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小心這些不健康習慣 還產生致癌物質

大家好!這裡是卿芳堂自然療法學院,每天將定期分享健康方面的趣聞趣事及知識普及,讓你輕鬆學會健康知識,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我哦!也可關注公眾號卿芳堂!

我們國家的烹飪方式很多,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炒的方式還是用得比較多的。但是很多家庭在炒菜的時候,往往會養成一些比較不健康的習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炒菜時小心這些不健康習慣 還產生致癌物質


1、蔬菜切完後清洗

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切開後再泡水,會使蔬菜中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流失。所以為了吃得更健康,應先將蔬菜清洗乾淨瀝乾水分後再切。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否則易導致一些營養素氧化。

2、切完菜用水焯

這個跟前面提到的觀點一樣,蔬菜切開後,破壞了蔬菜的完整性,再經過水焯,裡面的營養物質就會流失在水中。此外最好在水裡要加點鹽和油,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同時會使蔬菜的顏色好看。

3、做菜先過油

為了讓菜吃起來更香,在做乾煸豆角、地三鮮等菜餚時,不少人喜歡先把食材放在油裡過一下,再撈出來繼續炒。這樣做既破壞了蔬菜自身的營養,又導致人體攝入的油脂超標,很容易發胖。


炒菜時小心這些不健康習慣 還產生致癌物質


4、鹽放得太早

不少人認為炒菜時早放鹽可以讓菜餚更加入味,但早放鹽會使蔬菜中的營養物質隨汁液流失。如果燉肉的時候早早的放鹽,則會讓肉中的蛋白質過早凝固,吃了難消化;腥味還揮發不了,湯汁也不鮮美。

5、油冒煙時才下鍋

炒菜的時候雖然要熱油下鍋,但是千萬不要等到油鍋冒了煙。油鍋冒煙時的油溫往往已達200℃以上,這時下鍋不僅破壞了蔬菜中的營養,也容易使產生致癌物質,增加患癌風險。

6、炒青菜時候在熱鍋里加涼水

有時候炒菜時會發現水分不夠,菜要炒幹了,於是中途加大量涼水。但這麼做會使鍋內溫度驟然下降,溫度突變會讓蔬菜變老且不好吃,還白白損失了營養。如果一定要在炒菜過程中加水,建議加少量溫開水,這樣不會太影響鍋內的溫度,炒出來的菜會相對脆嫩一些。


炒菜時小心這些不健康習慣 還產生致癌物質


7、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

許多人為了偷懶或者看鍋還挺乾淨,經常不刷鍋就直接就炒下一道菜了。但看似很乾淨的鍋,其實表面上附著肉眼看不見的食物殘渣和油脂。當炒鍋再次高溫加熱時,那些殘存的物質就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因此炒下一道菜前,不能偷懶,一定要把鍋清洗乾淨。

8、剩下油炸的油仍用來炒菜

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油炸過的油覺得用不完可惜,所以會等下次炒菜時再用。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高溫加熱後的油會產生有毒的物質,若繼續使用這種油進行高溫烹調,會使致癌物的產量急劇增加。因此這類油炸過的剩油不宜繼續高溫加熱,為了避免浪費,可用來做燉菜或者做一些類似花捲等麵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