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夫人送刘姥姥100两银子,她是真心帮刘姥姥吗?

屏山品红楼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红楼梦》的作者通过讲述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世事通达、朴实厚道的刘姥姥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鲜活形象。刘姥姥凭着非比寻常的智慧和手段,两次出入荣国府都收获颇丰,第二次更是得到了贾家实权派人物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的厚礼馈赠;读者们除了欣羡佩服之余,不禁想问:“王夫人对一个穷亲戚这么大方,是真心的吗?”

纵观《红楼梦》全书,王夫人前后有间接害死金钏儿和晴雯的黑历史,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算不得多么光辉,这次她会对刘姥姥出手这么“壕”,也难怪有人要心生疑窦。既如此,我们不妨探讨分析一下,王夫人赠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呢?

王夫人赠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一半是骨子里的天然教养和为名声考虑;

鉴于曾经有两度“辣手摧花”的黑历史,王夫人“伪善”的面目似乎已经在读者眼中根深蒂固。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不管是金钏儿也好,还是晴雯也好,她们被王夫人清除的原因都是因为她们触碰了王夫人的逆鳞——王夫人的命根子贾宝玉。

事实上,王夫人出身世家大族,在刘姥姥的印象中,未出阁时的王夫人“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后来嫁到贾家,上要侍奉公婆,中有妯娌相处,下要照顾小辈,荣国府上下几百号人,倒没见她怎么动心机、耍阴谋;何况,以她王氏千金、贾家主母的身份,也不屑于此道。

更多的时候,王夫人也会做点好事。

  • 譬如:贾瑞生病需要吃人参,贾代儒来荣国府讨求,王夫人就嘱咐王熙凤帮着找寻,并郑重交待她:“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

  • 譬如:因为经济日渐拮据,王熙凤向王夫人建议裁撤掉大观园里住着的姑娘们身边的一些丫环,但是王夫人却拒绝了,理由是她不忍心这么做,“宁可自己省着些,也不能委屈了她们(大观园里的姑娘们)”;

  • 譬如:刘姥姥在去荣国府前,也曾听说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可见王夫人在外名声不错,刘姥姥这才敢壮着胆子前去荣国府“打抽丰”;

  • 譬如:待到刘姥姥进入荣国府后,王夫人虽然并没有亲自接见,也曾让人转告王熙凤:“不可简慢了他(刘姥姥)”,也正是因为王夫人的这句话,刘姥姥才得到了王熙凤给的二十两银子,得以度过难关。

小结:刘姥姥眼中的一百两银子的“巨款”,对王夫人来说连一顿饭的花费都不够,用刘姥姥的话说就是“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逢年过节都要做些好事,更何况有亲戚远道而来,不管是出于心善也好,为了收买名声也罢,都没让刘姥姥空手而归的道理。

王夫人赠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一半是委婉地暗示刘姥姥不可再来,以此顾全娘家颜面;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对王夫人来说是意料之外;更让王夫人始料未及的是,刘姥姥的到来竟然受到了贾母的亲自接待,被贾母留在贾府住了两三天。

在逗留荣国府的几天之中,刘姥姥凭着自己的聪明老道,活络的处世之道,得到了荣国府上至贾母、下至丫环们的一致喜爱和热情欢迎;她使尽浑身解数,更不惜扮丑自黑,逗得贾母和一众贵族小姐、公子哥们喜笑颜开;这是刘姥姥的成功之处。

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发现,在这过程中,王夫人虽陪侍贾母左右,但作者的笔触却从未落到她的身上;不管场面如何地热闹,王夫人都不曾发一言,像极了一个隐身人。——王夫人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安静呢?

其实如果我们把自己代入王夫人的角色再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

刘姥姥能入得了荣国府,得贾母的挽留,才有了后面那一系列“影帝”级的表演,归根结底,还是仰仗了她是王夫人远房亲戚的缘故;在刘姥姥做客荣国府的几天里,贾母有了说话解闷的人,大观园众姐妹大大开了眼界,见识和领略了无数的奇谈趣闻,刘姥姥大大地见了世面,从此有了可以吹一辈子牛的谈资,得了无数的礼物和“巨额”财富,可谓是各有所获,皆大欢喜。然而,我们却忘了,在这过程中,王夫人被置于怎样的尴尬境地。

