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的死,说明了什么?

飞雪迎春666


野狐试答

题主好,谢谢提问。

传统小说是以人物形象来说话的,作者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揭露什么,批判什么,歌颂什么……都主要靠人物形象来实现。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鲁迅弃医从文目的就是要用文学唤醒民众,探究中国的国民性,发现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救治的目的。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 ,发表于同年的上海半月刊《东方杂志》上。鲁迅对辛亥革命抱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可辛亥革命后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状况仍然很糟糕,鲁迅也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前途在哪里,中国社会到底存在着哪些严重的问题?鲁迅对此进行思考探索,《祝福》就是这样诞生的。鲁迅的伟大并不在他写了多少作品,更在于他伟大的思想和他要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社会的那种担当精神。

《祝福》中的祥林嫂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死,但对地狱的惧怕她又不敢死,最后怀着恐惧不得不死。鲁镇世界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致使祥林嫂悲惨死去的原因也就是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鲁迅用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问题,在黑暗中探索着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小说中的人物好像都不是;但又全部脱不了干系。按照人物于祥林嫂的关系可以把他们分成四类:1 婆婆、大伯、小叔子,可以算作亲人,他们应该是和祥林嫂最亲的人,但他们被贫穷扭曲了人性,为了各自更好的生存,使祥林嫂轮入到更悲惨的境地。2 柳妈为代表的鲁镇看客,贫穷落后使他们成为冷漠麻木的看客,他们是“集体无意识”杀人团体,他们对祥林嫂的伤害是致命的。3 鲁四老爷,一个封建礼教的符号,鲁镇世界的精神统治者,他对祥林嫂的态度决定着祥林嫂在鲁镇世界的命运。4 我,一个觉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又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圆滑世故,不敢担当,是我熄灭了祥林嫂眼中最后一丝光亮。在鲁镇世界,可以说人人都是凶手。

祥林嫂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她的死揭示了中国社会严重的现实问题,封建帝制虽然灭亡了,但中国还是到十分的贫穷落后,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社会经济凋敝,广大农民生存艰难。革命尚未成功,未来的路还很长,怎样去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是这篇小说从深层次展示出来的的一个重大问题。


野狐习禅


祥林嫂的死,说明了封建社会里劳动妇女,受到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联合绞杀,反映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一,封建政权对祥林嫂之死的罪恶

封建政权是绞杀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元凶,因为封建社会里,封建政权是封建国家机器,是一切封建制度、封建势力的保护伞,在封建政权、封建宗法势力的血腥暴力下,其它权力才有可能形成和起作用。所谓族权、妇权、神权都是封建政权势力的延伸,封建政权是一切罪恶之源。

二,封建族权、父权对祥林嫂之死的罪恶

祥林嫂早寡,婆家人要把她卖掉,这是族权和父权绞杀劳动妇女的具体体现。祥林嫂逃到了鲁四老爷家,但后来还是被婆家人抓住,卖给了贺老六。

贺老六得伤寒病死了,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祥林嫂还有一个儿子,但后来儿子被狼吃了,“大伯来收屋,赶她走”,这是典型的封建的封建族权、父权的联合作用,祥林嫂无路可走,只好又跑到鲁四老爷家。

三,封建神权对祥林嫂之死的罪恶

祥林嫂本来是很能干的,做事也卖力。但是第二次守寡后,鲁家认为她是不祥之人,“祭祀是不要她沾手的”,从前过年大忙时期,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是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她,现在是她什么东西也不能动,精神上的打击,使她无所适从,只好听柳妈的说法去捐门槛,但她捐了门槛之后,一切被侮辱被歧视的境况并没有丝毫改变,最后反而被赶出了鲁四老爷家。死于祝福鞭炮声中的风雪之中。

祥林嫂是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勒死的,她的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初晓兒


滢月斋,以女性视角解读古今文化,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世界。

祥林嫂的死,说明了什么?这要从三个角度来看:

一、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祥林嫂面前的社会环境十分恶劣。

祥林嫂生活在近现代的农村,当时清朝虽然已经灭亡,但这里仍然深受两千多年的传统观念影响,不仅经济落后,思想也十分腐朽。

在宋明理学中,倡导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因此妇女即使是丈夫去世,也不能轻易改嫁。但在封建社会,妇女很难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出嫁之前她们只能靠着父亲及家人养活,出嫁后则要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所谓“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就是如此。这不仅仅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更是当时妇女的经济地位所致。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出场就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从她的角度来看,她已经失去了丈夫,家里没了顶梁柱,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又没有儿子,婆家对她十分嫌弃,因此她只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去生活,却又被鲁四老爷鄙视,不让她参加祭祀。此后,婆婆又把她嫁给贺老六,破了封建社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规矩。婆婆和贺家用封建社会的“夫权”压迫着她,她也只得顺从。

