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會跟隨美國人腳步嗎?財富從房產轉向金融資產嗎?

疫情下的歷史性機會:財富將從房產轉向金融資產

4北京K歌之王2月8日宣佈,將於9日起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這可能是疫情發生以來首起引起較大關注的裁員事件。而在此之前,西貝莜麵村、58到家等知名企業已經公開預警,可能最多支撐三個月。鑑於中小微企業承擔了城鎮百分之七八十的就業,國內失業率問題開始引起警惕。

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人長期享受著充分就業的紅利,不管是大學畢業生、還是教育程度不高的農民工,都幾乎不用太擔心失業問題,“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這類言論的走紅正反映了人們對前景的高度樂觀。

當然,中國經濟已經形成了高度發達的供應鏈體系和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不可能因為疫情而改變其長期向上的發展態勢。有很多分析人士甚至認為,疫情過去後,需求就會出現補償性、爆發性的恢復。這種觀點忽略了關鍵變量:就業。

正如凱恩斯所說:一旦繁榮遭到制止,經濟將再也無法重獲正常的動力。經濟不可能自我調節,推遲的需求就是毀掉的需求。

目前國內經濟在疫情影響下已幾乎完全凍結,餐飲、旅遊、房產銷售等曾經火爆的行業都跌至冰點,甚至未來兩三個月內都不容樂觀。58到家母公司到家集團CEO陳小華表示:若疫情持續影響兩三個月,家政行業規模或僅存原來的10%到20%。裁員壓力的蔓延足以打破充分就業支持下只增不降的薪酬神話,並進一步衝擊過度消費主義、打壓物價體系。

其直接影響就是:中國房價上漲邏輯被徹底推翻。

過去人們收入持續增長,月供佔收入的份額總是在下降;另一方面,通脹的存在也讓月供的未來價值穩步增長。

幾十年來,中國的住房發展史就是通過通貨膨脹將債權人的財富重新分配給債務人,因此持有包括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的“債權人”都一片狼藉,而不顧一切進行高槓杆借貸的“房奴”們反而大獲豐收。

但當收入增長逆轉、通貨膨脹結束,這種財富的再分配也會宣告結束。持有房貸等高債務的群體將付出沉重代價,而金融資產持有人將獲得豐厚回報。

因此,作為一個偶然事件,疫情的發生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向上的大趨勢;但作為經濟發展到某個程度的必然結果,很可能會帶來財富在債權端和債務端的重新分配。

這也正是未來幾十年的一個歷史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