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大器晚成的人物是谁?

博史通今


中国历史应该延续至和平年代吧,那我认为最大器晚成的人应该就是屠呦呦奶奶了。当时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名字拗口,而且陌生。当时她是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时候她已经74岁了。是74岁啊,让我想一想我74岁我在干嘛。可能每天都快乐,也可能有些艰难,但是我想不到我的名字会让国人肃然起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考入北京大学后,之后50年一直致力于医学研究。为了医学,她放弃了很多,甚至不得不放下刚出生的女儿而投入到工作中。屠呦呦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因为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多年了未得到晋升。在世俗看来,这样是没有出路的,可能以后就是个“机器”罢了。就连她当时的同事也不理解。但是,屠呦呦真的一研究就是50年。时间可以说明一切。50年,沧海桑田。大器晚成说的就是屠呦呦奶奶。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了诺奖,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从此,“屠呦呦”横空出世,声名大振。时间能证明一切,她淡泊名利,从不止步,屠呦呦在2019年发现了青蒿素可以治疗红斑狼疮,一个振奋人心的研究成果!!屠呦呦奶奶造福了多少家庭!真是让人热血澎湃!屠奶奶也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图灵,居里夫人是同一咖位。反正就是后悔呀,大学我为啥不学医呢,屠呦呦奶奶,你可是我的偶像啊!!太激动了,中国有个屠呦呦啊!!嗯!脚踏实地啥时候都不晚呀,最坏的结果就是大器晚成了!!


汤圆9383


1、中国最大器晚成的人,几乎没有疑问,就是姜子牙:

曹德旺说,姜子牙直到61岁,还是个老处男。亲友介绍了个57岁的马婆婆,也是个黄花老闺女。乡邻对姜子牙的评价是:他种田赚不到种子钱,他打鱼赚不到渔网钱。结婚之后,整天看书,不干营生,被马婆给休了,江湖人称「逐夫」,也是世间少有^_^

只好从山东老家,去到河南朝歌、商朝首都,屠牛为生。平时就厚着个脸皮、腆着个比脸,蹭朋友家吃喝。别人钓鱼都用弯钩,姜子牙钓鱼、却用直钩,因为他怕鱼上钩,打断了他的思绪。没错,他在思考兵法、以及世道人心。

机遇来了: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整天钻研八卦、打发坐牢光阴。整天思考国家大事的姜子牙,对这种小道消息,非常敏感。而且,姜子牙这种人,小事坚决不干、大事撸袖就干。

虽然当时,姜子牙已经是个72岁的白头翁,但是并不妨碍他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预感到了机遇,姜子牙屁颠屁颠、联络姬昌、上蹿下跳、搜罗美女、贿赂纣王、解救姬昌,终于搭上了周朝取代商朝的时代巨船,成就了改朝换代的伟业。

成功之后、衣锦回乡,马婆拦住姜子牙的马头,想要复婚。姜子牙问马婆要了一盆水,倒在路边,说:你要是能把水捡起来,我就跟你复婚。马婆捡啊捡、捡啊捡,捡起来的只有泥巴。这就是「覆水难收」的典故。

2、中国大器晚成排第2的人物,可能就是刘邦:

明明是农民出身,却坚决不干农活,被爸爸嫌弃不如哥哥。看得出来,刘邦也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这是古今规律,弟弟总是被偏爱、哥哥总是被冷落。

18岁的时候,刘邦就只身,从徐州去河南,投奔如雷贯耳的信陵君魏无忌,奈何偶像已经去世。刘邦只能返乡,继续做「广交天下豪杰」的白日梦。平时就跟白道黑道交往。

不务正业的刘邦,乡邻谁看得起?直到35岁,才勾搭上曹寡妇。42岁,才被白道萧何保荐,当上乡镇派出所长。45岁,才娶到了躲避仇家的吕雉。47岁,才赶上了秦朝灭亡的时代变局。54岁,天下才算搞定,登基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所以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姜子牙从小就想出将入相,所以宁愿穷看书,也不愿意干小事业。刘邦从小就志向远大、崇拜名人,饿死不干农活,最后竟然成就大业。这帮老男人,被小时候听到的英雄事迹给迷住了。如果不是机遇巧合,那么,他们可能会潦倒一生。