  • 刘姥姥清早才起床,就被王熙凤拿着各色菊花横七竖八地乱插了一头,打扮成了一个“老妖精”;虽说刘姥姥本人不以为意地自嘲为“老风流”,但是倘若王夫人看在眼中,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自己的娘家亲戚被“轻视”了的感觉;

  • 在秋爽斋晓翠堂的筵席上,王熙凤串通鸳鸯捉弄刘姥姥,将刘姥姥当成了佐酒开胃的女篾片,借此取乐,引人发笑;刘姥姥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相当地配合她们;但是在王夫人看来,刘姥姥被戏弄,这无疑是伤了王家颜面的事情。

  • 无论是行酒令的时候,刘姥姥那土气的、自创的“酒令”引得所有人哄堂大笑,还是刘姥姥酒到酣时的手舞足蹈,被林黛玉讥笑为“牛”和“母蝗虫”,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王夫人心里不但开心不起来,只怕是用“如坐针毡”来形容也不为过吧!

小结:总而言之,刘姥姥在荣国府的表现越是精彩,作为刘姥姥亲戚的王夫人就越是尴尬;刘姥姥在荣国府逗留的时间多一天,王夫人就会多一天的不自在;虽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可贾府上上下下谁人不是一双富贵眼?人们在贾母前不敢说刘姥姥什么,但是保不齐背后偷偷议论,而这议论的话题中心不外乎就是“王夫人娘家来的穷亲戚”;刘姥姥在荣国府的存在就是王夫人眼中的一根刺,因此王夫人只能狠心撂下一两百银子,打发刘姥姥快走,并让人传话示意刘姥姥从此不要再来,用此方法,替她的娘家金陵王家保留一点颜面。

总结:题主在问题中提到了”真心“二字,我觉得很有意义。在《红楼梦》书中描写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章节中,平儿送刘姥姥的包头和绒线是真心,王熙凤请刘姥姥帮女儿起名字是真心,但,惟独王夫人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不是真心。尽管后世的读者们都很喜欢智慧圆滑的刘姥姥,荣国府的太太小姐们也都不讨厌她,但是,站在王夫人角度看,刘姥姥在荣国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与她们格格不入,甚至是不合时宜的;刘姥姥的存在虽然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但却也给王夫人带来了难堪。对于身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女儿贵为皇妃的王夫人来说,刘姥姥这个”穷亲戚“,她始终是难以接受的;她惟一能做的,就是打发刘姥姥一大笔钱财,从此不再来她的面前“丢人现眼”。所以,王夫人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有居高临下的施舍,有用钱斩断往来的买断,却惟独没有“真心”的存在。


醉吟扶夷


第一次刘姥姥上贾府,通过周瑞家的见着了管事的凤姐。八面玲珑的凤姐叫回过王夫人,周瑞家的转王夫人话说:

“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


王夫人借口不得闲,都没和刘姥姥见上一面,叫凤姐看着办,不失礼就是了。凤姐何等精明,得知这个认上门的干亲,立马明白怎么回事了,客客气气地打发了二十两银子加一吊钱车费,说"天晚了,我也不留你了”,当天打发刘姥姥回去了。

第二次刘姥姥又来,可比上一回动静大多了。临走时王夫人又送她一百两银子,如此大手笔却是为何呢?


一则是刘姥姥运气好见着了老祖宗贾母,颇会察颜观色令其开心。王夫人看在婆婆份上,得有所表示。

刘姥姥是个聪明世故的老人,二进贾府,原本借着送些时鲜瓜蔬再来讨点好处。不想贾母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聊天,于是被邀住了两天,陪着老太太开开心心游了大观园。王夫人是儿媳妇按照尊长的礼仪,拿点谢礼是应该的,这样也是有孝心的表示。

更重要的则是刘姥姥在园中被捉弄出丑,在王夫人看来并不是件体面的事,不想再见了。

虽然刘姥姥陪贾母两三日,原本王夫人也在场,始终没有和刘姥姥独处,也没有说上一句话,绝不仅仅她在贾母口中"木头人"不会说话,而是故意冷淡的原因。

刘姥姥进大观园打秋风,只因亲家翁同王夫人父亲同地为官,同宗认了亲,本是寻着王夫人为子侄这个关系来的,首先说不上是正宗的亲戚。



在刘姥姥印象中,王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她又听人说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刘姥姥认为"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

