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導言

“國之將亡,必有七患”——《墨子》

<strong>歷史似乎總有這樣一種怪局,越是到了一個王朝氣數將盡之時,其內部傾軋越是頻繁和慘烈。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墨子云,國有七患

墨子所說的“國之七患”中,有一患被稱為“所言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即有話語權的人並不忠心而真正忠心的人卻得不到信任。末代的昏君很容易被奸佞所裹挾,反把忠臣當做了威脅,做出種種自毀長城的行為。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元朝的“四等人”民族政策

元末就有這樣一位獨特的“忠臣”,他的故事遠比普通的忠臣蒙冤要複雜

他就是苗軍統帥——楊完者,出身元朝“四等人”中最為低賤的“南人”,卻積極響應元朝中央政府的號召,領兵勤王戡亂。歷經六年苦戰,從武昌一路輾轉到杭州,最終卻被同僚暗算而亡

楊完者的征程

楊完者,原名楊通貫,湖南城步人士。祖上曾為唐末時期著名的“十峒首領”楊再思,世代土官。元末時局動盪之時,楊完者與其父親組建“苗軍”,應徵

前往武昌參與討伐徐壽輝起義軍的戰鬥。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楊完者征伐路線

驍勇的苗軍很快奪回了武昌,從此開始沿著長江一路東進輾轉於江淮地域的楊完者,在朱元璋攻下應天之後,率領苗軍撤至鎮江,隨後再度南下逃到廣德、湖州一線

此時元朝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張士誠的進攻下節節敗退,順勢徵調楊完者率領苗軍進駐到嘉興杭州一帶對抗張士誠。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楊完者-朱元璋-張士誠在江南的鼎立格局

注:關於楊完者的經歷,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已做詳細論述

“ ”

<strong>其後的兩年時間裡,楊完者不斷地擊敗張士誠,張士誠在朱元璋和楊完者的兩面夾攻下,困頓於平江(今蘇州)一帶,投降了元廷。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吳王張士誠

恰好楊完者的頂頭上司

達識帖木兒已經對楊完者和苗軍產生了忌憚和不滿,二人一拍即合,借共同進攻朱元璋之名調走了楊完者的苗軍主力,將其圍困在湖州城中,楊完者在苦戰數日後自盡於營中

楊完者的失敗是十分值得深思,他和苗軍驍勇善戰,在朱元璋、張士誠、方國珍幾大勢力的夾縫中穩固地維持著嘉興、杭州兩地,最終卻是因為元廷和張士誠的勾結身死

楊完者的心思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京劇《珠簾寨》中的李克用形象

“賢弟不必想唐朝,長安哪有此地高。沙陀國有你烏紗帽,沙陀國有你紫羅袍,賢弟與孤來觀瞧。” ——《京劇·珠簾寨·數太保》

如果楊完者有自己的偶像,李克用絕對是第一位。這位在以鎮壓黃巢起義而赫赫揚名沙陀族武將,不僅收復了長安,還一路南下逼得黃巢兵敗自殺。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黃巢起義

在此戰功的基礎上,李克用雄踞河東、對峙朱溫,兒子李存勖開創後唐,讓名不見經傳的沙陀族深深鐫刻在史冊之中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後唐開國之君——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楊完者與李克用在野心上是一致的,或許他曾想成為元末的李克用,憑藉自己的苗軍擊敗張士誠、朱元璋等起義軍,以赫赫的戰功在江南割據封王,再謀宏圖霸業

元廷的真實意圖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竹籃打水一場空


<strong>然而楊完者的這種野心註定是虛妄的空想,這要從元廷徵調苗軍的用意談起。

苗軍崛起前元廷在長江中下游已經陷入了完全的頹勢徐壽輝盤踞於武昌到九江一帶,其手下明玉珍後來西進佔取重慶;朱元璋從濠州向滁州和陽一帶運動,威逼金陵;張士誠在高郵一帶與揚州的元軍對峙;方國珍反覆無常,頑據在臺州到福建一帶區域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元末局勢圖

元廷的主力此時被劉福通等勢力隔絕在黃淮一帶長江流域的元軍僅能通過海上與朝廷聯繫。苗軍的崛起無疑給元廷帶來了巨大助力,雖然不過數萬之眾,卻驍勇善戰。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鷸蚌相爭

元廷對於“南人”的歧視卻是深入骨髓的,他們無非只是想利用苗軍與起義軍互相消耗,以坐收漁翁之利。

“(餘闕)俄升都元帥。廣西貓軍五萬從元帥阿思蘭沿江下抵廬州,闕移文謂苗蠻不當使之窺中國,詔阿思蘭還軍。貓軍有暴於境者,即收殺之,凜凜莫敢犯。”——《元史·餘闕傳》

特別是不少地方官員,對苗軍極其不信任。元廷曾意圖將苗軍調往淮西加強安慶路的防禦,遭到時任淮南都元帥餘闕的反對,直接聲稱“苗蠻不當使之窺中國”。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元軍作戰

某些地方守將的不信任,加上元軍在長江流域的勢力範圍不斷收縮,致使苗軍一直在遷移作戰

<strong>作戰的地域和對象不斷地變化,所歸屬的元軍將領也不斷變更,使得苗軍雖然規模和功績日盛,卻始終無法與元軍中的直屬上級融洽相處。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元朝高官

楊完者居功自傲,以為自己的戰功和忠義足以改變元廷的偏見。殊不知元廷上層本身就不信任苗軍,徵用苗軍純屬權宜之計同僚和直屬上級更是充滿了嫉恨矛盾衝突不斷

苗軍既為最高政權忌憚,又不容於同僚友軍,更無法爭取民眾基礎。只是因為苗軍是元廷在江南抵禦唯一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焦頭爛額的元廷並沒有顧及去清算楊完者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兔死狗烹

