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15岁。上初中二,现在马上初三,现在死活不去了,怎么办?

似水年华139037923


儿子今年15岁了,正在上初三的时候,突然就不要上学了。我觉得这作为家长的是无比的焦急,因为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时代,如果说没有一个文化的话,在社会上只能是最底层的人,只能说是一个靠打工才能维系生活的人。毕竟不念书得有一个像郭德纲那样的爹。毕竟也得有一技之长才可以不上学呀。可是作为一个15岁的少年,现在哪能就这样轻而易举的不去上学。这就等于放弃了一次成功的机会,就等于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记得我在企业上班的时候,政府有一个哥们儿也是家里的孩子,在上初中的时候突然就想辍学,想到社会上去闯荡,说是要学汽车修理。我这哥们儿当时就找到我说你们工厂里不是有个车队,有汽车修理工吗?我说有啊,怎么你真的要让他进厂里去干这个活儿吗?我这哥们儿说我哪有这么想啊,只不过是让他吃些苦头,然后再把他送回学校去,我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我就跟工厂里的车队队长打了招呼,把这孩子算是安排进去学徒了。车队的队长也知道不给这孩子吃点儿苦头,这孩子是不会放弃那种要出来工作的想法了。所以说这些叔叔大爷的都把最重的活儿交给他去做,每天让他忙得团团转。一开始这个孩子还真有些倔劲儿,干的有声有色,可是后来天天加班儿,每天都有劳累的体力活儿,弄的是孩子是天天是长吁短叹。后来这个孩子有一天没来,我赶紧给他的爸爸打电话,我这哥们儿说自己在家里哭鼻子呢,都给我和他妈快跪下了,说一定要回去上学了,再也不想参加工作了。后来这个孩子听我哥们儿说还考了一个技师学院,最后这个孩子还真的成为了一个合格的4s店的一个修车师傅呢。通过这件事情,我想说的是,即使你想学一门手艺也得有知识有文化,如果想辍学的话为时还早。



对于想法特别天真的孩子,对于那些厌学的孩子必须要对他们采取一些措施,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段让他们放弃自己的理想,还是安心的在学校学习,这才是最好的,所以我说不要听孩子的,千万不要过早的走入社会,可能如果是真的让他们步入了社会,将来还不知道要受多少苦呢。


伊春美食美客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我表姐的儿子,也是跟你这儿子一个样子,初二下学期就不怎么上学了,天天把门反锁在家里,父母上班了就自己出来弄点吃的,初三开学了一个月都还不去学校,我表姐两公婆急死了,问他什么原因就是不说关键还锁着门,老师也来了几次,快一个月时孩子跟老师说他想去外婆家上学,没办法外婆利用老家的关系然后去外婆家的一个小镇上去上学了,其实就是小时候在外婆家住了大半年,我表姐他们在江苏买了两套房,就是换了个大房子就不肯去上学了,说住不习惯,那套小的已经租出去了,现在孩子真是搞不懂,去外婆家上学后我听我姨妈说孩子几个月没出门天天躺床上第一天上学运动了第二天上学路都不能走了,还是我姨妈扶着去学校的,其实孩子成绩一直不错,初三中考他本来可以考进一中,他算着他的分数就是要在外婆家的小镇上上学,今年马上高三了,进的是重点1班,上次整个湖南统考考了差不多500多分,从这件事上,你应该问问孩子的想法,可能在学校被欺凌了或者侮辱了就没学习的兴趣了,或者转学也可以,


凌柒299


15岁的孩子,死活不愿意去上学了,怎么办?

初中的孩子,由于生理发育和思想成熟处于一个冲突期,导致孩子的认知出现偏差的情况很普遍。初中的孩子,生理开始发育,让孩子感到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情境的掌控欲望越发强烈。然而,思维的发展远没有身体成长的那般快速。这就形成了身体成熟了,而思想还在小孩阶段。换句话来说,就是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是由以下几点原因构成:

1.现在的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很单一。孩子小的时候和父母生活,父母对孩子照顾很充分,使孩子丧失了在和其他孩子玩耍中形成社会认识的重要情境。

2.当孩子上学后,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过少。很多父母在孩子没上学前,看孩子的态度是怎么看都是聪明伶俐,前途无量。上学后,怎么看孩子都是蠢笨的要死,不如别的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突然间父母看不到我了,只能看到考试卷子的分数。考的分数高,什么都好。考的不高,就什么都差。

有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一两周回来一次。看到孩子自己会叠被了,自己会洗碗了,心里美滋滋的,拍个视频放朋友圈里:我儿在寄宿制学校里成长了。

然而,事实真的像父母看到的这般美好吗?