其次按说由她女婿王狗儿去找王子腾认亲,更符合道理。由于她曾经带着孩子作为女眷去过王府,见过王夫人算是有过一面之缘。而且王夫人的陪房的丈夫周瑞,为争地之事欠着女婿家一份人情,所以才有刘姥姥老将出马,带个小孙子遮丑,空着两手上贾府认亲来了。

要知道常言"亲戚不走不亲”,也常是"客走富家门",刘姥姥乡间村妪,门第悬殊巨大,有这么子门穷干亲的王夫人脸上并无光彩,反倒因其粗鄙为众人哂笑连带丢了脸面。


三则有道是"救急不救穷"。为客之道更有"久坐令人厌,常来亲也疏"之说。依王夫人看来,刘姥姥两次来收获颇丰,自然会得利常来讨扰,三两回新鲜劲一过,众人也厌了,到头说不定前热后冷觉得被怠慢,免不了怨恨到自己头上,里外不讨好。

王夫人索性给了刘姥姥一百两巨款,加上贾母的布罗匹银子和众人给的半炕东西,足够丰厚小康了。她特地让平儿传话说:

"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意思很明白:你好自为之,就别再来丢我的人现我的眼了。果然刘姥姥听懂了,再也没有主动上门来。

所以王夫人大方赠银给刘姥姥,并非心慈行善,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体面罢了。

只不过因为王夫人和众人的慷慨,才让刘姥姥家富裕起来,才有了后来救巧姐的资本。


元元的天下


王夫人帮刘姥姥100两银子,不见得她对刘姥姥有多真心,更多地是王夫人的修养和贵族怜老惜贫的使命感。

刘姥姥进荣国府前,和女婿王狗儿这样评价王夫人:

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

刘姥姥二十几年前,见王夫人时,就说王夫人不拿大,会待人。这是说的大多数贵族人家要传承这种家风(当然儿孙不成器,走偏了另说)。可以从第33回贾政语来印证一下:“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第71回,邢夫人语:“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



一、说话和气有分寸,这是贵族待人接物的修养,这也是区别于一般家奴的身份标识。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虽是奔着王夫人来的,但是刘姥姥这样的穷苦人轻易是进不了荣国府的。进荣国府得有看大门的家人通报,家人若不通报,是进不去的。所以刘姥姥先去找周瑞家的。刘姥姥到了荣国府大门口,想打听周瑞家的住址,但便不敢走进,拉着板儿,慢慢蹭到角门前。

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脂批:侯门三等豪奴写照)。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

贾府三等豪奴如此,但作为侯门的少奶奶又是另一番做派:

(王熙凤)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王熙凤见刘姥姥这穷苦人,礼数尽够。当刘姥姥拜过王熙凤时,王熙凤欲起不起满面春风地问好。当刘姥姥羞涩地张口求告时,王熙凤说,“不用说了,我知道了”,并没有让刘姥姥继续难堪。

这次王熙凤救济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刘姥姥一家一年的花费,也算是救了刘姥姥一家的命。特别温暖地是,王熙凤又给了刘姥姥一吊钱坐车,如果没有这一吊钱,刘姥姥和板儿一老一小还要一步一挪地走回家。



二、王夫人和贾府众人看重的是刘姥姥的知恩图报

王夫人周济刘姥姥100两银子,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

前一年冬天,刘姥姥来荣国府打秋风,王熙凤周济刘姥姥20两银子,不仅使穷苦的一家人度过了寒冬和青黄不接的春天,而且有本钱开展来年的生产,迎来丰收的秋天。

秋天,刘姥姥带来报恩了。刘姥姥(对平儿)说:

“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当平儿向王熙凤汇报时,王熙凤正在贾母处。贾母也经常救济穷苦人,象刘姥姥这样来报恩的估计很少,贾母就说,带过来我见见。

刘姥姥情商很高,见了贾母和众小姐等并不畏手畏脚的,而且她也很懂心理学,她知道这些人在深宅大院里最想知道外面的世界、乡野间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就投其所好编了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对贾母、宝玉、探春们是新鲜的,贾母就很高兴,就留刘姥姥住两天,要领着她参观大观园。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可以说开启了大观园的狂欢节,是大观园、也是贾府中最热闹的两天。

刘姥姥不仅具有高情商,也是一位天然的表演家。整个过程由鸳鸯和王熙凤策划,刘姥姥发挥,表演一气呵成,使宴会的欢乐气氛达到高峰。

用王熙凤的话说,贾母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为了带刘姥姥游玩,整个大观园走了一大半。

