所有,于是在原先三大汗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汗国,伊尔汗国。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海都强势崛起,窝阔台汗国重新壮大。最后忽必烈虽然打败了以海都为代表的蒙古贵族,但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地盘。至此,蒙古四大汗国也就因此完全定型。

(帖木尔帝国崛起,敲响四大汗国覆灭的钟声)

但是这四大汗国后代又继续争斗不已,再加上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也很快灭亡,帖木尔帝国的强势崛起,四大汗国也相继衰败灭亡。最长的也就是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长达两百年。


张生全精彩历史


蒙古四大汗國,簡稱四大汗國,是對蒙古帝國及其分裂后存在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伊兒汗國這四個蒙古汗國的合稱。

历史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将大蒙古国的土地分给他的几个儿子。由于各个儿子则均听从成吉思汗的号令,故所封的汗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服从大汗的领导。 不过,随着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大汗的去世,蒙古各派系对大汗的继承人存在争论,一度形成了危机。后来在西征领导人拔都的支持下,蒙哥继承汗位。作为对拔都的报答,蒙哥允许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蒙哥大汗于1259年在攻打四川时去世后,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于1260年集会称汗。随后身在中原漢地的忽必烈與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開始展开了为期四年的内战,最终忽必烈胜利,并于1271年在中原建立元朝。然而,由于忽必烈的自行即位及“行汉法”主张,引起蒙古大多数宗派的强烈不满,拒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原窝阔台和察合台派系在海都的带领下结盟反对忽必烈,逐渐形成独立的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并联合早已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的金帐汗国多次与忽必烈的元军进行交战,互有胜负。唯一承认忽必烈汗位的是其负责西征的弟弟旭烈兀。他宣布承认忽必烈的汗位,以换取忽必烈支持他建立伊儿汗国。 大德七年(1303年)諸蒙古兀魯思之間的約和,有異於一般的國際間的和平條約,它是源出於同一祖先的蒙古民族所建立的幾個汗國之間互相協商的結果。自阿里不哥之亂後,各蒙古兀魯思雖已各自立國近半個世紀,但各汗國的統治者仍然認為他們之間的紛爭是成吉思汗後裔間的內部事務,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1303年,元成宗鐵穆耳成功與篤哇以及海都之子察八兒講和,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名義上成為其它汗國的宗主,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灭亡

四大汗国中最先灭亡的是窩闊台汗國。海都于1301年去世后,窩闊台汗國开始走下坡路,其领土不久后于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國所瓜分,窩闊台汗國遂灭亡。而伊兒汗國与察合台汗國则均在14世纪走向分裂,最终被帖木兒所灭。最后一个灭亡的是金帳汗國,其统治俄罗斯等地长达两个多世纪,俄罗斯直到1480年才摆脱蒙古人的统治独立。其后,金帳汗國分裂为几个小汗国,最终都被俄国所吞并。


12毫克尼古丁


蒙古四大汗国是钦察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加上元朝本部。其中窝阔台汗国存在时间不长,所以大部分时候是元朝、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并存。

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把阿尔泰山以西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建立的国家。后来术赤的长子拔都西征,消灭南俄草原的斡罗思诸公国,国土大大扩张,建都萨莱(今阿斯特拉罕)。从拔都之子别尔哥开始,金帐汗国就不再奉元朝号令,此后一直雄霸于东欧。

元明之交,金帐汗国执政者脱脱迷失被瘸子帖木儿打得风流云散,金帐汗国陷入没落,原来为金帐汗国收税的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崛起,娶了拜占庭公主后自称凯撒(沙皇),而这时金帐汗国分裂为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小汗国,被俄国逐个消灭。

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把西辽故地封给次子察合台建立的国家。察合台汗国一度被窝阔台汗国灭亡,后来察合台汗笃哇乘窝阔台汗海都病逝,与元朝夹击消灭窝阔台汗国,重振察合台汗国。后来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察合台汗国在元末被瘸子帖木儿篡权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在明朝前期被乌兹别克人打散,但其子弟建立了叶尔羌汗国,直到清初被蒙古准噶尔部消灭。

窝阔台汗国是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所建。窝阔台本来是蒙古大汗,没有封地的,但他死后汗位被拖雷系的蒙哥夺走,蒙哥对窝阔台系王公进行清洗,侥幸躲过一劫的海都凭借很小的领地起事,最后吞并察合台汗国,与忽必烈争雄,窝阔台汗国一度统治了新疆和中亚。但海都死后所托非人,一直蛰伏于海都之下的察合台汗笃哇消灭了窝阔台汗国。

伊尔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征服西亚和阿拉伯帝国后建立的,一直与元朝友好。旭烈兀曾孙合赞汗时代达到鼎盛,但可惜昙花一现,完者都汗合尔班以后,汗国被权臣把持,迅速分裂,伊尔汗国的残余势力札剌亦儿王朝到元明之际被瘸子帖木儿消灭。

以上就是蒙古四大汗国的历史。


文史宴


蒙古四大汗国是哪几个,分别由谁统领?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答案,因为在蒙古横扫欧亚的13世纪,曾经先后存在过5个汗国,所以其实关于这四大汗国的计算标准和他们具体是哪几个,也可以有几种说法。

铁木真分封四子

蒙古四大汗国的前身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给四个儿子的封地,即铁木真曾将蒙古横扫欧亚所征服的土地分封给了自己正妻所生的四个儿子,也就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和幼子托雷。后来的人们据此就把这四人的封地称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大汗汗国。

比较早期的“四大汗国”

