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360x


说到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宠妃,世人都晓杨贵妃,却鲜有人知武惠妃,其实唐玄宗之所以一眼相中儿媳杨玉环,乃玉环类武惠妃也!那么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书君以为武惠妃天生丽质与善于迎逢并存,野心勃勃与心狠手辣并存,有书君和大家一起聊聊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其人其事。

一、天生丽质与善于迎逢并存的武惠妃。

唐玄宗与武惠妃其实是表兄妹关系,武惠妃原是武则天的内侄武攸止之女,有武则天家族的优秀基因,从小父亡,武则天把她养在美丽的皇宫。

武惠妃虽父亲早亡,但在武则天的庇护下,学会了宫中女子生存的法则,学习琴棋书画,曼妙舞技,本就出水芙蓉般的女孩,在宫中的历练出高贵典雅的气质,风流倜傥的李隆基时常出入后宫,越来越觉得表妹风采翩翩,摄人心魂,便收入后宫,按照唐朝后宫等级制度是没有惠妃这个尊号的,唐玄宗便专门为她设个尊号叫惠妃。

自从有了武惠妃,唐玄宗对王皇后等后宫佳丽就不屑一顾了。武惠妃又是武则天调教出来的,自然知道怎么侍奉君王,投其所好,唐玄宗是个艺术家式的皇帝,武惠妃音乐舞蹈信手拈来,还会吟诗作画,算是一个红颜知己,让唐玄宗这个才艺天子尽享视听盛宴和欢愉。

唐玄宗与武惠妃二十多年的夫妻情深意长,诞下爱情结晶四子三女,唐玄宗宠爱惠妃,以至武惠妃因病去世,唐玄宗十分悲伤,简直到了肝肠寸断茶饭不思的地步,以至华清池遇见貌似武惠妃的儿媳杨玉环便不顾人伦夺回后宫,甚至世人传言杨贵妃只不过是武惠妃的替身而已。

唐玄宗之所以宠爱武惠妃,首先便是视觉效应,因为武惠妃的天生丽质与后来学习来的宫廷高雅气质让唐玄宗挪不动脚,再加上武惠妃善于迎逢,熟谙皇宫生存法则,所以圣宠一时,可谓唐玄宗前半生的专宠。

二、野心勃勃与心狠手辣并存的武惠妃。

武惠妃不愧为武则天的侄孙女,是武家的血脉,有着一颗不安分的野心,先是想趁着圣宠,谋得皇后之位。

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发妻,且在先天政变中夫妻同心,还让自己的弟弟全力协助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的随从,逼死太平公主,立下头功。

武惠妃想做皇后,先得除了王皇后,但她却能深藏不露,安插间谍,等待时机,瞧出对手破绽,当王皇后急于想生于龙嗣,以固后位,请明悟和尚来做法,让王皇后口念咒语:“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武惠妃逮到机会,从打入王皇后处的间谍那得到确切消息,立即告发,致使唐玄宗以施厌胜之术,废了王皇后。

这施厌胜之术的人一般都做好了保密措施,居然能让武惠妃得知,可见她的心机。

后位空缺,武惠妃于是求唐玄宗立她为后,这事唐玄宗一提出,大臣们一致反对,他们怕第二个武则天的出现,更怕影响唐朝江山社稷的稳定,这才只得做罢,但武惠妃的实际地位等同皇后。

武惠妃立后不成,便退而求其次,想为儿子李瑁争夺太子之位。一个资质平平的第十八子,既不是嫡长子又不是最贤最有才的皇子,要成为太子,得有多大的野心,越过多少障碍才能成事,可想而知。

武惠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用尽心机,当时太子李瑛并无过错,但武惠妃要扳倒现任太子才有可能让自己儿子为太子。

