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疫情,爸媽還關心這些話題


除了疫情,爸媽還關心這些話題

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春節假期格外長,在家陪伴親人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從他們的聊天當中,令貓姐很震驚的一點是:保險越來越深入到現代農村,甚至成了農民們攀比的資本。

從貓姐小時候記事起,“退休”一詞僅限那些“拿著鐵飯碗,每月固定15號領工資的”國家單位人士。


沒曾想現在已經“全面普及”,老鄉們已經在討論“買了多少保險,退休了可以領多少養老金”這麼專業的話題了。

貓姐的父母,基本把做小生意賺的錢都花在了供養我們姐弟三人讀書上大學和建房子上,因此幾乎沒剩什麼錢,更別提拿來配置風險保障。

但每當親戚間談起養老保險這個話題時,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越接近退休年齡,母親的養老焦慮越嚴重,跟那些買了保險的姑姑阿姨對比起來,可以說就是“養老裸奔”了。

說實話,貓姐以前不是那麼主動給父母去配置養老保險,除了是看不起養老金那點收益,還有以下2個原因:

1、 靈活性差,鎖定期較長

2、 最好是先做好健康保障,配置重疾險、醫療險等,再考慮養老保險。

但現在想想,除了照顧父母的心理訴求外,理性上講,養老保險其實也還是有它無可比擬的優勢——尤其是在p2p頻頻暴雷、股市漲漲跌跌的金融環境下:

一、讓老年生活可以自給自足

年紀一大,自然就得考慮養老這件事。在勞動能力不足以保障收入情況下,大部分父母主要是依靠子女自覺上交的撫養費生活。

如果子女自己的家庭寬裕,也比較孝順,那是最理想不過。但要是子女自己都過得一般,做父母的怕自己拖累(不得不說,這種心理在我們中國父母中是很普遍)。

所以,在還稍年輕的時候就建立好自己的養老金儲備賬戶,每年交點養老金保費,等老的時候,每個月進賬幾千塊錢,除了能大大減少子女的負擔外,也花得更舒心,不必要有任何拖累感。

二、對社保養老金額外補充

如果爸媽有交社保的,退休後也可以拿到養老金作為最基礎的養老保障。

但是,根據目前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哪怕老老實實繳滿15年,退休之後領的錢,是難以保障晚年的基本生活的,更別說指望它來養老了。

聽母親說起村裡一位交好的阿姨,即使她繳滿了15年,現在每個月最多也就領900塊錢。

而且,日常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豬肉由原來的12塊錢一斤漲到現在45塊錢一斤,小時候5毛錢就可以買的零食到現在啥也買不了。

所以,單靠社保養老金遠遠不夠,需要配置一些商業養老保險來做額外補充。

三、養老理財,保守最重要。

去年年底在談4.025%的年金險時,總是有很多小夥伴給我留言:銀行理財收益都超過4%,很多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結算收益甚至超過5%,這種4.025%有啥必要?

貓姐想說的是,


養老年金險對比銀行理財,萬能險、分紅險,它最大好處在於: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內,它可以做到持續複利增值,收益具有100%的確定性!


將來每一年能拿多少錢,身故時賠多少錢,全都明明白白寫進合同,一分錢都不會差。

而且它不需要個人操作和管理,對於很多不懂得理財的父母更是非常方便的,也能夠滿足了養老這個特定時期的剛性需求。

論短期收益,確實比不上很多理財方式。但如果論省心程度、長期收益及安全性,養老年金險具有極大優勢。

在貓姐看來,其實養老險是剛需,因為“老”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贍養父母也是我們作為子女的義務,

它是保障未來老了退休了,仍然能夠有持續不斷的現金流,仍然能夠有被動收入。

目前貓姐還沒找到合適的養老產品跟大家推薦,一直諮詢的小夥伴也別急,後期如果有覺得不錯的,貓姐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跟大家介紹。

今年很難得還可以在家過元宵節,團團圓圓全家人一起吃湯圓。

你呢?今天陪爸媽吃湯圓了嗎?可以留言分享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