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疫情帶來的深入思考


對疫情帶來的深入思考


對疫情帶來的深入思考

網絡的發展有助於疫情的防控


疫情的發生,導致部分行業遇到了寒冬,部分實體店,尤其是酒店、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將因此蒙受嚴重損失。就像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小餐館老闆抱怨的那樣,“本來衝著年底這一波返鄉行情賺點錢,結果發現連命都活不下去了。”

以旅遊業和零售業為例:2019年春節,全國實現旅遊收入為5139億元,意味著今年旅遊業的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了5000億元;參考2003年對零售業的打擊程度,意味著10萬億零售額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也將超過5000億元。也就是說,僅旅遊業和零售業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了1萬億元!

即便是普通上班族,也開始擔心自己的錢袋子,畢竟房貸車貸再加老人跟小孩的各種開支,不會因為疫情而中斷。

短期來看,六大行業遭受嚴重衝擊,由“非典”產生影響來看,這次也一樣,除了交通運輸業和酒店餐飲業之外,旅遊、電影、零售業和傳統制造業也會受到嚴重衝擊。

長期來看,這些行業將順勢爆發,眾所周知的的是,任何的危局都將以新誕生的市場機會為補償。

第一,以短視頻、長視頻為代表的視頻行業,用戶的在線人數和使用時長也明顯增加。

而且這一趨勢仍將持續下去,也就是說,受疫情影響,足不出戶的泛娛樂產業將迎來機會。

第二,無人配送、無人零售新零售買菜平臺。

第三,線上辦公、智慧醫療,以及大健康、智能製造產業。

對於企業來說,受此次疫情必然激起其對在線辦公和異地辦公的需求。如此一來,既可以提高辦公的效率,也可以避免疫情帶來的巨大風險。

另外,依託於線上醫療諮詢、診斷和治療的智慧醫療也將再次被重視。與此同時,製造業也將加快智能化裝備對工廠的改造和升級,以降低“人”對生產的影響。

對消費、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從長期來看,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深度不會超過非典,且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也就是說,只要防治得當,那麼二季度將進入平穩期,下半年即可逐步恢復正常。

因此,此次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趨勢向上的勢頭。

未來,線下消費會加速向新零售轉變,人們的飲食結構、健康保健也都會發生改變。從長期來看,人們會傾向於重新迴歸家庭,並且藉助於智能家居和5G的手段,實現社交方式的新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