于是武惠妃想到一个损招,假意自己宫中有盗贼,派人叫李瑛及他的两个兄弟前来帮忙捉拿,而且故意把盗贼说得十分凶悍,请三个皇子务必带上武器穿上铠甲,以防万一。在此同时,武惠妃自己却披散头发,故作惊吓过度,求皇上救命,三个皇子要杀她。让唐玄宗误认为三个皇子意欲图谋不轨,不但贬了三人为庶人,还一日杀三子,成为食子之虎。

这为了达到自己的野心,如此攻于心计,心狠手辣,恐怕比姑奶奶武则天有过之无不及。

然而残忍狠毒的武惠妃却没有修练出金刚之身和强大的内心,用尽心机残害李瑛等三个皇子后,每每午夜梦回,武惠妃都被梦魇惊醒,时时刻刻觉得有厉鬼缠身(当然不排除皇子们的亲友的不甘,在黑暗中装神弄鬼),过度的惊吓和内心的愧疚把她击垮了。

太医尽力医治不见好转,武惠妃决定杀了当初执行监斩的刽子手做为三个皇子的陪葬,又恢复三个皇子的皇子身份,以予厚葬,以此减少心中的愧疚感和罪孽感。

然而这些愚不可及的补救行为除了昭示太子等皇子是冤死的,还进一步显示出武惠妃的草菅人命,凶残狠毒,对她的病情没有半点帮助。

一病不起的武惠妃,儿子没登上太子之位,她自己却提前登天了,38年的人生惨淡收场。

武惠妃集美貌与逢迎于一体,集野心与狠毒于一身,是一个后宫中的狠角色。但是狠角色却内心不强大,自己无法原谅自己的狠毒残忍,冤魂厉鬼成了她的心魔,摧毁了她的意志,摧残了她的娇体,催促着她去黄泉向三个冤死的皇子恕罪。

害人终害己,多行不义必自毙!武惠妃心比天高,凭借美貌与逢迎得万千宠爱于一身,攻于心计,怀母仪天下之野心,心狠手辣排除异己,最终事与愿违陪上自己一条性命,真应证了那句古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她的父亲是武攸止,因此武惠妃则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她父亲去世后,就被送到宫中照顾。武惠妃长大后,长的很美丽,因此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青睐。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就封武惠妃为婕妤,而后武惠妃生下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李一、李敏、李瑁、李琦、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因为武惠妃深得唐玄宗的宠爱,所以唐玄宗爱屋及乌,对他和武惠妃所生的孩子也特别的喜欢和关爱。

后来王皇后因不被唐玄宗所宠爱而被废。然王皇后虽然被废、武惠妃也深得唐玄宗的恩宠、唐玄宗也想封武惠妃为皇后。但是武惠妃却是武家之人,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就是武三思的侄女。而武则天和武三思都对大唐带来了影响,所以那时个时候的朝廷正处于反武的时局下。

武惠妃在当时反武的时局下、又是武三思的侄女,所以对于武惠妃封后之事就受到了一定了牵连。


再则当时唐玄宗已经立了李瑛为太子,但李瑛却非武惠妃所生,而武惠妃本身又有亲生的孩子,所以就有人谏言说若武惠妃一旦为后,就会让太子李瑛感到威胁,从而导致储君不安而有伤国本。

在这些原因下,唐玄宗就封武氏为妃,并赐号为惠妃。不过武惠妃虽然没有被立为皇后,但她的地位却犹如皇后。因为唐玄宗对其的宠爱,她的家人也得以被封赏。

当时唐玄宗因为宠爱武惠妃,所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他们三人各自的母亲就被疏远而失宠。

而武惠妃自己又觉得她被唐玄宗宠爱,于是就想让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所以武惠妃就攻击、构陷太子、鄂王、光王三人,最终导致唐玄宗把他们三人废为庶人,没过多久他们三人都遭到迫害。


太子、鄂王、光王被害后,而武惠妃本人可能因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而心中不安,所以他就得了疑心病,从此她也一病不起,武惠妃在很多办法都用了的情况下还没有治好她的病,最终武惠妃因此而死,武惠妃去世的时候,三十八岁。当然她的去世,深爱她的唐玄宗肯定是伤心难过的。


