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道歉”的父母更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所有家长都要看看

4岁多的乐乐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他神秘兮兮地对爸爸说:“我在幼儿园捡到一枚硬币,放在了鞋子里。”

当乐乐回家把鞋子里的硬币拿出来的时候,爸爸立马对他说:“你是不是拿的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别人的东西是不能拿的,不经过允许这叫偷,你必须要还回去。”

乐乐委屈地嘟着嘴说:“这是我在操场上玩的时候捡到的,不是偷的。” 爸爸却不信,依然在不停地说着乐乐。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爸爸把这件事告诉了乐乐的幼儿园班主任,一直说是乐乐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严厉管教下。

乐乐的班主任听了之后,对爸爸说:“这件事情我知道,昨天下午孩子们在操场上玩,乐乐说捡到一枚硬币,他问了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不是其他小朋友丢的,所以我允许他可以把硬币带回家自己保管。

爸爸听后尴尬地笑了笑,说自己知道了。

而晚上回家之后,爸爸并没有向乐乐道歉,觉得作为家长跟孩子道歉特别没面子。

而乐乐以后有什么心事也不愿意跟爸爸说了...

会“道歉”的父母更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所有家长都要看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了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承担错误、主动道歉;而家长犯了错,却无法摆脱面子的束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相处方式。在孩子心存芥蒂,逐渐把心里话藏在内心深处。

在家长犯错后,不肯或没有勇气向孩子道歉方面,存在几个误区:

1.教子误区一

很多父母即使犯了错,也不愿意向孩子道歉,觉得自己身为父母,向孩子道歉会丧失了做父母的威信,以后孩子会不听话。因此拒绝承认错误,以此来维护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2.教子误区二

有些父母能意识到对孩子道歉的重要性,但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跟孩子道歉,而通过其他家庭成员间接表达,错误地认为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3.教子误区三

还有一些父母向孩子道歉时,态度不诚恳,过于敷衍,以一句”对不起“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反省自己的的错误。

会“道歉”的父母更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所有家长都要看看

4.教子误区四

有些父母与其他不肯道歉的家长来说,恰恰相反,过度地对孩子说对不起,对孩子过于在乎,正是溺爱的表现。

比如有些问题明明是孩子的问题,父母为了讨孩子欢心或者为了敷衍了事,违心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觉得可以让孩子开心起来。

如果父母犯了错后,不及时或不懂得跟孩子主动道歉时,会对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1.让孩子轻视父母,不会诚实认错

如果父母为了保留自己的尊严而不愿向孩子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就会让孩子觉得,既然大人犯错后可以不道歉,那么以后犯了错,也可以不向别人犯错,也用不着去道歉。

同时,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轻视,认为父母不真诚,所以孩子长大后不仅学不会诚实,还会轻视父母的言行。

2.使孩子一意孤行,推卸责任

父母如果出于溺爱孩子而总是没有原则地向孩子道歉,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说了算,自己做什么都是正确地的。长此以往,孩子觉得父母没有威信,所有的错误父母都会承担。

长大后,孩子会变得一意孤行,听不进父母的劝告。

那么当父母犯了错后,该如何处理呢?以下4个解决方案,大家不妨参考!

方案一:对孩子道歉是为孩子树立榜样

勇于向孩子道歉,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因此更能维护父母的威信,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犯错后勇于道歉,会让孩子学会勇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父母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比方说因为父母情绪不好,无故向孩子发脾气,事后可以主动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懂得乱发脾气是不对的,以后孩子也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方案二:当面向孩子认错效果最好

当面向孩子认错,态度一定要真诚,向孩子明确说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把错误一一罗列出来,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这么做是有问题的,以后自己也会有意识地避开这些错误。

同时当面道歉,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诚意,心理上得到安慰,拉近亲子关系。

方案三:尤其要重视对孩子言而无信后的道歉

很多父母为了安抚孩子,经常跟孩子说:“这周末带你去吃好吃的、这周末带你去看电影、暑假带你出去旅游。” 而由于外界因素,常常失约,导致孩子心理有很大的落差,甚至让孩子认为父母的许诺只是随便说说,不能当真。

所以父母一旦对孩子做出承诺,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得已 延期,可以告诉孩子原因,以及下次实现承若的时间,并能够获得孩子的谅解和认可。

会“道歉”的父母更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所有家长都要看看

方案四:让孩子从谅解中体会到包容他人的快乐

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道歉,会说一句“没关系”,面对孩子的包容和理解,家长要及时给与肯定,让孩子体会到包容他人的快乐,学会用包容的心与别人交往,同时也是提高情商的方法。

在对错面前,大人和孩子都是平等的,要勇于对自己的错误道歉,是帮助自己变得更加宽容,同时也会让孩子耳濡目染,用包容的心去看待事情、对待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