她虽过了几年好日子,但还是没了丈夫,成了寡妇。此时,人们又开始用失节和族权压迫它,她本想通过捐门槛的方式改变自己,但依然被人们鄙夷,最终在痛苦中死去。真正害了祥林嫂的,其实是农村的落后思想。

二、从祥林嫂的角度来看:她虽然是受害者,行为也有不恰当之处。

祥林嫂本不是她的本名,人们之所以如此称呼她,是因为她的第一任丈夫名叫祥林而已。作为一位农村人,她没有太高的文化,不知道外面的先进思想,无力对抗封建思想。而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也没有能力阻止两任丈夫和儿子早早去世的命运,因此她是个受害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祥林嫂没有可恶之处。她在对待儿子的死时,做法有失妥当: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作为一位母亲,祥林嫂对儿子的去世十分心痛,这本无可厚非。但当她在人们面前一次次讲述这些事情时,她就已经错了。她的故事固然十分悲惨,但人们的同情心其实都是有限的。寻常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农村里的那些冷漠无情的人呢?祥林嫂的讲述不但无法得到同情,反而会成了人们的笑柄。从这点上看,她严重低估了人性的冷漠与卑劣。

三、从鲁迅本人的角度来看:他想借助这个人物,揭示当时社会现状,唤醒民族的良知。

鲁迅在写作《祝福》时,之所以画如此多的笔墨写祥林嫂,是因为他对农村的现状非常了解。鲁迅生于浙江农村的地主家庭,对当时农村人的思想非常了解,又在父亲去世后尝尽人情冷暖。他想借助刻画祥林嫂这个人,揭示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如何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迫害至此。

当年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看到了但是国人的冷漠本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唤醒国人的良知,以达到唤醒国人的目的。祥林嫂这样的人,正是他要反映的典型代表,因此他才会画如此多的笔墨刻画这个人物。

回答完毕,请采纳!


滢月斋


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作为鲁镇的乡绅,鲁四老爷认为,这是一个不干净的人,家里的祭祀活动,不能让她插手,否则会带来晦运。

原因仅仅只是她的再嫁。

几乎鲁镇所有的人,都认为她的命太硬了,克死两任丈夫,一个孩子,她就是一个扫帚星。

鲁镇的娘儿们,不管老小,最初确实有些同情她,但很快,这种同情就被一种不屑和蔑视所代替:比起祥林嫂,自己简直太幸福了!这说明,自己毕竟高人一等。这种优越感可是活下去的支柱呢。

阿Q呢,本来,不幸的祥林嫂,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机会?但是,您可能不太了解他,阿Q是一个很自负的人,祥林嫂这种人,他还看不上呢!

吴妈说不上坏,但是,这是一个愚蠢的女人。同处于社会最底层,她对祥林嫂的不幸,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她这种人,讨好强者,欺侮更弱者,都很拿手。她对祥林嫂的伤害也更加直接。

在鲁镇,祥林嫂和一只流浪狗没什么区别,也许还不如:饥饿的人们可以吃掉流浪狗,祥林嫂却吃不成。毕竟,那会引起人们的心理不适。

她应该死得远远的。可是她却偏偏死在祝福的日子,而且死在大街上。难道,她是想死后享受人们的献祭不成?


书生vs剑客


相信看过鲁迅先生《祝福》的读者,对小说中的祥林嫂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她为了躲避被卖掉的命运而逃到鲁镇谋生,她干活勤快、耐苦,又善良、质朴,后来成为鲁四爷家中的长工。

日子一天天过去,祥林嫂最终还是被婆婆家人找到,带走,并强行嫁给山中的贺老六,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就在生活可以平静的时候,她的丈夫却死于风寒,儿子被狼吃掉。生活再一次重创了祥林嫂。她再次回到鲁四爷家中做工,可是她此时干活已经变得不如以前灵巧,记性也差,最后还被鲁四爷嫌弃她不祥。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而死去。

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向其他人重复他儿子被狼杀死的事,一次次的重复,人们从好奇心逐渐变得不耐烦,最终不搭理她。

祥林嫂的死,说明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是作者对底层人物命运悲惨的关怀,也是对当时封建迷信迫害人的控诉。

