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娶杨玉环存在着李隆基有报复武惠妃害三子之嫌吗?

用户6502379185851


唐玄宗和杨贵妃是真爱,不存在报复武惠妃害三子的情况。

先来说说武惠妃

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宠妃。由于小的时候父亲病逝,被送入宫中抚养。由于她善于逢迎,得到唐玄宗的喜爱。唐玄宗想要立她为皇后。可是由于当时朝廷上下处在一致反武的高潮下,唐玄宗就没有立惠妃为皇后。但是家人也都受封,兄弟也都加官进爵。虽然她没有被封为皇后,可是盛宠之下也等于皇后。

说说武惠妃害三王的事

后来张九龄被罢官。武惠妃设计三王,说宫中有贼,请他们帮忙,三王也答应了。惠妃反过来告诉玄宗,太子伙同二王谋反。玄宗派人查看,事实如此。就废了三王为庶人。不久之后被废的三王都被杀了。是因为唐玄宗怕三子夺他的帝位。

杨贵妃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擅长音律歌舞。16岁时嫁给了寿王李瑁,也就是武惠妃的儿子。

740年,唐玄宗第一次看见了杨玉环。对于唐玄宗来说,娶自己的儿媳妇这都不是事儿。唐玄宗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745年,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因为玄宗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就等同于大唐的皇后。

杨贵妃得宠后,她的三位姐姐都被封为夫人,他的兄弟都被封为高官。

唐玄宗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逐渐满足,开始亲小人,远贤臣。等武惠妃死后,娶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唐玄宗和贵妃都擅长音律,是知己。所以是真爱。不存在报复武惠妃的情况。


史小生


导语:

没有杨玉环之前,李隆基最爱的妃子是武惠妃,他跟武惠妃合伙生了4个儿子和3个女儿。其中寿王李瑁就是武惠妃的儿子。

  • 李隆基,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曾经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辅佐父亲李旦登基。后为了巩固权力,诛杀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 寿王李瑁,是李隆基第18个儿子。生母是武惠妃,武惠妃为了帮助儿子李瑁夺取太子之位,曾经设计陷害当时的太子李瑛。
  • 杨玉环,寿王妃,本是李瑁的老婆。在武惠妃去世以后,百无聊赖的李隆基,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儿杨玉环,于是收入后宫,成为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

这样一来人物关系算是理清楚了,但是这中间的阴谋诡计还必须要说道一下。主要就是武惠妃害死三位皇子的事情。

01武惠妃希望寿王李瑁成为太子,所以设计陷害太子李瑛。

说实话太子李瑛的智商不算高,没什么值得可惜的。这样的人做了皇帝,李唐江山也好不到哪儿去。更别说天下百姓都为他们鸣冤了,天下百姓哪有那个闲工夫,他们为了活下去早就快累死了。

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使中人视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议,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新唐书》

当时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必须要想办法废掉原来的太子。所以她故意让人告诉李瑛等人,说宫中有贼,希望李瑛进宫抓贼。

  1. 抓贼当然是要带着武器去了,还要穿一身战斗装备。可问题来了,你是去皇宫,不是去菜市场。穿着一身铠甲带着人马进入皇宫?你真当这里是你家你来做主吗?
  2. 武惠妃见太子等人上当了,于是立刻去唐玄宗那边报告,说太子李瑛勾结鄂王李瑶以及光王李琚谋反。唐玄宗派人前去查看,果然看到他们都穿着铠甲。
  3. 所以唐玄宗就把这三位皇子都给废了,没多久全都给杀了。为什么这三位皇子会穿戴铠甲进入皇宫呢?我很难理解这件事,毕竟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可能他们的人马,连宫门口都进不去吧?

由此可见这件事绝对有另外一个版本。不过现在的史料上表明,武惠妃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武惠妃害死了三位皇子以后,内心十分害怕。仅仅隔了一年时间,武惠妃就忧郁而死。

而寿王李瑁始终都没能够成为太子,这也成为了武惠妃一生的遗憾。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然有不同于常人的眼界,这次的事件只能让她来背锅了。

02李隆基堪称史上最无耻皇帝,没有之一。

皇帝基本都比较无耻,李隆基更是皇帝当中最无耻的那个。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李隆基到底做了什么无耻的事情。