醉哪吒


出名要趁早,但在中国古代也不乏很晚才出名的人物,俗称大器晚成。

最大器晚成的人物非姜子牙莫属,也有很多人回答了是姜子牙。


我便另起炉灶,再举一个大器晚成的代表——吴承恩。没错,就是《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小的时候在家乡其实很有名气,小的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非常精通绘画、书法,能够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字帖。

按理说这种人应该很容易成功,实际上却不是。吴承恩多次参加科考,却都没有考上,一直到中年,基本30岁左右了,才考上“岁贡生”,后来流落到南京,只能长期靠卖一些诗文来补贴家用。

到了晚年因为家里贫穷,出任长兴县丞,但是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后又生气的辞官回家,此后就一直穷困潦倒。

但是吴承恩喜欢收集奇闻志怪,隐约有创作的想法。50岁的时候他写了《西游记》的前面十几回,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一直到辞官回家才开始继续也是正式《西游记》的创作,这个时候他已经72岁高龄了。一生穷困的吴承恩,用尽全力完成了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82岁。留下《西游记》这部光耀历史的巨著也算是巨大的成就。


不务斋


俗话说:成名要趁早?可是又有俗话说:好饭不怕晚。笑到最后才是王道。毕竟,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历史上大器晚成者很多,下面列举五个比较有名气的。从年代近的开始:

第一个,励志北漂齐白石

齐白石从小学徒木匠,快三十了才开始学画画,1927年他57岁到北京以卖字画为生,没什么名气,也没多少人买他的画。直到遇到了伯乐林风眠,把他招到美术学院教画画,从此以后名声大噪,成为艺术大师。(另外,励志北漂是个段子,你懂的)


第二个,老当益壮黄汉升

黄忠在三国时代成名较晚,直到他62岁遇到刘备,被重用,他也争气,屡立战功,特别是定军山斩了夏侯渊,一战成名,73岁去世,谥号刚侯。

第三个,五张羊皮换来百里奚

百里奚自幼熟读经史兵书,但一直未遇明主,直到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能,用五张羊皮把他从奴隶堆里换出来。刚开始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已经七十出头了,也有点失望,百里奚说,周文王访得姜太公,太公都已经八十了,我比他还年轻十岁呢!后来,百里奚果然辅佐秦穆公筚路蓝缕建设秦国,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第四个,在外而生姬重耳

重耳就是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父亲晋献公宠爱骊姬,立了骊姬之子为太子,而他的两个异母哥哥申生和重耳都受到骊姬迫害,申生被迫自杀,重耳侥幸逃脱流亡在外19年,后来被迎回晋国时已经六十多岁了。

最后第五个,愿者上钩姜子牙

姜子牙,名姜尚,又称吕望,号飞熊,大器晚成最厉害的必须是他,传说他都八十了还在渭滨垂钓,用的都是直的鱼钩(这哪是鱼钩,分明是针好吧),周文王访到这里,感到奇怪,问为什么这么钓鱼?姜子牙说,愿者上钩!后来周文王就上钩了,帮助文王把周建设的越来越强大,并辅佐武王灭了商纣王。


磨史作镜


中国历史上,最大器晚成的人物是谁?(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大器晚成的人是谁,大小姐认为非汉高祖刘邦不可!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细细道来!

刘邦同学38岁结婚;

48岁起兵造反;

50岁就灭掉秦国,占领咸阳;

54岁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一统天下;

59岁之前,利用5年时间评定了英布,彭越,韩王信,臧荼,张敖等异姓王的叛乱;

60岁亲征匈奴,白登山突围;

62岁,驾崩了。

古代人平均寿命也就40多岁,我们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3岁,也就是说,刘邦同学当时已经基本步入晚年了,我们现在有多少人7、80岁了还有刘邦同学这样的斗志呢?

