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序言:


如何安置北歸人口,一直是個讓兩宋比較頭疼的問題。這些北歸人口在兩宋時期有一個特定的稱謂——“歸正人”,《朱子語類》對它有這樣的闡釋:“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後陷於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轉於正也。” 如果我們仔細品讀“蓋自邪而轉於正也”這句話會別有一番韻味,何為“邪”?何為“正”?“歸正人”或多或少的包含著兩宋統治階層的主觀尊卑心理。下邊我就以“歸正人”為切入點,解讀兩宋政權對待“歸正人”的態度,以及統治階層對“歸正人”的安置問題。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歸正人



何為“歸正”

如果單從字面意思理解,提到“歸正”兩字,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可能就是“改邪歸正”,那麼誰是“邪”?誰是“正”呢?

南宋重臣史浩曾說過這樣的話“中原決無豪傑,若有,何不起而亡金?”宋朝認為脫離宋朝的中原民眾,是在“邪”的統治之下,南下依附宋朝就是重歸正統,所以有“歸正人”的說法。——《宋史·史浩傳》

“歸正人”這個詞出現的比較晚,在北宋時多用“歸明人”。直到南宋孝宗時,皇帝在登級敕書中才把“歸明人”改為“應諸國歸正人等”。至此“歸正人”成為南宋政府對北歸人口的官方稱謂。——《宋會要輯稿》

無論是“歸正人”還是“歸明人”,都體現了人從不好的一方,向好的一方轉化。這兩個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宋朝統治階層對北歸人口的輕蔑態度。實際上,宋朝政府對待歸正人還是有很多限制和防範的。可以這麼說,他們並不真正信任歸正人。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宋高宗



歸正人歸正類型

在兩宋時期,宋朝政府接收的“歸正人”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如果按照南宋和北宋兩個時間節點分類的話,歸正人可以分為兩類:“北宋來自幽雲十六州的歸正人”和“南宋接收的中原移民”。但是這樣分類意義並不大,如果按照他們歸正的性質分類,會有趣的多!

  • 平民歸正

一般來說,平民沒有顯赫的身份和地位,而且受教育的水平也比較低。平民大多數是從以前北宋統治下的中原地區遷往南宋的。靖康之變以後,出現了“衣冠士族,百姓諸軍,奪門南奔者數萬”的局面。但是與其他的遷移相比,普通民眾的歸正成本是比較高的,而且他們的遷移沒有目的性,只是想找一個比較安全可靠的地方而已。——《三朝北盟會編》

<strong>在南宋政權建立之初,主要的遷移主體是皇親貴族和軍隊為主,平民百姓的遷移只是一種附帶性的,他們有可能會是士兵的家屬,或者是因為戰亂實在無法生存的百姓。總體來說,這一時期平民遷移的人數並不多。

但是等到南宋偏安的局面穩定住以後,平民百姓的南遷出現一種爆發式的增長。《宋史》記載了這麼幾個例子:“淮北民夫崔唯夫、董臻等率眾萬餘南來”,“蒙城縣民倪震率丁口數千人來歸。”由此可見當時南歸的人數是非常多的。——《宋史·高宗本紀九》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平民歸正


  • 官員歸正

在北宋滅亡以後,北宋的很多朝官,在被逼無奈之下或是追隨北宋皇室南渡,或是在金人的統治下忍辱負重,實際成熟以後返回南宋任職。當時官員有這樣的呼聲:“勿失土宇,必不得以,當舉族歸朝,無令陷於虎口。”——《宋史·常問傳》

除此之外,史書中還有這樣一個案例:

“金張林以山東諸郡附李全來歸,附表奉青、營、密、登、萊、濰、淄、濱、棣、寧、濟南十二郡版籍來歸,表辭有云:“舉七十城之全齊,歸三百年之”——《宋史紀事本末》

通過上面這個例子就可以發現,與一般平民百姓的歸正相比,官員的歸正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像例子中的官員,是帶著大量的城池南歸獻給南宋的。他們的歸順對政局的變動有很大的影響。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官員歸正


  • 降人歸正

這種類型的歸正,主要是指在戰爭中接納的投降人員。比如在紹興十五年,南宋政府規定:“金人來求淮北之人在南者,詔願者聽還。”

南宋朝廷還是非常重視降人歸正的,在他們眼中接受降人是利大於弊的,史書對金人歸附有這樣的記載:

“金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凱、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衛龍虎大王下吃查千戶高勇之屬,皆密受飛旗榜,自北方來降。”——《宋史紀事本末》

<strong>降人歸正在端平年間以後基本上就很少出現了。可能是因為宋蒙聯合攻打金,金人對朝官和武將的控制有所加強。但是總體來說,南宋在這方面還是取得了一定的好處的。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降人歸正



