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文|洛基与泰迪的萌宝课堂

“我发现我们家东东一回老家就特别爱打人,跟别的孩子抢玩具,对家里养的小动物也特别不友好,别的小朋友说你别抓小兔子的时候,他就上手打了别的小朋友。

东东已经25个月了还不会说话,我还真的挺担心的”“有啥好玩又不需要太多道具的游戏?”

“我们家的果冻也是抢玩具,这些玩具都是别的亲戚孩子带过来一起玩的,结果果冻玩起来就不还给人家了;每次他出手后我都得赶紧赔礼道歉;现在在家更过分,不让玩pad就打奶奶、爸爸”。一问妈妈才知道,果冻现在已经26个月了,比东东还大一个月,同样也是还不会说整句的话。

“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跟爸爸妈妈对话了,我们家的孩子还是单字蹦”。这个春节,关于育儿,相信很多宝爸宝妈都有这样的困惑,25、26个月宝宝还不会说话,是我们家的宝宝发育慢,说话晚?还是代养方式出了问题?

为什么会有“可怕的两岁”这一说? 他们“可爱灵活”却更“难驾驭”

根据美国吉赛尔人类发展中心对数以千计孩子的研究成果发现,相比于一岁孩子的“可爱与娇嫩”,从一岁半开始,宝宝们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可以用“可爱却又难缠、难驾驭”来形容

。在体能发展方面,一岁半的宝宝终于可以告别婴儿期,靠自己的独立行走,真正决定自己去哪儿,开始迈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从语言与认知方面来看,这一阶段的宝宝开始了“命名爆炸”阶段,也就是语言爆发期。从16个月到2岁,幼儿可能在某一时间段的短短几周词汇量增加7-8倍,并开始告别“电报句”说出人生中的第一批句子。于是语言表达开始代替手势,成为他们表达交流的工具。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可怕的两岁,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突飞猛进

除此之外,根据皮亚杰理论,这个阶段的幼儿体能和语言能力都得到进步后,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出现,不断有了自己的小想法和小心思,并能够用自我意识去体验诸如尴尬、自豪、害羞以及同理心等等不同情绪这种能力的发展与能力掌握的滞后所带来的冲突感,让幼儿们不能自已,让家长们猝不及防,“可怕的两岁”来了。

  • “可怕的两岁”:打人和不会说话背后都有原因

其实对于两岁幼儿来说,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他们有强烈的驱动力去尝试自己的想法,他们有强烈的愿望控制自己的身体,为了表现独立,他们还常常用否定、拒绝别人来肯定自己,但往往有的时候他们的愿望与能力之间产生落差,这便导致问题的出现。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两岁幼儿往往意味着独立,否定权威

涵涵已经26个月了,但是现在他还不会说话,只能用一些包含关键词的“电报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像“姥爷吃”“姥爷拿”这样的简单句子,但大多数时候往往因“词不达意”而被家人误解,有时涵涵甚至会挠伤最爱他的姥爷,摔坏他最喜欢的小飞机。

  • 语言发展迟缓?不要为幼儿包办一切

像上述涵涵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两岁的孩子可以发展出第一批完整的句子,但涵涵家庭的主要代养人是姥爷,姥爷平时喜欢看电视,就抱着涵涵在一旁观看。从一岁半时间开始,涵涵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这样没有主动沟通和互动的情况,涵涵的语言发展较慢。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对手机的依赖常常导致幼儿语言能力发育慢

造成幼儿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有很多,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其中一个;另外如果家长事无巨细为幼儿包办一切,幼儿的一个手势家长就知道要做什么,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幼儿发展出用单个字+手势表达想法的一整套语言系统。还有如果像庭觉、触觉系统刺激缺少等原因,也会导致语言发展迟缓。

  • 宝宝打人背后的原因初探:

其实大多数2岁左右的幼儿会在这个阶段打人的主要原因,与这个阶段的宝宝都以自我为中心有关系,他们不仅知道有些东西属于他自己拥有,看到别人的东西,或者自己玩过的别人的玩具,他们都想“据为己有”。

