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日夜坚守阵地“围追堵截”为你守护一座城

核心提示

今年的春节似乎成了一道记忆的闸门,一头连着五光十色、热热闹闹的过往;一头牵起咬紧牙关、抗战病魔的当下。在三亚,与生命有关的一切正在全力加速,群众自发成为城市守护者。自1月20日三亚进入“战时防疫”时间至今,没有了节日的喧嚣,三亚各村、社区自上而下、提升摸排精度;自发自治,筑牢防控屏障。用最严防控书写最暖人心的“抗疫”故事。


汇聚力量,守好阵地

防控疫情,让我们这个春节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这道防线守住了,就能有效阻击疫情蔓延扩散。


白天,走在三亚的街头巷尾,所有进出人员都佩戴口罩,随身携带身份证,进行体温检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临近傍晚,每个疫情监控点依然繁忙。戴着口罩、手臂戴着红袖章的工作人员,替来往人员测量体温,对来往车辆进行排查,为群众筑起“防疫墙”。


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日夜坚守阵地“围追堵截”为你守护一座城


看住门、守住路、管住人,三亚用全民行动,全面动员、全员上路,织密抗击疫情大版图。


◎全民行动,发起“抗疫”总动员。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构建24小时在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各单位、各区探索依托五级网格化平台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市各大旅游景区景点暂停营业;启动“不光脸”行动,每一个人成为“抗疫战斗员”;强化“巡查式”管控,“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党员干部、奋勇争先、靠前指挥;发布“群防群治,共抗疫情”十条措施,全市所有村庄、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


1月20日至今,无论疫情如何变化,三亚各行各业,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筑牢防疫“桥头堡”。


◎全面动员,吹响“抗疫”集结号。网格化成为全民动员最锐利的“武器”。大东海社区发挥“大党委”优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鸡岭路社区“两委”班子和党员带头入户排查;卓达社区成立社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南滨居网格员成“健康管理专家”。成立党员先锋队;两新组织、候鸟老人、物业、乡村工作队等党员纷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市各村、社区依托“区委——驻点机关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基层五级网格,编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网。三亚让网格力量延伸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角落。


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日夜坚守阵地“围追堵截”为你守护一座城


◎全员上路,筑牢城市防控网。取消休假,24小时工作“不打烊” 。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天涯区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息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构筑严密防线;吉阳区夯实五级网格责任, 主要领导主动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加强“三无”小区排查,取消重大文体活动,重点小区全面消毒,区纪委成立督导组部署督导疫情防控相关事宜,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海棠区成立23个村(居)基层青年突击队、1个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各村(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假, 村“两委”带领网格员、安监员与联防队队员,深入所在辖区开展防控宣传、排查活动;崖州区各村(社区)迅速行动起来,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


此外不少村委会还成立了两组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防控部署安排;育才生态区确保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村妇联组织和村小组组长作用,开展拉网式排查。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大家群策群力,形成“面、线、人、网”一体化防控链条,依靠群众真正成为三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强力量。


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疫情面前,三亚的干部群众拿出“跟我上”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冲锋在前,与疫情抢速度、拼时间。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强信心。海棠区升昌村党支部书记苏忠宁高强度工作10余天,连续奋战,病倒在“防疫”一线;“以岗为家”的卓达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泽爱顶着“熊猫眼”,守好万人社区这道防疫关;月川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苏应钧录制音频宣传防疫知识;吉阳区南新居便民中心党支部书记陈益斌说:“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责任!”;不到一天时间,带着网格员排查近万人的大东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丽尉;忙得像个陀螺一样的金鸡岭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卓德雄……干部靠前指挥,党员奋勇争先,这群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用坚守守护万家团圆,给了城市继续前行的动力。


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日夜坚守阵地“围追堵截”为你守护一座城


◎暖人心。硬核宣传接地气,疫情防控暖人心。天涯区利用村广播、小喇叭、消防车、司法车、城管车播放防疫知识;崖州区将三轮车、电动车变身移动广播站;怕老年人无法及时精准获取信息, 吉阳区发放温馨提示卡《给老年人的一封信》并开展双语(普通话及海南话版)宣传;海棠区利用流动宣传车进行海南话和普通话音频宣传;育才生态区录制了黎话、苗话两种版本的“十条措施”……三亚用接地气方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打气。


◎聚民心。越来越多的三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土尽责,展示了积极向上的抗“疫”力量。为滞留三亚的湖北籍旅客“安家”;为医学观察留置点的人士送爱心午餐;免费为市民、游客发放口罩;主动上门测量体温;71岁的“候鸟”顾美林在红沙社区的街头巷尾进行疫情防控宣传、专业讲解疫情;吉阳区医疗领域的10余名党员“候鸟”人才,自愿组成了应急医疗团队。


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日夜坚守阵地“围追堵截”为你守护一座城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成为城市守护人。中廖村村民革百年习俗,3户村民白事简办;新红村用商业饼代替“做红稞”;海棠区6户人家简办白事为疫情防控“让路”;崖州区南滨居坦然接受白事简办;天涯区红塘村简化“白事”……


有人借助网络加油助威,有人科普防疫知识,有人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三亚人行动起来为疫情防控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2月8日,三亚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元宵”礼物:三亚海之港旅租留观点的两拨旅客以手写信的方式表达对三亚的感激之情。


隔离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疫情面前,互帮互助、互相体谅的爱心故事,不断的在三亚上演。


他们意志如铁,他们热情似火,他们爱心如潮,他们用自己果敢的行动力扛起了重担,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生力军。他们用勇气和辛劳,为城市注入温度。正如网友感慨的那样,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人换了一身衣服,为素昧平生的人全力以赴罢了。


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日夜坚守阵地“围追堵截”为你守护一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