宋朝對歸正人的優待措施

在宋朝朝廷看來,這些歸正人員都是一些特殊群體,因此宋朝朝廷一方面要積極的認同他們穩定住他們,另一方面又對他們懷有戒備心,對其採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但是總體來說是以優待為主,以限制為輔。而且宋朝政府不會刻意的對歸正人進行限制。

(1)優待的深層原因

宋朝政府對於歸正人員的安置方面還是有非常積極的態度的。筆者認為優待歸正人員有南宋朝廷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我覺得具體來說有以下三點原因:

  • 政治需要。在南宋建立之初,政局不穩人心渙散。如果能夠積極的安置和接納歸正人有利於凝聚人心,讓南宋朝廷在動盪的情況下迅速安定下來。除此以外,接納歸正人是南宋正統地位的一個體現。
  • 經濟需求。在南宋建立之初,整個南方還是比較荒涼的,總體來說地廣人稀,而且經濟發展比較緩慢。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歸正人,對於當時勞動力的補充和經濟的開發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 軍事需要。這些歸正人既可以補充兵員,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歸正人牽制金人南下。一般來說,這些歸正人和北方金人控制下地區的民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通過這些歸正人也可以達到擾亂金人後方的目的。

正是在這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之下,南宋朝廷才決定採取優待的措施來安撫歸正人。比如南宋規定:“貧不能辦牛耕、農具者,官給之,仍免十年科差稅斌”。也正是因為這些優待措施的存在,才使得歸正人能夠成為擁護南宋朝廷的向心力量。——《宋會要輯稿》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平民優待


(2)優待的具體措施

宋朝優待措施是全方面的,因為涉及到不同類型的歸正人,所以宋朝也採取了不同的優待措施。下文會通過對農人、士人和官員三個不同的群體來展開論述。

①、農人的優待——振貸之,蠲欠租。 (蠲[juān]免除)

農民是南宋朝廷的重要依靠力量。正是因為大量農民的南渡,才使得南宋政權能夠獲取充足的糧食供給。具體來說,南宋政府採取了下面這些措施:

支米錢。針對南渡的老百姓食物缺乏難以餬口的問題。朝廷有這樣的原則:“淮北歸附農人所至州縣計口數,每人支錢一貫於提刑司應幹錢為支給”。很多流離失所的平民百姓通過朝廷給的錢米度過了難關。——《宋會要輯稿》

建聚落。大量平民歸正人的存在,朝廷一時難以安置,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因此南宋朝朝廷仿照東晉的僑置,規定:“與之蓋屋成一聚落,庶幾人皆樂附’。通過這種方法在江南建立僑置州縣。對於一些人少地多的地區,還進行了了土地分配。——《宋會要輯稿》

免賦役。南渡以後以後普通的百姓物資匱乏,農業生產比較困難。所以南宋政府規定:凡兩淮沿邊州軍歸正人請佔官田者,均與免除稅賦差役。——《宋會要輯稿》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南宋務農的平民歸正人


②、對士人的優待——養士制度,儲備人才

很多從北方遷徙而來的知識分子也得到了南宋朝廷的優待。這些知識分子被當作國家的儲備人才。他們受到的待遇要比一般的農民高的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有這樣的記載:“廣學校以首遺材,保桑梓者,鄉里舉焉;在流寓者,庫序推焉”。具體措施如下:

養士。所謂養士就是給知識分子基本的生活保障。南宋對很多無家可歸的知識分子提供學舍,供他們臨時居住。除此之外,南宋政府還准許知識分子聽讀,所謂的聽讀就是免費進入學校學習。這種待遇是一般的民眾享受不到的。

科舉優待,免文解。(注:文解是入京應試的證明文書)因為當時戰爭頻繁,這些知識分子按照保命要緊的原則。在南渡的過程中,有很多人喪失了文解。史書有這樣的記載:

“流落堙[yīn]晦,散在諸路,其不願從仕者少”。面對這種問題,宋朝進行了靈活處理,根據不同的情況,准許沒有文解的舉人參加科舉考試。——《宋會要輯稿》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歸正的知識分子


③、對官員的優待——放寬付身、官復原職

有很多在北宋的官員,南渡以後能夠官復原職。總體上來說,官員的待遇是最高的,他們的經濟待遇以及官職品級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而且還可以享受到南宋朝廷撥給的房屋和俸祿。具體措施如下:

放寬付身。(注:付身是一種身份憑證)如果歸正的官員有付身的話,可以官復原職。但是很多官員因為南渡比較倉促,丟失了付身,在這種情況下,南宋朝廷放寬了對付身的限制。規定:“執用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一時之制,凡付身無‘首先’二字,皆格不行”——《宋史》