刘姥姥在大观园“表演”期间,王夫人全场跟随。虽然刘姥姥给大家带来笑声,但是在贾家众人眼里是以戏曲里“丑角”的身份表演的。在众人笑声中,实际上也有处于底层百姓的心酸。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收获颇丰,王夫人给银子100两,王熙凤给8两,贾母两个金如意荷包,此外还有粳米、点心、绸缎布匹、衣裳……



20两银子是刘姥姥一家人一年的过活费,是史湘云请一场螃蟹宴的花费。

100两银子不够王熙凤过一次生日,但是却帮助了刘姥姥一家脱离贫穷。

“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这两包100两银子不一定代表王夫人多少真心,但一定包含了她的善心。


我就是竹韵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送给刘姥姥100两银子,无论她主观是否真心帮助刘姥姥,客观上起的作用是帮助了刘姥姥。

刘姥姥跟王夫人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当周瑞家的来报告的时候,王夫人便知道了其上门的目的,她让周瑞家的告诉凤姐:“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这里王夫人告诉凤姐别慢待了刘姥姥,如果刘姥姥有什么要求,让凤姐裁度处理。因为有王夫人的指示,凤姐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和打车回去的一吊钱。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全家都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乡下老太太耍活宝,大家不亦乐乎。可是王夫人不高兴,不管怎么说,刘姥姥也算是王夫人的亲戚,亲戚丢脸,自己也跟着丢脸。因此她不愿意让刘姥姥再来荣国府供大家取乐。

刘姥姥临走,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并且让平儿转告刘姥姥:“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王夫人说的拿去做个小买卖或者置几亩地,是给刘姥姥指明钱的用途。王夫人这么说一点没有错。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贾府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不能总养一批闲人。刘姥姥家必须要有自己生活的能力,不能总是靠别人接济。做买卖赚钱,不失为一条好出路。如果不能做买卖,那么就买几亩地,老老实实种田为生。



王夫人说,以后别再求亲靠友的了。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手心向上求人不容易,你刘姥姥在贾府不断自黑,讨大家的喜欢,对你来说也不容易,所以说以后别再来了,别再让人当猴耍🐵。王夫人是一片好意。

第二层意思:以后别再来了。刘姥姥毕竟是王家的亲戚,自家亲戚没给自己长脸,反而让人百般嘲笑,令王夫人很不爽。这是王夫人用钱一次性打发走刘姥姥的意思,以后别再靠我们了。



无论王夫人给刘姥姥100两银子出于什么目的,这都是一笔巨款,给了刘姥姥一家巨大的帮助,让他们家过上了小康生活。为日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进烟花柳巷,刘姥姥倾囊相救,打下了经济基础。


润杨阆苑


刘姥姥一家生计没了着落,家里没有吃的,眼看着这一冬是过不去了。在严峻的生存问题上,刘姥姥是厚着脸皮来到了荣府的。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想求姑太太(王夫人)念当日两家连宗这么一点旧情分,伸一把手,王狗儿一家能得以活命就是了。

王狗儿一家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了,所以刘姥姥在第一次进荣府,辗转见到王熙凤时,就说了一句话:

“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得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

刘姥姥这话听着刺耳,其实是再真理不过的大实话,人情来往走动,自古就讲究阶层门第相当,为的是资源等价交换,现在两家天悬地隔般的存在,早就失去了来往的基础。刘姥姥这是把话讲白了。王熙凤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话是这么说。在内心,无论是王熙凤,还是王夫人,就连那位陪房奴才周瑞家的,心里想的和刘姥姥说出来的话其实差不多。

不管怎么样,两家当年的确是连了宗的,这是事实,王狗儿家再穷,王家再显赫,你也不能说不让人进门的话,在古人连宗可是大事,说不定族谱都修到一起了,认真按法理论起来,那就是一家子人。之所以断了交往,是因为王狗儿家败的不像样子了,穷到吃不上饭,刘姥姥不是说她的女婿还在“燥屎”吗?王狗儿死要面子,对于王家来说,王狗儿家早就失去了任何的价值。这话庸俗,可这世间本是俗世。