  1. 首先,他不经过调查,就随意杀掉自己的三个儿子。这些儿子都是充话费送来的吗?就算你儿子多,可都是亲生的,怎么就下得了手的呢?这三个儿子什么都还没做,就全都被抓了起来,难道都不用审问的吗?
  2. 其次,李隆基丝毫不会顾念亲情。姑姑太平公主掌权,他想办法把她给杀了。父亲还在做皇帝,他想办法把李旦给变成了太上皇。后来唐肃宗李亨登基,李隆基为了权力,依旧不断掣肘唐肃宗。为了权力,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3. 再者,最无耻的就是他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儿杨玉环。唐高宗李治是抢夺了自己的小妈,李隆基青出于蓝胜于蓝,抢夺了自己的儿媳妇儿。抢了也就算了,还非要搞一个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把戏,让后世永远都忘不掉这件事。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相信,三个儿子被杀的事情,绝对跟李隆基脱不了干系。武惠妃或许只是替罪羔羊,真正想要杀掉太子的,其实是李隆基本人。

李隆基对权力的执迷程度,是其他帝王中比较少见的。太子李瑛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权力,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这是李隆基非常不想看到的,当时他还很年轻,不希望自己的权力被儿子分了去,所以杀掉自己的儿子,他不心疼。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全唐文》

后来的太子李亨的情况也是一样,当时李亨执掌了部分军权,足以威胁到皇权。所以李隆基就开始重用安禄山,以安禄山的军事力量平衡太子李亨的力量。结果玩脱线了,差点把李唐王朝给毁了。

03李隆基对杨玉环是真爱,不存在报复的情况。

杨玉环虽然是寿王李瑁的老婆,可是李隆基非常喜欢她,这绝对不假。武惠妃阴谋杀掉了李隆基的三个儿子,其实这里面有李隆基的意思,所以李隆基不会选择报复武惠妃。

  • 至于杨玉环,是真正吸引到了李隆基。李隆基善于唱戏,而杨玉环则比较擅长舞蹈,两个人一唱一和,跟神仙眷侣一般。
  • 杨玉环本人是没有什么错误的,她天生丽质难自弃,不小心被唐玄宗给看中了。当时的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敢杀,杨玉环又能做些什么呢?

所以说这件事不能怪杨玉环,要怪就怪李隆基。当然了你要说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到底有多深呢?其实看看马嵬坡的结局就能知道。

到了马嵬坡的时候,士兵们都开始造反了。他们认为是杨玉环妖女误国,杀了杨国忠就算了,还非要李隆基杀掉杨玉环,否则大家都不会再听李隆基的话了。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则天从父兄子恒安王攸止女也。攸止卒后,后尚幼,随例入宫。上即位,渐承恩宠。及王庶人废后,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所生母杨氏,封为郑国夫人。同母弟忠,累迁国子祭酒;信,秘书监。惠妃开元初产夏悼王及怀哀王、上仙公主,并襁褓不育,上特垂伤悼。及生寿王瑁,不敢养于宫中,命宁王宪于外养之。又生盛王琦,咸宜、太华二公主。---《旧唐书》

无奈之下,李隆基只好杀掉了杨玉环,他也就顺利带着人马进入到了四川避难。由此可见,跟自己的权力比起来,杨玉环也是要让步的。

总结:不重视亲情的李隆基,最终被亲情所抛弃。

在四川的日子里,唐肃宗李亨提前登基,在前线指挥战斗。李隆基依旧不肯放权,不断给李亨的朝廷派遣自己人做宰相。

这件事李亨非常反感,所以对李隆基的憎恨就更深了。后来安史之乱平定以后,李隆基长期被李亨幽禁在后宫,失去了自由。

其实一切都是他自己自找的,既然已经失去了权力,都那么大岁数了,又何必要去跟自己的儿子争夺呢?没有亲情可言的唐王朝皇室,成为了历史上令人鄙夷的对象。

《旧唐书》

《全唐文》

《新唐书》


江湖小晓生


李隆基娶杨玉环存在着李隆基有报复武惠妃害三子之嫌吗?

  个人感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杨玉环虽然是李隆基统治后期后宫里最得宠的女人,享受着至主无上的荣宠,连带着杨家的风光都一时无两,但是用娶字,实在不是很妥当,因为终杨玉环一生,哪怕是死后,也都没有得到过皇后的称号,追封,所以,用纳字比较合适。

  武惠在李隆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会不会因为她害死了他三个儿子就恼羞成怒?

