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拿四項奧斯卡獎,是否實至名歸?

空谷幽客


寄生蟲》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樸社長家裡,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的故事。電影編劇巧妙的將富人與窮人的相識通過一個很簡單的行為家教連接起來,並留下了伏筆——基宇是隱瞞了真實學歷的。當你說出了一個謊言,想要不被發現,就要一直說出一個接一個的謊言,而謊言遲早會被揭穿。在揭穿之前有多快樂,被揭穿之後肯定會得到加倍的痛苦。

雖然你明明知道他們一家最後會被揭穿,但是你仍然會好奇他們是怎麼被揭穿的,被揭穿後又會做出什麼反應。這就是《寄生蟲》拍攝的高明之處,拋出問題,讓人產生好奇心,就會忍不住看下去。

劇中有兩種寄生關係,也符合電影的題目,第一種是以基宇一家為代表,他們寄生於通訊社老總樸社長家裡,獲求足夠的物質,他們的寄生為的是物質,是生活。第二種是以樸社長為代表,作為上流社會,對於精神的渴望,寄生於奢侈生活,覺得貴、精美、看著高級就是好的。

電影中最好的部分就是貧與富的對比。而這部電影能獲得如此大獎,也表明著亞洲電影開始步入世界市場。

所以我認為這是肯定的實至名歸。


非易信



首先,這很強,韓國電影獲得金棕櫚+奧斯卡最佳,這是亞洲電影史上未曾出現過的境況,說一句奉俊昊創造歷史不過分。

其次,今年算得上是奧斯卡的一個大年(相比前幾屆而言),提名最佳影片的各部電影都有各自的支持者,所以從我的主觀角度來說,不管最佳影片是《1917》,《寄生蟲》,甚至是《愛爾蘭人》都我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從客觀角度而言,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9年5月,《寄生蟲》獲得金棕櫚,隨後美國上映,口碑甚佳。

19年11月,《愛爾蘭人》上映,隨後博彩預測《寄生蟲》第一,《愛爾蘭人》第二。

19年12月,《1917》上映,黑馬殺出。

20年1月,《1917》在各前哨獎,風向標,英國奧斯卡大殺特殺,形勢一片大好,幾乎可以內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然後《寄生蟲》就在這種局勢下頑強跑出。

直播時我看《寄生蟲》拿了最佳劇本,內心毫無波動,然後《極速車王》拿了最佳剪輯,我心想《寄生蟲》應該沒有BP了,隨後最佳外語片給了《寄生蟲》,我波瀾不驚。但最佳導演頒給奉俊昊時我開始重燃起那個大膽的想法,因為我原以為會頒給薩姆·門德斯的(按照傳統,最佳影片會在劇本、剪輯、導演這幾個獎中有所斬獲)。最後瓊·芳登頒獎時有一個明顯的遲疑,我頓時get到了大事即將發生...

再來說說第三:奧斯卡選擇將最佳影片頒給《寄生蟲》確實是一個爆冷,但也還算是可以理解。這事要結合另外幾件事一起看:

1.流媒體的崛起。今年netflix系的電影幾乎食白果(除了勞拉鄧恩拿了最佳女配,《美國工廠》拿了最佳紀錄片),《婚姻故事》歡樂陪跑,《愛爾蘭人》掛零,馬丁·斯科塞斯在臺下坐得快睡著了(所以奉俊昊拿最佳導演時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致意馬丁真的很讚了)。這是奧斯卡對流媒體的抗拒,畢竟netflix的崛起確實影響到了整個電影行業,奧斯卡對此自然是不高興的,不管是《美國工廠》還是勞拉鄧恩得獎時,只是一提到“Thanks to netflix”臺下頓時鴉雀無聲。

2.流媒體的崛起,就意味著奧斯卡的衰落。隨著大眾對電影的瞭解日益增長,奧斯卡現在的聲勢已有些不如從前,反而是戛納和威尼斯等電影節的影響力日益增加。為了保持奧斯卡的影響力,學院確實是需要拉攏更多的電影力量(但又不能是流媒體的電影),正好趕上了《寄生蟲》的到來,既是一部國際電影,又有階級議題,而且質量也確實好,為它開個先例其實是可行的,此後可能會有更多的國際電影在奧斯卡出現也說不準。