中孚鉴


武惠妃是唐玄宗前半生最宠爱的女人,她和玄宗生育了寿王李瑁、咸宜公主等七个儿女,死后被玄宗追封为贞顺皇后,葬于敬陵。惠妃聪慧多智,曾成功设计陷害玄宗皇太子李瑛等人,试图为自己儿子寿王夺取储君之位,可惜最后自己受惊而死、储位旁落,而自己儿媳杨玉环竟然又成为丈夫玄宗后半生的爱宠,且恩礼远胜惠妃,不得不说,这个结局真是对惠妃汲汲营营一生的嘲讽。

宠冠后宫的武氏惠妃

武惠妃是女皇武则天的侄孙女,她的伯父就是太平公主驸马武攸暨、父亲为恒安王武攸止,母亲出身弘农杨氏。武氏年幼时就失去了父亲,因此她按照当时惯例,被送到宫中抚养。李唐王朝复辟后,深宫里的武氏并没卷入到各种政治风波,相反,她出落得越来越美貌动人。唐玄宗李隆基取得政权之后,他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表妹,把她纳为后宫,封为婕妤,后来又进封为惠妃。两人先后生育了七个子女,最终长大成人的寿王李瑁、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等都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子女。

当时玄宗后宫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后王氏,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她和父亲兄长都为玄宗夺位立下过一定功劳,因此玄宗对皇后一度很礼敬。然而皇后年长色衰、恩宠渐弛,她最为致命的弱点是没有子嗣,所以武氏的得宠逐渐挑战了皇后的权威,让皇后感到非常不安。她的哥哥王守一非常担心发生废后这种事情,于是求助于符压,试图让皇后复宠生子。事情被揭露后,皇后被废为庶人,不久后去世。

玄宗于是想立武氏为皇后,谁知遭到了外廷的坚决反对。御史潘好礼上疏表示,武惠妃出自武则天家族,武氏族人违纪乱政者多,世人所共恶之;且当时的皇太子李瑛不是惠妃所生,武惠妃有自己的儿子,一旦惠妃被立为皇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储位不安。于是玄宗纳谏,没有立惠妃为皇后。为了弥补惠妃无法立后的遗憾,玄宗让她在宫中享受皇后的礼节和待遇。

外结朝臣、内进谗言,武惠妃成功陷害皇太子李瑛

由于出身武氏家族,惠妃和皇后宝座擦肩而过,但她同样遗传了武氏家族的政治天赋和野心。她的儿子寿王李瑁逐渐长大后,惠妃开始为儿子谋夺储君之位。她不仅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后宫中网罗了一批宦官为己所用,而且也在外朝大臣中物色到了助力,那就是后来著名的奸相李林甫。惠妃通过宦官把玄宗的举动和喜好传递给李林甫,李林甫因凡事皆合玄宗心意而步步高升更加得宠,而他则在朝廷和玄宗面前经常为寿王说好话,是寿王在外朝的强有力支持者。

不仅如此,惠妃还亲自设计陷害了玄宗太子李瑛。李瑛和另外两个皇子交好,惠妃的女婿杨洄长期刺探他们几个的动向。由于惠妃专宠生母失宠,这几个皇子对玄宗略有微词,惠妃得知后,迅速向玄宗哭诉他们结党营私,玄宗一怒之下想废太子被宰相张九龄劝阻。张罢相之后,杨洄和惠妃再度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谋反。惠妃派人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惠妃接着又告诉玄宗:“太子跟二王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最终玄宗一日赐死三个亲生儿子,天下人都同情这三个皇子。

机关算尽一场空,反误了卿卿性命

武惠妃成功扳倒了寿王立储的最大障碍皇太子李瑛,却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赔上了自己性命。原来惠妃设计害死三王之后,内心一直不安,她始终觉得三王的鬼魂在作祟害她,从此竟一病不起。虽然玄宗为她想了各种办法,比如请巫师作法、为三王改葬等,惠妃最终还是病逝。玄宗追赠她为皇后,谥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并立庙祭祀。