在很多人眼里,起兵造反之前的刘邦就是穷屌丝一个,的确如此,48岁之前的刘邦,谁都不看好他,就连他老爹刘太公都说“你这个败家子啊,成天不干活,刘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史记》也说刘邦是一个街头无赖,既不经商,也不务农,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平日里游手好闲,20多岁了一事无成,后来听说魏国的信陵君非常有名,就收拾收拾去投奔信陵君了,结果到魏国都城才发现,信陵君死好几年了,没办法,只好投奔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会来事儿的刘邦和张耳成了老铁,后来魏国被秦国灭了,张耳也被通缉,刘邦只好回老家沛县。

回到老家的刘邦继续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也不说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一直到了38岁,参加吕公组织的宴会,一分钱没花,全凭一张嘴,忽悠的吕公认为他有帝王之相,并把女儿吕雉嫁给他,结果还被老丈母娘吕媪一顿埋怨,婚事差一点黄了,后来勉强干了一个泗水亭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所长,最基层的地方治安官员,腰里头别一把破剑,嘴里叼一根枯草,东家有不平事管一管,西家有为难事儿说一说,抓个壮丁,收个税银。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刘邦一辈子也就是个穷屌丝的时候,其实,刘邦早在心里树立了一个小目标!

有一次刘邦送一批人去咸阳服劳役,恰好遇到秦始皇出巡,队伍浩浩荡荡,远远望去,长达数十里,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的车上,威风八面,刘邦羡慕的不得了,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一棵帝王的种子在他心里埋下了。

其实很多人都看不懂刘邦,他在担任泗水亭亭长的时候,与沛县的官员们混的很熟,萧何、曹参都是当时沛县县衙的官吏,他们与刘邦称兄道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地痞流氓,刘邦都与他们处的很好,他在沛县的几十年间,可以说人脉积累的非常扎实。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攻占陈州,建立“张楚”政权,天下大乱。

刘邦的人生转折点来到了,这时候,他正押送一批劳役去咸阳,听到起义的消息后,很多劳役偷偷就溜走了,刘邦一看无法交差,就干脆把人都放了,叫大家各自回家,他这个亭长也不干了,组织一帮弟兄和朝廷对着干。

沛县的县令听说陈胜吴广起义的事儿,很是害怕,主簿萧何就建议把刘邦召回来保护沛县,县令立即派人召刘邦回来,派出的人刚走,他就后悔来,如果刘邦回来不受控制怎么办呢?县令转身就派人封锁城门,捉拿刘邦的好友萧何、曹参,刘邦刚到家门口就听说县令反悔的事儿,向城里射去书信,号召老百姓起义,早就恨透县令的老百姓揭竿而起,杀死县令,追随刘邦而去,刘邦又导演了一出斩白蛇的戏,并自称是赤帝的儿子,招兵买马,军队很快扩大到数千人。

后来的事儿,我们都知道了,刘邦南征北战,攻武关、破咸阳、赴鸿门宴、称王汉中、修栈道度陈仓、雄踞关中、楚汉相争、占定陶、约鸿沟、兵围垓下、四面楚歌、霸王自刎。

八年征战,刘邦终于一统天下,建立汉朝。

胜利后的刘邦是这样总结成功经验的: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功就是知人善任,他去世前,吕后问萧何去世后,谁为丞相,这就是著名的“病榻问相”,刘邦一下子定了死后的两人丞相和太尉,眼光之独到,不得不令人佩服。

刘邦成功的另外一个利器就是强大的内心,当年任何人都不看好他,他也毫不在意,在底层摸爬滚打40多年,遇到过无数的挫折,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八年征战屡败屡战,老爹、妻子被项羽扣押,威胁要煮了刘太公,刘邦气定神闲的说“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刘邦这种人,志向远大却从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就像河流奔向大海一样,一路向东,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虽然满身痞子气,但是大事上从来不含糊。

项羽是让人崇拜的,而刘邦则是让人学习的。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古稀之前一事无成,却成为无人不知的神仙。最大器晚成的人物若姜子牙排第二,绝对没有第一。七十二岁以前,姜子牙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不剩”,姜子牙一直熬到他的同龄人,已经死的没有几个了,他才时来运转。

姜子牙子七十二岁时,还一事无成,娶了六十八岁的马氏为妻。姜子牙开始卖手工笊篱,赔本;卖面粉,赔个精光;开饭店,没人去吃;倒卖牛羊猪马,因违法被政府没收。最后只好开了一个算命店铺,刚有起色,得罪了妲己,只好逃到西岐,在渭水边钓鱼,直到遇见周武王,才开始发达 一展抱负

