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数沙糖桔急待销售!“疫”情之下,柑橘产业如何突围?

“不外出,不聚餐,不串门”成为了2020年春节的主旋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以往过节畅销的水果,像被隔离的病号一样,封存在仓库里或挂满枝头。特别是疫情对柑橘行业的影响颇深,其中属沙糖桔最严重。据了解,多地区的沙糖桔还留在树上,尚未销售。

那么,针对目前情况,该如何做?以后如何发展?才能走出阴霾,这里我们采访了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副院长区善汉,听听他的声音和看法。

近半数沙糖桔急待销售!“疫”情之下,柑橘产业如何突围?

此次疫情对柑橘产业有哪些影响?

区善汉:由于沙糖桔面积与产量过大,再加上去年的沙糖桔上半年持续阴雨、下半年持续干旱,果实成熟期间持续高温、温差小、低温不够等异常天气的影响,出现的沙糖桔着色晚、早期着色与内在品质不理想,小果比例提高、各产区果实着色、成熟期与上市期交叉重叠,销售压力骤增。

叠加疫情发生以来,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其他城市也先后要求居民尽量不外出、不聚会、不串门。

由此带来的是物流受限、果商不出门、消费者很少出来采购,批发市场萧条,鲜果在批发市场大量积压难以销售出去,还留在树上的果无人或少人问津,即使偶尔有采购商要货也找不到人采果。造成迄今广西桂林产区约60%的沙糖桔尚留在树上等待销售,来宾、贺州等地约有30-40%的沙糖桔也未能销售出去,广西的沃柑销售也因此受到影响。

这种局面能否得到缓解,主要取决于疫情何时能够结束。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势必会对部分果农今年的收入造成严重影响。一是部分果农果品销不出去或部分销不出去,或销售价格低,导致投资收不回,或仅部分收回,这样就

会出现这些果农不同程度的负债,特别是2017-2019年持续3年低价销售或规模大而今年又尚未销售的果农,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进而会影响后续的投资与管理。木虱和黄龙病的为害也会因此而加重甚至暴发。

最终会出现资金承压的果农弃管或轻管,资金问题不大的果农或企业高接换种或砍树再种。

更为严重的是,靠贷款投资或资金实力差的果农会因此返贫,给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蒙上阴影。总之,对果品完全没有销售的沙糖桔种植者来说,形势很不乐观,应当引起政府及有关各方的重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

对消费者而言,沙糖桔市场已由2016年前的卖方市场转化为2017年以来的买方市场,消费者虽然仍然喜爱沙糖桔,但由于品质的下降、沃柑及苹果价格的下降及品质的优势,部分消费者在沙糖桔品质不理想的情况下,会更愿意去消费沃柑、苹果等水果,这样沙糖桔的消费量自然也会减少,再加上疫情的影响,销量更受严重影响。

果品价格的下跌,果农收入的下降甚至亏本,必然对农资产生不利影响。一是销售量缩减;二是高价农资的使用受限;三是农资企业不愿也不敢赊销,反过来影响销量;四是部分赊销的企业因回款难,经济、合同纠纷会增多;五是农资行业竞争加剧,利润会受到挤压。

近半数沙糖桔急待销售!“疫”情之下,柑橘产业如何突围?

结合自身,您有什么应对的方法?

区善汉:这种局面下,我也没有好的办法,寄希望于疫情早日解除。同时要靠各级政府部门、果商、果农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应对,比如通过农业农村部、交通部、果品流通协会及当地政府部门,开辟柑橘销售绿色通道,与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借助电商渠道加快销售。

但在此前,还是要做好沙糖桔、沃柑、金桔等柑橘越冬留树保鲜期间的管理,避免因霜冻、降雨、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及气温持续回升导致的过熟、枯水。

最后强调的是,尽量做好采后的清园、施肥和修剪等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砧木条件,沙糖桔可考虑部分或全部高接早熟的金秋或金葵沙糖桔或其他适宜高接且有前景的品种。

柑橘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品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区善汉: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沙糖桔,沃柑、W·默科特、茂谷柑、金桔也受影响。但沃柑、W.默科特、茂谷柑、金桔留树保鲜时间长,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如果后续疫情缓解甚至结束,则受影响不会太大,况且沃柑、W·默科特、茂谷柑还可以通过冷库贮藏应对暂时的销售困难。

价格方面,春节前沙糖桔好果价格可达1.5-2.5元/斤,统果1.2-2.2元/斤左右,沃柑春节前3-4.5元/斤。疫情暴发以后,少有果商询价,即使有也因没有口罩或不宜人员大量聚集而难组织采果工人,所以果品基本也走不动,现在既无市也无价。

目前,您最关心的是什么?此次疫情对柑橘产业的反思是什么?该如何发展?

区善汉:最值得关心的一是疫情的形势及发展趋势;二是果农怎样才能将果(特别是沙糖桔)卖出去;三是果园的后续管理情况包括清园、施肥、修剪和病虫害的防控等春季关键管理工作是否能及时完成、质量如何?四是今年春季的天气特别是花期与生理落果期间的异常天气会不会出现。

至于此次疫情对柑橘产业的反思,我认为最应该反思的是当一个产业发展过热、甚至出现“疯狂”发展时,为什么没有或很少出现“降温” “泼冷水”的声音,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制订柑橘产业发展新规划,出台5年内面积与产量如何翻番的各种规划,以及各种旨在鼓励产业发展的普通苗木补贴政策等等的时候,不管是专家、官员还是果农、果商,都鲜见控制发展规模、速度的“呼吁”之声?

其次是当柑橘面积、产量过大,市场由卖方变成买方的情况下,与产业相关的各方包括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研发机构、果商、果农包括农资企业,如何尽早尽快做好果品销售及品种结构调整工作。

包括:一是改变观念,控制产业面积与产量,注重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品竞争力;

二是做好品种换接适宜品种的调研与技术储备,特别是沙糖桔、贡柑适宜高接、有潜力的品种;

三是繁育沙糖桔、贡柑等适宜高接品种的无病接穗,避免因大量高接出现的无病接穗短缺;

四是加快经济有效提升果实品质配套技术包括改善果皮着色与提高果品内质、农药残留控制等方面技术的研发;

五是现在及今后在种植、销售的其他品种如沃柑、脆蜜金柑、金秋沙糖桔等时,不要忘记近几年广西沙糖橘发展过快过多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当然,果农也不要过于悲观,虽然广西沙糖桔规模过大,导致2017年以来连续3年的销售不畅,但这种不畅叠加了异常天气、购买力下降及突发疫情的影响,属于比较特殊情况,期望疫情过后,随着天气的正常、经济的好转,也许会迎来市场的复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