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走读好还是寄宿好?对成绩有影响吗?

梦痕无忌


究竟是“走读”好,还是“寄宿”好?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 农村家庭的孩子

农村家庭父母,部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高中去读书,这时候,因为家里父母仍然需要工作来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撑的原因,无法进城陪读,缺乏监管的孩子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而让孩子独自租房子去选择走读,又实在不让人放心。所以,寄宿是农村家庭的孩子最好的选择,或者,也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现实角度来看,农村家庭的孩子寄宿比走读要好。

  • 城市家庭的孩子

不建议城市家庭的孩子寄宿。长期的寄宿,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疏离。孩子在校遇到什么事情不愿与父母交流,长期积压在心很容易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尽到家庭教育的义务。即使再累再忙,晚上下班也会回到家,在学校,孩子已学习知识为主。而回到家,家庭教育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规范做事方式的重要一环,切结,孩子完善的发展离不开校园、家庭共同的教育。

综上,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农村家庭孩子寄宿要比走读好,城市的孩子走读要比寄宿好。

而在进行实际选择,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以后,对成绩也一定会有一个正面的影响。


金尚国典教育


对于高中的孩子来说,寄宿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孩子独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方式。 那么寄宿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可以节约上下学的时间。我高中阶段体验过走读也过寄宿,住在学校会在上下学的路程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你家住的近,那另当别论。



第二,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会更好地自我管理与约束。现在的孩子甚至有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自我约束能力特别差,这是因为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人都是有惰性的,脱离舒适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在校生活,没有父母的监督,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是可以通过寄宿生活建立起来的。

第三,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共同进步。高中的同学关系比大学更加纯粹,大学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而高中生活更多的是学习,学习中互相帮助,生活中与室友和睦相处,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进步。

当然每一件事情都存在两面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住宿,高中三年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人生中的转折阶段,如果太容易受到他人影响,性格孤僻或者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寄宿生活对他的学习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不过,无论是走读还是寄宿,大家需要多方面权衡,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式,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深鱼说



个人认为高中还是走读好,(伙食方面就不说了,大家都懂!)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一是生活的方便程度,二是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首先从生活的方便程度上来说,走读使孩子的生活更方便舒适。


曾经有位家长和我描述了她家孩子上高中的时候由寄宿改为走读的原因:晚自习高一高二9:40放学,10:00熄灯,高三时间向后延迟20分钟。



从放学开始就像急行军,先要从教室回到宿舍,然后提壶排队打热水(由于学生太多有时候打不到热水,而白天没有打热水的时间),再次返回宿舍的时候基本到了熄灯时间。特别是高一新生,教室楼层高,宿舍楼层也高,在这仅有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而到熄灯时间必须熄灯,很多学生都是摸黑洗漱的。



如果走读呢,这些困难都不存在了,虽然回家需要时间,但是基本走出校门借助交通工具到回家,时间比回宿舍排队打水时间还要短,关键是不需要排队,洗漱完成大约也是这些时间,并且永远不可能没有热水,所以可以更舒适,更有利于睡眠。


充分的洗漱能提高休息的质量,原本经过一天的繁重的学习,休息好显得尤其重要,便于第二天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所以就从生活舒适方便的角度看,还是走读更占优势!


再从对学习影响的角度来说,走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高中学习内容难度高、精、深!容量大,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同一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在20分左右的分数段内招收的,大家的智商方面都差不多,学习时间相同,但是后来的成绩差距慢慢拉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想压力!



走读的最大优势就是每天回家后可以和家人聊聊一天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诉说自己内心的纠结和苦闷,排解精神上的压力:我和闺女每天放学后,就会一边洗漱,一边聊着学校里的见闻八卦,有的没的。根据闺女的讲述,我可以从中提炼出闺女的想法,以及她个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从而得出闺女的思想动向,有偏差的想法要及时引导。还能从闺女讲述的别的学生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上,得到启发,正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范本,旁敲侧击的引导孩子。

聊天的过程也是排解压力的过程,将大脑中乱七八糟的事情清空,在与家人的互动中,获得家人肯定和鼓励,了无心事的休息好,第二天精力充足,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了,孩子已经走到人生的关键期,更需要家长的理解、陪伴、鼓励和支持!假如孩子寄宿,家人就形同虚设,所有问题孩子自己一个人扛,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孩子如何能学得好?所以为了孩子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就让孩子走读吧!