<strong>然而,或許是因為楊完者在屢屢受挫與朱元璋勢力之後心態有所變化,他居然主動勸服達識帖睦邇接收張士誠部。殊不知張士誠部一旦歸降,元廷就不再完全依賴於苗軍,對於苗軍這種桀驁的雙刃劍,自然是早早收拾掉。

缺少民眾基礎

“累破士誠兵於嘉興、杭州,績功升左丞。然苗性貪殘好殺,所過屠戮無遺,郡縣苦之。”——《明通鑑·前紀一》

然鄂勒哲(楊完者)凶肆,掠人貨財婦女,部曲驕橫,民間謠曰:‘死不怨泰州張,生不謝寶慶楊。’——《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一》

楊完者雖在諸多史籍中都沒有太多著墨,卻有很多詬病其殘暴凶肆,甚至有“死不怨泰州張,生不謝寶慶楊”這樣的民謠記載。這其中,雖不排除因民族矛盾產生了誇大和歪曲,卻也並非完全憑空捏造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劫掠百姓

苗軍在其作戰區域內形成一種兇殘的印象,原因有二。

<strong>其一,苗軍在根本上與元廷的官軍、地方士紳、老百姓以及義軍,都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

“苗楊完者,字彥英,武岡綏寧之赤水人,為人陰鷙酷烈,嗜斬殺。初,群無賴嘯聚溪洞,完者內深賊,持權詐,故眾推以為長。王中日棘,湖廣陶夢禎氏舉師勤王,聞苗有眾,習鬥擊,遣使往招之。由千戶累階至元帥。”——《南村輟耕錄·志苗》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剪徑強盜

從南村輟耕錄的記述中可以看出,苗軍的班底中包含了很多無業遊民,他們“群無賴嘯聚溪洞”,早期可以認為是剪徑的土匪強盜。楊完者本人也有著“陰鷙酷烈,嗜斬殺”的缺點。

“士誠素欲圖完者,而完者時又強娶平章政事慶童女,達識帖木兒雖主其婚,然亦甚厭之,乃陰與士誠定計除完者。”——《元史·達識帖睦邇傳》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江南富庶繁華

而且世居於苗夷之地的苗軍戰士,素來貧苦且民風彪悍,到了江南富庶之地很容易發生掠奪和侵犯民女的暴行。連出身土官世家的楊完者本人也曾

強娶平章慶童之女,還逼迫達識帖睦邇為其主婚

<strong>這也是因為苗人飽受元廷壓迫、地位低下,對漢人也沒有太多的民族感情,此時有了機會自然會有發洩的行為。

“苗有松江,火一月不絕,城邑殆無噍類,偶獲免者,亦舉刖去兩耳。掠婦女,劫貨財,殘忍貪穢,慘不忍言。官庾尚有粟四十萬餘,籍為己有。”——《南村輟耕錄·卷八》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輜重補給

其二,作為一支主要由苗人組成的“官軍”,苗軍因元廷的忌憚得不到官方的補給和支持

而且苗軍沿著長江一路向下遊征伐,最終的活動區域——江浙已經遠離元廷主要勢力範圍,處在各路義軍的包圍和隔絕中,難以獲得補給

<strong>而在作戰區域內,由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導致苗軍既無法爭取百姓也得不到本地士紳的支持。這恐怕才是苗軍多有掠奪行為的真正原因,畢竟後勤補給是征戰的根本。

結語

張士誠無疑是很有福氣的,他先後兩次因為元廷內部的傾軋而重獲新生。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賢相脫脫

第一次是在高郵,在脫脫的進攻下他已經成為了甕中之鱉,然而元廷卻鬼使神差撤掉了脫脫,讓張士誠逃出生天。隨後脫脫更是在淮南被撤掉地清算掉,元廷在淮河流域的十萬大軍很快就潰散掉

<strong>第二次就是在平江,被朱元璋和楊完者逼到了絕境。恰在此時,楊完者和其頂頭上司達識帖睦邇的矛盾似乎到達了臨界點,二人一拍即合,迅速達成了暗算楊完者的毒計。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朱元璋

<strong>而楊完者的苗軍作為一支被四處徵調的特殊軍隊,與元末農民起義的三大核心勢力(徐壽輝、朱元璋、張士誠)都發生過交集,也對這三大勢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古代杭州城一角

其中影響最深刻的要屬張士誠。儘管降元后張士誠在

實質上仍然有極大的自主權,在合謀除掉楊完者後更是架空了達識帖睦邇、快速掌控了杭州地域,但是其本身的實力卻在與苗軍的爭鬥中遭受了很大損失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張士誠經濟來源沈萬三的家宅

同時,在嘉杭的數次戰敗、楊完者餘部的打擊,以及分兵造成其西線與朱元璋作戰時的劣勢,都極大地影響了張士誠的心態和鬥志

。杭州既定,勢力範圍得到大大擴充的張士誠,卻反而沉迷於聲色犬馬。其手下部將也大多開始喪失鬥志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平江城地圖

<strong>應天-平江-杭州這一三足鼎立態勢的失衡,給朱元璋帶來了巨大機會。

楊完者雖然在

徽州路和建德路被挫敗,但是並未傷及根本僅憑胡大海、鄧愈之力很難撼動苗軍在嘉杭的穩固守勢。張士誠的存在又使得朱元璋不可能把全部兵力用於征伐楊完者,因此楊完者的存在實質上對張士誠是一種保障。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析楊完者的敗亡原因

張士誠的結局

<strong>沒有苗軍的牽制,朱元璋可以在東線全力應對張士誠。再加上張士誠與方國珍也素有不和,張士誠在暗算楊完者的同時,也為自己掘好了墳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