移任、轉官(注:移任為轉移到其他地方任職)這兩種政策是朝廷靈活使用官員的一種體現。對於那些從北方歸正的官員,南宋朝廷就是通過這兩種方式先對其進行安撫,在他們移任轉官的過程中給予他們一定的盤纏和俸祿供給。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歸正的官員


<strong>總體來說,南宋朝廷對於歸正人的待遇還是非常高的。而且南宋政府採取的貫穿著靈活變通的原則。

儘管南宋和東晉面臨著一樣的情況,都只能偏安一隅。但是兩者的措施效果完全不一樣。東晉的僑置,雖然起初效果比較好,但是後期造成了行政規劃的混亂和稅收體系的混亂。相同之下的南宋,因為政策的合理、處置得當,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宋朝對歸正人的限制措施

雖然南宋政府對歸正人採取了很多的優待措施,但是仍然對他們懷有一定的戒備心理。出於安全的考慮,歸正人的一些具體行為受到約束和限制。具體約束措施如下:

(1)用紀律法條,嚴格約束

南宋朝廷規定,各類歸正人都必須要遵守所在地區的治安管理。南宋的統治者始終認為,歸正人畢竟是從陷落的地區回到南宋的,所以在形式上依然有很大的戒備心,《宋會要輯稿》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獻沒歸正之人歸來既久,事宜一體,凡有所陳。這就說明了南宋朝廷為什麼要對歸正人的行為進行限制。

(2)限制人身自由。

限制人身自由只是對一小部分人來說的,比如一些地痞無賴。宋朝政府對他們的行為有嚴格的限制,《宋會要輯稿》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州郡多囚禁歸朝官,小有疑則加殘害”。這表明南宋政府對於這些身份比較可疑的人,限制還是很嚴格的。

(3)禁止典賣土地。

實際上這一項措施是最有普遍性的一項,南宋政府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宣示朝廷對土地的所有權。因為在上文中我們說到,無論是一般的平民還是知識分子和官僚他們基本上都獲得了南宋政府分配給的土地。對土地買賣進行限制,是南宋對土地所有權的強化。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影視劇中的南宋官員


<strong>總體來說,南宋朝廷對於歸正人的限制還是比較少的,畢竟南宋政府需要這些人來鞏固它的統治。過分的限制會使這些人轉變立場,更有可能會成為南宋政府的離心力量。所以南宋的基本原則就是以優待歸正人為主,以限制歸正人為輔。



南宋政府實行的歸來人政策還是非常積極穩妥的。因為政策比較恰當,所以南宋朝廷能夠短時間內克服一些困難,鞏固了政權。總體來說它的積極影響是大於它的負面影響的。這些積極影響都是比較顯而易見的,在經濟發展方面、在政治穩定性方面、以及軍事實力方面、文化發展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1)經濟重心南移的重要推動因素。

南宋的經濟發展狀況,在我國曆代王朝當中應該是比較突出的。著名的宋史專家漆俠先生在《中國經濟通史》中這樣評價過南宋的經濟:

“唐末農民戰爭後兩宋統治的300年間,是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取得極大發展的時期。雖然在宋代統治的邊緣地區、山區以及少數民族所居住的地方,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但是在廣大地區,農業生產都有所發展。”——《中國經濟通史》

<strong>實際上兩宋的經濟能夠有這樣顯著的發展,特別是南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歸正人的南遷,他們的南遷不僅使得南方有了充足的勞動力,而且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經濟重心的南移在兩宋之際最終完成,和大量歸正人的南渡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經濟重心難移示意圖


(2)政局穩定的重要基礎。

南宋政權在江南能夠迅速的穩定下來,並且在金人強大的攻勢之下站住了腳,和中原南遷南遷民眾的支持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南宋政府給予了很高的待遇,所以這些歸正人一直都是南宋政權的向心力量。比如在《宋史》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自敵圍京城,忠義之士憤感爭奮,廣之東西、湖之南北、福建、江、淮,越數千裡,爭先勤王。”——《宋史·宗澤傳》

從《宋史》記載的“歸正人”入手,解讀兩宋是如何安置北歸人口的

穩定政局的中堅


總之,南宋政府的優待政策使得歸正人,再一次過上了比較安定的生活。同時正是因為歸正人的存在,才使得南宋政府迅速的穩定下來,無論是在勞動力上還是在兵源上都得到了補充,總體來說南宋的人口安置政策還是比較成功的。


《朱子語集》

《宋史》

《宋會要輯稿》

《中國經濟通史》

《三朝北盟彙編》

《宋史紀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