再一个大器晚成者,《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五十多岁时,还在卖草鞋,连个妻子也没有讨上,如果不是碰上董卓专权,凭借皇叔身份桃园三英聚义,借助诸葛亮的帮助,恐怕也将一世无成。

因此,人想成器,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时运。

吕蒙正的《寒窑赋》中写到: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南极冰火


看了一些答案,扯滴比较远。

大器晚成,是说一个人是个大器,运气来滴晚。成就可大可小,比如,你一直要饭,四五十了,忽然去当了乡长书记,然后有吃有喝,或者,你在家种地,到老大年纪中了进士,然后当了官,可以是大器晚成。本来就是有基础的不算,比如,刘备,一直奋斗拼搏,他一直是上升路线,世人认可了他的才能,曹操就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还有一种大器晚成,与民族,国家,文化,社会等贡献较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尚姜子牙,开国四百多年的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姜子牙八十岁遇文王,助周灭商,立下大功。以前是默默无闻,没有得到世人滴认可,可以认为是出世一样的存在,一入世便是封神,神一样的大器晚成。

汉高祖刘邦,涽世道,当亭长,游手好闲,被他爹称作无赖,就是没有发财的本事。后人觉得高祖远去好欺负,变换做他是流氓。到四十七才斩蛇起义,三年除暴秦,四年灭霸王,定鼎天下,造福华夏大地,泽被至今,他是实际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大一统,加上子孙争气,形成了汉民族,三祖五宗继往开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试问,还有谁能比高祖大器晚成来的伟大,具有代表性,没有,全世界都没有。

因此,最具有代表性,成就最大的就是刘邦!


惠水济善


刘备算吗?我觉得刘备也算大器晚成的人了,因《三国演义》相信大家也对刘备的平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来说一说刘备的生平,看看刘备是不是最大器晚成的人。

公元161年,刘备出生。

公元175年,刘备拜东汉大儒卢植为师,时年15岁。

公元184年,刘备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受于安喜县县尉,但是好景不长,朝廷有令因军功受封的都要被遣散。但是都邮态度不好,被刘备打。打了朝廷命官,刘备只好逃亡,年仅二十几岁的刘备就开始朝不保夕的日子。

公元191年,刘备因功被封平原县令。刘备时年三十岁。

公元194年,刘备救孔融。

公元195年,刘备因救陶谦而领徐州。

公元196年,刘备被吕布攻,失徐州。

公元198年,刘备投靠曹操。

公元199年,刘备背叛曹操,投靠袁绍。

公元200年,曹操再败刘备,刘备背袁绍,投刘表。刘备时年39岁。

公元208年,刘备得诸葛亮,刘备得荆州,刘备时年48岁。

公元214年,刘备的益州。天下九州得其二,时年刘备54岁。

公元218年,刘备得汉中,打败曹操。时年刘备58岁,刘备入日中天。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年刘备59岁。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时年61岁。

公元223年,夷陵兵败,同年病逝于白帝城。时年63岁。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刘备一生最大的成就都是在公元208年以后,那一年刘备48岁。而且刘备一生只有63岁,所以说刘备绝对算大器晚成。


风雨奕生局


中国历史上最大器又晚成的,当属乡村扛把子刘邦。

刘邦,前半辈子挺坎坷的。如果他来讲故事,估计能做《中国好声音》的颁奖词。

18岁时,他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一路风尘、一路汗水,来到了魏国的首都——大梁城。

他来这里,是想投奔信陵君魏无忌的。

可残酷的现实,对他造成了成吨的伤害。信陵君早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自己飘渺的情怀,他来到了外黄,投奔了信陵君之前的门客——张耳。

就这么端茶倒水、点头哈腰的伺候张耳,他终于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原来天下这么大、商鞅变法早就了强大的秦国、六国因循守旧日趋没落。

见识了世面,还是得回到故乡。可是离家多年,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沛县,如今早已成为秦国的领土。当年的习俗,统统都要废除。

人活着,要适应时代。

因为做过游侠、当过兵、还会拉关系,他被任命为光荣的基层干部——亭长。这个职位,主要负责清点户口、抓捕盗贼等等乡村琐事,相当于村长的责任。

这时候的刘邦,内心是十分苦闷的。

少年时的理想,是做一名游侠。

哪里有不平事,就手持三尺剑去管一管,像荆轲那样;

