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當互聯網、大數據和AI逐漸成為新基礎設施的時候,未來十年,我們認為醫療健康將是最先受益的行業之一,並迎來爆發式增長。


雖然趨勢不可阻擋,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新十年的開端是以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為註腳的。近一個月以來,全球的醫生、研究人員和醫藥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尋找或研製特效藥物。近日,一些陌生的藥品名字頻頻出現在媒體上——瑞德西韋、阿比多爾、達蘆那韋……人們期望它們為患者帶來福音。


疫情終將成為歷史,然而討論還會繼續,甚至會影響到中國整個醫藥行業發展的路徑。有鑑於此,今天我們將分享來自全球知名藥企和醫學院的6位資深人士對“未來十年,中國醫藥創新的舞臺有多大”的洞察。他們在今年首屆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上,從多個維度為中國醫療健康創新的未來十年勾畫脈絡。


巨大需求+政策扶持+資源傾斜

=中國醫藥創新的核心動力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江寧軍

基石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中國的生物製藥行業發展十分迅速。2018年,中國醫藥市場總值已高達1300億美元,全球僅次於美國,而且近5年的複合增長率約10%,超過全球平均增長率(約6%)。雖然發展迅速,但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現實,相比美國,我們依然面臨創新藥研發不足的困境。以癌症為例,中國的新發癌症患者2018年總數是美國的約2倍,但中國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要低於美國。而且,相比美國癌症患者死亡率降低的趨勢,中國的癌症死亡率還在不斷升高。


但是縱向來看,近幾年中國醫藥行業迎來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包括仿製藥的快速發展、醫藥價格的整體大幅度降低、新的醫改政策產生重要影響等。一方面,滿足中國社會對醫藥的巨大需求依然是整個行業創新最根本的動力,另一方面,政策的鼓勵扶持和大量社會資金、資源向醫藥創新領域傾斜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我們看到這個領域崛起了一批創新藥企業,它們不僅在創新藥物臨床開發、生產能力方面建立優勢,還在某些領域提升了中國整體的技術水平,在國際大藥企面前樹立了自己的競爭力。


中國醫藥的創新不只在於研發,

還有商業化路徑上的創新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王磊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


一般來說,我們一提到醫藥創新,就會認為這是研究人員的“專利”。實際上,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離不開商業化路徑上的創新。以阿斯利康為例,我們不只是一家生產和銷售藥物的公司,更是一家為患者提供醫藥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


第一,與其說關心賣了什麼藥、多少藥給患者,我們更需要把焦點放到什麼樣的藥品和治療方案是對患者最有利的方向上;第二,與其只把產品面向那些絕症晚期的患者,開發只能幫他們多生存3-6個月的藥物,我們更需要建立針對患者疾病的“全週期”管理能力,使得醫藥商業化的路徑從“治療癌症”轉變到“預防癌症”上來;第三,與其只關注自身的研發和商業化能力的發展,我們更需要建立一定的行業整合能力,以患者為重心,把他們最需要的藥品推向市場,這個過程中也包括幫助中國的創新藥和中藥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在醫療健康創新的機遇面前,

各國都是平等的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劉勇軍

賽諾菲集團全球研究部總裁


無論是對中國、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地區的醫藥研究人員,創新的機遇都是平等的,而醫藥創新本質上都是為了進一步滿足那些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醫藥創新。


第一,暢銷藥物需要進一步創新。以修美樂(Humira)為例,這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的知名暢銷藥物,每年的銷售額近200億美元,治療效果在患者群體中有口皆碑。即便是對於這種暢銷藥物,它的“長期緩解率”(long-term remission)也只有10%-20%,大多數患者還是會受到這些疾病的長期困擾,所以我們有必要繼續研發創新藥物,才能讓患者獲得更高的長期緩解,甚至最終治癒。