如今“祥林嫂”一词也成为了形容人悲惨,逢人便诉说不幸的代名词。


半塘


祥林嫂是被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绞死的。在鲁镇的一片欢庆的祝福的鞭炮声中,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饥寒交迫,心劳力瘁,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惨死在鲁镇野外的雪地里。北风,吹乱了她全白的头发,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尸体。祥林嫂劳动了半辈子。她为她的两个丈夫,为她的阿毛,也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任劳任怨,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她在鲁家做了多年雇工,整天地做,“彻夜的煮福礼”,“抵得过一个男子”,但她的死讯传到鲁四老爷的耳朵里时,鲁四老爷却骂她是一个“谬种”,原因是“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更加可悲的是,那些与祥林嫂处于相同命运的短工们,表情也极为冷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剧色彩。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祥林嫂,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心中的日月521


读祥林嫂,全书给我一种疼痛又熟悉的感觉,她的遭遇就像我小时候生长的农村的一些妇女的典型,虽不至像祥林嫂般悲惨,但实则生活的环境也却也与祥林嫂无异。但对于祥林嫂之死个人觉得主要反应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对自我内心暗示的折磨和人对自我价值肯定的重要性:

祥林嫂先后两次经历丧夫丧子之痛,在周围人的“猎奇”与“好事”之下,她一次次不停的把自己伤口撕开向他人展示,以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世人的理解安慰,一开始她也确实如愿以偿,大家听着她的遭遇流着眼泪,纷纷传扬,都为她的遭遇感到同情,于是祥林嫂的伤痛的到了短暂的的缓解,说多了也开始变得麻木,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对她无休止的诉说遭遇习以为常甚至开始感厌烦的时候,一开始那点因为好奇而产生的,“同情”也没有了,只是祥林嫂自己不知道,在她之前无意识的述说当中,她自己也早已从心底里认同她就是这样一个悲惨的女人,当失去外部人们的回应时她便一下子就陷入了绝境,她感到孤独,无人理解,无人同情,她不知道除了向人们诉说她的悲惨以外还能说什么,于是她也觉得没有说话的必要了,她这时虽然活着,却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她因为对于人与事物没有应有的判断力,在她心中所有价值都来源与固有教条个周围人看待她的眼光,她正是戴着这样枷锁一步步走向死亡;

二、封建礼教纲常伦理的压榨

祥林嫂第一任丈夫死后,她来到了城里,“鲁四爷”家做帮佣,虽然拿着这少的工钱干着最粗重的活,但对祥林嫂来说却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但在当时的礼教之下,即便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死了,她也不能得到自由,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为了筹集小叔子的结婚钱,她被婆婆像物品一样卖到了深山里做别人的媳妇,要知道在那时寡妇自己是不可以再嫁的要不就是不贞洁,虽然是婆婆卖走的,但在那时她已然不再是个好女人了,但如果在深山里能平安生活下去,对祥林嫂来说也是好的,然而老天又开了一次玩笑,第二任丈夫又死了,不仅如此她的儿子也被狼给掏了内脏惨死,当她二次回到鲁家时,人们不仅没有对她的遭遇报以关怀和安慰,反而是一次次为了满足自己好奇的心诱导祥林嫂揭自己的伤疤,到最后人们对她的伤口变得漠视甚至是厌烦时,祥林嫂却却因为伤口化脓而死亡。

总之,祥林嫂就是戴着这两重枷锁走向死亡,祥林嫂的死是因为她的无知和社会的无视而无力生存,但任何社会都有桎梏与枷锁,因此认清自己的价值,强化核心生命力才是根本。





青裁桃鸢


祥林嫂的死说明了,千百年来封建制度的落后野蛮,以及封建思想的毒害,祥林嫂是旧社会一个弱女子的一个缩影。

祥林嫂冻死大街,是封建设会悲剧的缩影,是悲惨的代名词,是鲁迅笔下痛诉封建社会一把利剑。

祥林嫂代表贫下中农为谋生的人,勤劳耐苦人性善良却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苦苦挣扎,苦苦被压迫民众之一。


o风一样的男人


高中时读《祝福》,不能完全理解鲁迅先生的深刻思想,现在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不觉仔细思考一下。

