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去看《芳华》时,因为时间没计划好,导致我在一家陕西面馆没来得及吃饭,打包去了影院。

~~~结果我是空着肚子看完的电影,因为电影院不让带进去。

韩寒说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只用去电影院看看观众的下巴就可以了。如果下巴是黑的,说明观众们都在认真看电影,如果下巴是亮的,那说明观众们在玩手机。

反正,两个小时里,饥肠辘辘就像片子里主人公们的青春一样,悄无声息地就流淌过去了。

看序幕时,好欢乐。冯小钢导演的字眼旁边,配的是大大的毛泽东的头像,这-是-要-干-嘛?

片子一开始,伴随着歌曲《绒花》,人就开始感觉穿越了。导演运用许多令人难忘的细节,适时推进音乐渲染地情绪,让每一个镜头,都如一张铺天张开的网,霎那间将你擒住,逼得你不得不落下几滴鳄鱼的眼泪。

我第一次掉泪,是何小萍在床上哭着给爸爸写信。在那样一个堪称残酷的时代,文工团算是一个另类的避风港,这里有青春美腿,浪漫欢歌,是整个时代的一个剪影。

但青春肉体的背后,却是一片腥风血雨。他们都是时代洪流里的浮萍,甚至冷暖都不自知。

在每个人物磅礴命运的斗转背后,我们窥进了那个时代的荒诞与残忍,荒诞中人性的美好,以及随着这个时代逝去的芳华的无奈,还有加上了滤镜之后的回望。

我对里面的有着强烈年代认同感的配乐,情有独衷! 很暖,很有怀旧的质感。

回忆都是煽情的,就好像吃饺子的时候,不得蘸点酱油醋什么的调料。所以,配乐必须打100颗星。

以黄绿色为主基调的光影运用,有着人性化的力度,也符合青春毛茸茸的质感,颇赋唯美的倾向。

总体来说,影片画面很美,音乐很赞,细节很好,看着很感动,你说,有没有观看的因头?

据说,中老年人在组团看这部电影。也有人指斥,比起严歌苓的小说,那些丰沛的细部都被抽干汁水,徒留生硬的外壳和待有其表的符号,也没有入木三分的人性透视。

怎么说呢,宽容点吧,罗马不是一日才能建成的。揪着头发,也不可能跳出地球,是不是?

《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二.

这一段是关于那些花儿那些美好。

《花样年华》里唱着说:渴望一个笑脸,期待一阵春风,你就刚刚好经过……

七十年代中期,还算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他们还没有多少邪念。他们所向往期待的,更多的是一种对异性的隐约和禁止之美、亦朦亦胧的感觉。

比如:

排完舞休息的空当,偷偷瞥向那个在心里藏着吹着号的他 ;

傍晚时分,画完板报的她,呆望着暗恋男兵离去的背影;

咬一口他从炊事班偷来的西红柿,风轻轻地吹起她的刘海,不远处传来手风琴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当知道喜欢的人需要用黄金做牙托底时,她拿着自己的黄金项链,奔跑着穿过阳光下晒满地被单,开放的美丽,释放的惊喜;

暴雨来临,女兵们跑进了排练室,一边闲聊一边大笑,明晃晃的日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光采;

这个时候的她们,萌萌的、美美的,浑身释放着雨后新泥、空谷幽兰的清新味道,形成了没有一丝忧郁的青春气场,沁人心脾,生之迷恋。

电影中文工团里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场景表现,像极了两小无猜嘻嘻哈哈耍乐地大观园。虽然免不了钩心斗角、欺凌弱小。

他们看月亮,聊星星,谈论诗词歌赋,其中隐含的时代的巨变似乎离他们还很遥远。

《芳华》刻意用回忆塑造了一组文艺兵群像,往好里说,这是冯小刚在向70年代的芳华致敬,往不好里说,这可能是冯小刚的一次精神按摩。

冯小刚自己说,他每次去食堂吃饭,为了能看到文工团女兵,他会特地来回跑三趟。

所以,有了电影一开头,就是一段好几分钟的舞蹈,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一跳一跃,一启一合,先把男观众镇住了再说。

所以,冯导这是在还原他年轻时候,心心念念了小半辈子的文工团,要一次性满足自己的小时候因为穷没吃到糖的遗憾吗?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会自觉屏蔽掉不好的,留下光彩夺目的。

拍一个文工团版的《致青春》,又怎样?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只是,这就把小说中那种禁欲主义环境下人的紧张、压抑,而情感又特别炽烈的描写淡化了。每个人物都单薄扁平了许多,如饮温水,寡淡清感。

如果换成一个女导演,会有着更细腻深刻的表达吧。

《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三.

