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恨洋人,翻譯官燒過公使館,他們與英國公使見面,會打起來嗎

1868年4月14日,日本朝廷的官軍與德川幕府的軍隊,還在激烈大戰之中。

幕府與列強,關係還是不錯的。

朝廷呢?則是攘夷派掌權。

十幾年來,他們對洋人喊打喊殺,但當自己差不多到達權力頂峰的時候,便已知道,得和解了。

因此,他們推動即位一年兩個月的明治小天皇,接見外國公使。

本來,3月23日要在接見了法國和荷蘭使節之後,再見英國公卿巴夏禮,但後者卻在去皇宮的路上,被人襲擊了。雙方互有死傷,巴夏禮沒能見成天皇。

終於,4月14日,他到了皇宮。

明治天皇很給面子。

半個多月前見法國和荷蘭使節時,他可是隔著簾子的呢。

現在,他撤了簾子,直接與巴夏禮面對面。

因此,巴夏禮也成為近代以來,第一個與天皇眼對眼的人。

天皇恨洋人,翻譯官燒過公使館,他們與英國公使見面,會打起來嗎

(巴夏禮與清朝官員)

看似面子滿滿的場面,其實有些尷尬。

不久之前,此刻站在天皇身邊的多數人,還是逢洋即恨,逢英法美即反的呀。

天皇本人呢?從懂事起,就看著宮女們削竹為刀練武抗洋人,耳濡目染之下,他對洋人也是恨之入骨的。

此刻,卻要他跟洋人虛與委蛇,說些大而無當的客氣話,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英國人呢?

則是像看猴戲一樣,瞧著天皇。

據巴夏禮的隨從寫到——

他的眉毛都剃掉了,然後重新畫在高高的額頭上。他的臉頰塗上了胭脂,嘴唇也塗上了紅色和金色。他的牙齒是黑色的。如此滑稽而扭曲的形象,卻仍然顯然莊重,這本領確實不小……

不過,最尷尬的要數天皇的翻譯官了。

他是誰呢?

他叫伊藤俊輔。

伊藤?這姓挺熟的嘛……

沒錯,他就是幾十年後,在哈爾濱被刺殺的伊藤博文。

他字俊輔,號春畝,此時,以字行世,好基友們都叫他俊輔。

他為何要尷尬呢?

原來啊,1862年12月12日晚上,21歲的他跟同學久坂玄瑞、高杉晉作等人,把英國新建的公使館燒了。

天皇恨洋人,翻譯官燒過公使館,他們與英國公使見面,會打起來嗎

(中間高杉晉作,右邊伊藤俊輔)

當時,伊藤博文一馬當先,拿著把鋸子把公使館的木柵欄鋸開,其他人衝進去,扔起了燃燒瓶……

當年燒使館,如今卻面對著英國公使……稍微要臉的人,都會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啊。

不過,面子對伊藤博文而言,是可有可無的,畢竟,燒了公使館不久,他就做了更搞笑的事——

長州藩派他與另外四個哥們到歐洲去留學……

哪怕都是老司機,這彎轉得也有點大啊。

而且,幕府不準國民出海,所以,他們得偷渡。

偷渡得有人幫忙啊,找的誰呢?

正是當時的英國公使阿禮國。

鑑於當時攘夷行動不絕於目,大概,燒公使館一事,並沒有查出真兇來,所以,阿禮國很配合地幫長州藩把五個人送了出去。

他們先到了上海。

在上海,伊藤博文等人驚呆了。怎麼會有這樣發達的城市?怎麼會有這樣好的地方?江戶比起上海來,真是鄉下啊……

儘管長州派他們出去,是為學歐洲打歐洲,但在上海的短暫經歷,使他們知道,攘夷是搞不成的,還是老老實實學人家吧……

到了英國,伊藤博文並沒有學習多久,因為長州藩跟英國打起來了……

沒錯,剛請英國人把長州五傑送出去,又跟英法美荷四國打起來了。

天皇恨洋人,翻譯官燒過公使館,他們與英國公使見面,會打起來嗎

(被佔領的下關炮臺)

伊藤博文於是回國,參與到抗夷戰爭中。

這是這次會面5年前的事。

誰能料到,誓殺洋人者,卻在這裡當翻譯,把天皇問候女王,要求和平的意思,傳遞給英國人呢?

此刻,他大概想起了在上海的那些奇聞吧?

日本終於,也走到了這一步。

只能說,世事如棋局局新,誰的腦子轉得快,誰才能跟上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