但是,惠妃最牵挂的储君之位,玄宗却一直犹豫不决,甚至一度苦恼到茶饭不思。原来玄宗对寿王的能力一直有所质疑,而且也在考虑三王子事件后的政治影响。最终他听取了高力士的意见,推长而立,选了第三子忠王李忠为皇太子,寿王从此与皇位绝缘。

而最讽刺的就是杨贵妃事件了。原来玄宗自惠妃死后,感情陷入中空,一直郁郁寡欢。后来有人居然把惠妃儿媳寿王妃杨玉环推荐给了玄宗,玄宗竟然自此爱上了儿媳妇,并且巧取豪夺强行把她抢到了自己身边。杨玉环万千宠爱于一身,玄宗待她的恩宠礼遇远远胜过当初对惠妃。

武惠妃的一生可以说是汲汲营营二十年,最终全是白忙活一场。由于她陷害三王子之事,唐肃宗在乾元年间废掉了她的皇后祠享,代宗即位后又废掉了她的皇后名号。


春和九如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由于遗传了武家血统,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安分和野心。但是经历了武则天事件后,李唐宗室及文武大臣对武惠妃处处提防、有意打压,所以武惠妃的野心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但是,由于玄宗皇帝的宠幸有加,她依然横行六宫,虽然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

武则天夺权之后,武家势力如日中天,兄弟子侄飞扬跋扈、权倾朝野,犹其是侄子武三思始终都有觊觎皇位之心。但是武则天另一个侄子武攸止却清心寡欲,而且与李家一直保持不错的关系,所以在武则天死后武家势力遭清算,武攸止一家得以善终。

武惠妃就是武攸止的女儿,由于从小在宫廷环境中长大,深谙后宫争夺之术。但武家没落之后,她就沦为一名普通宫女。幸亏武惠妃天生丽质,水嫩流光,且有一副亭亭玉立的傲人身材,没多久就闯入了玄宗皇帝的视野。武惠妃固宠有术,把玄宗迷的神魂颠倒,发妻王皇后一度被冷落。

为了能巩固后宫的地位,武惠妃设计陷害了王皇后,王皇后被废之后打入冷宫,武惠妃向玄宗皇帝坦露了想当皇后的心思。玄宗皇帝意欲为之,好在大臣极力阻挠,最后只给了武氏一个妃子的封号。所以,严格上讲,武惠妃的称号,是在王皇后被废之后才有的。

既然皇后的名号混不上,武惠妃又在太子身上打起了主意,母以子贵,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当时的太子是皇次子李英,出生低下,母亲本是一名歌舞伎,再加上支持他的朝中老臣不争气,不是前后离世就是造老还乡,所以李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后来武惠妃与大权独揽的奸相李林甫一拍即合,经二人密谋李英被废。

正当武惠妃迎来春风十里好时光的时候,却一病不起,几个月后便一命归西。没有母亲做为靠山,李瑁的太子之位化作春梦一场,更为悲催的是自己的老爹还抢了他心爱的玉环。武惠妃去世后,玄宗皇帝伤心了好一阵子,一度还食不知味、寑不能寐。可是当把儿媳妇杨玉环纳入宫后,玄宗皇帝生机勃发,昔日的武惠妃早就忘到九宵云外。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活了三十八岁的武惠妃(699年到737年)是一个性情温顺,很会迎逢的女人;她是一个被李隆基专宠的女人;她又是一个差点成了皇后的女人;她的确也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

生于武则天一门(是武则天堂侄子武攸止的女儿)的武惠妃是一个善解人意,又心性灵巧的女人,李隆基当皇帝没多久,看见漂亮的武惠妃(历史很粗心,没有记下她的名字)心里就发痒痒。痛恨武氏一门的李隆基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物,他很快把武惠妃封为婕妤。