出于维护自己“私人财产”“私人领地”不受到侵犯的目的

,有的小朋友会在家长的引导下宣布:这是我的。这意味着这个玩具是我在玩,这个地方你不可以来。但部分宝宝因为语言表达的问题,没办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只能诉诸于肢体语言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幼儿打人背后的原因

最后,如果家庭存在

体罚教育的情况,不仅可能会引起家庭内幼儿模仿打人,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伤害。这种情况,请家长们了解一下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三层脑理论”

人们多数情况看似理智,其实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当“情绪脑”控制了大脑“通道”,情绪占据大脑,理智脑就会失去意义,家长更容易做出“打你一巴掌”的行为。这时家长需要从冲突情境中暂停,把自己转移出来。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三层脑理论”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游戏? 不轻易打扰,一旦玩就要吸引他们注意

对于一岁半到两岁宝宝来说,做到有技巧的顺从,有原则的尊重,了解幼儿的自然节奏和特殊好恶,掌握他的性格以及对失败的承受能力非常重要。

  • 1. 从最简单的语言沟通,提供建议而不是命令

首先建议家长跟宝宝沟通的时候优先选择容易理解和听懂的句子,最好不要使用复杂的句子和“长篇大论”,也不要使用命令语气的句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让宝宝能够听懂,并且去做。

从这一点引申出去,其实家长也可以跟幼儿玩一个互动游戏。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牵手“玩游戏”

<strong>游戏名称:Follow the Leader(跟我走)

<strong>游戏目的:让2岁左右幼儿听懂指令,增加自控能力

<strong>玩法:幼儿正在探索世界,唯一吸引他们的办法就是家长变得有趣,让他们来探索“你”,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吸引幼儿玩“走快步”的游戏,或者假装去追赶幼儿,让他们“逃跑”,家长可以加入 fast(快),slow(慢),stop(停),go(走)的指令,游戏中增强宝宝自控力。

  • 2. 允许他用行为发泄情绪

如果家长已经彻底地掌握并接受了孩子幼小、稚嫩、不成熟的本质,就应该接纳他们的小情绪,并且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情绪,如平静、兴奋、无助、疲惫、生气、厌恶、恼怒等等。

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在其畅销书《正面管教》中提出正面管教情感脸谱

,通过认识35种不同的情感脸谱,帮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情绪。提前认识不同的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时,也能更好的处理好它们。家长在家可以玩这样的游戏:


如何跟“可怕的两岁”宝宝玩亲子游戏?顺从有技巧,忍耐有原则

情感脸谱认识35种情感

<strong>游戏名称:猜,我怎么了?

<strong>游戏目的:让2岁左右幼儿认识不同情绪,感受不同情绪

<strong>玩法:家长可以先把情绪脸谱指给幼儿看,让他们看到每个表情的不同;接下来家长要扮演演员:把这些情感一一表演出来,并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情感;第三步:家长可以表演一个表情,让幼儿去猜;最后可以交换角色,幼儿表演家长猜。家长在表演时可以带一些真情感,会让整个游戏过程更有趣味。

  • 3. 掌握一岁半到两岁幼儿的敏感期,为他们提供安全且合适的游戏

根据国内著名教育家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一岁半到两岁这个区间重叠的敏感期包括大、小肌肉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所以这个重要的阶段,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以下游戏:

<strong>像抬手投篮、手指拧瓶盖、用手指蘸颜料画画、在轻粘土上戳洞洞、观察叶子纹络、给水果找朋友、给宝宝唱儿歌、跳舞等等,这些游戏都是根据幼儿的敏感期制定的,是幼儿会喜欢的游戏。

<strong>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可能喜欢独处超过亲子游戏,所以如果不是绝对必要,尽量等到他们转移注意,再给他们开展游戏,一旦展开亲子游戏时,一定要让幼儿被“你”吸引!

我是洛基,早教男老师,目前正在为500个家庭提供在线亲子游戏,希望通过游戏,让家长和宝宝建立更多联结,交流欢迎关注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