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不能不谈到浪费,你怎么看现在人的消费观念?

飞猪美文


a.扔掉 b.强行吃掉 c.打包带走下顿再吃

a和b都是浪费,c不是.强行吃掉和扔掉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不想打包,最好量力而行,否则就是浪费食物.

消费了不能转化为自己生存所需能量的食物,都是浪费,包括点了没吃,做了没吃,吃了消化不完,吃了变成脂肪堆积在肚子上.

有一些人的观点是,付了钱,爱怎么处理都不是浪费.我觉得这种观点不能说是错,但是挺坏的.就像是春运的时候某个富二代包了一辆火车所有的票,自己一个人坐,你回家没买到票,只能调整安排.一个道理不是吗?

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大前提,资源是有限的. 单位时间内,地球可以产生的能量是有限的,你吃到的食物也是有限的.今天菜市场只有两棵白菜了,你买了两颗吃一棵扔一棵很任性,我想吃白菜没买到,看到你家垃圾桶里有一棵,你说我气不气?你的阔绰行为不一定饿死了谁,但是却很不负责任.

现在生产力不像几十年前了,大家都能吃饱.你节约的二两米几吨水,也的确改善不了贫困人民的生活,但不说你浪费粮食,浪费了自己的钱包,这挺**的吧?

不需要每一件事都做对,也不是说不允许某一个人浪费一些粮食,水或者其他的资源.但是我希望这些人在做出这种行为的时候自己心里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不是给自己找理由安慰自己,甚至是觉得自己这是理所当然的有钱任性,很LOW.





小哥带你了解农村


国人现在对吃的那基本是丰富多彩,然而“光盘行动”却任重道远!

我现在从事汽车制造行业,结合身边事例说一下浪费现象的普遍性。日本人自从发明了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哥大,这个不是吹捧谄媚和夸张,现实就是这样,这是关于习惯养成的。为什么我会用这个联系不上的和吃扯上关系,其实关系很大。公司有大食堂,食品种类繁多,我是北方人,喜面食,大米其次。可能大多数北方人有同感,面食可能碗里吃的精光,大米饭就菜汤类的,碗碟回收区每次基本都是白花花的米饭,你能想想几千人每天重复这样的场景!除过一些大领导,大多员工基本都能留一点“痕迹”(饭菜质量味道怎么样不说),食堂标语贴的满目,事实是浪费严重,真正的5S不是流于形式,不是喊口号,就比如按部就班的饭点时刻,光盘行动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精神面貌,这点才是根本,不是说花钱买消费,而要看到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一个工厂如此,那放眼全国,其他地方会是什么样?

所以,吃要吃得舒心,同时要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人的辛苦,创造幸福的人值得尊敬,而作为“吃货”的我们更应文明就餐,减少浪费,你一点,我一点,岂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责任?


终南之恋


说到浪费这一点我真是感触很深,以前也一直觉得花了钱了就要买等量的东西甚至要物超所值才行。尤其是在吃饭上,恨不得给的越多越好,就算吃不完扔掉了那也是我赚到了。后来在大学期间驻广州的日本领事馆的馆长来讲座,当时学了一年多日语就去听听。结果这个日本人就在讲座上说中国人很浪费,招待朋友、客人都弄一大桌子,吃不完就扔掉了,真是浪费。语气语态很是鄙夷,我当时似懂非懂,之后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件事情也是越讲越气愤,认为该日本友人侮辱了我们的对客人和朋友的热情心里。后来大学一留过日的教授对我们讲起他早年在日本人家庭体验生活的事情。在本地人的家里吃一顿饭,为了表示不添麻烦还特意买了虾。对方呢只是炒了一盘胡萝卜丝撒了点芝麻。白米饭也只敢吃一小碗,因为他们的电饭煲很小,一个人只能吃一碗饭……我更加确信日本人是物质贫乏才会说我们浪费的。大三的时候经常跟日本外教一个老先生,一起在食堂吃饭,他每次对打饭的师傅说我吃的很少不要给太多了,扔掉了太浪费了。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他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而且要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农民种植很辛苦等大道理……

当时觉得应该这样去做,但是并不能真正领会那种心境。直到后来我北漂突然某个点就领会了那种心情,把食物贩卖者当成了朋友,觉得自己浪费很对不住他的劳动。从那之后到现在我再也没有浪费过食物。什么大道理都没有,只是觉得大家都不易,不要浪费别人的劳动成果。

然而,最近看到一篇新闻说日本在食物的浪费上是很严重的国家,每天都会丢掉多余生产的食品,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呵呵……