3.過去幾年的頹勢,正如我前文提到的,過去幾屆的奧斯卡相對算是個小年,歷屆最佳分別是《愛樂男孩》(狗頭)、《水形物語》和《綠皮書》(你們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不是說這些電影不好)今年如果按照過去的傳統選的話確實應該選《1917》,但如果今年要選擇創新的話,那麼《寄生蟲》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寄生蟲》所反映的問題,不僅僅是今天韓國的問題,而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化社會以來,普遍存在的公共性問題。當然,以前也有很多導演在用自己的方式對這一問題進行呈現,比如賈樟柯的《天註定》亦或者庫布里克的《大開眼界》。但是這些電影選擇了用白描的方式來對劇本進行日常化的還願,效果適得其反。觀眾會本能排斥這樣的作品。而《寄生蟲》,則用一種類似舞臺劇的形式,逐層演繹出貧富差距與人性的扭曲,給個體與社會,甚至時代,所帶來的困境。荒誕的黑色幽默與偽懸疑的氣氛烘托,都很容易抓住普通觀眾的眼球。當觀眾被吸引進導演的敘事語境當中後,電影本身是所要表達的主旨也就更加清晰了!

故心城


個人不喜歡。劇情誇張,醜化窮人,凸顯下層的醜惡。心目中,最佳是1917



一路捫心問診


在疫情不能出門的氛圍下,我格外煩躁,於是我忍不住再簡化歸納一下傻逼寄生蟲為什麼是大爛片。根本原因就在於人物內核性質的轉變。你想,一家蝸居半地下室、上網靠蹭......就這麼幾個人,在一個情節之後,瞬間變身超能特工隊,一個接一個幹掉之前僱員,那種談吐、知識儲備、心理素質還有手腕,完全雙商爆棚,個頂個的厲害角色。從上一種狀態到下一種狀態,完全是質變。什麼原因的和條件促使了這種變化?沒有,情節需要。王晶都不敢這麼拍。唯一能解釋的手段就是給這種質變賦予神性,事實上導演也是這麼做的,就是劇裡那塊石頭。但關鍵後面質變又再次質變,狀態又從牛逼變為傻逼,這在石頭的處理上就開始手忙腳亂或者乾脆迴避了,於是這電影就成了一泡汙。

以及,關於那個牛逼的狀態,黃章晉歸納得不錯:金家人都有強烈的財富慾望,敏銳的機會嗅覺,把握機會的非凡創造力和想象力,驚人的自控和自律能力,無所顧忌的手段,異乎尋常的冒險精神,超人般的臨場抗壓和應變能力。這種人是什麼人?是約翰·洛克菲勒,扔到沙漠裡也會發財。


托米缸的托拉斯


這部《寄生蟲》在韓國甚至國際社會上受到了很大的關注,拿到奧斯卡獎也是實至名歸了。

電影講述的是住在半地下室的無業遊民的韓國一家四口,長子因為通過朋友的介紹所以意外的成為富豪人家的女兒的外教,又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的妹妹、父親,還有媽媽陸續地介紹到這個樸社長家裡工作,成為了依靠樸社長生存的“寄生蟲”,卻又在無意中發現富豪家裡還有著其他的寄生蟲

這部電影很難定義它是悲劇還是喜劇,它打破了某種類型上的定義,感覺上半段是喜劇,後半段是悲劇。電影的上半段在看的時候會覺得好像一種黑色幽默一樣,讓人看著很愉快。看著這一家四口陸續地通過各種掩飾和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就職”樸社長家,就好像看到有能力的職場新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功進入到大企業一樣的那種快感。但是漸漸地你會陷入沉思,也會覺得緊張感和不安感越來越強……因為使用這樣的“能力”再怎麼也是一種欺騙,甚至是犯罪。

電影重要的轉折點是樸社長一家人去露營不在家的那個夜晚。窮人一家四口在富豪家裡喝酒享用美食聊天,然而被辭掉的前家政阿姨突然來訪並說明自己離職走得匆忙忘了拿一些個人物品,然而那個個人物品居然是隱居在樸社長家裡不可見天日的深層地下室裡的丈夫!