真实情况是,孩子在小学时,心理上并不能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到寄宿学校后会经历各种的心理调整,心理建设较好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仍然较强。可是心理建设不好的孩子,就会被迫放弃父母,转向靠自己,学会适应环境。

有人也许会说,这不是挺好的吗?

孩子在学习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如果得到有效的支持,是挺好。如果学校或家长没有给到孩子心理支持呢?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适应,因为孩子的认知是不成熟的,因此,产生扭曲的看世界的方式的孩子也是相当普遍。

这是孩子的第一心理创伤的来源,就是被忽略。

3.往往被忽略的孩子对父母都比较的冷漠,可是,与父母的情感连接又是孩子的最大需求。因此,这样的孩子就会对父母过度索取,会在物质上要求父母给予满足。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满足的就尽可能满足。要啥给啥,要一个,给两个。情感上得不到的,物质上来补偿。

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大,或者是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观念起冲突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强烈的抗拒。因为,这等于是父母不爱他,或者说明他是一个不被父母认可的人。孩子就会用各种方法来调动父母,来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是认可自己的。

这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心理创伤的来源,就是被溺爱。

因为孩子的任性妄为,很多父母都感到孩子不可理喻,态度就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要啥有啥,变成了讲条件,讲要求。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强硬的拒绝,有的父母脾气不好,就会使用暴力。

这是孩子的第三个心理创伤的来源,被暴力。

可是这样就加剧了孩子扭曲的认知,一段时间斗争下来,孩子的不合理信念更加坚定,行为也开始泛化到其他情境中。影响到学习,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

您的孩子15岁,不想上学,原因有很多。这里我说的是心理上的创伤原因,也有人际关系或其他原因,具体的还是要看孩子的情况。这个孩子,以你现在的能力是搞不定的,带他去心理咨询,他也会很抗拒。

如果你愿意的话,给你个建议,不要对他提要求。把他当成刚出生的孩子,用这样的态度去看他,只要坚持,很快就会产生效果,然后去心理咨询。


博睿迪


记得儿子十五六岁时,也是说啥也不去上学了,我家是农村的,那几年我带几个乡亲在附近几个村建房子,活儿特别多,儿子说啥也不上学了,我说那好吧我正缺人,跟我干活去,早起五点半就把他招乎起来了,特别不情愿,到工地以后,活灰,搬砖,一边干我在一边不停的说,不上学了好,正好帮我干活,想东绕一圈,西饶一圈不可能,往后天天干活,我儿子有点怕我。我让工人让开让他干,干了快一上午手也打炮了,我的想法就是累累他,不累累他他不知道生活的不易,正这时马路上开过来一辆小轿车,车上下来四五个小伙子,都是笔挺服装,车上几个人是镇上土地管理所的,来看看建房是否超占,我指着这几个人对我儿子说,你看看这几个小伙,这都是大学生,你不好好上学,你就我一样,为了生活干最下等的体力活,好好上学,你就能改变命运,像他们一样,儿子好像明白了,对我说,下午要上学去,我故意说,别去了,去也是混日子去不如在家挣点钱,儿子平净恳定地说,我要好好学,就这样下午就上学去了,我记得那时好像是初三上半年,以后儿子的学习突飞猛进,其中也担心考不上好的高中,好的高中分数不够可以花六千块钱上,儿子问我,要分数不够:能给我花钱不?我当时恳定的说"不能"考不上就家干活,下工地,这下儿子更要劲了,顺利考入高中,从高中考入福州大学(211),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就让你的孩子,从心理上知道上学的重耍性


保204


我儿子当时也是这样,被我痛打一顿,然后关在家半个月不让出门,手机没收,网线掐断,然后半个月内不和他说话,吃饭也不叫,每天吃完剩饭剩菜全倒(饿了家里只准备生的食物要吃他可以自己做但要收拾好不然受打)。一星期了和我说话当没听见,十天后那小子慌了,主动写检查塞我房间内,然后带他出去吃了顿自助餐,现在乖了很多,目前己考上高中


我在最美地方


我儿子今年15岁,上初二,马上升初三,现在死活不上了,怎么办?