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欧亚交界地区、新疆南部和周边中亚地区、新疆北部和周边中亚北亚地区以及蒙古本部和中原地区。但其实此时蒙古帝国还未分裂,这几个人的封地就是封地,严格地说还称不上汗国,但在中文里大家还是习惯把他们叫作四大汗国。而在这四块封地里,其实只有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封地在以后变化不大,而术赤和托雷的土地在后来则因为蒙古第二次西征和南征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此时真正成型的汗国只有察合台和窝阔台两个。

金帐与伊儿汗国的建立

后来在蒙古大汗窝阔台在位时期,由术赤长子拔都率领大军发动了蒙古第二次西征,征服了东欧大片土地,此后拔都家族的统治区域基本得到稳定,金账汗国成型。而到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时期,蒙哥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灭亡了位于西亚的几个伊斯兰王朝,占据其故地之后建立了伊儿汗国。但伊儿汗国本身这个国名却没有地理含义,它的意思是“附属汗国”,也就是它从一开始建立时,其实在蒙古帝国内部的级别是要低于铁木真早期给几个儿子的封地的。

蒙古分裂前夜的混战时期

蒙古帝国的分裂与冲突

但级别是一回事,实际情况又是另一回事,伊儿汗国从建立以后也基本一直是完全独立的,只是在名义上向他们认可的蒙古大汗称臣。所以事实上也是和其它四个汗国并列的。而在最后一任真正的蒙古大汗蒙哥死后,忽必烈和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最后忽必烈虽然胜利,但它几个汗国却不再认可他大汗的地位。

而几年之后,忽必烈又发布《建国号诏》,在这份诏书里,忽必烈说:

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意思是大业已成,就应该按照中原古制将正式国名尽早确定,因此按《易经》里“大哉乾元”的意义,正式将国名定为“元”朝。这一举动不但将国名改了,而且还把元朝完全定位成了中原王朝,因为在《建国号诏》里,忽必烈一一列举了从尧舜禹到秦汉隋唐的历代中原王朝,将自己定义为他们的继承人,反而对蒙古历史一笔代过,除了说铁木真打天下之外一个字也没提。这等于是自己和蒙古帝国划清了界限,因此虽然他没有放弃蒙古大汗这个尊号,但其它几个汗国就更不可能接受他为共主了。所以蒙古帝国其实在此时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原来那些铁木真后裔的封地也就真正成为汗国了。

所以许多人经常提到的元朝和四大汗国也就在这时算是真正存在过一段时间,而这里的四大汗国是指金帐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当时的情况也就是下面图片里所展示的:

元朝和四大汗国并存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09年

但这个情况也没维持多久,因为元朝建立之前,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时候,伊儿汗国就开始和金帐汗国因为宗教原因爆发战争。而在元朝建立之后,因为忽必烈所代表的托雷家族是从窝阔台家族手里抢来的汗位,因此窝阔台汗国也几乎一直不买元朝的账。所以很快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又爆发了战争,最后经过几十年大战,元朝和察合台汗国联合灭亡了窝阔台汗国。这样除了元朝之外,又只剩下了三个汗国,即金帐汗国、伊儿汗国和察合台汗国。

后期元朝和三大汗国形势图

所以综合来看,蒙古各汗国建立,存在和灭亡的情况如下所列:

察合台汗国:公元1222年-公元1402年,建立者察合台(后期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

窝阔台汗国:公元1225年-公元1309年,建立者窝阔台;


金帐汗国:公元1242年-公元1502年,建立者拔都;

伊儿汗国:公元1256年-公元1335年,建立者旭烈兀;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建立者忽必烈。


桃花石杂谈


蒙古四大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始祖是成吉思汗的嫡长子术赤,但成吉思汗西征之后不久术赤便去世了。所以,钦察汗国的实际始祖是术赤的嫡次子拔都。



察合台汗国,始祖是成吉思汗嫡次子察合台。术赤因为血统问题,其嫡长子身份始终具有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所以察合台某种意义上充当了成吉思汗嫡长子的角色,加之素与窝阔台亲近,所以,其在蒙古帝国初期的地位比较超然。



窝阔台汗国,始祖是成吉思汗嫡三子窝阔台。因为窝阔台被成吉思汗立为储君,在成吉思汗死后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汗位。而且,其下一任蒙古大汗贵由也出自窝阔台系,是窝阔台的嫡长子。所以,窝阔台汗国在蒙古帝国初期一直都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领地,直到成吉思汗嫡四子托雷的嫡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之后,窝阔台系才算真正回归了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而窝阔台汗国从此也正式与蒙古大汗直属领地的身份告别。



伊利汗国,也译作伊儿汗国。始祖是成吉思汗嫡四子托雷的嫡五子旭烈兀,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伊利汗国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里最晚建立的一个,而且始祖不是成吉思汗的儿子,而是孙子。同时,伊利汗国又是与宗主元王朝血缘最近的汗国(旭烈兀和元世祖忽必烈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均为托雷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所以,地位比较特殊。



简单点说,四大汗国其实大致相当于是成吉思汗四个嫡子家的封地。只不过,除了伊利汗国之外,蒙古帝国宗主元王朝也是托雷系。也就是说,最后成为孛儿只斤氏大宗的托雷系拥有两块地盘,而其他成吉思汗嫡脉的小宗一家一块。当然,这个说法并不是非常准确,但大致是这么个意思吧。



后来,由于蒙古帝国地域过于广阔,四大汗国远离宗主元王朝,交通、联络不便。加之后来窝阔台系和托雷系争权以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权时四大汗国站队不同,造成四大汗国终因各自利益与宗主元王朝离心,之后各自为战。实际上,元王朝最后只剩下一个宗主的虚名,而元朝皇帝也只剩下一个蒙古帝国大汗的虚名而已,实际对四大汗国已经失去了控制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