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致敬所有在這次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英雄們,謝謝你們!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今天是在家隔離的第17天。

這場疫情,讓大家多了和家人在一起的陪伴時光,卻也讓不少家庭進入雞飛狗跳的模式。

不管是哪一種,我都想問問:這場戰役終將會過去,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前兩天聽船長公益課——《如何在突發危機中,增強孩子心理強度》時,我找到了答案。

01重大疫情衝擊or日常心理磨損

船長說,一個人心理是健康、亞健康還是出現心理患病情況,有兩股力量推動這個心理狀態向下滑。

1、重大沖擊。比如5.12地震、這次疫情核心災區。

2、日常累積模式。力量很小,但不停息,日日月月年年對孩子心理造成磨損。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strong>相對於重大沖擊,我認為第二種風險更大。

因為遇到重大危機,不論是社會還是家長,都會有意識去關注和守護孩子心理健康,採取行動小心翼翼保護他們。

就比如這次疫情,相信不少父母都會調整對孩子的要求,給他們更大更自由空間,也會非常注意孩子的情緒起伏。

但日常平淡生活中,我們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損耗卻是無意識的,在不知不覺中,一天天持續累積對孩子的傷害而不自知。

這個時候父母不是守護者,而是傷害者。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船長說,孩子心裡的裂痕就像玻璃杯上的裂紋一樣,一點一點裂開。有一天,一個看上去根本不是大的衝擊,比如說一次考試失利,也會對孩子造成重大沖擊。

有不少在名校高中的孩子,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還有一些孩子因為老師批評就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些都表明,孩子的傷痕從小就有,在日積月累中,這個裂縫越來越大,最後一根稻草就把他壓垮了,斷崖式崩潰。

孩子的這些行為,和他們的心理強度息息相關。心裡裂縫越大的孩子,心理強度越低,也就越來脆弱。

02 你給孩子的心理強度打幾分?

你是怎麼定義心理強度?

你是否認為,擁有鋼鐵般的意志、錚錚鐵骨、硬漢男兒就是心理強度高的孩子?特別是很多爸爸,會用這樣的標準去要求兒子,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比如,演員楊爍在《爸爸去哪兒》裡,對孩子極為嚴厲,就是這種類型的教育。

動不動就說:“我都能做你不能做?”、“我都起來了你起不來?”要求7歲的孩子和快40歲的自己一個樣!

<strong>心理學上對心理活動強度的定義是——指我們對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也就是當刺激或者衝擊到來時,我們能不能抵住。

為了讓大家清楚什麼是心理強度,船長做了一個類比。

日本在經歷幾次傷亡人數較大的地震後,抗震建築技術取得巨大進步。他們的建築剛柔並濟,不過大的剛度加上強度大的輕鋼結構,構成整個高層建築的支架,實現了強大的抗震能力。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也就是說,如果一點不變形,它是不抗破壞的。要允許它有一定程度的變形,才可以抗破壞。這一定程度的變形,加上由於變形帶來的抗破壞力,叫做強。

在建築上,房屋抵抗變形的能力叫剛度,抗破壞力叫強度,這個概念和我們心理完全一致。

<strong>所以,心理強度不是大家理解的剛硬、鋼鐵直男、男子漢氣概。它是一種柔性,是心理彈性。

那些覺得孩子要經歷挫折教育,要多打擊才能讓它變得更剛強的方法和概念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秉承這樣教育理念的父母,比如過分對孩子嚴苛,不顧孩子傷心要求他馬上停止哭泣、對孩子有各種所謂標準性要求等,只會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

1、心裡力量弱點的——成為特別膽小、呆板、謹小慎微怕犯錯的孩子;

2、心裡力量強點的——特別叛逆、犟、死不認錯,不妥協,對著幹。這樣的孩子,他的框架是剛硬的,沒有彈性。

剛性的好處是環境不變時,他還是很強。但只要環境一變,就像恐龍,首先倒下的就是它。

船長說,一個人心理強度大小,對沖擊後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如下圖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比如上圖第二個等級的結果。

如果孩子之前因大考失利,他想從大考中爬起來是需要很大支持的,因為這個考試的場景會激發他的創傷模式上線。

所以,我們可能看到過,一些成績很好的孩子,一到考試就沒辦法很好的發揮,甚至考砸了。這是之前的心理創傷對他造成的影響。如果父母不瞭解這一點,很難幫助到孩子。

所以,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嗎?趁著這個假期,記得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如果此刻給孩子心理強度打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1分, 你打多少分?

