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宣傳:存款可以領雞蛋,七旬老人存入三萬沒給雞蛋被氣出腦出血,銀行有責任嗎?

蓮花時尚街拍


哈哈哈,我的雞蛋也沒有領到。第二天我又去銀行取出來存到另一個銀行,雖然也沒有雞蛋。全為一個字信


WOOKINGS


我認為銀行有一定的責任,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出來的話就應該算話,更何況是一個銀行機構。既然老人存入了3萬元,就應該給人發雞蛋。現在老人因為沒有發雞蛋而導致腦溢血,銀行這又是何必呢?



現在好多賣健康產品的養生場所,經常以發雞蛋發掛麵為由,吸引老人買各種各樣的保健產品,老人就因為領一包掛麵,領一點雞蛋,把時間錢財搭進去的大有人在。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阿姨,他的爸爸今年大概有80歲左右,因為領掛麵的時候,人太多太擁擠,導致自己摔倒,胳膊骨折了。後住進醫院,光醫療費一共花了3萬元。為了一包掛麵,搭進去3萬元人還受罪,很得不償失。



這位阿姨自己又在去年的時候,下雨天到養生場所去領雞蛋,丈夫開著老年電動汽車,因為有一個小水溝沒有看見,車的一個輪子開進了小水溝裡,導致這位阿姨的腰椎間盤被蹲錯位了,整整在家裡躺了一年的時間,前後在當地的醫院做了兩次手術,花了也將近有兩三萬元。



想想因為領掛麵領雞蛋,導致老年人骨折或者腦溢血的,誰又該來負這個責任呢?


遠山的呼喚


看完新聞報道就是個扯皮的事情,大概情況是:

鄭州張女士的公公婆婆,9月29日,到鄭州銀行大石橋支行辦業務時,工作人員告訴他們銀行搞活動“存3萬元送25個雞蛋”,兩位老人一聽很心動,張女士公公去就從銀行裡取出三萬,再存進去,但後來沒有領到雞蛋,銀行的解釋是,不能從銀行裡取出來,再存進去,如此,就不符合規定了,銀行拒絕給老人發放25個雞蛋,導致老人一氣之下,出現腦溢血,送到醫院進行搶救,如今,還住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真可謂是,一個雞蛋引發的血案啊,得不償失想一下,25個雞蛋才多少錢?這下好了,重症監護室,一天得花多少錢?


這裡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誰的錯的問題,如果銀行提前沒有說清楚“從銀行裡取出來”,不能作為領取雞蛋的條件,那麼,銀行就涉嫌欺詐,導致老人腦溢血,承擔一定的責任,當然了,老人因為糾紛就自己把自己氣成那樣,自己承擔主要責任,銀行為次要責任,銀行擔責30%,老人擔責70%,反過來,如果銀行在宣傳的時候,已經說明,如果臨時從銀行卡里取出來的錢,不能作為領取雞蛋的條件,不符合要求,不能領取雞蛋,那麼,老人就是自己的問題了,銀行無需承擔責任。




因此,究竟是什麼情況,還是要看當時的宣傳信息,如果銀行在宣傳的時候,沒有說明哪些情況不能領取,包括臨時從銀行裡面取出來不能領取,那麼,當老人們來領取的時候,你臨時增加這一條限制性條款,則需要擔責。