從這裡開始,整個電影的節奏加快,緊張感更加強烈,電影的風格也開始轉向悲劇,暗沉、黑色、抑鬱

導演也非常好地通過電影美術來表現了這種轉變。窮人的一家人回家的路又長又暗,需要不斷向下,下到階梯的下邊,再下到地下室……這與富豪家人的房子及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去樸社長的家需要不斷向上走,畫面是開闊的,明亮的。樸社長的家門口有一塊開闊的綠地,可以開派對,可以在這裡享受陽光浴;然而,住在地下室的一家人唯一的窗連著地面,時不時可以看到喝醉酒的人隨意的小便……家門前的“風景”對比同樣明顯。

電影中一直提到一個敏感的詞,那就是味道。準確的說應該是臭味。地下室的一家人擁有著洗不掉的某種共同的味道,其實在這個社會當中,很多時候就是通過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來區分人類的階級的。在這部電影裡,你可以看到很多社會問題,如階級兩極分化。但是一定會給你一個思考,我們這個社會的寄生蟲是誰?為什麼會有寄生蟲?他們又該何去何從?自己是不是一隻寄生蟲?

看完也許你會失眠,但是是那種有意義的失眠。

因為怕涉及劇透,很多情節我不打算再談。在演技方面,崔宇植是一個不斷會給人驚喜的韓國男演員,他的表現總是超過對他的期待,演員之路還很長很長,真的未來可期。

對於電影的結局,我一直很好奇其他觀眾的想法。我既覺得男主人公有可能買得起那棟房子又覺得他一輩子都不可能買得起。韓國現實很殘酷,他想要奮鬥到能買那樣的房子可能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但是我又覺得一個那麼能夠豁出去的聰明窮小子,也許拼命也能掙到那麼多錢吧,你認為呢?


電影天堂小旋風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韓國影片《寄生蟲》連奪4項奧斯卡大獎

在此之前,《寄生蟲》已經被戛納電影節授予捧回金棕櫚大獎,實現韓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

而後,《寄生蟲》又在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上喜提“最佳外語片”,成為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最大熱門作品。

《寄生蟲》是奧斯卡獎項開始以來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獎的韓國影片,這對於《寄生蟲》全體成員來說是一個很驚喜的消息,也不辜負他們全體成員出席這個盛宴了。喜歡韓國影片的觀眾都知道韓國電影一般擅長拍攝揭露人性醜惡一面,劇情不拖拉,環環扣人心絃,所以這次《寄生蟲》能夠在眾多影片中脫穎而出也是意料之中的。除了這個最佳原創劇本獎之外還有一個“國際最佳影片”的獎項也是由《寄生蟲》拿下了。

包括被譽為“英國奧斯卡”的英國電影學院獎,《寄生蟲》同樣在“最佳非英語片”獎項中脫穎而出。

但人們對《寄生蟲》此次衝奧之旅的獲獎預測,更多是認為它能捧回“最佳國際影片”獎。

結果,《寄生蟲》不僅順利摘得“最佳國際影片”獎,還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影片”悉數囊入懷中。

當年《臥虎藏龍》可謂是風光無限,在奧斯卡所得的最高榮譽也僅僅是“最佳外語片”而已,

而《寄生蟲》卻將奧斯卡大獎一舉拿下,可見這部片子的評價有多高了。

作為一部徹頭徹尾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幾乎沒有可能斬獲“最佳國際影片”之外的重量級獎項。

但這一次,奧斯卡評委會顯然對《寄生蟲》情有獨鍾,不惜把“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全部授予該片。