路过此题,熬不住要分享一个真人真事:

我们老家一户人家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是大学毕业生,可轮到这老三,就是个反骨,只读到小学毕业,打死他也不去读初一了,父亲在县城邮电局上班,不可能每天管到他,而老大老二就知道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俗说一娘生了九个子,各不相同。


这老子见老三死不肯读初一,软硬兼施也不生效,他就不上,多次向他讲明:你只有小学毕业水平,日后是没用的,这点知识,今后干什么都轮不到你。你知这老三回答竞是:沒用拉倒,我决不会抱怨你!老子打骂惩罚都用过了也无效,就只好作罢,回家当农民劳动去。在家过去几年轻松不上学的日子,等长大了去学了个木匠。

一转眼到了八十年代,社会上时兴工作人员退休和病退的正式职工,可以让子女顶替接班,也就是明照顾这些工作人员的子女安排就业,谁不为自己的子女着想?50岁退不了就搞后门打个证明患病了,上面也就可睁一眼闭一眼让职工退休,好多技术人员,学校老师,校长,医生,院长等领导人员机关干部都顾不了自己的事业正辉煌,为了子女安排个工作而千方百计找理由退休。

这老三的机会来了,老子忙着准备办妥了自己退休的一切手续,可到这老三也办好了一切手续等待上面批复去上班,哪知没道过批复,把他剔除了,理由是上边明文规定最低学历要有初中毕业证书,可他没有,跳上跳下费尽心机,这条路卡死了,办不成!

你知老三这时怎样跟老子捣蛋的:都怪你不好,我那时小,不懂事,我说不上你就不逼我去上,你就是想我回家劳动的。难怪人们口头都说:嘴里两张皮,怎样雌黄都是理!

眼看邮局,电信局那柜台内更新了接班人,人家的命运都发生折转弯,而这老三只能务农一辈子,怪谁呢?谁叫他怕吃苦不读书?如今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应验了古人说的哲理名言: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谢谢你的阅读🙏!


许科云


我儿子今年15岁。上初中二,现在马上上初三,现在死活不去了,怎么办?说真的,这种情况太常见了,现在不少孩子都给家里娇宠惯坏,好吃懒做不说,甚至连学也都不愿意继续上了。知道这样的小孩最欠缺什么吗?吃苦耐劳,就是这四个字,只要想方设法让他多吃上一点苦、受上一点累,保准效果比什么方法都管用!

儿子上初二的时候,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一开始由于高中教学工作比较忙,我们两口子还都是高三班主任,根本没时间问他的事。等他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通知我们家长,说孩子最近常逃课去网吧上网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很深的网瘾,说教和打骂,对他来说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老婆愁的跟什么似的,就一个宝贝儿子总不能就这样荒废了吧?暑假里,我带着儿子回了老家,大哥承包了30多亩地,其中一块比较大点的差不多10亩吧,种的是红芋(也叫芋头或红薯),自小就干惯了农活的我,对这个是驾轻就熟;我和家里人说好了,这个假期里我们爷俩就负责管理这块地了,其他人都不要插手!



农村里没有网络,也没有地方上网,每天早出晚归,我带着儿子挥汗如雨地战斗在这块红芋地里。从用铁锨整地培沟,到挑水植株红芋秧苗,再到翻秧苗拔草,整个暑期我们爷俩就耗在了这十几亩红芋地里;儿子好几次罢工不愿意干了,我啥也不说他,但是必须跟着我上地里去,哪怕坐在地头闲着,也必须陪着!在此其间,老婆知道内情后,几次三番催促我们回去,说这么个大暑天里,干这么累的活,哪能受得了?最终都被我严词拒绝了,啥话也别说了,我教子无方,就当是惩罚我自己了,我对儿子也是这么说的。孩子心思毕竟也是很善良的,他不忍心我一个人拼命干活,有时候就是流着泪在跟着我干,我都是假装看不见!



非常难熬的一个50多天暑假,总算就该要过去了,回到家,我和儿子聊天,问他:还想上网玩游戏吗?儿子回答说:真的改了,一定好好学习。我告诉儿子,现在就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不出力受累,否则也就只能在家种地干活;你要是觉得自己能受得了这个罪和苦,你就继续玩你的网络游戏,熬个初中毕业后,就回老家种地去吧,反正咱老家里有的是土地!果然,开学上了初三后,儿子就再也没有去过网吧,彻底戒绝了迷恋游戏网瘾,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后来考上了本县最好的高中,现在已经是本省原985高校的在读大三学生了,目前在忙着为考研做准备,打算进一步深造学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初二是孩子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很多孩子由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养成了许多坏毛病,一时难以改掉;最好和最有力的纠正措施,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地劳动改造,不是仅仅改造孩子的思想观念,而是要首先好好改造自己的思想观念,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孩子!