我個人覺得,這個事情,估計很難私了,因為銀行就是死不承認有責任,那麼,就只能通過法院類解決了,按照銀行所說,法院該如何判決,各自承擔應該有的責任吧。

另外要說,作為成年人,因為糾紛生氣,就出現重大疾病事故,這不得不說,當事人承擔主要責任,任何情況下,都不是你被氣的心臟病犯或者腦溢血犯的理由,更不是被氣死的理由,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類糾紛,如果人人都要被氣死或者氣的住院,誰還敢跟你吵架發生糾紛呢?是不是天下所有人都得讓著你?我有腦溢血我有心臟病我有理,你就得讓著我!如此,哪周瑜的後代,豈不是要找諸葛亮算賬?因為,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因此,成年人,明知道自己有病,那就不要跟人生氣和產生糾紛,即便是出現了糾紛,也要想一下,自己是個病人,一旦嘔氣,就是病情復發,得不償失,甚至像周瑜那樣送命,圖啥呢?有心臟病、腦溢血的患者,特別是老年人,不要去貪圖小便宜,不要去跟別人嘔氣,氣死了,別人不犯法,不負責,自己反倒丟了一條命,不值得。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本來看了涉事銀行的公告之後,心裡也覺得老人這邊自身責任更大。不過仔細查閱了一些信息之後……

這件事情的原委,大致是銀行推出了存3萬送25個雞蛋的活動,一老人存了三萬後,第一天說雞蛋沒了要第二天來領,第二天老人上門後被告知他這個不屬於新增存款,不符合條件,導致老人生氣住了院。先來看一下涉事銀行的公告,看著似乎也沒毛病——


不過,無意中也翻到了關於送雞蛋的這樣一則廣告

其中3積分=3萬元,可換25個雞蛋——無論新聞中的老人是否參與的是這個活動,至少從以下廣告信息中,無法讓客戶知曉銀行要求的是“新增存款”。

(這張廣告的有效期是9月底,新聞描述:老人生氣住院已經一個月,倒推時間,和廣告中活動日期差不多……)


這件事中,有四個方面最容易引發誤解

1.當地媒體的報道里,有個要素沒采訪:沒有查閱和送雞蛋有關的銀行廣告,沒有拍攝到銀行是否明確規定3萬元存款必須為“新增存款”的廣告內容(如果沒有,銀行就應該給老人兌現雞蛋)。

2.鄭州銀行在公告中表述“老人將錢先取後存”,沒有講這一存一取其實中間隔了幾個月,有些公眾認為:老人是為了雞蛋,今天取出明天存進,刷禮物。而仔細看新聞原視頻的話,可以看出老人其實這一存一取隔了幾個月,和薅羊毛黨還是有區別的。

(原視頻中顯示老人的存取動作,間隔是幾個月)

(老人為了湊足3萬,還補了點錢)

3.公告中有“打雞蛋欠條”一說,打欠條的時間點不明確,到底是在銀行否認“新增存款”之前,還是之後呢?

4.新聞中說,由於錯過最佳撥打120時間,導致老人沒有及時得到救治,病情嚴重。其實錯過“最佳”治療時段也沒有醫院的佐證,這個很難說是銀行的責任。


這件事情撇開責任問題,其實是服務業中的情商問題:

1.25個雞蛋25元。為25元引發客戶的不快和輿情,不值當。從新聞中看,老人第一天是因為被告知雞蛋領取完了,所以第二天才又來了一趟,這時銀行口徑變為“不符合領取條件”,相信一般客戶都要炸毛,這很可能工作人員沒有做好交接工作?

2.銀行存款的客戶多為老年人,對於贈品等相對敏感,銀行本身也是認準了這一規律才做的營銷活動,所以應充分考慮老年客群的心理特點。換了年輕人,別說25個雞蛋,送50個都不會來(還要提回家多麻煩)。

3.拉新增存款的出發點可以理解,但要在廣告顯著處進行標註,對客人充分告知。

4.除了新增存款,維護老客,重視回頭客也是營銷的重要工作,新聞中兩位老人之前取走存款治病,可視為存款流失,如今因為25個雞蛋又能存回來,其實也是一樁好事,當拒絕給老人雞蛋的時候,應該想想這層道理。


醒韭客


老人去銀行存款,沒有領到雞蛋,被氣出腦出血住院的消息,我昨天就看到了。在這件事情上,銀行有沒有責任?最終的判定交給法院和法律專家去評論吧,我這裡只以一般的生活常識來分析這件事情。