祥林嫂是鲁迅在《祝福》中塑造的一个悲剧式人物,在经历丧夫、失子的痛苦后,她带着伤心、恐惧、忏悔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不禁会问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首先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在政治上压迫,精神上毒害以及经济上剥削,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当祥林嫂被她婆婆家里强行绑回去时,作品中鲁四老爷连用了两次"可恶!然而……"来对这件事发表意见。他无非对祥林嫂偷跑出来的行径表示厌倦,对她不守妇道,不安心在家侍奉婆婆感到气氛,一个十足的封建卫道士形象跃然纸上。但鲁四老爷话中有话,一个意味深长的"然而……"却又表现了鲁四老爷对失去祥林嫂的惋惜之情。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表面给人一种施舍者、拯救者的形象,但骨子里却渗透着对祥林嫂敲骨吸髓的剥削。我们可以给祥林嫂算一笔经济帐,按照作品中所提供的有关线索,我们得知祥林嫂捐给土地庙的门槛值十二千。而鲁四老爷付给她的工钱是每月五百文。按当时的货币换算可知,祥林嫂要用自己两年的工钱才够买一个门槛。如果我们按这个思路进一步探讨会发现,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时得了八十千,而七个门槛的价钱和一个活人的等价。这就是那个不把人当人的年代。最后当她的全部能量被榨取干净后,像狗一样被主子赶出家门。鲁迅说祥林嫂是一个"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玩物"。在先,她是一个"玩物";在后,她是一个被人看得厌倦了的玩物,但从来不是一个"人"。如果说鲁四老爷在地位上的蔑视、物质上的盘剥导致了祥林嫂悲苦命运的话,那么,精神上的毒害更是令人发指,他们所谓的"祭礼"是那么的神圣、庄重,以至于不能容忍一个"不贞洁"的女人。"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 "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这一句话使祥林嫂所抱有的希望彻底地坍塌了。

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制度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所谓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贞节观、婚恋观像箍一样禁锢着妇女的命运。在祥林嫂婆婆的眼中,她就像家里的猫、狗一样,随时可以被宰杀、变卖。正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地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当祥林嫂的第二个丈夫和孩子相继离她而去之后,"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封建社会女子,夫在随夫,夫亡随子,可怜的祥林嫂最后竟然落的没有了立锥之地。可以说是这个社会制度把她推向生命的绝路。

以柳妈为代表的大众的愚昧无知,对祥林嫂的毁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柳妈一个吃斋念佛的大"善人",对祥林嫂的命运不但没有给予同情,反而冷嘲热讽,"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并极尽恐吓之能事,"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柳妈一个和祥林嫂同样受鲁四老爷欺压的下层人民,不但没有觉悟、没有反抗,反而又成为了统治者手中的帮凶,再去愚弄他人,真是麻木之极。再看看柳妈为祥林嫂所开的"良方"------捐门槛。不但没有拯救祥林嫂,反而直接毁灭了她。

以"我"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无力援助,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作品中"我"是一个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熏陶的知识青年,他本应伸出自己有力援助之手,拯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祥林嫂向我提出,"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的回答,"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一个说不清楚,更加坚定了祥林嫂所信奉的人死之后有魂灵的信念。一方面,她死之后,要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另一方面,她死之后,又可以和自己想念的阿毛相聚了。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中,她毅然选择了死。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对祥林嫂援助的无效性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另外,作品中写到的伤寒病、凶残的狼等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元凶之一。这些自然灾害也在时时威胁着下层人们的生活。

还有科学知识的普及不到位,还在相信鬼神,人死之后。可以相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杀死祥林嫂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那个社会制度。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应是封建制度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鲁迅通过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对封建社会发出了血泪的控诉。

通过祥林嫂的死说明人类文明的教育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是多重要。[微笑]




襄阳祖海


祥林嫂的死,到底要归因于什么?简单归结于“冻死”“饿死”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即使这的确是实际上最有可能的原因)。这样的说法太过片面,并没有涉及到作者所真正想通过此作品传达的思想深度。

首先,祥林嫂不是被柳妈逼死的。柳妈只不过是她死亡的一个催化剂而已,柳妈只是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她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是,柳妈让祥林嫂去捐门槛之后,大家对祥林嫂的态度却没有变,这使得祥林嫂的心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

其次,祥林嫂也不是被鲁四老爷逼死的。就算没有鲁四老爷,也会有张四老爷或者是王四老爷逼死祥林嫂的。鲁四老爷只是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以为祥林嫂是个不幸之人。但是,鲁四老爷的凶残以及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结论得出,旧时代的封建思想才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重大原因。正是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家才会认为祥林嫂有“克夫”之相,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推给祥林嫂,才会认为祥林嫂的改嫁是个罪过。
高中的课文中说道,祥林嫂是因为穷死的。这样的说法更不为准确。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应该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思想的影响,第二就是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冷酷与无情。这正好也和作者想要“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的意图相切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