刘姥姥忍耻含辱的进了荣国府,她的内心本已经是乞讨的心态,这就是两家落差巨大之后的事实。她也是冲着王夫人来的,当年连宗王夫人是清楚的,二十多年前,王夫人还未出阁时,刘姥姥还见过这位王家二小姐。

刘姥姥第一次进府,王夫人没见,一是她从内心看不上这门子穷亲戚,觉得这等小事凤姐打发了就完了。再一个,王家的穷亲戚都跟到贾家来了,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这一点刘姥姥再明白不过,她见到周瑞家的没说两句话,就考虑到如果见不到姑太太,就请周瑞家的转为致意。可见,她来是碰运气,也做好了见不到的准备。

到刘姥姥二进荣府时,情况比第一次大为好转。因为她投了王熙凤和老太太两个人的缘分。更重要的是她化作女篾片,给荣国府女眷们带来了好几天的欢乐。刘姥姥有了价值了。

王夫人这一次送了刘姥姥100两银子,因为说到底,她是王家的穷亲戚,王家是有拉一把刘姥姥家责任的。再有,巨大的阶层差异,两家是无法做到常来常往的,有了这100两银子垫底,刘姥姥家只要不胡来,置上些田产,或是做个小买卖,刘姥姥一家从此也就告别了贫苦,衣食周全是没有问题的。

王夫人还有一句嘱咐:今后别再投亲靠友的了。这句话有情谊的成分在,还有一层也是希望今后刘姥姥不要再来了。

刘姥姥这一趟离开荣国府,是从凤姐这里离开的,凤姐和她不但有了情谊,对她还有几分敬重,她又去老太太处告辞,却独独没有向王夫人告辞,倒不是说刘姥姥想不到,而是王夫人的态度,刘姥姥不敢去,她最先说王夫人最会待人,不拿大,可两次进荣府,她和王夫人的距离是越拉越远了。

在这一点上,87版电视剧处理的就完全是这样的思路,刘姥姥去狱神庙探监,她最惦记的是凤姐,然后是平姑娘、宝玉和鸳鸯姑娘,对于给了她100两银子的姑太太,没有提到一句。


屏山品红楼


真心的。

其一,古话说得好啊“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时候一是自己家这一年的收成实在不景气才舔着脸去找自己的远方亲戚接济。本就没想着能见到凤姐和王夫人,更不成想能遇见贾母,并能把自己乡下的土话说给上层老太太听……在诸多的巧合之下,刘姥姥不仅没有丢了王家的脸面,而且还使尽浑身解数逗得贾府老太太心情愉悦。这是王夫人做不到的,她花了100两银子打发刘姥姥不过是对贾母尽一份孝义而已。

其二,刘姥姥是一个特别实趣的人。孙子板儿看到吃的抓起来就吃,她知道及时制止他,甚至不因为孩子小就打他让他懂规矩,而王夫人素是最中规中矩的,对于刘姥姥的做法她是极为赞赏的。

其三,虽然刘姥姥只是一个农村婆子,但她进了大观园也不曾因为自己衣衫褴褛就妄自菲薄,这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地方。她活得通透,如果不是年景不好的话,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去找亲戚接济吧!而王夫人给了她一百两银子绝对是真心对姥姥好的。

个人觉得王夫人这一做法是真的对刘姥姥好,是真心的,你觉得呢?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啦!


若诗与岁月同歌


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王夫人和刘姥姥的关系值不值100两银子?这100两银子是王夫人出手阔绰,还是用100两将这层关系买断,难道真的是出于好心,真心诚意帮刘姥姥?且听以下分解,记得关注我,共读红楼,以诉石梦!

10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能干什么?王夫人拿出100两是不是小菜一碟?

一两银子在唐朝大概相当于500美元人民币,明朝大概相当于100美元人民币,到了清朝中期已经不足40美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市场银子一克也就3.5元基价左右,算下来一两是50克,也就是160元左右,银子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贬值。

别的朝代就不一一细说,就说说清朝这个最近的历史王朝,100两银子到底能干什么?古人主要使用金子、银子、铜钱作为币种,换算方式为1两黄金是10两白银,也是10贯铜钱,也是人们常说的10000文铜钱,官府之人才有使用金子的可能,一般的大家庭或者豪门贵族也都使用银子,普通老百姓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金银珠宝,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使用几个铜钱而已。刘姥姥有了这100两银子,地位肯定发生了极大的变故,从平头百姓一下成为了富人之妇。

100两银子在乾隆时期,大概能在北京盖一套拥有八间差不多的四合院,相当于一个四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一个知县2年多的收入,能买大鸭蛋2万个左右,大概3万多斤猪肉,100两银子可以雇佣一个长工干10年……,这100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贾赦和贾珍一年的收入,王夫人出手阔绰,足矣看出贾府的收入远不止俸禄,其它的收入那就不言而喻了……

这样一来,如果把刘姥姥放在现代,按照猪肉价格来算,刘姥姥基本差不多就是个50万的大款了。难怪王夫人理直气壮的说让刘姥姥回去干这个干那个,这100两了不得啊!