平衡一样


因人而异。

我分享一下自己上高中时候的故事:

我是在重点高中读书,住宿条件比较好,一个宿舍只有四个人,而且还不是上下铺。

虽然宿舍有四个人,但是却有两个人是走读生,他们留着宿舍的床铺只是为了家里临时有事时能在学校住宿。

所以,我们四个人中,一半走读,一半寄宿。

那么,对学习成绩有什么影响吗?有。

第一、家庭情况复杂的学生,不建议走读,建议学生寄宿。

有些家庭关系比较负责,家庭成员也比较多,学生回到家后不仅没有独立的空间学习,更不能获得安静的休息,这种家庭,建议学生寄宿,可以有一个相对清净的学习环境。

当时,我有一个室友,家里是做生意的,她妈妈每天都要在家整理货物,弄到半夜都没弄完,她回家后不仅要帮妈妈整理货物,还要给妹妹洗澡、收拾衣服,非常辛苦。

虽然作为家庭成员有义务分担家里的事情,但经常这样劳累的她上课的时候总是打瞌睡,非常影响学习成绩,第一年高考就失败了,不得不复读一年。

第二、自律性差、学习效率低的学生,建议走读。

寄宿在学校里,就需要学生自我约束自己,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

对于一些自律性差,必须在家长监督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还是建议走读,在家长的陪伴下顺利度过高考阶段。

第三、独立自主性强,与父母关系不协调的学生,建议寄宿。

还有一些学生,每次回到家里,就会跟父母吵架,亲子关系非常不融洽。父母说什么,在自己耳边听来就是不和谐的声音。这种学生一般自我意识比较强,遇到什么事情喜欢自己做主,自己拿主意,父母的教导听来便是对自己行动的束缚。

这样的学生建议选择寄宿。一来可以避免因为跟父母的争吵造成心情的波动,二来可以通过在校的独自生活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人鱼妈妈


读高中,走读好还是寄宿好?

一、如果是租房住,而且没有父母陪读,建议寄宿。

走读的条件是你有离学校比较近的住处,而且父母能陪读。家就在学校附近当然没问题了,有的父母会在学校附近租房住,陪孩子三年,这也没问题。

但是如果父母不陪读,只是给孩子租个房子就不管了,我建议还是寄宿的好。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太危险。

一是孩子的学习无法保证。

所有在外租房的孩子,初衷都是想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理想。学了一天的习,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是不是要吃点喝点,是不是会打开手机看看QQ,等等空间,刷刷微信?要不就打一局游戏放松放松。起初可能想打10分钟的,可是控制不住啊,长此以往,放学之后再学会儿习是不可能的了,不沉溺于手机就不错了。

绝对不要考验孩子的自制力!

二是安全无法保证。

学生租房,图便宜,居住环境往往不好。有破败小区,有城中村,有郊区平房等等,安全问题比较大。孩子如果一个人来往,安全值得担忧。

我曾经有个学生,高三那年冬天,下了晚自习觉得饿,去吃了一碗鸭血粉丝汤,这一耽误就到了晚上10点多了,街上一个人影都没有,路灯惨淡的亮着。他独自一人回租的房子,需要穿过一片小树林,结果在小路上碰到三个蹲在地上抽烟的光头青年,他刚走过三人,就被人从后面用砖头拍昏过去了,一直到凌晨2点才缓醒过来,兜里的32块钱也不见了。第二天,他就找我,强烈要求住学校宿舍。

除此之外,交通安全、财产安全等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孩子从学校回出租屋是否需要经过大车来往频繁的路段”这些问题都得考虑清楚。

三是孩子有可能变坏。

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孩子一人在外租房,很有可能他的房子就成为同学活动的窝点。你想,我周末返校来的有点早,去哪儿呢,去某某租的房子那里吧,反正就他一个人,到他那里玩会游戏,抽支烟,真不错;