这一段是关于荷尔蒙。

那个年代,不准在内衣里垫胸、不准穿紧身牛仔裤、不准对男女之事表露兴趣……当时的政治运动,完全剥离了年轻人正常的生理需求。

但在那个充满荷尔蒙的年龄,你的心里身体里偏偏都是爱,爱浑身满心乱窜,不得安宁。

他们心理的稚嫩与生理的成熟,在一具具肉体中产生强烈地矛盾冲突。

刘峰虽然贵为雷锋式标杆人物,但他同样有着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一直默默喜欢着林丁丁,并且为她放弃了大好前程,继续留在了文工团。

我们常常会把爱情比喻些东西,比如有人把爱情比喻是深夜的一盏明灯。它可以照亮你的生活,也给你温暖;还有人说爱情是一杯清水,可以解除你内心的饥渴。

在政治横行,内心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爱情,无疑是一种灵药。它可以释放掉你多余的荷尔蒙,又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于是,在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感召下,面对林丁丁起伏的胸膛,软儒的话语,刘峰的心感应着狂放,让他无法遏制地拥抱了林丁丁。

那一刻,让男人的荷尔蒙拥抱吧,青春就是全部!

但他忘了,爱情也是一剂毒药。

尤其他盲目单恋的对象,是绿茶裱式的人物时,你甚至可以嗅到骚动后的硝烟味,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纵身一跃,割裂了和过去的关系。

严歌苓之前给电影起的名字叫《你触摸了我》,因为触摸事件是一个重要地导火索,也是电影从明媚到暗黑地直线转折点。

从孔孟时,中国人就习惯把好人描述成,一个“发乎情而止乎礼”般禁欲之人。刘峰的冲动,仿佛圣人的陨落,让林丁丁“感到一种惊悚、幻灭、恶心、辜负”,继尔反咬了刘峰。

显然,这不是出于对爱情的惧怕,而是对刘峰代表的一种价值观的崩溃与无助。

同时,也预示着很多人,很多事,都要变天了。

《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四.

这一段关于战争。

在爱情的天地里,战争一向是最好的逃避地。 《假如爱有天意》、《倾城之恋》、《布拉格之恋》等经典影片,都是在当爱情的这颗棋子无处可落时,就会安插进战争这个万能的配角,让它作为突显人性最好的道具。

就像有些人会把无聊的搞笑片当作吸烟一样,不是看破红尘,而是对现实以及自己的逃避。

《芳华》里的战争,也不例外。

刘峰因为“用资产阶级情调引诱和腐蚀革命同志加战友”,被下放,后来又上了战场。

当他胳膊被打中动脉,明知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死的情况下,还是绝决地留下了。

作为个体,谁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命运恰似水中的浮沉,是一个生命自不可测的未来。

他是彻底寒了心,对爱情,对世界,对信仰。

在政治成人世界这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活着不如死去!倘若这样牺牲,刘峰便能被写成歌,在心上人的歌喉里成为不朽。做一个英雄,至少能留下一个美名吧。

初恋能抵过世间一切的美好,初来时如山洪倾泻,将你完全的包围;而褪去时却如海枯石烂,抽干你的身体,使你失去整个世界。

这是致死方休的信念,也是爱情对信念的一种衍生。

《芳华》中,刘峰失去了一条胳膊;《假如爱有天意》里,俊河失去了双眼;《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晶爱的那个骑兵失去了一条腿,这样的悲情展示给我们,只是想要告诉我们:

只有亲眼看着美的东西被毁灭,人们才会意识到,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谁也说不清战争下他们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是忐忑、忧伤、迷离、矫揉、孱弱,还是狂热疯癫?