包子猴


说到吃和浪费的问题,我来谈一谈。我原来就是最典型的浪费分子一个。没钱硬装,也要装成大瓣蒜,五个人必须得点八个菜,吃完还坚决不打包,算帐买单就走人。

在自己家里吃饭时更是,做饭就焖一锅,做菜就弄一大桌,其实根本吃不了,放到晚上,酸了。一个字“扔”。那时根本不懂节俭。

后来上班的单位效益不好了,出去吃饭也知道去价格便宜的地方了。有一次去吃素食,十五元一位自助,一听说是自助,十五元随便吃,当时自私的“必须吃回来”的心理又来了,端起托盘一顿捡,旁边的服务员友好的提醒:少吃勤拿,本店不能剩菜。

哪里还管服务员的好心提醒,就想着得对得起那十五元。其实当时的心太可笑了,平时出去一道菜的钱都超过十五元,都没眨过眼,到这里十五元却总想吃回去,什么心态?典型的小农意识。最后使劲吃才吃不下了,面前还一堆东西呢!这怎么办?服务员在后边来回用眼瞟着。真后悔,拿这么多干嘛,少拿勤拿多好!最后实在是咽不下去了,灵机一动把剩下的东西都倒进火锅里,让它们在锅里咕嘟去吧。至少面前的盘里都没了。

刚要起身闪退,服务员过来了,“先生,您不能浪费,您剩下的都是您的福报啊。”我脸一红,解释,实在吃不下了。服务员又说,您吃剩下的就是下午我们吃的,您剩什么我们就得吃什么。我惊呀的问,这是真的?服务员表情忠恳的点头。顿时我觉得自己太惭愧了,平时的高傲在那一时刻已荡然无存,剩下一脸的尴尬和羞愧。

从那一次后,再吃自助,从来不多捡菜品,吃多少拿多少。后来接触国学文化,佛学文化,知道了因果关系,知道了浪费饭菜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福报,多浪费一分福报就少一分。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浪费真的很可耻,我们每个人的福报是注定的,浪费一分就减少一分的,挥霍没了就真没了。





君子也爱财888


我反对浪费,但是也反对为了不浪费而把自己的肚子当成垃圾桶一样填满各种东西。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一个科室的同事,怀二胎的时候,因为她的婆婆给她吃发霉了的鸡蛋而痛哭不已。她的婆婆是个典型的吃过苦的老太太,非常非常舍不得,这不媳妇怀孕了,家里有亲戚送了很多鸡蛋过来给她补身体,因为当时天气还不怎么热,鸡蛋没有放进冰箱导致有些鸡蛋外壳有些发霉了,但是老太太舍不得扔,仍旧煮给我同事吃,导致我的同事拉肚子,拉到整个人虚脱,只能去妇产科打吊瓶。

生活中,像我同事婆婆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时候饭菜不小心煮多了,为了不浪费,宁愿肚子撑到爆,也要吃完;冰箱里那些颜色已经发黄的剩菜热一热也一定要吃掉;已经开始坏掉的水果舍不得扔,含着泪也要吃完。虽然他们的本意是不想浪费食物,但是却在无形中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这个损失比浪费的那点损失大多了。

所以说,浪费是可耻的,但是为了不浪费而损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


圆圆圆圆的小脸蛋


关于浪费,我这真的是深有体会。我之前就是从事餐饮行业的,在一个大酒楼里面。我们这边是在广东,很多酒席,比如说婚宴,等等那些,很多人都是吃的围餐。差不多都是十菜一汤。很多人因为好面子,所以会点很多菜,而且都会吃不完。在广东这边,我们是有打包的习惯。但是,还是会有,吃不完。还有的就是,在婚宴上,有些人好面子,是不会打包的。通常都是老人家打包。这也还算可以。其实我真的不明白。有必要点那么多吗?比如婚宴。通常兄弟或者姐妹那一桌,通常都是会剩很多。因为兄弟吃一点点就要去敬酒。姐妹那一桌也是。通常敬完酒回来,其他人都差不多吃完了,又要出去送客人,那这一桌就整整浪费掉了。而且做兄弟还有姐妹,都是是年轻人肯定不会打包。其实说白了就是,要面子,办婚宴,肯定要大摆。说的难听了,如果你菜少了,亲戚朋友就觉得可能没排面或者其他什么的。反正就是吃不完。之前看奔跑吧,兄弟有一期,说的就是垃圾那一方面,就是餐余垃圾。每天都有很多剩菜剩饭。除了加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有,很多很多。而且,中国还有许多地方,都吃不起饭。这样浪费真的好吗?反正我见过太多太多了。不过还好,我们广东人这边,还是会有打包这种习惯的。除了一些青菜不能隔夜以外,能拿着我们都会拿。

其实这也不算贪小便宜吧,只是觉得真的太浪费了。


影像金融


说到浪费,我感触挺深的!