靠脸蛋和心智吃饭的武惠妃还真的是改变了李隆基后宫的秩序。李隆基很快把别的后妃撇到了一边,武惠妃得到了专宠,给李唐生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子。那时候,反武的力量依然强大,但没有挡住李隆基宠爱她的脚步。二十五岁的她被封为惠妃,和皇后只差了一个名号的距离。也因为这,她妈受封,她的两个弟加爵。

李隆基在武惠妃身上还真是陷的深,一直想立她为皇后。当时的太子李瑛不是武妃所生,御史上书李隆基,担心立武妃为后,必会危及太子地位,惹起很大麻烦。李隆基才放弃了立后的念头。

果然在其他妃子失宠后,武惠妃用自己的小心思搅动李隆基的布局,太子李瑛差点被废。在张九龄罢中书之职后,李林甫上位,737年,武惠妃用计谋构陷李隆基的三个儿子。那时候的李隆基走火入魔,干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坏事干多了,心里便有鬼。据说武惠妃后来魂不守舍,被心魔吓死。李隆基在她死后,成全了她的皇后名声——追封她为“贞顺”皇后。

人们常常说“脏唐”,也真是的,武惠妃夺人之爱,迷惑了李隆基。而李隆基却夺了他和武妃之子——李瑁之妻。武惠妃恐始料不及。


文踪旅迹


武惠妃是一个贼厉害的女人,大抵是后武则天时代里,最为耀眼的政治女强人了。自她之后,唐朝就在没有出过一个有水平的政治女性。她的儿媳,后来也算她半个姐妹的杨贵妃不算啊,杨贵妃怎么看都是个傻白甜,政治才能,或者说对政治斗争毫无经验。

武惠妃的出身,注定了她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野心。她爹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的亲侄子,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出自弘农杨氏。

他爹在武周时代很低调,不弄权,却也十分得武则天的青睐,可惜英年早逝,于是武惠妃便被武则天接到了宫里抚养。

生活在武则天时代的女性,哪个不把武则天当成人生偶像,谁都想要在政治上表现一下自己,何况她还是偶像的侄孙女,天然拥有学习模仿的心理优势。

尽管她在宫里没待几年,武周的天下就倒掉了,接下来是李唐复辟之后的一个个政治漩涡,然而她静静地蛰伏在深宫暗处,从这一场场政治漩涡中,学习到了各种政治斗争的经验,看着一个个武周时代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明星,注入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倒下,想必她也从其中获得了别人很难汲取的静养教训。

开元元年(公元713),14岁的他与风华正茂的唐玄宗偶遇,并迅速地压倒了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各路宠妃,独宠于唐玄宗,直至死亡。其所获得的宠爱,在笔者看来,俨然已经超过了后来的杨贵妃。由此看来,唐玄宗其实也是个情种。

然而,武惠妃似乎没有她偶像武则天那般雄厚的资本,给自己的老公生下了四子一女。当然她也生下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可遗憾的是,夭折了三个。

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就由唐玄宗亲自取名为:李一,本来唐玄宗的儿子们都是由老宰相宋璟取名的,唐玄宗却打破了惯例,可见其对这个儿子的喜爱,“一”是一个了不得的名字,在当时有“天”的意思,与其他皇子的名字想必,有高贵和更高贵的区别。

可惜这个儿子没有活过襁褓期就夭折了,之后又生了个男孩,不幸也没活过几个月。儿子连续的夭折,令她非常悲痛,而这也自然引发了皇帝的加倍怜爱,之后又生了个女儿,可惜,还是没有活过襁褓,就像是受了诅咒一般。

当她生下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简直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这个儿子能顺利长大么?上苍保佑,这个儿子活下来了,只是并不是由唐玄宗武惠妃抚养,而是唐玄宗的哥哥宁王看出了唐玄宗的无奈,主动提出要将这个儿子接到自己家生活,在宁王妃的抚育下成长。