哪个国家被欺负,就靠自己的能力去扶危济困,如墨子那般;

哪个君主招揽贤才,就靠自己的本事去试一试,跟苏秦、张仪一样。

可如今偏偏被困在十里乡村之间,每天所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张家被偷了,他得去抓贼;李家闹离婚,他得去劝和;王家有亲戚来串门,他得去清点人口。

年少的热血,被他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刘邦在工作之余,还是会做着那个美好的梦。

可梦终究会醒来。

两眼一睁,发现现实的不如意,他也会借酒浇愁。他经常去武负的酒店里喝酒,由于身上钱不多,只能赊账。

神奇的是,刘邦从来不用还钱。因为只要他去喝酒,酒店里的客人就多好几倍,老板娘就把多赚的利润,当作刘邦的酒钱。

在无数个夜晚,刘邦眯着朦胧的醉眼,却是那么的清亮。对自身命运的不甘、前途的憧憬,他始终没有放弃追寻。

刘邦明白:是男人,就要醒着拼。

有一年,刘村长要带着村里的壮汉,去咸阳服役。

一帮土包子终于到了大城市,看见繁华的宫殿、宽广的马路、白白的女人、趾高气扬的官吏,在看一看自己这一身的泥土,他并没有生出仇富心理。

他只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

当看到秦始皇出巡的车队时,这个胸怀梦想的中年男人,终于激发了内心的豪情:“大丈夫,就该过这样的人生(大丈夫当如是也)。”

有的人,不羡慕金钱、不爱好名声、不稀罕权利,他的情怀、豪情只属于这片江山。

见识过大城市,还是得回到自己的农村。

虽然身处泥潭,他还经常的45度角仰望星空,偶尔留下清亮的泪水:“也许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吧,什么理想、什么豪情,统统是狗屁。忘了吧。”

当你渴望拥有什么的时候,你偏偏得不到;

当你要放弃的时候,它却犯贱一般,来到你身边求收留。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作非为、山东六国的贵族蠢蠢欲动,人心思变。

一个改天换地的大时代即将到来,刘邦莽莽撞撞的闯了进去。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一声怒吼,彻底震动了天下的人心。

因为押送徭役的时候,逃亡的人太多,刘邦也只好带着剩下的人逃亡到芒砀山。虽说人不多,也是一支生力军。蚊子肉也是肉啊。

沛县的县令也想在这个大乱世中,捞一票大的。

于是派萧何、曹参联系刘邦,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可他是个没担当的家伙,刘邦还在路上,他就反悔了。

你说来就来、你说走就走,玩我呢?

刘邦带着自己的小分队,与沛县的父老乡亲里应外合,拿下县城。因为见过世面、能团结众人、手下兄弟多,沛县父老推举刘邦为沛公。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48岁了。

以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3年后,51岁的刘邦成为汉王;再过4年,56岁的刘邦成为天下的主人——大汉帝国皇帝。

这个年龄,在我们现在看来稀疏平常的很。但是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老年人了。

秦始皇50岁去世;汉文帝47岁去世;汉景帝48岁去世;

作为皇帝,他们享受着这个世界最好的美食、医疗、住房,还是在50岁左右去世。说明在那个年代的人,基本只能活到这个年龄。

刘邦在同龄人陆续去世的年龄,才开始追逐一生的梦想,并且用了七年的时间成为天下说了算的那个人。

如果是你,能够一辈子对未来充满向往吗?

能够一辈子保持少年时的梦想吗?

能够一辈子为了可能会到来的机会而努力吗?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三点,即便成不了刘邦,也能实现一个小目标。

你说呢?


温乎


姜子牙可算其一。

有一种说法,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当过屠夫,开过小酒馆,做一些小生意补贴家用。

尽管如此,他人穷志不穷,他喜欢研究一些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安邦之道等等。

但仍然是半生寒微,无所事事,晃晃悠悠。

直到72岁,姜子牙在河边钓鱼,遇到了出来打猎的周文王姬昌,二人一拍即合。

从此姜子牙的人生就开了“挂”。


关注@李清泉,一起学习有趣的中国历史文化!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