自在人生wub


你别上班了,陪他三个月,孩子放学回来,晚上吃完饭,你们一起学习,让他写作业,作业不会就去补课班,补课你也跟着去。你们在家时,你在旁边看着他,你在旁边哪怕抄报纸,看毛主席语录,让孩子看你也在学习。我同事家孩子当时和你孩子一样,后来几个月时间臭毛病就慢慢改过来了。只要你家孩子听话,胆子小,基本来得及管教。你试试这个办法吧。


永远支持55开


上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不肯去学校上学,这应该也算是叛逆期的综合征吧!家长面对这种状况,我觉得应该用“庖丁解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思路,孩子既然不想去,可以!那就不用去了,家长偷偷给老师请个假,让他去最艰苦的地方干重活一两个星期,比如让他去工地搬砖,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估计不用一个星期他就跪求要回去上课了。

说一件真人真事:我亲戚家的一个孩子前些年遇到同样的情况,也就是初三上学期上完了之后死活不肯去学校就读,后来那个亲戚就让孩子去海边晒海带整整两周。两周之后,那熊孩子的皮肤明显变黑了,也变瘦了,脸也变得憔悴了。两周之后,这家伙最终决定咬牙去就读初三下学期。

为什么这孩子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呢?他不是铁了心要停止学业吗?后来我问了那个孩子,他说一天两天在海边晒海带他受得了,一年两年他也可以承受,但是如果一辈子都做这样的事情,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后来这位亲戚的孩子到最后怎么样我没再去了解,但我觉得,一个孩子在没有“任性”资本的情况下让他去吃苦,应该是“治疗”传说中的“叛逆期综合征”最好的“良药”。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叛逆?不是吃得太饱就是过得太幸福,或者浸泡在家长呵护的“蜜罐”中。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宝中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孩子就是抓住家长的这种弱点,所以在家中就为所欲为。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对孩子的溺爱,说白了并不是一种爱,而是一种不可逆的伤害。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大部分道理都懂,家长的套路和性格孩子更懂,所以家长要做的事情不是一直把“他还是个孩子”挂在嘴边,而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有着“铁肩膀”的“小大人”——该吃的苦必须吃,该做的家务必须做,该学的生存能力必须学,该放手的时候家长不要一直搀扶着,这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孩子不想去上学,千万不要放任不管,也千万不要让孩子呆在家中成为传说中的“巨婴”。家长在家中伺候孩子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就有可能演变为伺候孩子一年两年甚至好几十年。所以,在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孩子走出去吃点苦头,让他用自己的能力在正道上养活自己。如果孩子回心转意愿意去上学固然可喜,如果孩子自己选择打工或者选择其他合法的渠道,实在没办法就随他去,别太在意孩子吃多少苦。

路是孩子自己选的,将来他如果后悔的话,必须让他自己咽下苦果,毕竟家长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你说对吧?


微雨润苗


15岁正值叛逆期,学习成绩又不好,自然不想上学。这种情况下,孩子死活不去,就不要勉强。否则他不仅给家长对着干,即使到学校了也不学。那么,家长就放任自流吗?肯定不能,最好的办法让他去打工,去吃苦,只有吃过了生活的苦,他才会静下心来,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


讲两件真事:

我亲戚家孩子,也是上到初二,不上了。没办法,就随他爸去新疆打工。他爸在那里开挖掘机,他就跟着他爸干。一年不到,这孩子回来了,要上学。可是,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怎么办?没办法,他妈妈通过多方打听给他报了个铁路职业技术中专,据说毕业了能安排工作。于是,孩子又上学去了。

我一朋友家孩子,上初一的时候全班倒数第一,学不进去,怎么办?孩子不愿意上学,要去学厨师。人家父母没办法,只好给他找了个地方让他学厨师。三个月不到,不干了,为啥?学厨师,得天天端锅做饭,胳膊没劲,端不动啊!


回来后,孩子要继续上学。可基础差咋办?父母托人再三请求校长,总算让孩子留了一级,继续上初一。没想到孩子这次开窍了,努力学习,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已经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了。这个结果,当父母的当初无论如何都想不到。

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但是有一点:不能娇生惯养,更不能放任自流,父母需要巧妙的引导,尽可能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体验生活,让他尝尝没文化,没知识的苦,他自己就去学习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因人而异,这种方法适应别人家的孩子,未必对你家孩子管用。如果孩子实在不想上学,可以想别的办法。但是,就是不能让他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沉溺于手机游戏,这样孩子容易学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