随着这个儿子的成长,玄宗也越来越喜爱他,“诸子莫得为比”,炼太子都渐渐疏远了。

为了表达对武惠妃的极度爱恋,玄宗特别发明了“惠妃”封号赐予她,(唐代后宫妃嫔一般是没有封号的)使得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之后她又给唐玄宗生下了咸宜公主,到了这个时候,武惠妃总算是拥有了一定的资本,似乎看起来可以向那个位置发起一下冲击了。

武惠妃轻而易举地搬到了没有儿子的王皇后,这位王皇后不受宠,也很无脑,她怕自己被废掉,自乱阵脚,搞起了厌胜,触犯了后宫底线,武惠妃不费一兵一卒就搬到了王皇后。

王皇后一倒台,似乎自己成为皇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事与愿违,无论唐玄宗如何宠爱她,但立皇后毕竟是一件政治大事件,百官都反对立她为后,原因很简单,她拥有武氏血统,毕竟谁也不希望第二个武则天出现了。而唐玄宗的政治头脑也战胜了盲目的爱情,他在这件事情上退缩了。

武惠妃的政治头脑也不差,她看到成为皇后已经没有希望,但似乎当不当皇后关系也不大,只要能当太后就行了。于是她立即改变态度,在唐玄宗赌咒发誓要立她为皇后时,“前后图让,辞而不受”,当场将玄宗感动得稀里糊涂,立即就给与了武惠妃皇后待遇,“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接下来,武惠妃就朝着太后的道路开始进发,当然这并不是说她要不干掉自己的老公,而是要怂恿老公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寿王为太子。

她首先是联合自己的女婿攻击太子,然而被宰相站出来喷了一顿,玄宗虽然也有意废太子立寿王,但也无法反驳人家宰相,于是武惠妃按照武则天的路子,给自己找个外廷的帮手,这个帮手就是很有前途,也很有野心的宗室,后来的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成功挤走前宰相,自己成为被了新宰相,并且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武惠妃阵营之中,不断地撺掇唐玄宗废太子。

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积蓄了足够力量的武惠妃卷土重来,准备发起最后的冲击,派自己的女婿出马,宣称太子(此时的太子是李瑛)和鄂王、光王想造反。武惠妃将计就计,诱骗三位皇子带兵器甲胄入宫,造成“太子党要造反的事实”,加上李林甫的推波助澜,唐玄宗当机立断:“三位皇子,废为庶人,赐死!”

似乎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武惠妃一党弹冠相庆的始皇,寿王距离太子宝座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偏偏这个时候,唐玄宗似乎对一次性逼死三个儿子良心发现一般,他问高力士,该立谁为太子?

言下之意,其实就是不看好寿王了,又或者他已经发现了后宫跟朝堂之间的猫腻,高力士准确地揣摩出了玄宗的心理,顺势建议:立长,于是乎后来的唐肃宗这么个看起来完全没机会的家伙,就这么成为了大唐太子。

听到这个消息后,武惠妃吐了血,之后心灰意懒一病不起,于当年十二月就撒手人寰了。她的死,其实很微妙,当然不是说她是被人害死的,而是她自己信仰崩塌所导致的身体崩溃。

她所图谋的,从成为唐玄宗的妃子,再到图谋皇后,以及后来希望儿子成为帝国继承人,无一不是她的信仰,也就是复制武则天的成功之路在支撑着她,然而最终的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又如何不令人崩溃的呢?


江畔初见月


史料中,关于武惠妃的记载不算丰富,远不足以让我们了解她短暂却精彩的一生。

为什么说她的一生称得上精彩呢?

