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東北深山裡一群原始穴居人,一千多年後卻統一天下

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最初階段。這個時期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力的極度落後,人們都過著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由於地球上各個區域人類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人類各個族群發展進程極不均衡,有先有後有快有慢,有的地方早已進入封建社會,有的地方還在原始階段徘徊不前。

三國時代東北深山裡一群原始穴居人,一千多年後卻統一天下

三國時代,中原各地軍閥混戰,連年戰亂,劉備曹操和孫權,逐鹿天下,打得不可開交。然而在遠離中原的東北深山老林中,由於人跡罕至,地廣人稀,氣候苦寒,仍舊保持著一派草莽荊榛的原始景象,有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人類族群在此地繁衍生息。

《後漢書》和《三國志》,都對這群人的生活狀態進行了詳盡記述。他們在當時被稱為“挹婁人”,是東北古國肅慎國的後裔。由於遠離中原萬水千山,交通閉塞,挹婁人與中原人幾乎很少有文化和科技交流,千百年來,他們一直按照祖先留下的原始方式,過著讓中原人難以想象的原始生活。

三國時代東北深山裡一群原始穴居人,一千多年後卻統一天下

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挹婁人以農業、遊牧、漁獵相結合的生活,五穀糧食產量極少,捕獵和養豬是他們獲取營養的主要來源。他們的紡織技術也幾乎為零,只會手工採取植物纖維,編織成粗疏的麻布,僅僅足以蔽體,“夏則裸袒,以尺布隱其前後,以蔽形體”。一旦到了冰天雪地的嚴冬,他們的禦寒措施令人瞠目結舌:“冬以豬膏塗身,厚數分,以御風寒”。把厚厚的豬油抹在身上,以此代替棉服。

尤其讓人吃驚的是,挹婁人連最起碼的建築技術都不具備,根本不會蓋房子。他們的住所依舊採用最原始的方式:“處山林之間,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為好”。他們的“房屋”就是在山坡上打出洞穴,人口多的家族打出的洞穴甚至深達地下九層。

三國時代東北深山裡一群原始穴居人,一千多年後卻統一天下

挹婁人也不懂得最基本的金屬冶煉工藝,部落中沒有鐵器,他們的弓箭所用的箭鏃,“青石為鏃”,用尖利的石頭磨製而成,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可以認為他們還停留在石器時代。而同時期的中原,已經處於漢末三國時期,中原的科技文化水平,對於挹婁人來說不啻於外星人高科技。關羽和張飛們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們同時代竟然會存在這樣一群穴居人。

三國時代東北深山裡一群原始穴居人,一千多年後卻統一天下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原始穴居人,卻頑強地在東北地區的嚴酷環境中生存下來,綿延不絕持續千餘年。南北朝時期的勿吉人,隋唐時期的靺鞨人,宋朝時期的女真人,都是挹婁人的直系後裔。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明朝,挹婁人後裔建州女真在東北再度崛起,建立起清朝。

三國時代東北深山裡一群原始穴居人,一千多年後卻統一天下

乾隆皇帝主持編寫的《欽定滿洲源流考》,對清朝祖先的起源做過一番認真詳實的考證,書中記載,清朝祖先“在古為肅慎,在漢為三韓,在魏晉為挹婁”,明確承認自己是挹婁人後代。三國時代,挹婁人還是刀耕火種的原始穴居人,千餘年後,他們卻後來居上,入主中原,統一天下,建立清朝。挹婁人及其後裔的頑強拼搏與進取精神,確實讓人感慨萬千。

參考史料:《後漢書》《三國志》《欽定滿洲源流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