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拥有……》——关于命运~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读后感


武志红《拥有……》——关于命运~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读后感


武志红《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关于命运~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读后感

何谓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因为人的自恋性极强,一旦认定,就会朝这个方向去推动。

我们的外在人生,也就是命运,也常常是我们的内在意识长期推动而形成的结果。

一.潜意识就是命运。

具体来说外在命运和内在想象是互为镜子的。通过外在命运,可以看到我们的内在想象;而通过一个人的内在想象,又可以看清楚他的外在命运。

在内在想象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层面的东西,我们都能看到,所以我们会说,这是“我”的选择;而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因为我们不能够看到,所以我们容易认为,这不是“我”做的选择,被归于命运一般的外在力量推动的结果。

荣格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或“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其中关于潜意识一说则是由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提出有关心理行为其中之一的概念。

所以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一个男人先认识了貌美的女子,彼此相爱,但最后他却选择了相貌平平的女子走入了婚姻殿堂。

为此,他对婚后的生活不甚满意,却归于“这是命”的说辞。

究其原因,其实是有道理可言的。如果他选择了和美女一样的女神一起过日子,会一直被自卑折磨着,这会让他很不舒服;相反,和相貌平平的丑妻在一起,他自认为地位高,有了一份优越感。假如,他选择了跟美女结婚,由此带来的自卑成了他消化不了的“毒”。所以他选择后者走入婚姻殿堂,也是他内在想象中的潜意识驱动所做出的一个决定,所谓他归之于“命”的说辞也不难理解啦。

但当我们扩大了觉知范围,觉知到潜意识的部分时,潜意识就会上升到意识层面的东西。从而更好地去做选择,掌控自己的命运。

二.自我实现的预言

由上得知,这些意识和潜意识都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来源。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一概念,我们看人的眼光就会犀利起来。

但“自我实现的预言”所归之的命运却往往意味着一种痛苦与悲观。因为所谓命运的说辞其实藏着两层自恋:

1.我是对的

2.我比你强

当我们在关系中追求这样的自恋时,自然会痛苦,而这恰恰也是自己亲手缔造的。

要知道,自恋由它很深的合理性。但我们更需要拥有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们要从满满的自恋开始,而后走出自恋,发现我和你都是好的,才是正确的开启命运的方式。

由此知晓,消极的意识和潜意识,会导致消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会演变成不好的外在现实。所以我们要学会营造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三.改变,从体验开始

自我实现的预言要真正达到:理性的知识与自身的体验结合,方才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自恋带有一种心理机制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关键所在:选择性注意。

觉知,需要有体验。同样,改变也一样。

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1.预言的实现,是想象在指引现实。

2.预言大多来自对体验的提炼和总结。

3.如果想要更积极的预言,需要不断地寻找机会,让自己有更多的体验。

4.回忆曾经发生过的记忆中的有关预言实现的体验滋味。

5.扩大自己体验预言的方式,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这些心得。

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能帮助自己找回感觉,只要正常发挥,达到曾经的那次成功体验自然不在话下,能再次拥抱成功。

例如学生在经历中考、高考这样特殊的阶段,由于心理压力,加上紧张气氛,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起伏,导致状态会相应消极,甚至到怀疑自己,这时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调整心态,帮助他找到自己曾经的高光时刻。不妨试试这样跟他说:你曾经达到的高度,就是你能达到的高度。

这种愿景的改变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要发挥正常,取得的成绩会与原来持平甚至超过预期。

现实中,人在孩提时,说得最多的恐怕是“不”这个字。然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把“不”给弄丢了,相反“是”这个字成了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日常用语,也渐渐地失去了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主动权。

生命是很矛盾的东西,我们需要有说了算的感觉,但同时又要活在关系中。能处理和拿捏好这两者的矛盾和关系,才能感觉到人生的幸福、美好。而这些需要我们进入关系,同时还要学习如何在关系中,至少有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享受关系。人生就是这样一条需要自我修行的永无止境的旅程。

最后,有两个现象要注意,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帮助提升自我实现预言的能力:

“我也不知道”,这句话,透露出我们在关系中的无力,随着年岁渐长,人在现实面前,一点点交出了主动权,也渐渐地失去了能做自己的空间,因此变得被动、消极。而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是一条长长的路,需要不断地给自己鼓劲,不妨试试这样跟自己说:别着急,我们才刚刚开始。

日常生活中,没人能活成一个孤岛。所以在家庭中,也需要进入关系,跟家庭成员在沟通中相处,但由于某一方个性的原因会比较强势,为了息事宁人,可能会选择忍之退之。久而久之,自己的话语权就丧失了,从而导致自我实现预言都是消极,慢慢地变成了默不作声;同样,在工作中,事务的完成通常是团队成员的协作才能达成,如果所在的团队领导比较强势,没有民主的制度,如果员工有不积极的心态,一次又一次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势必是把自己参与团队的权利逐步放手了,从而边缘化,这样也谈不上有什么积极的自我预言。自然也丧失了做自己的能力和权利。

还有以懒作借口,不敢去尝试,怕破坏表象的自恋,这时候,需要行动,借机可以打破你想象中的自恋,发展真实能力,增强自身真实的自恋。

记得有次电视法律节目频道播放,一个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求助节目组,故事的大概情节是:他的儿子系硕士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后找工作却屡屡不顺,最后就一直在家靠父母的养老金度日,持续多年。现在老母亲身体抱恙,也力不从心啦,希望借助节目法律服务解决她的问题,也希望借此告诫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千万不要出错。

从这个案例中,看到了这个家庭错误的养育方式,但对于一个已受过那么多年高等教育的儿子,他的问题在于对自己过于的自恋,自以为自己有出国的留学经历,可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了被动地等待,却没有花时间去总结与反思。这种自恋的懒也让他丧失了突破自己舒适区的勇气,最终成了依靠老母亲的寄生虫。这样的自恋是可悲的。

综上所述,自我实现的预言,积极与否,对我们所谓的命运,其导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