我和女朋友约个会,也不能老在外面转悠啊,去哪里亲热一下呢?某某自己租房住,跟他要把钥匙,周日去他那里缠绵一下午,真是个不错的主义;

这周日给张三过生日,我们几个好哥们给他庆祝一下,中午饭店喝个小酒,下午去哪里歇息一下?对,某某自己租房住呢,真是绝好的去处,兄弟们,下午就去某某那里了……

一来二去,出租屋成了活动窝点,连拒绝都没法拒绝,不胜其烦倒在其次,关键是整天和不学无术的人在一起,不变坏,很难。

曾经有个女生,父母陪读租房住,有段时间,父母忙生意出差多,她自己一个人住了一周。就是这一周,恰巧她过生日,那天晚上,四个男生在她那里呆了一夜,还是好心房东发现了给老师打电话父母才知道的。她说就是喝酒、吃蛋糕、抽烟、打牌了,别的什么都没干。可是父母非常担心,当即申请了来学校住。

在外面租房住,如果没有父母陪,被侵扰的几率非常大,所以还是寄宿的好。


坚决不能住在亲戚朋友家。

曾经有很多天真的家长来学校和我申请办走读,住哪里呢?爷爷奶奶家,姑姑家,舅舅家,姨家,大爷家,甚至是朋友家。

这些我统统拒绝给予办理。原因很简单,只要不是住在自己家,早晚会出事。

先说给人家制造麻烦。如果人家想举家聚餐,你说带你孩子不带?如果人家今天有事,但是还记挂着给你孩子做饭,你说烦不烦?

我们常常说,亲戚朋友对你的孩子主得了疼主不得打,意思就是说人家给你家孩子管吃管住可以,但是如果孩子晚上玩手机到很晚,不学习,你说管不管?如果孩子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你说管不管?怎么管?说一说不管用,管的紧了必然孩子不愿意,关系就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曾经有个学生,高一住在城里大娘家。开始还是和谐幸福,其乐融融。两个月后,这孩子开始晚上爬墙出去上网,一上一晚上。有一次,被大娘发现了,狠狠的熊了一顿。这孩子放假休息的时候回家和自己母亲说大娘对他不好,疼他吃,疼他喝,疼他晚上学习浪费电。幸亏两家关系好,妯娌两个交流的很顺畅,避免了一场矛盾事件。但是,这孩子越来越猖狂,大娘也不好太过严厉。有一次,出去上网和人家在网吧打架,用刀子把人家捅伤了,给弄进了派出所。孩子母亲私底下埋怨大娘不管孩子,两家从此交恶。

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要贪图便宜,给别人添麻烦,天长日久,麻烦不是吃饭睡觉这么简单;亲戚朋友也不要大包大揽,承担替别人管孩子的责任,你真的承担不起。

如果学校住宿条件太差,或者管理不严格,可以考虑走读。

学校和学校的条件差距很大,有的学校住宿条件好,四、五个人一间宿舍,独立卫生间,空调电扇暖气一应俱全,甚至有公共洗衣机等设施;

有的学校,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住一间大屋子,双层床摆的满满的,连个电扇也没有,卫生间是公共的,夏天热的像蒸笼,冬天潮湿阴冷冻死人,被子一抹一把水的感觉。晚上睡觉磨牙、放屁、吧嗒嘴的,打呼噜说梦话的,扰的你无法入睡,更有甚者,个别同学夜来欢,打牌下棋甚至喝酒吹牛,天天弄到很晚,搅得你根本无法正常休息。

所以,如果住宿条件不太好,还是选择走读吧。否则,可能宿舍不是休息放松地,反而成了噩梦生成处了。


如果个人适应能力差,或者同屋同学素质太差,或者不适应集体住宿生活,可以考虑走读。

有的同学,从小没有集体住宿经历,不习惯和别人一块儿住;也有的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常常受舍友之间各种干扰;还有的超级爱干净,同学坐一下她的床都能让她纠结好长时间……这些同学,最好尽快调整心态,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因为早晚上大学也得住宿舍。

但是高中的时间非常宝贵,学习紧张,如果实在适应不了,就出去住吧。

宿舍好,还得舍友好,才能住的舒服。有时候舍友太奇葩也会让人挠头。

有一个女生宿舍,六个人有五个正常,但有一个女生有点问题,主要表现就是神经质,有洁癖,非常敏感。几乎和五个人都发生过矛盾,人家说个悄悄话她都觉得是在说她的坏话,还有轻微的幻听,总觉得有人在耳边和自己说话,一惊一乍的,弄得五个人吓得要命。学校也不好意思撵她走,最后五个女生被迫都出去租房子了,父母陪读又没条件,不陪又不放心,那叫一个难!