第二,還有很多疾病尚沒有有效藥物來治療。以神經退行性疾病為例,目前很多藥物都沒有在治療上取得進展,或許我們需要回到基礎科學研究上去尋找答案,這就需要我們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與此同時,機遇也蘊藏其中。如果你想發展成為首屈一指的醫藥企業,那就最好去做別人做不了的工作、解決沒人能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中,人才、資金和政策缺一不可。


因此在創新的機遇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醫藥創新方面,中國是以更加年輕、更有生命力的姿態加入到競爭中。中國的很多生物科技公司規模不大,但是敢於勇往直前,而且它們在國內不太容易受到大藥企和成熟體制帶來的掣肘與負擔。


政策改革是驅動中國醫藥創新的根本動力之一,

讓中國藥企走向世界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傅濤

再鼎醫藥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如果把時間放到十幾二十年前,全球醫藥創新的生態圈裡是找不到中國的位置的。行業人士都清楚,過去在中國做新藥研發是極為困難的事情,中國的藥企也幾乎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參與到一個藥物的國際臨床實驗中。但是這些年的政策改革讓整個局面發生了扭轉,中國在全球醫藥研發的生態里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對於再鼎、基石這類醫藥企業來說,我們現在可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國際醫藥創新中,並且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醫藥公司進入國際臨床試驗。這對於中國整體生物科技產業來說,是變革性的,而且帶來了很多在中國研發新藥、新療法的機會。以細胞療法為例,南京傳奇生物研發的靶向BCMA療法經過了楊森製藥的認可,在美國應用於臨床試驗。這種研發在中國、臨床在全球的路徑正在變得越來越多,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Acceleration, Big and Complexity

——中國醫藥創新的三個獨特條件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楊青

藥明康德執行副總裁,首席商務官


中國的醫藥創新環境和全球其他地區相比有三個獨特條件,速度快(Acceleration)、規模大(Big)和複雜多樣(Complexity),可以簡單總結為ABC。


第一,Acceleration。15年前,中國的生命科學創新生態系統遠非今日可比,中國醫藥創新迭代更新的速度遠超世界絕大多數地區,形成了更加緊密的生態體系。


第二,Big。中國的醫藥市場不僅在全球規模第二,而且整個健康生態系統演進的範圍和幅度也在逐漸加大,尤其是政策層面的變革,比如4+7帶量採購、醫保支付政策等。政策上緊鑼密鼓的創新也在激勵企業家、投資人和科學家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智慧。


第三,Complexity。美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是波浪式的,從傳統藥廠到生物技術再到AI、大數據賦能的生物科技,總體上是一個階梯性的發展路徑。而中國不同,所有的改革和創新都是在各個層面和領域同步進行,這給行業管理者,投資者和創業者的決策都帶來了更多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總體說來,中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ABC特性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給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更具挑戰。


科研院校可以和產業更緊密合作,

讓醫藥創新更“接地氣”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尹鵬

哈佛醫學院系統生物學教授


藥物研發包括靶點的確認,化合物的合成、篩選,動物實驗,人體試驗等諸多環節。科研院校可以對各個環節都做出貢獻,包括提供關鍵的科學基礎、前沿的洞察認知、直接的技術改進和全新的診療手段。科研院校往往匯聚了行業頂尖的智慧和資源,而且和企業不同,一般不會有諸如股價、財務回報之類的考量。因此在醫藥研發的最前沿,科研院校可以涉獵更廣、自由創新,不受羈絆。


但是相比企業,科研院校的工作容易“天馬行空”,常過於側重“發論文”式的研究,很多成果不太容易很快落地去造福人群。因此如何去激勵引導院校的研究人員更接地氣,多做些可以給患者帶來切實益處的工作,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比起在期刊上多發幾篇論文,多幾個文獻引用,能夠真正依靠科研給社會的醫療健康做出實際貢獻,是更有意義的事情。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建立目標一致的多方合作機制,由科研院校、醫院、企業、資本和市場的力量攜手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