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挖礦是什麼意思?

談到比特幣和區塊鏈,許多人事實上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比特幣是區塊鏈的前身,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後期提煉。如果第一次接觸比特幣,當你想與其他人交流時,你面臨的第一個概念可能是挖礦。那麼,什麼是比特幣和挖礦原理呢?區塊鏈數字貨幣的發行模式是什麼?

比特幣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挖礦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出版鏈上有兩種主要形式的數字貨幣。一是以國內NEO為例,NEO的分佈模式是在系統創建時一次在創建塊中寫入1億NEO。在ICO的幫助下,用戶可以直接認購和持有人民幣,這種模式類似於央行發行人民幣。另一種類似淘金熱,即比特幣。通過挖掘節點,他們不斷消耗自己的計算能力來交換比特幣。因為比特幣系統是完全開源的,在這套開源代碼中,包括挖礦功能,只要一個人理解了這套代碼,就可以編譯和部署這套代碼,將其添加到比特幣網絡中,打開挖礦功能,然後你的宿主機就可以開始挖礦了。

比特幣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挖礦是什麼意思?


挖礦是比特幣系統的形象化表現。它背後的真名是POW算法,即工作量證明算法。工作量被證明來自經濟學。1993年,兩位經濟學家提出的一項戰略是防止濫用服務或資源,並採取有效的封鎖經濟戰略。任何人都可以在專用硬件上運行軟件,成為比特幣礦工。挖掘軟件通過P2P網絡監控事務廣播,並執行適當的任務來處理和確認這些事務。比特幣礦工可以賺取用戶為加快交易處理而支付的交易費,以及根據固定公式發行的額外比特幣。新的交易需要包含在一個塊中,並且需要確認數學工作量的證明。這種證明很難生成,因為它只能通過每秒嘗試數十億次計算來生成。礦工需要在他們的區塊被接受和獎勵之前運行這些計算。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挖礦,網絡將自動增加尋找有效區塊的難度,以確保尋找區塊的平均時間保持在10分鐘。因此,挖礦競爭非常激烈,沒有一個個體礦工能夠控制區塊鏈的含量。

比特幣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挖礦是什麼意思?


比特幣是一種密碼貨幣,除了從他人那裡購買之外,還可以通過挖礦獲得。那麼一個比特幣需要挖礦多長時間?在這裡挖礦是維護比特幣網絡的一種有益機制。這裡的用戶實際上已經成為比特幣網絡的礦工,必須每十分鐘在短時間內解決一個交易數據。如果他們沒有進步,他們必須解決一個難題。只有當礦工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答案才能來自比特幣的問題區域已經上升到另一個區域以獲得回報。成為這樣的礦工並不難,只要你在電腦上安裝相關軟件,你就可以成為礦工。聽起來不是很簡單嗎?讓我們探索挖掘比特幣有多難?那麼,安裝了計算機和相關軟件後,如何挖掘呢?挖掘需要找到一個輸入X,然後讓X +交易數據的哈希值前面的N個字符為0。n越大就越難。所以計算能力是每秒計算幾次哈希值,1H /秒=每秒一次哈希碰撞。

目前,比特幣在整個網絡中的計算能力已經達到每秒3億次哈希碰撞。目前,在理想狀態下,即使礦工的家用電腦配置在頂部,其每秒的計算能力也只有1000H/S,如果礦工一天24小時都在挖掘,那麼就可以挖掘0.0018個比特幣,也就是挖掘一個比特幣需要556天,還算是最好的概率。全球比特幣的總數量為2100萬枚,現在產量減半。到2040年,比特幣的數量將是固定的,不會增長。因此,挖一個少一個。根據1350瓦的功率,耗電量是每小時一度多,每天花費16.8元,這意味著挖一枚比特幣要花費9367元。

比特幣的數量逐步減少,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也很高,想挖到一個比特幣,還是比較挑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