高一高二建议尽量住宿,高三可以考虑走读。

为什么到了高三可以选择出去走读?因为高三的孩子大多已经成年,懂事了,已经不屑于那些小孩子玩的东西;高考的压力放在面前,时间宝贵的紧,学习占有压倒性优势,所以很多孩子即使自己住也能正常作息,充分利用晚自习后的时间再学一会儿,这个比住宿舍就方便多了。

高一高二没有高考压力,其他事情就会趁虚而入,自制力不太可信,所以最好寄宿。一个宿舍五六个人,学习上可以有个商量和相互督促;况且,集体生活也是一种锻炼,人毕竟不能总逃避与人打交道。还有一个宝贵之处,就是一个宿舍同吃同住的友谊要比普通同学之间深得多。



最后说说对成绩的影响。

高中生活,每个阶段都有它的任务,如果适应不好,会最终影响高考的。无论走读还是住宿,要看孩子个人与宿舍及舍友之间能否达到和谐。即使再好的硬件条件,如果孩子不能一心向学而玩物丧志的话,也不会取得好成绩。所以,关键还得不忘初心,专心为学,那样,外部条件才会为我所用,祝我成功!

我是晓行致良知,专注基础教育,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也欢迎关注并留言,让我们一起把教育变得更美好!

晓行致良知


高中阶段是走读好还是寄宿好,并没有绝对之分,选择哪一种方式,要从学生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父母的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至于对成绩是否有影响,当然会有,如果不能合理安排,会影响很大呢,下面我做以分析供有需要的家长参考。

第一,如果高中生和父母关系紧张,在家里不愿意接受管教,最好还是去学校寄宿。

虽然进入高中后,一个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的末期,但是每个学生认知和分辨力不同,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程度不同,会在进入高中后很快就出现分化现象。如有的同学进入高一后,很快就变的懂事,初中阶段的青春期逆反现象明显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和父母关系逐渐变的融洽,易于接受父母的管教。但有些孩子则没什么明显变化,仍然不愿意接受父母管教,像这样的孩子最好去学校寄宿,因为离开家庭环境反而容易被管教。

第二,玩心重,但自控能力非常差,易受电子产品的影响,最好还是去寄宿。

我们不能否认环境对一个高中生的影响,在很多家庭里,家长长期溺爱孩子,缺少家庭规则约束孩子的意识,很容易让孩子养成特别自我的意识和行为。就如现在的孩子普遍拥有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或玩游戏。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如果不控制其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很容易成为影响其学业成绩的元凶。因此,对于在家里玩心重,自控力差的高中生,最好去学校住宿。因为现在寄宿式的高中,都对手机管理非常严格。

第三,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差的高中生,不适合在学校寄宿,很容易成为矛盾制造者。

我在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多年里,接触过很多人际关系(社交能力)能力差的高中生,这类学生在家里由于被父母溺爱和纵容惯了,倒是不容易引发特别明显的矛盾与冲突。但是到了高中寄宿后,反而会每天和老师,和同学矛盾冲突不断。不愿意接受老师的管理与教育,和同学之前整天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发生磨蹭,结果搞的老师只好经常向家长投诉。如果有类似的现象,建议家长即使让孩子寄宿了,也最好马上办理走读,否则,因为社交能力差,很可能让孩子没有心思在学校学习。

第四,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公立还是民办高中时要慎重,能选择严格管理的最好。

不管是寄宿还是走读,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成绩。这也恰是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进不了公立重点高中后,都愿意把孩子送去民办高中的原因所在。一般来说,二流的公立高中管理普遍一般,因为在选择面前,能进重点公立或民办高中的都轻松走了,剩下的就是在二流的公立和民办高中间选择。而二流民办高中至少在学校管理方面有优势,自然会被家长们成为次选择对象。在这里不管是让孩子走读还是寄宿,只需要参考上面几点,家长就难做出选择了。