豆蔻年华,她经历了爱情

历史上,关于武惠妃的名字没有记载,但她却有一个显赫的身份和家世背景。

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为郑国夫人杨氏,因此武惠妃还有另一重身份,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并且深得武则天庇佑,自幼长在皇宫里。

随着神龙政变和武则天的病逝,曾经的武氏权力集团逐步分崩离析,武惠妃的身份也一落千丈,成了后宫中一个可有可无的丫头。

幸好她长相端丽,又很善解人意,因此在初遇李隆基时,便牢牢地抓住了他那颗正当意气风发的心,独得专宠二十余年。

这是一个发生在唐代的爱情故事,霸道总裁李隆基因为一眼邂逅,彻底改变了灰姑娘的一生。

似曾相识的经历

武惠妃几乎独占了李隆基的所有宠爱,几年功夫就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不过都夭折了。

为了不让武惠妃的第四个孩子早夭,李隆基将他送出皇宫,养在哥哥李宪家里,孩子终于顺利长大。李隆基给他取名李瑁,封了寿王。

十八年后,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嫁给李瑁,成了寿王妃,姑娘名叫杨玉环。

有了儿子作为资本,武惠妃开始图谋皇后宝座,恰好王皇后无子,被武惠妃连番刺激之下开始连出昏招,她先是造谣中伤,后来竟然学人家使用巫蛊,终于被废为庶人。

五十年前,武则天与李治的发妻王皇后也上演过相同的戏码,不过武则天成功了,被李治推上皇后宝座,而如今的武惠妃却没那么好命,她败给了“武则天侄孙女”这个曾经让她荣耀无比的身份。

有了武则天的前车之鉴,李隆基再想把武家女人立为皇后,恐怕天下人都不会答应。

李隆基真是爱极了武惠妃,既然不能立她为后,那干脆就谁都不立了。皇后这位置他永远留给武惠妃,不再给任何人,哪怕是后来的杨贵妃都不行。

既然当不成皇后,就当皇太后吧

武惠妃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李瑁身上。如果能帮儿子把太子之位抢过来,等将来儿子登基,自己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为了帮李瑁当上太子,武惠妃勾结宰相李林甫和杨洄,设计诬陷当时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成功干掉了对李瑁当上太子威胁最大的三个人。

不过她毕竟不是个坏得透彻的人,害死太子后,也许是良心不安,又或者因为胆小,总之没多久她竟然因为惊吓病死了,也算是得到了报应。

武惠妃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骨子里有武则天的基因,也遗传了武则天的工于心计和做事狠绝。

她的经历跟武则天有些相似,同样的利用女性自身优势成功逆袭,同样的上演宫斗大戏。为了成功,她们都会不择手段,得逞后又都会感到良心不安。

武则天怕猫怕了一辈子,远遁洛阳;武惠妃担心李瑛等人索命,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总的来说,她们都是封建男权社会里的另类。


醉眼观唐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玄宗非常宠爱的妃子,与皇帝育有四子三女,她是由宫女到婕妤再到妃子,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三十八岁薨,死后被玄宗追赠为皇后,葬于敬陵,谥曰贞顺。

武惠妃做过的最缺德事儿:陷害三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惠妃设计,宫中有贼,召三王入宫擒贼。同时告诉玄宗“太子跟二王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一看,果然如此,于是废三王为庶人,随后赐死了他们。

我认为,武惠妃是个蠢女人。有心计却没有谋略,有野心却没有格局,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原因如下:

一,构陷太子等三人后,惠妃得了疑心病,老是看到皇子们的鬼魂,受到惊吓,一病不起后死掉了。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

二,惠妃的儿子并没有从中受益。惠妃也想自己儿子作太子。玄宗立太子根本没考虑与惠妃的四个儿子,后来玄宗立杨皇后的三子李亨为太子。儿子寿王的王妃杨玉环还被玄宗抢走了。

三,惠妃落下千古骂名。她谋害三皇子之丑事人尽皆知。乾元年间,肃宗废去她的一切皇后祠享。代宗又废除她贞顺皇后的谥号。

历史建议: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撑起你的野心,那么乖乖做好你自己及其本职工作就行了……





融融118


武惠妃(公园699年-737年),名落衡,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宠妃,为武则天的侄孙女。因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生长于宫中.

唐玄宗经唐隆政变立为太子,进而登基后,武氏受到宠幸。公园724年,玄宗废掉王皇后,赐封武氏为惠妃,但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死后,唐玄宗追赠其为皇后,谥曰贞顺,与玄宗育有四子三女.