个体的的欢唱还是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没有谁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只可与之谋求和,而不能与之相违拗。

《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五.

这一段关于等待。

刘峰是时代的悲剧,那么女主角何小萍就是集体的悲剧,是悲情人物的代表。

她的前半生无疑是灰暗的,父亲是个走资派,继父不喜欢,弟妹欺负她,就连亲妈也对她缺乏感情。

好容易进了文工团,却受尽冷眼排挤,被嘲笑“浑身都是臭味,就像是从泔水桶里捞出来的。”

她从一个雪地,掉入了另外一个充满恶意的冰窟。

电影里小萍光着脚丫,在皎皎月光下翩翩起舞。关于信仰、对集体主义的控诉、青春之殇,一场戏都在里面了。

这也是她人生中跳的最动人的一场舞,因为她拯救了疯癫地自己。

对于一生缺爱的的小萍来说,刘峰是她人生里唯一的蜜糖,是她用尽一生来救赎的人。

第一次的见面,她滑稽地敬礼后,他给她做标准地示范敬礼时,音乐突然定格……她心动了吗?

这世间所有的美好,果然都抵不过初见时的纯真年少。

刘峰被下放时,只有她去送他,她又一次给他敬礼,这一别,千山万水路迢迢。

两次好像都下着雨……

她自知配不上他,可她一直在等他。直到很多年后,当他说,老婆跟别人跑了后,她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句十几年前就想说的话:

你-能-抱-抱-我-吗?

这是没有高潮的爱情,没有高潮。

电影赋予这种特殊地背景,让爱情相遇和离别的宿命感,成为了一个时代身不由己的缩影。

两个人都是时代的受伤者,他们都用反抗和绝望对自己的伤痛进行了报复,他们只是境遇相同下的相互取暖而已。

刘峰地一场“爱情高烧”,让他们离梦想渐行渐远,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要轰轰烈烈的感情.

他们平静知足,与世无争,过起了真正的佛系人生。

平淡才是最难得的。平淡的表面下,都是最真实、最深刻的东西。

影片快结束时,定格在了斑驳的长椅上:

你们看,他们的青春激情燃烧过,但现在总算芳华落尽,他们已经与岁月和解。

《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六.

这一段关于选择。

这部电影的残酷在于,把一个个看上去很美好的肉体,硬生生分隔成一个个不同的阶级,再把他们投进时代变化的洪流里,不容他们一丝喘息。

那个年代的芳华,便成了一种伤痕的回忆。可即使身不由己的人生,他们也像水墨青花般,难掩刹那芳华。

穿越回到现在,快节奏掌控着现代人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太快了,太昙花一现,出现的很快,成熟的很快,盛开的很快,怒放的很快,最后凋谢也很快。

一切是速成的,一切也会速朽。《芳华》里那些缓慢、克制的爱情,那些耐着性子等待一个人成长、等待一次告白,显得如此遥远而奢侈。

明明活着,怎么就进入了这种永垂不朽的状态?

手指碰一碰心就会颤的感觉似乎不会有了,人们越来越淡漠和怕麻烦,于是我们在最好的年代不谈爱情,他们却在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

心若向阳 ,无谓悲伤,又何惧芳华?

我们自以为坚强的心,总应该还有一些地方是柔软的,像潘多拉的盒子,在最深处寄放着希望和梦想。

《芳华》——谁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春的回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