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康雍乾時期的文臣對皇帝的屠殺敢怒不敢言?

藍莓汁423



大清雖然也是以儒治國,表面上非常尊重文人士大夫,但是他畢竟是以絕對少數統治絕對多數,所以統治階層內心始終對漢族文人不放心。

從順治開國以來,清朝朝堂上的權力結構就維持著滿漢相對平衡,也就是滿漢各佔一半,以彰顯天下一家。


那麼從人才比例的角度講,滿人是不可能達到漢人那麼高比例的,但是沒有關係,皇帝是滿人,相對平衡其實是假象,絕對權力在皇帝手裡。

而且為了制衡漢官,無論文臣武將,真正的實權其實都掌握在滿人手裡,漢臣主要是參謀和聽用的角色。這才有了順治原本想要偏重於任用和加大漢臣權重,最後去世時不得不出罪己詔,還一夜之間就權力重置,回到從前。

在這種權力格局和危機意識下,皇權被無限放大,權力被無限集中,儒家治國那一套君臣父子的壓制理論無限提高,但是御史諫議、內閣負責制度形同虛設。

於是乎,清朝的皇帝說要殺誰,那就能夠殺誰,文臣們根本就不敢反對。因為天下臣民都不過是皇家奴才而已,縱然你是一代權臣,也惹不起一個不問政事的逍遙王爺,因為皇親犯法,自有皇帝老子交由宗人府處理,還輪不到朝廷說話。

再者,因為牽涉到族群敏感問題,一般也不敢勸誡,弄不好就落得個“朋比為奸,結黨營私”的罪名,“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都不在話下,夷你九族就跟玩兒似的。



清朝的皇帝才不在乎什麼擅殺諫臣,千古罵名呢。


謝金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康雍乾時期是高壓統治,這點通過文字獄就可以看出來,文官又怎麼敢說話的。

明代雖有文字獄,也不像清朝這麼變態。

清代的文字獄,已經到了捕風捉影,草木皆兵的地步。

清朝乾隆時期的事情了。1751(乾隆十六年)八月十三,是乾隆皇帝的生日。皇帝過生日,全國都辦慶典。

此時,有個無聊的山西人王肇基,自稱是讀書人,主動寫了一份“恭頌萬壽詩聯”,去拍皇上的馬屁。

自然,誰也不會嫌馬屁多,這是無關痛癢的小事。

然而,山西汾州府同知圖桑阿收到這個作品的時候,卻吃了一驚。

這個對聯寫的雖粗俗,倒是也看不出什麼。關鍵在於對聯後面配了一段文字,寫的狗屁不通,甚至語句都不通順,詞不達意。

圖桑阿認為,這個王肇基既然自稱讀書人,為什麼會寫這種垃圾作品,還敢獻給皇上?

這顯然是反常的行為。

當時乾隆大興文字獄,嚴令各地查處。如果有知情不報的官員,同罪犯一起論罪。

圖桑阿不願意擔責任,就將此事彙報上去,指出語句錯雜無倫,且有毀謗聖賢、狂妄悖逆之處,佯作似癲非癲之狀”

山西巡撫兼管提督事務臣阿思哈,同朝廷的高官不和睦,怕被人趁機收拾,急忙命令將王肇基押解到省上來,“並將所獻詩聯封送查閱”,以便“親加研審,務必追究來歷,查其如何狂悖,有無黨羽”。

同時,阿思哈還密令介休縣的知縣親自到王肇基家中,“逐細搜查,有無收藏別樣字跡及違禁器物;並查其同居有無父母伯叔兄弟妻子,及平日交結何人,祖籍直隸何縣,逐一跟追悉心窮究。”

實際上,王肇基壓根不是什麼讀書人,充其量只是讀了幾年私塾,粗通文墨。

他本是河北人,因窮的在老家混不下去,被迫帶著老孃和妻子,流浪到山西介休,靠為人記賬而生。

因為當地農民都是文盲,所以尊稱識字的王肇基為先生。久而久之,他自己當做自己是文化人。

由於長期貧賤生活,王肇基似乎精神上有些問題,經常會說一些亂七八糟的話。

一天,王肇基突發奇想,給乾隆皇帝寫了一首祝壽的詩聯,打算拍拍皇帝的馬屁。

於是,王肇基就寫了這個東西。由於水平實在太差,精神狀態又不穩定,對聯尚且算通順,後面的祝詞語無倫次,狗屁不通。

這本來是小事,由於地方官都不是讀書人,大驚小怪而已。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乾隆竟然也跟著他們一起瘋。