武氏貌美,很像自己的三儿媳妇杨玉环(杨后来受宠有如此原因),从小生长于宫中,受过礼仪熏陶,性情乖巧,善于察颜观色,很早就引起了玄宗的关注. 玄宗即位时,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初封婕妤,公园724年,赐封惠妃。

玄宗对惠妃宠爱善始善终,一心想立她为皇后。但由于其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李唐乱常之人,太子李瑛又不是惠妃所生,所以玄宗接受纳谏,终没有立惠妃为皇后。



玄宗以前与宠妃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惠妃上位后,三妃相继失宠。李瑛、李瑶与李琚三人常为母亲的际遇而抱怨,惠妃的女婿杨洄每天观察李瑛等的活动,并向惠妃报告毁谤。惠妃就各向玄宗哭诉,捏造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玄宗震怒,欲废太子。只是在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的以史为鉴的劝谏下才作罢.


不久,张九龄流放,李林甫取而代之,奸相李林甫与武惠妃沆瀣一气,企图消灭太子以惠妃的三子寿王李瑁(杨玉环的丈夫)取而代之,公园737年4月,杨洄再次构陷三位亲王,诬陷他们与太子妃薛氏的哥哥薛锈共谋异事。

长袖善舞的惠妃便一面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一面告诉玄宗:“太子跟二王穿铁甲进宫,要谋反了!”玄宗派人察看,真如所说,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说此为陛下的家事,甩锅.于是玄宗立废三王为庶人(这就是典故,一日三庶人的来历),赐薛锈死。 最后 ,三位庶人皆遇害,妃惠心狠手辣的风格有点类似其姑奶奶武则天。



恶有恶报,陷害了太子后,惠妃得了疑心病,常常看到他们的鬼魂,竟至于一病不起。尽管请巫师作法、为太子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作陪葬品,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被吓死了,年仅38岁。


希望星晨58298869


说起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杨贵妃。其实在杨贵妃进宫得宠之前,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嫔另有其人,那就是有名的武氏惠妃。唐玄宗专宠武氏多年,几乎跨越了整个开元年间,而等到杨氏得宠已经是后来天宝年间的事情了。



这个武惠妃原本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的堂侄)的女儿,曾被武则天接入宫中抚养。等到唐玄宗即位时,武氏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这自然逃不过喜好女色的唐玄宗的魔爪,很快就把武氏收入到了自己的房中。

史书记载说,武氏容貌姿美,而且性情乖巧,善于逢迎,所以很快就博得了唐玄宗的欢心。唐玄宗一度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总是让她日夜陪侍在自己身边。

不过由于她与武则天之间有特殊的关系,所以朝中大臣纷纷反对唐玄宗立她为后,而唐玄宗也鉴于“武则天”的前车之鉴,最终没有立她为后,只是立为惠妃(后面的杨贵妃同样也没有被立为后,可见唐玄宗一生都很害怕女人干政)。



在武惠妃得宠以前,唐玄宗曾经宠幸过王皇后、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人,但武惠妃得宠之后,这些人就相继失宠了。武氏在后宫20多年,先后给唐玄宗生了四个儿子(夏悼王李一、怀思王李敏、寿王李瑁、盛王李琦);三个女儿(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专宠后宫,可见一斑!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上太子,武惠妃甚至还勾结奸臣陷害当朝太子李瑛谋反,最终害死太子李瑛。不过不久以后,武惠妃自己也离奇暴毙,时年仅38岁。在她死后,唐玄宗悲痛交加,久不进食,并以皇后的礼节给她下葬。



不过,武惠妃一生机关算尽,她怎么也没有料到:在自己死后,儿媳杨玉环(寿王李瑁之妻)竟然被自己的丈夫唐玄宗纳入了后宫中,并成了后世闻名的杨贵妃,而自己苦心培养的儿子李瑁却大权旁落。不得不说,武惠妃徒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却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