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小时候非常羡慕宇航员叔叔,想成为他们一样,在太空中遨游。现在实现了一半,成为了一个叔叔。既然这样,为了圆儿时的梦想,何不自己设计一个卫星,在太空中遨游呢。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人造卫星的按用途划分可以分为很多种,下面列举4种:

  • 气象卫星,大家手机上每天的天气预报的数据来源就是由气象卫星给的;
  • 通信卫星,住在南极的人的要给北极的朋友打电话就要通过通信卫星连接;
  • 科学卫星,探查黑洞、外星人之类的就是科学卫星的日常工作;
  • 导航卫星,这是保证我们在城市里不迷路、在高速上能正确下高速的导航卫星。

好了,我们要设计一个什么卫星呢?既然5G时代快要来临了,配合时代发展,这里就选通信卫星,通信卫星是作为一个信使存在的,负责两地的信息交换工作,通信卫星工作如下图,是地面基站建立联系的枢纽: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通信原理

来看看电话是怎么打通的,比如我在四川要和陕西的小王打电话,通信步骤如下: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第零步:手机开机,这个时候手机要搜索附近的基站,和基站建立连接,连接的识别码就是SIM卡的IMSI号(这个是SIM卡的唯一编号,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申请入驻此区域,得到一个入驻号码(这个入驻号码只在通信网络中使用,我们察觉不到)。这个时候手机就入网了,有信号了。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第一步:我拨了陕西朋友小王的电话号码,我的手机会主动和基站通信,基站接收到我的请求后,查看我要和哪儿的SIM卡联系,因为对方的SIM卡也执行了第零步操作,所以在数据库中就知道对方在哪儿。如果对方没有执行第零步操作,那么电话就打不通了。接着,基站主动和卫星通信。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第二步:卫星收到基站的信息后,这里不做任何处理,直接透明转发信息到地球上。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第三步:地球上的对方的基站接收到信息后,找到小王的入网号,建立对应的SIM卡连接。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第四步:小王的手机响了,我和小王联系上了。

好了,电话就这么就打通了,知道通信原理,那么通信实施方案就依样画葫芦,再来看看卫星是由什么组成的。

卫星组成

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组成。卫星平台就是卫星自身舱体,有效载荷就是卫星实现功能所搭载的设备。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肯定就是天线系统和空间通信转发器了。

  • 卫星平台

卫星平台由结构系统、温控系统、电源系统、位姿控制系统、遥测系统、推进系统组成。除了电源系统的太阳能帆板暴露在太空中,其余的一般都在轨道舱内部,因为宇宙中没有大气,无法抵挡宇宙辐射和太阳风暴。所以宇航级的东西为什么死贵。。。下面是嫦娥二号: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抱歉,手滑了,这才是嫦娥二号: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可以看见推进器,大量的天线、光谱相机,太阳帆板等暴露在外,其余的都被轨道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 卫星天线

卫星天线是什么样的呢,像我们村里的这种XX通电视天线一样,是下面这样吗?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不,卫星的天线系统是下面这样。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是不是有点懵,怎么这么多天线,其实不要看这么多天线,每个天线的载波频段都是不同的,因为卫星在太空里要接收各种信息,如果只采用一种频段的天线很容易发生同频干扰。

  • 空间通信转发器

这个空间通信转发器又是什么?这个又叫通信中继器,其作用是接收和处理信号,比如地面信号发到卫星上,靠通信转发器来转发,而这个又分为透明转发和处理转发。下面是透明转发器的工作回路。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透明转发工作回路

透明转发器把地面信号从A点转发到B点,不做任何处理。

处理转发器还要对数字信号进行解调,再加工,然后再发射出去。

卫星轨道

卫星要是运行在轨道上的,所有卫星的轨道都在通过地球垂心的一个平面内,所以我们还需要计算轨道,这里感谢伟大的开普勒,他的三大定律能让我们知道卫星在天上的状态。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开普勒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T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轴a的立方成比例。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卫星轨道


开普勒三大定律对对卫星绕地球也同样适用,我们从第一定律能计算卫星的位置,第二定律能计算卫星的瞬时速度,第三定律能计算卫星的公转周期。


人造卫星设计入门指南


最后,卫星的通信,组成和轨道都搞定了,我觉得卫星已经设计出来了,现在就差一枚能让卫星上天的火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