刘姥姥是何许人物,为何能在贾府轻而易举得到120两银子。

刘姥姥一直以来给人们留下的影响是一位贫农的乡下老婆婆,其实刘姥姥在当时应该是中农,清朝耕地大多集中在东北,也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刘姥姥在当时有两亩地已经很不错了,故而也不是特别贫穷,不然一家五口难以生存,刘姥姥为了将来过的好一点,才有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让大户人家施舍一点日子岂不美哉!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三进贾府,看看原著再说:


……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刘姥姥凑准了这个关系,就远道而来,只为生计而奔波,得了彩头回故里,刘姥姥第一次也只是认路,不见得就能盘上这门子关系,各种复杂的情绪,但是有一点刘姥姥看的很清楚,那就是王夫人的性格和作为。

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 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 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第一次通过周瑞家的牵线,让刘姥姥大开眼界,差点把平儿当成了琏二奶奶,最后更是满载而归,20两外加小惠,这点小钱的确让他们度过了难关,俗话说第一次得了好处,难免有第二次,第二次刘姥姥怀着感恩的心情再次重现大观园,演绎了精彩绝伦的大戏,也在多才多艺的群芳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做了一会老师,讲了几个想当然的故事,差一点故事成真,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甄士隐……



刘姥姥来了一个“二进宫”,在贾府上演了一场大戏,简直是有备而来,王夫人鉴于刘姥姥表现出色,阔气拨款100银,刘姥姥满载而归!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贾府正值辉煌岁月,众人都沉醉于各种的乐呵之中,刘姥姥此刻的出现让他们更加觉得了自身的优越,和这个不起眼的乡下老太太形成了鲜明的阶级反差,形象天壤之别,而且刘姥姥这一次很快就见到了贾母,这样就好了,贾府上下这么多人,能说的来的同龄人可谓没几个,有道是陌生人好畅谈,刘姥姥就成了贾母的半个知己,关键是刘姥姥这人蛮有几份眼色,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把老太太巴结赞扬的乐不思蜀,这个就成了刘姥姥能拿到100银子的关键说在,贾府有个基本规则,就是贾母高兴了,啥事都好办。

作者用刘姥姥这个低层的人物,世俗的眼光,借她的言谈举止,将大观园的气派气象彰显得玲玲精致,刘姥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具有喜剧特色,天真、活泼、幽默和机智,也侧面映射悲剧比戏剧更加的完美,虽然刘姥姥整个人物形象充满了寓言色彩,但是她真诚,土特产虽然在贾府算不算啥,心是感恩的心。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作者写了近四回,的确用意很深,这里就不一一详谈了,紧扣题目,做一个简短的总结结束今天的回答。

王夫人乃佛门中人,慈悲为怀,施舍的确是出于内心的善良,他虽然木,但是不愚,刘姥姥这次给大观园的姐妹以及老太太带来了如此快乐的精彩画面,该得到一点报酬,唱个戏还要奖赏呢,何况这是一场大戏,二来给这么多钱也是作者的伏笔,如果没有这样写,后面刘姥姥拿什么救巧姐,没那个金钱也就不具备能力。

《红楼梦》的作者写一件事就会有始有终,把世人怀疑的事都在细微之处交代的很清楚,这就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存在疑问,那是没看懂红楼梦,没有更加仔细阅读原著,越仔细,越明白,越是不认真,疑问就越大。


黑白文章泽渊诗


《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进大观园开了眼界,住了两三天后向王熙凤辞行时,平儿带她去看贾府众人送的半炕东西,其中有各种珍贵布料和稀罕食品,也有王夫人和王熙凤赠送的银子:

“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王熙凤个人送的八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一户平民家庭一年收入,已经算是很大方了,而王夫人居然送了一百两,这大约相当于当时八九品官员三年收入,也足够让刘姥姥一家过上几年小康生活。