记得以前小时候在外面吃饭,如果有吃不完的,或者很多压根没有动的菜,大家都不好意思打包,感觉打包是很小气很穷的做法。但是前几年开始突然发现打包已经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了,吃不完打包服务员也不会用有色眼光看待,而且还很积极。当然我是在上海,不知道是因为是一线城市还是别的地方也都一样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这两年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从小餐馆到大饭店,都会张贴类似杜绝浪费之类的小贴士,甚至在点餐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提醒已经够吃了,或者是不够再点,这一点我觉得体现的不只是杜绝浪费这一点,而且还说明全民素质都在提高。

我说的都是从表面来看得到的一些问题,也正是从这些生活中微小的事情中感觉到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步,从中看到了未来的美好。让我从心底里对自己生在这个国家,活在这个国家而骄傲!

避免浪费杜绝浪费,我们人人有责!




莫念美文


现在最能做到“节约不浪费”的是中老年朋友,因为他们都经历过苦日了,知道食饭的来之不易。

第二类能做到“节约不浪费”的是靠打工吃饭的人,打工的人收入往往不是很高,花每一分钱都会精打细算。

第三类我认为是没有收入或收入不高、再或者就是靠低保维持生活的人群,他们自身都没有什么钱,往往都不舍得浪费。


从我身边的人来看消费观念,就分好多种。

身边年龄大的人(父母辈),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花,米粒掉到桌子上都要再捡起来放嘴里,可钱给儿孙花时,非常大方,有多少想给多少。如果你经常吃酒席,你会发现,酒席中最后没有吃完的菜,打包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基本上没有一个人会去打包。

身边朋友中有做生意的,起早摊黑,省吃俭用,周末带全家一起聚餐,一年中到暑假时,带全家去旅游。

身边朋友有做IT行业的,收入很高,生活很潇洒,有多少钱花多少钱,一个月30天能在外吃饭29天,从来不想着存钱。

身边朋友有超前消费的,超前消费在这些年挺流行,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钱”,明天的钱怎么花?在银行贷款,贷款买车、贷款买房、贷款做生意,以后挣钱慢慢还贷款。

身边大部分朋友都是上班挣钱的,有的在大厂矿上班,有的给私人打工,这类人群月收入都不高,但是每个月挣的钱是可以够全家人用的,但是生活质量不高,属于生活比较低端的人群。钱都是有计划的用。

当然,身边也有大老板,那请客吃饭一点一桌子菜,吃饭结束时,可能有的菜都没有动筷子,也不打包,钱一付就走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提倡。

勤俭,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需求;节约,是品质、是责任、是美德。

铺张浪费”则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人在风上走


这一点真的要好好说一下,平时和朋友一起吃饭倒没发现浪费的问题,毕竟大家心中都有了节约的概念,基本是看人下菜单。

饭店吃酒席就不一样了,真的是太浪费了。现在摆酒席基本都是在饭店,一桌十个人,热菜凉菜汤品甜点三四十道菜,桌子上摞的是底三层上三层。这么多菜能吃个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剩下的极少一部分菜会被打包带走,大部分都被倒掉,真的非常可惜!想想我们的父辈爷爷辈那时候长年都填不饱肚子,那时候都是看天吃饭,老天爷有点不开心,一场连阴雨,一个月大太阳,地里基本就颗粒无收,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饿肚子。中国几千年,老百姓一直都在饥荒中度过,才填饱肚子几十年,就开始这样浪费。现在的小孩子吃东西更是吃两口就扔掉,一点不懂的珍惜。我是80后,小时候也饿过肚子,那时候经常吃红薯咸菜,家里能炒个青菜就非常满足,除非来了客人能吃点荤。想想那时候,我现在吃饭就舍不得浪费一点,吃饭从来不剩饭,所以成了一个胖子。

关于社会上的这种奢靡之风,我想说的还是要靠每个人的自觉,把节约养成一种习惯,拒绝浪费,从我做起!


神农养生记


关于吃饭能不能浪费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教训。

小时候,觉得不好吃,就不吃,或者少吃一点应付一下大人。吃饭剩下的饭经常会给我妈吃完。

到了大学,经常觉得父母赚钱不容易,而且还谈了一个女朋友,年轻人胃口也大,女朋友吃不下的觉得浪费,自己会全部吃完。问题来了,当我已经吃饱了,有时候的确是饭菜稍微多了一点,也强制让自己吃完,久而久之,得了胃炎。

随着工作结婚,收入的逐步提高,现在是不会强迫自己吃完了,凡事吃个8分饱,这样人也舒服。去饭店点菜,不会特地的多点,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吃不完能打包的就打包,海鲜蔬菜之类的一般就不打包了。吃多了,得了急性肠胃炎,去医院看病挂水,反而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