1分或者9分,父母應對的解決方案肯定是不一樣的。

你此刻的覺察,就是改變的開始。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03 如何培養心理強度強的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想要培養心理強度強的孩子,要靠高要求來達成。

<strong>船長說,這絕對是一個認知上的錯誤,唯有靠愛和關注,靠人性中溫暖的那部分,才能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比如在這次疫情中,讓我們心裡稍感安慰和舒心的時刻,一定是當你感受到溫暖的那一刻。

即使疫情依然嚴重,但大家同仇敵愾,積極努力,做好自己家庭防護,不給他人和社會添麻煩……

這些人跟人之間的情感依託和情感流動,才能讓內心得到滋養,塑造強大的內心,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正如村上春樹說:“你要記得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陪你哭過的人,在醫院陪你的人,總是以你為重的人,帶著你四處遊蕩的人,說想念你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

當然,一個孩子要成才,成為一個高樓大廈,他的框架裡除了愛和溫暖,還需要有要求,就像日本的建築一樣,剛柔並濟。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言一句三冬天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愛,始終是我們心底最渴望的情感。

船長說,心理強度比較低的孩子,普遍都存在一個問題——家裡氣氛比較悲觀,沒有或者很少有愛的流動。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卻天天看他不順眼。今天找這個茬,明天找那個茬,孩子是很難自信和擁有強大內心的。

你專注什麼,什麼就膨脹。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一定是把專注力放在孩子的優點上。

用積極的養育方式幫助孩子看到和發現他的優點,並告訴孩子你有多愛他,還要時常擁抱他,讓愛在你們之間流淌。

如此,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才會慢慢提升,才能擁有一個比較強大的內心。孩子越大,這個過程越長。

但不管你孩子多大,我都建議你以1年為週期,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太焦慮,影響孩子,半途而廢 。

要求方面,船長說包括兩個:

1、一致性要求。也就是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全部要做到。

但現在很多父母都做反了,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很少或基本全部不做到。

2、適量要求。家長可以做到的,要求孩子適量做到。

不管是大腦還是身體發育,孩子都遠不及成人。所以家長全部做到的,孩子要根據他年齡適量做到,允許有一個發展過程。

比如你平板支撐可以堅持3分鐘,就不可能讓孩子也必須達到這樣的要求。

總之,孩子強大內心的塑造,一定是在豐盛富足而非貧瘠的內心上生長出來。

而豐盛富足的土壤,就是有愛有溫暖以及適當要求的家庭。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04、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這次的疫情終究會過去,它會在我們人生乃至整個國家和世界的扉頁上,都會留下深深的烙印。

如此重大的事件,我們應該給孩子留下些什麼?當他日後再想起這段時光時,又會是怎樣的心境?

船長說,如果我們給孩子留下的是一段無聊的、爆發劇烈家庭戰爭、甚至是絕望悲傷痛苦的歲月,那就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和創傷。

相反,如果這段歲月讓他看見的是:

1、家人之間、社會之間有濃濃的關懷和尊重,而非互相的怨懟和指責。這會讓孩子腰桿筆直,不害怕,更有勇氣。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2、明白攜手而過的艱難,會讓家庭和社會變得更加緊密,知道苦難也是資源。

每個人一生總是要遇到或大或小各種苦難、挑戰、衝擊或者傷害,它不一定是消耗我們的,反而有可能是加持我們的。但這需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意識和有利的方法,才能將它變成資源。

3、若在不平常的危難之時能擔當責任,則需要在平常苦練功夫。

這次我們的醫療系統非常感人,最危難之時逆流進入最危險的地方,並守住,這是責任,也是能力。

武漢雷神和火神兩所醫院建設的直播視頻,在線觀看人數達到數千萬人。中國能夠在這種危機中,迅速讓兩所醫院拔地而起,是平時功夫的積累。

而應對整個疫情的過程,會增加所有人應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在這個大事大非的大情境下,對孩子而言是非常好的勵志教育。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足不出戶的這些天,除了不能出去跑步,每天看書、寫東西、上課和陪孩子,自己並沒有受太多影響。

這個過程中,雖然剛開始孩子因為沒能出去鬧過情緒,但我承接了她的情緒,所以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

每天和她一起做運動,釋放彼此的壓力,同時也調整自己期望,允許她睡懶覺,不再用之前的要求來要求她,給她空間。

所以,一切都井然有序。

疫情過後,你給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希望日後,當孩子們回憶這段日子時,感受到的是家人濃濃的愛、社會的齊心協力以及人心相扶、堅不可摧的力量!

期待這場戰役快快結束,期待英雄們都平安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