  于李隆基而言,武惠是他曾经爱过的女人。李隆基和所有皇帝一样,都喜欢美女,武惠虽是武攸止的女儿,武家也败落了,但是李隆基对少年武惠,相当看重,在他眼里,有什么武不武家的,他喜欢的,从来都是那个性情乖巧的美丽女人,这个女人,为他生了四子三女,其他不重要,其他后宫,也都不重要。朝堂上反武浪潮兴起,原本李隆基是想封她为皇后(王氏已卸任)的,因为大家反对的太厉害,那就不封后却享受实际皇后的待遇好了,她母亲封郑国夫人,她弟弟也都加官进爵。

  终武惠一生,李隆基都宠爱着她,哪怕就是她用计害得三个儿子都因此死掉,李隆基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行动,当然了,武惠想立李瑁为太子的想法,他没行动上的支持。李隆基知道三子是她害死的吗?正常来讲就是知道的,毕竟武惠临死前一段时间,又是多次见鬼,又是请巫师作法,还为三王改葬,各种办法都用过了,以李隆基和武惠的亲密度来看,不晓得这件事情,就是骗鬼了。

  武惠死后,李隆基异常伤心,追封武惠为皇后,谥号贞顺——在他眼里,这几个儿子,可没有武惠重要。

  武惠害死了李隆基三个儿子,他李隆基并不怎么伤心,反正儿子多的是,这三个,死了也就死了吧。李隆基在意的,是整个天下仍然在手里,其他不重要,他有这个自信,自己的享受排第一。

  再说李瑁这个儿子吧,武惠当作命根子,李隆基不怎么疼他,但终究也是他自己的儿子,报复什么的,谈不上。因为真要是报复的话,也不用封什么死人为皇后,直接把李瑁送去陪葬,这样就圆不了她想让儿子当太子的梦,还一断到底了。这也是他把杨玉环抢过来,想方设法地走合乎礼仪的程序,这样父子脸面都好看,还给他另聘名门韦氏的姑娘为正妃的原因。

  李隆基爱美色,要享受,有才情,杨玉环绝世美女,年轻有活力,能歌善舞,还长得像武惠,如此,纳为妾室,也正常得很,报复一说,个人认为不合适的。


叶之秋


我得说这个想法算得上是想多了。

李隆基把杨玉环弄进宫,那都是武惠妃死了以后的事了。对于武惠妃来说,已经谈不上是什么伤害了。

至于他抢了武惠妃的儿子的老婆,是把报复报在她儿子身上,那这么想李隆基,实在有点过了。

难道李瑁竟是武惠妃一个人的儿子?

不是他李隆基的儿子?

这简直说不通嘛。

当初李隆基日杀三子,的确有武惠妃的“功劳”。

但我们反过来看,武惠妃为什么能成功?是不是她的进言,搔到了李隆基的痒处?

李隆基经历的政治风波多不多?对于各种潜在的明在的威胁,他是不是一直很警惕?对于自家人,他信不信任?

当然是不信任,他跟伯母堂姐妹姑姑什么的,斗了多久?他跟后来的太子李肃,有多少不可说的故事?

所以,李隆基日杀三子,相信他不会把责任全部推到武惠妃身上的。

更不会抢她的儿媳来泄愤,难道公公抢儿媳,他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所以,我估计题主最近也是憋急了,想找人唠唠呢。明明就是李隆基同学色令智昏做出的事哦。


钱多多读文史


说报复应该不至于吧。

李唐王室有鲜卑人的血统,观念是比较开放的,没有那么多中原礼教的束缚。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武则天被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看中,进宫一路做到了皇后。

儿子娶亡父的小妾,父亲娶儿子的老婆,在他们的观念里不算什么太有违伦理的事。

同时大唐婚姻观念比较自由,女子离婚再嫁都是很正常的事,不像后世那么被礼教严格限制,要求女子守节之类的。

再说杨贵妃,她和唐玄宗相爱并不是不可能,两人都热爱音乐艺术,唐玄宗精通音律,他与杨贵妃产生心灵的共鸣完全是有可能的。

不要小瞧了男人,尤其是唐玄宗这样有着大气魄又拥有天下的男人,他们对自己是很诚实的,没有爱情基础、纯粹出于报复,是没办法宠爱杨贵妃那么久的。



文史有意思


无论有多少人在我身边说,李隆基和杨玉环他们这种不伦恋是感天动地的爱情,我也不会觉得他们真的幸福。当然了,在常人来看,他们的确是幸福的,李隆基的暮年得到了青春的美丽,而杨玉环得到了天下第一的荣宠,但个人觉得这都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纯真的爱情。