首先,說說銀行的存款送雞蛋的活動。現在銀行搞活動是很頻繁的,我們去銀行辦事,經常看到大廳裡面擺放著米麵糧油等物品,這些物品是幹嘛的?就是銀行搞活動的贈品。

我們再看宣傳,很多銀行在宣傳中都有一點兒標題黨的樣子,大字這些容易讓人誤解的標題,小字寫規則。這位被氣病的老人是一種積分兌換活動,估計這位被氣病的大媽就是沒看清楚內容,產生的誤解。

其次,再看看這位老人的存款行為。有人說是老人頭一天從銀行把錢取出來,第二天又把錢存進去;還有一種說法是老人頭幾天從銀行把錢取出來看病,然後把剩下的錢再次存入銀行。

不管是那種說法,都是短期取出然後再存入銀行。如果這樣的操作就能獲得積分和25個雞蛋,那銀行就會被羊毛黨擼到倒閉。從常理上講,銀行不會這麼傻的。

最後,我想說說雞蛋的魅力。有些騙子公司在騙人錢的時候,就是拿雞蛋為誘餌,而且是最好的引誘劑。一顆雞蛋的最高價格不會超過一元,可你拿同等價值的其它物品就達不到雞蛋的效果。至於為什麼,說不清楚,這可能就是雞蛋的魅力。


紅楓財俠


此件事情持續發酵,已經成了熱點了。

發生這種事情,首先要關注的是老人的救治問題。然後才是辨別誰的責任的問題。畢竟這事情可大可小。如果老人能夠康復,可謂是皆大歡喜。如果老人稍有差池,可能此事不能輕易解決了。

此事,在銀行來說是一個意外事件。當事銀行態度也算合情合理,充分考慮了人情。事情至於怎麼定論,看兩方協商結果,或者有權機關界定了。

隨著經濟的緊張,互金,股市,樓市的分流,銀行攬儲可謂是越來越難了。尤其是接近年底,部分商業銀行開始佈局開門紅了。可謂是想盡一切方法攬儲了。我想此件事情可以給大家幾方面提示:

第一,老人以及家屬方面。應該特別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如果狀況不好儘量減少出入公共場合。此事固然有事件的引發,但是追根究底是老人身體狀況不好。而且老人有陪同人員,應該是老人家人對老人身體不放心於是陪同了。而且存款業務是允許代辦的,完全可以交代給家人辦理。此事先不論責任在誰,但是畢竟老人急救了。此事對於他人是故事,但是在老人家人是事故了。

第二,銀行方面。此事銀行態度可以說是不卑不亢,而且事後態度不錯,服務上可以說很到位。但是可以在領用規則上更明確一點,減少萬一。此事也給其他同行提了個醒。在開展一項營銷工作的時候,充分評估結果。畢竟服務行業,誰都想順利開展工作的。但是什麼事情,畢竟都是有萬一的。

第三,老人的家人方面。建議跟老人多聊聊。畢竟只是幾個雞蛋的事情,可以說是蠅頭小利。差額完全可以通過資產配置方式,在其他產品上把差額賺回來。不要只看一點點贈品,更多的收益還是要靠產品的。比如現在銀行存款除了普通存款還有各種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的。

臨近年底,希望我們各方面都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理財經理李玉娟


我覺得這個事情,責任在老人的子女。當然,銀行也有一定的責任。

第一,平時要和老人多溝通,不要太貪圖小便宜。其實這個七旬老人的心理,我們很多人都能理解。老一輩了,當年經過饑荒,平時就算有錢也是非常節省的,對於各種促銷活動小恩小惠的更是不會放過,有些老人為了領一包紙由在醫店排隊整整站了五個小時。作為子女,要讓老人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對於這些促銷活動,不必太熱訓,有就有,沒有就算,也值不了幾個錢,老人也不會這麼激動。