乾隆皇帝收到阿思哈的奏報後,作出批示:“王肇基案應悉心根究諭……著傳諭該撫令其速行嚴密訊鞫,務得確情,按律問擬,毋得稍有漏網。”


阿思哈這下就尷尬了,本來以為這事皇帝根本不會關注,只是他們上報表個忠心而已。

此時詳細去審查,確實沒有發現王肇基有什麼造反的行為,甚至還發現此人可能腦子有病。

阿思哈不敢胡亂造謠造反,以免將來無法收場,就想大事化小:王肇基的真實目的是妄想做官,無奈“詩字內錯亂無文,語多荒誕,似屬病患瘋癲之人”。

這事本來就這麼結束,然而乾隆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

因為乾隆搞文字獄的本質,並不是殺幾個敢說話的讀書人,而是通過殺一儆百讓其他讀書人不敢說話。

於是,乾隆雖明知道這個傢伙是瘋癲,仍然下令:“此等匪徒無知妄作,毀謗聖賢,編捏時事,病廢之時尚復如此行為,其平昔之不安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見,豈可復容於化日光天之下?”傳諭阿思哈將王肇基“立斃杖下”。

於是,王肇基就莫名其妙的,被當堂用棍子活活打死了。

大家想想,被棍子活活打死是什麼概念?

還不如一刀砍死來的痛快。

更誇張的是,他的親人還被連坐。王肇基的老孃和妻子都是一字不識的農村婦女,這才保住了性命,卻仍然被流放到雲南邊疆。

連瘋子亂說話,都被活活打死,誰還敢說什麼!


薩沙


因為有骨氣的都已經被殺光了,剩下的都是真心實意和滿洲太君合作的,你見過偽軍主動對抗日本人的麼?

所謂的文字獄最早是同追贓捆綁在一起的,目的除了震懾讀書人外,還有打擊漢族士紳的用意,畢竟封建社會的中堅力量就是士紳。雍正的攤丁入畝本意也是為了打擊投充。清朝一個非常惡劣的行為就是以以國家機器直接暴力掠奪百姓財富。明史案其實也是莊家試圖拍馬屁,結果反而被惦記上錢財。就憑明史輯略四個字就決定了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如果莊家不是那麼有錢也許不至於落得悽慘的下場。至於乾隆更是惡劣,前腳在鹽商家裡吃松鼠桂魚吃得順嘴流油,忙不迭的喊你們太有錢了吧,回頭就把鹽商們給抄家了。


翰白


康熙和乾隆都是有胸懷和遠見卓識的帝王,作為國家最高權利的統治者,也對社會上的文風武氣有一定的掌握。單從統治角度來看,我認為出現大批文臣的被殺一個原因是對古代文化發展的人為限制,用來維護封建文化的權威。扼殺先進的文化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打壓和壓迫。在康乾盛世時期,經濟發展的同時必定帶動著文化和各方面的發展,當先進的中國在封建社會發展到頂峰時必定有先進的資本主義萌芽文化出現,而皇帝為了延續和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必定持續打壓這種文化的出現。第二,清朝所興起的文字獄很多,殺得人也很多,那麼為什麼不敢說呢?只因為這兩個皇帝對於國家政權的掌握比較牢靠,政績和治國上都能得到全國上下的認可,俗話說功大於過上這兩位皇帝也不會因為興起文字獄就會抹殺自己的功績。所以這也是對封建統治制度的維護。所以兩位皇帝都不約而同的既鼓勵封建文化的繁榮發展,又要把發展的過程和成果都控制在自己掌握的範圍內。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提現了一個優秀統治的管理能力功底深厚和政治手腕的成熟。再者,文人的被殺本身就是對一些或者是一部分人的威懾和警告,並不是單純的對文人的警告,這其實也是在樹立權威,加強統治的基本手段,所以文人在歷史上的苦一直從秦朝延續到了清朝。請各位批評指正!


青春鼓手


大清剛建之初,是在馬上得的天下,文臣地位不是很高,而且剛建之初,是需要鐵腕治國的!康乾盛世時的三個君主都晨明君,不是胡亂殺大臣的。既然殺的肯定是大逆不道的,貪汙專權的!


柳岸風聲


封建社會,皇帝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殺大權,有一句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大臣們敢怒敢言嗎? 誰也不願意拿自己生命開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