  李隆基对杨玉环是真爱吗?杨玉环是他儿媳妇,为了让她进宫,李隆基费了一番周折,她进宫后,李隆基为她制作《霓裳羽衣曲》,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杨氏所有的姐妹个个被封夫人,杨氏大发,杨氏兄弟都赠高官,尤其是杨国忠,不但赐名(原名杨钊),还身兼四十职,哇,不得了的,杨氏一族与皇家关系太紧密了。

  杨氏一门极尽荣宠,对杨玉环是不是很好?嗯,真的很感动的啊。真爱啊,没有真爱后来啊,他爱上了武惠妃,倾其所有,甚至想立为她为后,给了她独一无二的惠妃名头,是真正的皇后之下第一人,甚至是她设计杀他三个儿子,他也不在乎;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就把武惠最心爱的儿子的宝贝妻子杨玉环拉过来,变成了自己的枕边人,还封她为贵妃,地位嘛,和她的前婆婆,前任宠妃武惠一样的,皇后之下第一人;

  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逃跑时不忘带着心爱的女人,到了马嵬驿,兵士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他的靠山杨玉环,于是,李隆基用一条白绫,把自己最美的“爱情”送去了另一个世界,为的就是保住他的位置。谁能这样啊,都没边了啊。后来啊,他爱上了武惠妃,倾其所有,甚至想立为她为后,给了她独一无二的惠妃名头,是真正的皇后之下第一人,甚至是她设计杀他三个儿子,他也不在乎;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就把武惠最心爱的儿子的宝贝妻子杨玉环拉过来,变成了自己的枕边人,还封她为贵妃,地位嘛,和她的前婆婆,前任宠妃武惠一样的,皇后之下第一人;

  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逃跑时不忘带着心爱的女人,到了马嵬驿,兵士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他的靠山杨玉环,于是,李隆基用一条白绫,把自己最美的“爱情”送去了另一个世界,为的就是保住他的位置。


从此天涯流浪人


武惠妃(699-737年),字落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恒安王武攸止之女,母为郑国夫人杨氏。李隆基即位后很快留意到成年的武氏,由于武氏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很快得到李隆基欢心,武惠妃初封婕妤,为玄宗诞下四子三女,均得到玄宗宠爱。

后玄宗欲立武氏为后,因时下朝堂反武声势不减,太子李瑛非武氏亲生,故玄宗接纳谏言没有立武氏为后。

玄宗的潜邸宠妃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惠妃得宠,三妃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三人常为母亲不得宠而不乐,多有怨言。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观察李瑛有何短处,并向惠妃报告毁谤。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玄宗震怒,欲废太子。中书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此事遂作罢。

不久,张九龄罢官,以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对她说寿王的好话,惠妃深德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惠妃接着又告诉玄宗:“太子跟二王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他们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她过世后,玄宗非常伤心,追封她为皇后,谥贞顺。玄宗之子李琮请示是否需要按照皇后丧仪,皇帝所有子女都要为其服丧,玄宗没有准许,而是沿用妃嫔丧仪仅让其亲生子女服丧。葬于长安以北40多公里的敬陵。

武氏死后,唐玄宗终日郁郁寡欢,不理朝政,群臣集思广益,推荐了杨玉环,而杨玉环正是玄宗与武惠妃之子李瑁的妃子。

可见,杨玉环只是武惠妃的替代品而已,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李隆基娶杨玉环是对武惠妃陷害三子的报复。

以上只是本人愚见,有不对的地方还望指正。


漫步人生路mm1


李隆基娶儿媳杨玉环,不存在报复武惠妃害三子之嫌。一代雄主唐玄宗与儿媳杨玉环虽上演了场千古奇恋也是真爱,但夺儿之妻罔顾人伦令他英名尽毁。


小龙女5505


李隆基是情场高手。无情无义,对待女人如衣服,换了一件又一件,对儿子无情无义。杀死了自已三个亲生儿子。武惠妃只不过是协从而异。真正凶手是李隆基。不过对杨玉环却情意绵绵,恩爱有加。最后在怀念杨玉环和孤独中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