关于王夫人赠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一事,有人认为她想借此买断双方名义上的亲戚关系,也有人认为王夫人是在行善积德、真心帮助刘姥姥,对此,六甲番人认为其实两者兼而有之。

从平儿说给刘姥姥的话中,确实可以看出王夫人有不希望刘姥姥再到贾府打扰的意思,但同时必须看到,对于王夫人来说,一百两银子绝对不算小数目,她在贾府的月例才二十两银子,收买袭人每个月也才给二两银子一吊钱,也就是说,她送刘姥姥的一百两银子相当于自己五个月的月例,大约相当于准姨娘袭人三年收入,如此大手笔当然不会只是为了买断一门穷亲戚的关系。

王夫人说让刘姥姥一家去“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这应该是她内心真实的愿望,王夫人虽有自私的一面,尤其是与贾宝玉有关的,她绝不会手下留情,但总体上她还算得上善良厚道,也符合刘姥姥一开始的评价“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此前贾瑞病危贾代儒往荣府来寻参时,王夫人一定要凤姐秤二两人参立刻给贾代儒,足见其心慈。

一百两银子既可以让耳根从此清静,也可以帮助穷亲戚从此脱贫致富,就此而言,王夫人只是一个心善的“木头人”而已。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六甲番人


关于王夫人是不是真的善人这件事上,网上讨论众多。其实,我认为这事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王夫人因保护宝玉显得不再善。

王夫人出于对宝玉的保护,可谓不遣余力。只要是那些露出一点点苗头,在她眼里看来有勾引或者祸害宝玉嫌疑的,她都要清理。比如说金钏、晴雯、芳官、四儿等。这些人在王夫人眼里就是狐狸精,时时刻刻在寻找机会祸害她的儿子。就像是赵姨娘带走了贾政的心一样。王夫人跟她们誓不两立。

二、王夫人对其他人总体向善。

王夫人平时是个吃斋念佛的人,可能一开始这样做,是出于某种无奈,但是渐渐地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她不像净虚和马道婆那样是披着善行外衣的恶人,她也没有必要如此。不管是府内还是府外的人,只要不触及她母子的利益,就不是她清理的对象。所以她对其他人,基本上还是和善的,甚至像探春这样的身份,她都对她不错,不因为她娘是赵姨娘就对她恶言相向。至于对贾环,一则作为贾府的爷们,他将来有跟宝玉争名夺利的潜在威胁,二则她也确实看不上贾环那形象,所以才显出对贾环的不好来。

三、王夫人对刘姥姥的好有几重因素。

一是刘姥姥可以说是王夫人的娘家亲戚,虽然这亲戚拐了好多弯,但毕竟刘姥姥是因为认识王夫人才找上门的,安顿好刘姥姥也显得她这位当年的王家大小姐有能耐,体恤人。二则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贾母虽然平时不再管事,毕竟是贾府里的最高长者,王夫人作为儿媳妇,对贾母最起码的礼一样都不少。现在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哄得老太太高兴得跟什么似的,王夫人不妨也顺水推舟,一起哄老太太开心便是。三则确实是王夫人还有一颗善心,她替刘姥姥想得挺周到的。一百两银子或者做点小生意,或者买几亩薄田,总是一家人长久的生计。求人一次两次行得通,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最后贾家自己也不行了呢,作者或许也是在这里暗示这一点吧。


四、一百两银子对王夫人来说不算什么。

一百两银子是王夫人五个月的零花钱,不够王熙凤过一次生日的花费。至少在贾府当时的情况下,一百两银子不算什么,但对于刘姥姥却是天大的数字了,超过了刘姥姥的想象。王夫人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她感受到了刘姥姥是一位懂得感恩之人。佛家是讲因果的,你种下什么因会结什么样的果。王夫人这么做,也是在种自己的善因。

总结:王夫人在对待金钏和晴雯等事上确实让人诟病,显得很恶毒。但是,在别的事上她总体来说都是行善的。尤其是在刘姥姥身上。虽然原因可以份析为各种,结果确是真实的。


苏小妮


有真心。也有假意。

毕竟就姥姥是她亲戚。过来打秋风她也脸上无光!

但是王夫人还是有同情心的!

否则刘姥姥以前见过。不会说她怜老惜贫。也不会奔她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