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这台没有现场观众的元宵晚会太好哭了。”

这是网络上几乎一边倒的对2月8日晚播出的央视2020元宵特别节目的评价。

看完这场为期一个多小时的晚会,屏幕前不少观众都哭了。很多人说,从来没有一场元宵晚会,给过大家如此多的感动。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本次晚会的策划是杭州籍著名电视文艺策划人、诗人朱海。2月8日晚10点,看完整场晚会后,我拨通了朱海的电话。电话那头,他也刚看完节目和网络上的反馈,情绪有些激动。

这场晚会中,有四个节目,都是由朱海撰稿或作词的。两个朗诵,分别是陈道明、徐帆等人带来的《相信》,和张国立、刘劲等人带来的《中国阻击战》。两首歌,分别是莫文蔚、韩磊等人合唱的《中华民族》和佟铁鑫、张英席和医务工作者合唱的《我们众志成城》。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陈道明等演员朗诵《相信》

一场没有现场观众的晚会有多难呢?

“如果有观众,演员可以及时收到观众的反应,听到掌声、叫好声,也是对演员情绪的提振。可是这场晚会,观众席空无一人,演员如何保持自己的激情呢?他们都是凭着自己对家国、对人民的爱,和对这个民族、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情感在调动着自己。”朱海说。

一场以“抗疫”为主题的晚会有多难呢?

难的不仅在于时间仓促,更在于,所有的主创人员都无法抵达灾区一线,去看,去感受,去交流。

“记得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做晚会,是可以去一线的,我们可以把那里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带回来,可是这一次,我们都只能把自己关在家里,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线上渠道去了解信息。”朱海说。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相信》是整场晚会的第一个朗诵节目,分量可见一斑。而创作这首十分钟的朗诵稿,朱海前后也不过花了两天多的时间。而这两天多的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件令他十分悲伤的事。

“以前的元宵晚会很简单的,就是把春晚的一些备选节目,结合一些元宵节的元素进行呈现。但是近来,疫情越来越严重,初八那天,我们接到通知,说今年的元宵晚会原定的节目几乎要全部取消,改成以防疫为主题的特别节目。”

时间不等人,朱海初九便开始撰稿。朱海说,自己写稿子向来速度很快,一般不超过24个小时。

但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的母亲就骤然离世了。“老人今年88岁了,走的时候也很安详,但是家母去世这么大的事……”朱海有些说不下去了。

初十那天,朱海放下所有的工作陪着母亲最后一程。可是晚会也就近在眼前了,朱海顾不上悲伤,第二天,便咬着牙一口气把稿子完成了。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这便有了那篇感人至深的《相信》。

“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相信》这个朗诵节目中,反复被吟诵的这段核心内容,是由几个特殊疑问句构成的。

“一般的朗诵,高潮部分不都是要选那种感叹号结尾的句子吗,喊出口号,喊出气势?为什么你要选问句?”我问。

“因为这场仗越打越艰难,我们都相信,中国人在这场仗面前一定会赢,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是我们要记住是谁在帮我们赢,也要记住这场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一个有记忆的民族,才不会让情感空空地白白地勃发,我们要反思,我们看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

原来如此。


元宵晚会上看哭全国观众的诗朗诵,是这位杭州人创作的

朱海说,这不是他第一次以《相信》为题创作朗诵稿了。2008年,“七一”暨抗震救灾表彰晚会上,他也创作了一首《相信》,由李默然、王晓棠、郑榕、于洋、杨在葆、田华等6位老艺术家共同朗诵。

那篇《相信》里,他写下过这样的字句:没有白疼你们啊,孩子,幸福中长大的80后90后的孩子们。我们曾想告诉你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在国难当头的时刻,看到了你们伸出的手臂。

而在元宵晚会上的《相信》里,他又再度写下这样的字句: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现在90后保护你们。

“为什么总是强调年轻人?”

“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传承,这就是应该被看到的中国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怀疑,可以质疑,可以批评,但最重要的是要去相信。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相信我们的国魂和民族魂,然后我们才能万众一心,我们才能众志成城。”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