第二,老人年歲已高,身體虛弱,而且本身剛剛出院,這個時候就讓老人多休養,沒有必要讓老人還去銀行參加這些促銷活動,一是人多,本身就環境就雜亂,對身體沒什麼好處,病人需要靜養。二是剛剛出院,萬一在外面碰上點什麼事情又來不及處理,不是又新添麻煩嘛,作為子女,有一定的責任。

再說銀行的責任,這個事情,是因為老人看到銀行說存款三萬元可以領25個雞蛋,於是把取出來的錢重新存進去,而銀行說活動只針對新增存款,老人的這筆錢不是新增存款所以不符合活動的條件。話說回來,老人既然去存錢,肯定就說了是參加活動,當時就可以先和老人說清楚,你存這個錢不符合條件就行,如果存了又領不了雞蛋,老人肯定覺得上當受騙,情緒激動也是必然。

銀行的活動規則宣傳不到位,這肯定有一定的責任。如果你說要新存款才送,老存款不送,那老人一氣之下把存款取走了,那銀行對其他客戶送的25個雞蛋不也是白送嗎?當然,銀行的回應說,工作人員也是通情達理的,因為當天沒有雞蛋了,所以承諾用自己的費用給老人送雞蛋,還寫了一張欠條。

之後老人身體出現不適,工作人員主動問老人要不要幫助,老人及陪同人員說老人之前身體也發生過這種情況,歇一歇就好了,之後老人離開銀行,後來才發生了腦出血的事情。那麼如果老人不是因為存款,而是因為在路上和你我因某件事發生了兩句爭吵,同樣腦出血了,並不能說你我就要負責,更多是因為本身他的個人身體情況原因。

所以這個事情,銀行可以提上25個雞蛋,甚至50個雞蛋送給他,解釋自己工作中的失當,但對於老人“氣出”腦出血,我個人覺得媒體有過份渲染之嫌,當然這個事情本身是因為銀行沒送雞蛋引發的,有一定的關聯,銀行也可以提供人道上的幫助,家人如果覺得銀行應該負責,走正常的法律程序即可,熟是熟非由法律來決定。

不過對於這個事情啊,我建議每個看到這個新聞的人,都需要注意,如果自己家裡面有老人,可以給他們看看這個新聞,趁機溝通一下,對於這些不管是銀行,還是商家的促銷活動送小禮物之類的,平常心看待就行,不要太過執著,要不然再發生類似的事情,真的就是得不償失了!


財經宋建文


銀行變相完任務指標,想辦法讓人們存款到銀行,誘惑感老年人省吃儉用血汗錢得點利存到銀行'是好事,但不給雞蛋性質就變味了,二十五個雞蛋,二斤。貪圖便宜老年人受不了打擊,成了腦梗,銀行欺騙做法令人髮指,完任務講誠信,倒好,法律是無情的,銀行負全責!


伯樂6562


銀行的承諾不兌現,氣壞了老人,銀行是有一定責任的

9月29日,鄭州某銀行搞“存3萬元送25個雞蛋”活動,一老人為了得到免費的雞蛋,就從銀行裡取出三萬,然後想再存進去,但是銀行方面卻沒有發放給老人雞蛋。銀行的解釋是,必須是新增的存款,不能從銀行裡取出來,再存進去。因此銀行拒絕給老人發放25個雞蛋,老人一氣之下,出現腦溢血,被送到醫院進行搶救。

雖然老人的發病主要是由於其自身的身體健康原因造成的,但是也與銀行方面是有一定關係的,可以說銀行方面的行為是引起老人發病的誘因。



第一,銀行方面搞活動,明顯是有促銷的意思,這應當是一種商家的行為。既然是一種商家行為,就應當信守承諾,按照活動規定兌現。

第二,銀行方面只是講存3萬贈送25個雞蛋,並沒有講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等等?銀行方面至少存在著細節說明不清楚的責任。

再說了,老人把錢從銀行裡取出來再存進去,這本身就是一個損失。如果沒有這個活動的話,老人也許把3萬元錢取出來,就不會再存你這個銀行了。

第三,這件事也不能怪老人愛佔便宜,老人們一輩子都節省慣了。勤儉持家、積少成多,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就是家財萬貫,也是不容浪費的。老人憑本事掙得一些好處,何錯之有?

