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我摸到了钢筋铁骨的柔软


《芳华》:我摸到了钢筋铁骨的柔软

01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还没走,翻公号看到虎嗅的文章中说:


通常来说,强烈的情感倾向会引发共鸣和代入,本质上是观众经历和情绪的心理投射,这种对故事和人物的认可会对影片本身形成加持。比如9.2分的《天堂回信》、9分的《剃头匠》、8.9分的《我的九月》、8.6分的《我们天上见》等等,冯小刚直言《芳华》瞄准45岁~75岁观众也是有鉴于此。


看完电影之后,发了票圈,有位朋友说看了点映之后完全不想说话,太难过了。


所以电影的受众年龄是超出冯小刚的目标范围的。我感叹,这才是最难过的地方,想我们大好青年居然对上个年代老中青的青春如此有共鸣,这简直

《芳华》:我摸到了钢筋铁骨的柔软

职业病的原因,我在看喜欢的电影之前都会搜集这个电影的宣传海报。豆瓣上《芳华》的图片还算唯美,但是找到了宣传的系列海报的时候觉得差了点意思。于是在原图不变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感觉随手添了一句话:

《芳华》:我摸到了钢筋铁骨的柔软

02


用当代的眼光来看上个年代文工团的青春,是不合理的。


有感情和有共鸣,那都是情感上的,因为青春的泪水和感动总是相似的。但是时代、环境、历史却完全不同。所以《芳华》所讲述的青春故事,我无法用现代语言来分享和拆解。


那个年代的美好与糟粕,就让它停留在那时候吧。


今天,我换一种体位来聊《芳华》。


《一代宗师》里宫宝森和叶问过招之后,对他的评价是:是个人物,开口能吓人,出招能致命。


这个评价同样适合《芳华》,也适合冯小刚。


零散的翻过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原著还没来得及看。可能跟她在文工团的青春岁月有关,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和事儿。


她小说里都是孤独的陈述,深情的文字质感,非常有年代感的画面。以至于电影《芳华》的结局其实很温暖很唯美,但是看起来却很难过。


张爱玲就浪漫多了,虽然身处动乱年代,每天都是子弹横飞的日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小说里的情感与人物的悲喜从来没有透着孤独,无论《十八春》里面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是《倾城之恋》中霍乱时代的生死绝恋,都是饱满的、热血的。


即便在《小团圆》里都写着:宁愿天天下雨,以为是雨天你不来。


你看,少女的青春朦动跃然纸上。


《芳华》:我摸到了钢筋铁骨的柔软

03


如果把青春当做一个念想,时间就是机器的齿轮,将这个念想慢慢碾平,变成干儿,挂在外面日晒雨淋,可不管过了多久,拿起它,还是能说出动人的故事。


《芳华》里面文工团青春年少的芳华们,就跟这个念想一样,他们经历最好的时光,在军营里载歌载舞,用歌声和舞蹈记录自己的芳华,后来经历战争和离别,岁月滚过之后像潮汐之后的海浪,慢慢匍匐在沙滩上,芳华终将迟暮。


无论是贺岁片还是近几年的电影,相比讲故事,冯小刚更擅长表达情感,他可以将几个清晰的细腻的故事,几个特点分明的人物,和他们的经历与情感糅合在一起。看起来支离破碎的片段式故事,串起来却是一代人的青春。


为什么说这个电影好,我觉得就好在这里。


电影中几个人物和故事是有对应和溯源的。原著中的何小曼到了电影中变成了何小萍,这个人物的意义如同琼瑶在《烟雨蒙蒙》中写的陆家的三位千金依萍、如萍、梦萍一样,不管她们各自生活如何不同,在时局不稳的时代中都是命运的浮萍。


一生致力于做好事的刘峰其实就是,雷锋。


而在那个年代里恣意妄为的恶意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刘峰被审讯的时候,他们在审讯中极力引导刘峰有过抚摸犯罪,以及多年后刘峰做生意的车辆被非法扣押,两场一样性质的冲突,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


不要怀疑,这样恶心的恶意,只要你留意一下,天天都会在发生。


《芳华》:我摸到了钢筋铁骨的柔软

04


其实拍严歌苓的小说,跟拍古龙的小说一样,他们的文字虽然很有力道,但都是散乱的。情感浓烈,表达用力,画面感代入感都很强。


他们的小说,随便翻开一本,随便看一个章节都能从文字里看到画面,都能从人物描写中看到悲欢离合,甚至眼泪和欢笑都清清楚楚。


请问,这种功底的文字怎么搬到大荧幕上去?怎么传达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徐克拍了大半辈子武侠,到《三少爷的剑》的时候可以说已经放弃治疗了。


张艺谋买了严歌苓的原著拍了《陆犯焉识》,虽然口碑不错,但是票房差强人意。去年拍了《长城》找了好莱坞大牌做商业片,结果更扑街,他已经认命了,或者说不在乎这些了。


但是冯小刚硬骨头,他觉得再好的票房也不能代表电影就好,甚至觉得观众的评价也不能代表什么。


你看,有些人一开始是搞艺术的,最后不知怎地就变成了商人,冯小刚一开始是赚钱的,最后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艺术家,啥都不追求,就追求自己认为的那种好。


其实好电影的标尺在哪,我估计他自己也无法定论。完全靠感觉,搞艺术的都这样,所以世人觉得他们是疯子。


就跟古龙唯一一部现代小说《绝不低头》一样,出身底层,有点本事,靠着骨气和信念活着,谁也改不了这臭脾气,这样的人就算到了咽气儿的时候,都是气势恢宏的,死都不服输。


《芳华》的故事有血有泪,很柔软。但是那段青春就是这么硬实,以至于几十年风吹雨打之后,拿出来再看看,仍然是能让人流下滚滚热泪的芳华。


让我们找到了风云岁月的避风港,摸到钢筋铁骨的柔软,《芳华》,恰如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