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专家建议利用手机信令或互联网大数据开展精准疫情防控,是否可行?

蜀黍爱八卦


可以尝试利用患者或受感染者的手机定位及查询他《她》的过往的活动空间及位子和时间段,然后接合那里的已经有的发病人数。或许可以预测下可能感染的范围及人数。


千里马要有伯乐识


我国几乎全民手机上网,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手机和App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必备品,电信运营商和各大互联网公司等事实上掌握了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地理位置和行踪轨迹信息,这为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上述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就不再是个人信息,其汇总后分析可得形成人群聚集热点分布以及人群跨区域流动等信息,对疫情发展预测分析、医疗资源调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重点人群,例如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利用其位置信息能够有效地实施隔离等防护措施。同时通过数据回溯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尽早发现疑似病患、密切接触者,也即是所谓的“接触追踪”,有助于及时隔离、切断传染源。

可以看到,相较于传统的走访、摸排、登记,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运用于传染病防控和监测,更加及时、准确,也更加有效。此外,大数据还有一个特点是可以不断学习、更迭、完善,有利于更好的分析掌握疾病传播规律,消除更多的“盲区”和“不确定性”,化“被动”为“主动”。在国外,也早就有利用通话明细记录开展埃博拉病毒防控的成功实践。


AI智慧


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这次疫情提出的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相信2020年还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入公共卫生安全预测监管领域的起始元年。

公共卫生安全领域运用智能科技非常重要。这次疫情每天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就达几千亿。现在的疫情出现了周期更长,危害更大,传染性更强的特征,防治药品开发更困难,所以加强预防监测非常重要。

手机已经成为大家身体的智能虚拟器官,与人的融合性越来越强。手机成了个体行为数据,健康数据,生活数据等接受反馈的主要终端。

因此利用手机开展防疫防治工作就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方向有以下两点。

一是从长期来看,手机物理机的研究开发,应该把个体卫生健康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开发嵌入。而且建议这一要求应该写入国家手机制造的行业标准中去。手机要具体添置体温监测,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常用功能,把手机打造成移动生命健康管理系统的微终端。

二是从近期来看,要加大手机公共卫生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系统开发建设,加快个体预防监测行为轨迹分析,个人通讯防疫信息检索,强制性疫情远程诊断,个体防疫电子围栏隔离,个体公共卫生电子档案等功能系统的开发,尽快形成手机端在线管理平台,提供给国家防疫监督机构使用。

总之,利用手机开展精准防疫监督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各种技术条件也具备,只不过冠状病毒这支黑天鹅来的够凶,以至于现成的技术没有来得及施用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相信这次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预测化会来的更好更快。


科技思想库


从管理和技术层面是可行的,由于现在大部分app要求注册手机号,而新的手机号通常要求实名验证,因此对于这类用户来说,利用大数据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精准监控,记录并追踪全部形成,一旦出现发病,可以最快速搜索到与之有交集的成员。

当然像前面的回答者提到的,这会涉及到隐私问题,但是相比疫情来说,隐私应该算是相对比较小的问题,而且在国内很多隐私级别的信息也被用于增强管理和提高自动化,面部识别就是其中之一,从实际效果来说,确实达到了相当不错的管控力度。


榻榻米的榻榻


应用大数据进行疫情防控很有必要,但国家有关部门和网络运营商必须要对每个公民的个人隐私进行严格保密。


云淡风轻13930456


完全可行。

但需要严格限制使用场景及使用权限,注意保护公众的隐私。另外一定要有足够高的数据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或者敌对国家窃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