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專家建議利用手機信令或互聯網大數據開展精準疫情防控,是否可行?

蜀黍愛八卦


可以嘗試利用患者或受感染者的手機定位及查詢他《她》的過往的活動空間及位子和時間段,然後接合那裡的已經有的發病人數。或許可以預測下可能感染的範圍及人數。


千里馬要有伯樂識


我國幾乎全民手機上網,據統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手機和App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必備品,電信運營商和各大互聯網公司等事實上掌握了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特別是聯繫方式、地理位置和行蹤軌跡信息,這為利用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上述信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就不再是個人信息,其彙總後分析可得形成人群聚集熱點分佈以及人群跨區域流動等信息,對疫情發展預測分析、醫療資源調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對於重點人群,例如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利用其位置信息能夠有效地實施隔離等防護措施。同時通過數據回溯分析,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可以儘早發現疑似病患、密切接觸者,也即是所謂的“接觸追蹤”,有助於及時隔離、切斷傳染源。

可以看到,相較於傳統的走訪、摸排、登記,將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運用於傳染病防控和監測,更加及時、準確,也更加有效。此外,大數據還有一個特點是可以不斷學習、更迭、完善,有利於更好的分析掌握疾病傳播規律,消除更多的“盲區”和“不確定性”,化“被動”為“主動”。在國外,也早就有利用通話明細記錄開展埃博拉病毒防控的成功實踐。


AI智慧


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這次疫情提出的一個很有前景的市場,相信2020年還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進入公共衛生安全預測監管領域的起始元年。

公共衛生安全領域運用智能科技非常重要。這次疫情每天給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就達幾千億。現在的疫情出現了週期更長,危害更大,傳染性更強的特徵,防治藥品開發更困難,所以加強預防監測非常重要。

手機已經成為大家身體的智能虛擬器官,與人的融合性越來越強。手機成了個體行為數據,健康數據,生活數據等接受反饋的主要終端。

因此利用手機開展防疫防治工作就具有重要意義,其發展方向有以下兩點。

一是從長期來看,手機物理機的研究開發,應該把個體衛生健康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功能模塊開發嵌入。而且建議這一要求應該寫入國家手機制造的行業標準中去。手機要具體添置體溫監測,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等常用功能,把手機打造成移動生命健康管理系統的微終端。

二是從近期來看,要加大手機公共衛生防控監測大數據平臺系統開發建設,加快個體預防監測行為軌跡分析,個人通訊防疫信息檢索,強制性疫情遠程診斷,個體防疫電子圍欄隔離,個體公共衛生電子檔案等功能系統的開發,儘快形成手機端在線管理平臺,提供給國家防疫監督機構使用。

總之,利用手機開展精準防疫監督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各種技術條件也具備,只不過冠狀病毒這支黑天鵝來的夠兇,以至於現成的技術沒有來得及施用在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相信這次疫情之後,中國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智能化,信息化,預測化會來的更好更快。


科技思想庫


從管理和技術層面是可行的,由於現在大部分app要求註冊手機號,而新的手機號通常要求實名驗證,因此對於這類用戶來說,利用大數據可以實現點對點的精準監控,記錄並追蹤全部形成,一旦出現發病,可以最快速搜索到與之有交集的成員。

當然像前面的回答者提到的,這會涉及到隱私問題,但是相比疫情來說,隱私應該算是相對比較小的問題,而且在國內很多隱私級別的信息也被用於增強管理和提高自動化,面部識別就是其中之一,從實際效果來說,確實達到了相當不錯的管控力度。


榻榻米的榻榻


應用大數據進行疫情防控很有必要,但國家有關部門和網絡運營商必須要對每個公民的個人隱私進行嚴格保密。


雲淡風輕13930456


完全可行。

但需要嚴格限制使用場景及使用權限,注意保護公眾的隱私。另外一定要有足夠高的數據安全性,防止黑客攻擊,或者敵對國家竊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