结束语:孩子进入高中后,按常理讲,会越来越懂事,对自己的学业的认知会有明显的提升。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家长稍加激励引导和管束,就可以让孩子建立起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节奏。但是请家长要注意,千万别再拿对付几岁儿童的管教观念和方法,否则,你会让孩子无法快速走向成人,甚至有可能阻碍孩子和同龄人同步成长的步伐。因此,需要家长多学习点家庭教育知识,了解你孩子的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加以教育和引导,才能确保建立良好的亲子互信关系,对孩子在学业上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寒石冷月


我的孩子读高中,我个人认为高中住校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高中通常离家会比较远,如果住校可以节省大量上下学路上的时间。

其他不多说,一天路上单趟15分钟,每天早上送,晚上接,就算不堵车,没任何意外,一天也要多用半个小时。一个星期按五天算,就是两个半小时。一学年四十周,三学年一百二十周,三学年可以节省时间300小时。你看看,这三百个小时就是孩子多出来的学习时间。此外,父母接送,这个时间是双倍的,少了接送,对父母来说也减轻了很多负担。

2、高中生住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好处。

先说身体,学校里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到时吃饭,到时睡觉,此外,绝大多数学校都会有早锻炼的时间,把孩子送去寄宿,他们就会按照作息规律来,易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如果在家里,因为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孩子的作息很难养成规律。像我的孩子,在家里叫起床也是个大问题,更不要说锻炼。我都庆幸把他送学校去了,这样好歹每天锻炼锻炼,身体素质好不少。在家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再说心理。在家里,与父母相处,孩子天生娇气,你不娇他,他也要自娇自己,天生优越感。在学校里,大家都是一样的孩子,这种骄娇二气就会好很多。他就是想撒娇,也没人理他。这样的环境,反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

3、高中生住校,能早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住校,需要与同龄人深度交往,他们就要考虑怎么友好相处。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优势。只有在学校才能集中那么多的同龄人。他们在一起交往,一起相处,自行处理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既是能力增长的过程,也是人社会化的过程。你会发现住校的孩子,他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明确要更强些。而且住校生,因为天天交往,他们结下的友谊也要更深厚牢固些。这也是非常宝贵的友情,是对抗荒漠化人情的法宝。

总之,我愿意让孩子去住校,你交给学校一个健康的孩子,学校还你一个健康的成人!

我是读写升级彭老师,提升读写能力,改善精神世界。

读写升级


高中走读好还是寄宿好?影响成绩吗?

题主您好。我是一位高中家长,儿子现在上高三,选择的理科班。从初一下期开始自己主动要求寄宿起,一直到现在都是住校。

关于孩子上高中是走读好,还是寄宿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没有固定模式。个人觉得最好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和家庭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孩子自身的情况来看

个人觉得,如果您孩子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可以选择寄宿。这样即可以节约时间,(尤其是离家较远的孩子)不用把时间浪费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可以多和老师、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融入社会中去。

孩子如果在以上方面来看,还存在着欠缺或不足,某些方面不能自理,或者是自控能力较弱,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等,则可能暂时还是以走读为宜。

不过建议还是要慢慢让孩子在很多方面加强锻炼,以便日后适应学校集体活动,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毕竟,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原生家庭,独立面对生活的。

2、根据学校老师的管理来看

如果孩子就读的学校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管理比较严格,食堂和宿舍等方面的设施和管理都到位,家长比较放心,还是可以让孩子选择寄宿的。

反之,如果学校在各方面管理监督不到位,家长对孩子的住校生活各种担心,孩子也不是很适应学校生活。那还是宜走读较好。毕竟在自己家里吃饭休息等要比学校好多了。也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关于走读和寄宿对孩子成绩的影响

关于这个方面,我个人觉得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不可忽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让孩子更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不过,就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同事家的孩子来看,学习其实还是主要靠自己。孩子成绩的好与否,更多因素是由孩子自身不断坚持努力决定的。