《寄生蟲》所得的獎項榮譽,為韓國電影翻開了新篇章

而《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更是因此步入事業巔峰,他如今在韓國影壇的地位,恐怕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當你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肯定覺得四項奧斯卡獎項是《寄生蟲》該拿的。


大飛愛吐槽


很現實,窮人苟延殘喘的生活,為了生存去掉了廉恥,富人生活無憂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將就道德禮儀。就像《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和珅說過的話:災民還算是人麼?餓得要死的時候還講道德?人性?“易子而食”只是為了活著,扔進鍋裡,就是能活下去的一口肉!總有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是又有誰知道下一句呢?“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人性就是哲學,怎麼解釋或理解都在於選擇的角度。道德應該有,禮儀也不可缺,但如何評價別人卻不那麼容易。評價可以有,但不要太主觀,從私有制出現以後“窮”這個詞就永遠存在了!這也是世界發展的動力!


愛說實話的老五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圓滿落幕,這屆奧斯卡最大的驚喜是韓國電影《寄生蟲》拿下了多項大獎。最佳影片:《寄生蟲》;最佳導演:奉俊昊《寄生蟲》;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最佳國際電影:《寄生蟲》 。

非英語片首次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實現了韓國電影甚至亞洲電影的歷史性突破,這在奧斯卡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歷史性突破。《寄生蟲》披著喜劇的外衣,揭露社會現實,是一部值得多看幾遍的電影。主演宋康昊是韓國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演員,他演技精湛,是很多經典電影的主演,例如《辯護人》,《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

《寄生蟲》從上映就口碑爆炸,無論是專業影人還是業餘影迷都給予了影片高度的評價。這部電影沒有刻意醜化富人階層,影片中的富人什麼壞事也沒做,但我們就是忍不住恨他們,這是導演奉俊昊的功力,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

關於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是窮人一家躲在富人家的客廳裡,富人樸社長和妻子說金基澤(宋康昊飾演的司機)身上有一股味道,一股地鐵裡的味道。這種味道實質上是窮人的味道。影片中還有很多對比的場景,窮人那邊因為暴雨流離失所,富人那邊暴雨過後開派對。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階級壁壘那麼堅固,無論窮人怎麼努力,多麼聰明,也無法輕易打破,這是赤裸裸的現實,冰冷殘酷。

如今這部電影在奧斯卡出盡風頭,也將再次在電影圈引發熱議。作為中國影迷,期待我們能有更多優秀的作品被世界看到,願中國電影也能創造更多振奮人心的榮耀時刻!


漫談閒說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深的體會就是不要和自己層次相差太遠的人有太多交集。無論你自己感覺多良好,自以為與高層次的人走得有多近,在高官和富豪的嗅覺裡,你永遠都有股平民、貧窮的味道。與太低層次的人走得太近,可能你只是說一些你日常很平常的事情,他也會覺得你在炫耀,把對社會不公的怨恨轉移到你身上,當你無意中聞到他身上因為住在地下室而特有的發黴味道時不自覺地鄒一下眉頭,他就會那把刀把你捅死,無論你曾經幫助過他多少。所以交朋友也和結婚一樣,找門當戶對的舒心一點。


莊生猛虎


寄生蟲確實很不錯,但劇情上有些硬傷,不算完美,得獎更像是是委員會的權衡之舉,主動打壓網絡電影霸主奈飛的愛爾蘭人,小丑過於陰暗非主流,所以只能1917和寄生蟲二選一,相比於1917的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寄生蟲要表達的東西更豐富更貼近奧斯卡的胃口:諷刺社會。

接下來說說寄生蟲的劇情硬傷。首先再次聲明,這是一部優秀電影,我的見解有些雞蛋挑骨頭。前半部我以為是在講述為生活所迫的的詐騙家族,結尾才稍微的感覺到是在表述社會貧富懸殊的壓抑。而前半段一直很快樂的家庭,主人公卻因為毫無心機的富人太太的無心之語而揮刀殺人,轉變過於突兀,讓我很難接受。如果有更多的劇情作為鋪墊會更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