第四,因為銀行方面沒有兌現承諾,老人希望落空,心裡當然是有氣了。由於體弱多病,所以才氣壞了身體。

因此,銀行方面是有一定責任的,如果不是這件事情,老人也不會生氣的,更不會發病的。所以銀行方面對於老人的發病應當承擔不少於百分之二十的責任。


法重情深


現在銀行都非常缺存款,而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銀行經常會搞一些活動,比如存款達到多少金額就可以贈送一些禮品,而一些中老年人為了獲取一些禮品,也非常積極到銀行存款。

然而銀行的存款送禮品活動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套路,比如因為活動介紹不清楚,導致很多人存款之後沒法獲得相應的禮品而鬧出矛盾的並不在少數,最近河南鄭州就發生了類似這樣一件事情。

鄭州的一位阿婆得知某銀行“存三萬塊就可以領25雞蛋”活動,老人於是先從該行賬戶中取出3萬元,到了第二天又存了進去,正當老人滿心歡喜來領雞蛋時卻被告知不符合活動要求,銀行給出的解釋是必須是新增存款才滿足活動條件,而這位阿婆所存的錢是先從銀行取出來再重新存入,並不屬於新增存款,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老人激動得暈倒過去,經醫院初步檢查是腦出血。



為了25個雞蛋鬧出腦出血,還要支付一大筆醫療費用,這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而導致這樣的結果,我認為銀行跟老人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

首先銀行搞存款送雞蛋這個活動本身就沒有說明清楚活動的細則。該銀行說存款滿3萬就可以送25個雞蛋,這裡面並沒有說是新增存款還是所有的存款都算,等老人把錢取出來再重新存入之後,銀行才說只有新增存款才可以享受活動待遇。

這個活動介紹本身就存在問題,因為對於普通存款客戶來說,他們根本不理解銀行所謂的存款到底是新增存款還是普通的存款,在大家認識當中,只要把錢存進銀行裡面就屬於存款,既然是存款,那就應該滿足銀行的活動要求。



所以銀行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而且應該在活動當中明確表示新增存款才可以享受存滿三萬塊錢獲贈25個雞蛋,而且必須使用特殊的字體醒目的表示出來,讓客戶一看就懂。

如果銀行在活動介紹當中沒有明確表示新增存款才可以享受存滿3萬塊錢或者25個雞蛋的規定,那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只要客戶存錢進去就應該滿足銀行的活動要求,所以銀行就必須給予兌現。現在銀行在客戶把錢存進去之後卻不給予兌現,就涉嫌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了。



再說,對銀行來說,25個雞蛋也就十幾塊錢,如果銀行認識到自己宣傳不到位,同意給這個老奶奶25個雞蛋,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對於銀行來說根本沒有什麼損失,而現在銀行為了省下25個雞蛋,鬧出這麼大一個事情,對銀行來說形象打打折扣,說不定以後大家都不想去這個銀行存款了。

其次對於這位老奶奶來說,為了25個雞蛋跟銀行氣上頭腦出血,這個也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25個雞蛋雖然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個意外的禮品,但這個並不是什麼大錢,沒必要為了這25個雞蛋傷筋動骨。

雖然銀行涉嫌虛假宣傳,沒有給老奶奶兌現25個雞蛋銀行有自身的責任,但這種責任應該通過法律的手段去維權,而不是氣上心頭,現在為了25個雞蛋鬧到住院花了七八萬塊錢,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在這需要提醒一下廣大老年人的朋友,現在很多銀行在吸收存款的時候都會搞一些活動,但是有些活動會有明確的要求和條件,所以這個在在參與這些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所有的條款或者向銀行詳細諮詢,只有瞭解了活動的具體細節和要求之後再參與進去,千萬不要盲目的為了一些小禮品而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