如果孩子一直坚持踏踏实实地学习,不怕困难,不懂就问,相信不管是寄宿还是走读,成绩都会越来越好的。

就我孩子现在班上的情况来看,自律性强的寄宿生成绩好的占多数。当然也有一部分不怎么爱学习的寄宿学生成绩一般。

走读生中呢,家长管得严,孩子自律性好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而一部分走读生成绩一般,这可能是孩子下午放学回家后,受到电子产品等各方面的影响,没有把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面的原因导致的吧。

总的来说,寄宿制和走读更有各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的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不管最终孩子选择那种学习方式,愿我们都能多和孩子沟通,做好孩子们的坚强后盾。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越快越好。





雪落无声HN



高中走读还是寄宿好,这是很多高中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寄宿和走读各有利弊,关键是看孩子和家长怎么调节。

1.根据孩子的独立性和孩子的性格来选择。

有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能够自己适应外面的生活,他们往往性格开朗活泼,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这样的孩子就可以寄宿。

而有的孩子却不能适应和同学住在一起。他们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性格上也比较孤僻。 这样的孩子就可以走读。 我有一同事的孩子进高中时在寝室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时显得比较自私,最后孩子们都不喜欢她,实在没有办法,家长只能去租房带孩子读书。

2.根据孩子身体素质来选择。

孩子身体的好坏关系到孩子学习时精力够不够用,所以有个强健的身体,才会有优异的成绩。

有的孩子用嘴比较挑,寄宿的话往往就吃不好,这个时候就迫切的需要家长为孩子做饭。

如果孩子不挑食,吃饭也比较自觉,那么孩子可以考虑寄宿。

3.根据孩子对家长的依赖程度选择。

孩子需不需要寄宿还是走读对家长的依赖性也很有关,有的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一离开父母就觉得无所适从。这样的孩子就要进行寄宿,等到孩子慢慢适应学校生活再慢慢放手。

我有一朋友孩子曾在绵阳某中学读书,孩子刚去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还经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最后夫妻俩就替换着去带孩子,但是高一一过,孩子慢慢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回到学校里寄宿去了。家长也就能够回来正常上班了。

4.根据孩子的自控力来进行选择。

如果孩子自控力很差,经常沉迷于手机游戏,我建议家长最好让孩子寄宿,而且要选择封闭式学校,选择管理比较严的学校。这样的孩子家长一管就会跟家长赌气,家长根本不敢管。

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也曾经在绵阳某中学读书,但是那所学校是主要是针对走读生,所以他爸爸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孩子走读,但是每天晚上回到家,就要求玩手机,家长没办法,只好依从他,最后孩子高考的时候考的很不理想。 他妈妈遇到我十分后悔,当时就说早知道应该把他送到封闭式学校去。

因为有的学校对学生管理十分严格,根本不允许带手机到学校,或者手机带到学校里也要求孩子星期天的晚上上交,到了周末的时候再发给孩子们给家里打电话。孩子们根本平常就没有机会去摸手机,这样的话孩子至少不会每天都被游戏牵制,不会因为游戏太过影响成绩。

不管孩子是寄宿啊还是走读,家长都要把握一个原则,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对孩子学习要关心,但是不能太过,要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学习,轻轻松松参加高考。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前不久的电视剧《少年派》里,林妙妙一开始是住校的,到了高三反而爸妈在学校租了房子,让孩子走读。

个人觉得这种安排是比较合适的。

高中阶段的孩子,看起来跟成年人差不多,但其实心智还是很小,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学校管理再严格,孩子们还是能想出应对的办法。住在家里,父母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

而且从情感上来说,孩子到了高中阶段,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家跟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等到了大学可能就此跟父母的人生也只剩下每年假期的交集,所以在青春期的时候,父母如果能有机会站在孩子的背后支持他,孩子会永远记得这种关爱。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能够体谅父母,看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他们会心有所动,不管成绩好坏,至少也不想辜负父母的期待。

另外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不建议孩子过早地住校。

孩子将来有的是时间跟父母分开住,高中三年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没有理由将孩子拒之门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