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最难的是哪一块?

屁哥学日语


中医的阴阳五行论述,难在应用于辨病判症的逆反思维,升降沉浮,是论气,寒热暑湿燥辨病,辨逆反,证阴阳是关键,它又确实离不开中医师的四证察症判断中。


马忠雪1


中医最难的是其核心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如何让大众理解。

现在学生从小都要接受自然知识的初浅教育,初中要学数理化。化学里的元素周期律讲的是物质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阴阳五行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阴、阳、金、木、

水、火、土相互作用演变而成的。

要人相信阴阳五行的正确性,必须舍弃化学、生物等学科,两者确实是水火关系,只有一个选项。要使人接受阴阳五行的最佳办法是从娃娃抓起,不学理化生,只学阴阳五行。时代允许吗!大众同意吗!国家批准吗!

中医第二难是诊断疾病的方法被不懂医学的人怀疑。摸脉咋那么神奇呢,啥子病一摸就晓得了,这方法太好了。西医咋那么复杂呢,又是抽血化验,又是B超CT。

中医第三难是药物的疗效是否可靠。一种西药上市要经过多重关卡才能放行,药理作用、治疗范围、药物剂量、药副反应都标的一清二楚。中药是否经过西医那样过五关斩六将,一般人就不清楚了!


辛福先


中医最难的是,莫过于诊断,不轮用任何手段和任何方法,诊断不明确,就无法用药!

西医也是如此!首先要诊断明确!

现在的中医内科医生,普天之下,没有一位能达到中医的中等水平,都是在中医门口,里外附近打转的人,属于盲人摸象状态!

现在的西医医生也只是,仪器和物理室极化学室的导游!根本就谈不上医生两字,只能说是为病人在门口的传达人员。

西医外科手术比中医外科,高出了孙行者的一个筋斗云!


无名1898146086933


中医药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为辨证总纲,既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困难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简单八字,是中医药人值得终生参悟的中医真谛。理解并实践八纲前四个字为下工,理解并实践前六个字为中工,理解并实践八个字为上工。掌握并实践治愈这八字的疾病,可以说就可以治愈“百病”。问中医药人一个问题“阴阳表里寒热”六字,每个字都可以分阴阳。那么“虚实”两字,怎么分阴阳?百分之九十的中医药人的答案是错误的。一讲“实”,就联系到“实热”,就认为“实”属于阳,这就是典型的中医药西化。其实,“实热”两字包含“阴阳”两种属性,类似于“表里”(阴阳)两字,单就热看,热是一种性质为“阳”,实则是一种方向(有往里发展的趋势)为“阴”。虚,虚空,有气化为空的趋势,为阳。实,果实,吸收天地之精华为实,(形成“器物”)为有形之物,为阴。实与虚相对。所有疾病不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已。1,阴阳为总结一切的本质,万物皆阴阳。2,表里指方位方向。3,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起源靠宇宙冷热(寒热)变换。4,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暗指疾病是个无底洞,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敬畏生命,疾病。亦印证万物皆空,乃回归本真之意。让人们顺应自然。5,中医药言理法方药,必先明理法,后言方药。做个比喻:把理法比作是数学公式的话,那么方药不过是数字的变化。如正方形周长=边长X4,公式是不变的(就是理法),而边长是变化的(就是方药)6,现在的中医药探讨研究的处方,有本末倒置的情况,重点研究的是药的有效成份,药起的作用,药对病的作用,疾病的本质,根源却作为次要研究方向(受西医的影响,对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基本不知晓)。而古中医药讲究的是抓住疾病的“根”(本质),不管疾病随环境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标证”,但仍然能准确辨证其根源。7,能够以准确辨证为前提,然后做到“胜手拈来”即可“药到病除”,才是中医药的本真。方无定方,法无定法,药无定药,关键是“辨证准确”。8,中医药既是文科又是理科,准确的说是“文理结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为文科,只因中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中医药需理科思维,只因中医药对疾病的分析,需抽丝剥茧,层层分析,逐步推理辨证,然后用“公式化”般的处方治愈疾病。这一气呵成式的过程,各个环节都有理性思维的作用。9,作为一名中医药,以上仅供参考,闲暇之余,聊以自乐。


群信


中医最难的就是没有办法现代化。

作为一个医学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诊断。

作为医生,没有准确的诊断,就不是合格的医生。

因此,诊断技术就是这个医学体系的生命线。

中医要现代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西医创造的诊断仪器或设备直接拿过来。

这些仪器设备本来就是按照西医的理论设计的,显示的项目和数据都是西医的,连分析病情也是西医的,中医医生就必须具有西医理论基础。

西医分工具体,医生不是直接操作设备,而是有专门的西医操作人员操作设备。

也就是说:中医要现代化,还需要西医的设备操作人员协助。

这样一来,中医的四诊八纲就没有用了,中医就没有中医的特点了,还能称为中医吗?

中医如果想自己创造设备,但是阴阳五行学只能解释中医,和数理化不能交流,也就没有办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设备。

比如经络,那些奇谈怪论的理论,数理化没有办法解释,也就没有办法设计设备。

中医的虚火,数理化不能解释,也就没有办法创造检测虚火的设备。

所以,中医多一份现代化,就少一份中医特色。

中医彻底现代化,就不是中医了。


红色土地640


中医最难的是脉学辩证施治。濒湖脉学二十七脉象加上奇经八脉加上十二经脉学,然后是辩证,四象八網,阴阳虚实寒热及温病种种。而施治中以金元四大家为典型,有朱丹溪滋阴派:李东垣壮阳派等等。此外有中医外科,骨科,妇科,少儿科种种很是复杂,中医之博大精深一言难尽。只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医己式微,仅仅脉学一门己无可继承了,古代学生随师摸脉,当诊教学,如今医生仅可摸出十种脉象算是大医了。古代医生循经脉用药,如今医生会背全汤头歌算是不错了。可以说中医之难,已是难在继承了,借一句俗语道不看广告,只看疗效。估计一下,西医看病十之七八立竿见影,而中医看病百之七八有效果,相差十倍:。其难之大,不止仅仅医学本身,治疗効果造成的社会消极反馈更是一大难了。


一斗楼


中医里最难的是那一块?

经谨慎地考虑后回答如下:

中医最难的在于识“字”这一块!

为什么这么说呢?

谁都识字呀,

您做为一个副主任中医师的正规医师应该不会是诓骗我们的吧?

您倒也是出来说说为什么说学习中医是识“字”最难?

是的,确实是的,确实是识“字”最难!

所以说学习中医要从“小”学生开始!

什么叫做“小”?

无“大”即小!

不对呀,小是相对应大来说的,没有大?那么小怎么能够存在呢?

嗯!是的,“没有小”的才是真正的“小”。

……,噢!老中医,我好像是有一点……懂了。

您呢?

您明白了吗?



张建平149284331


所有形成文字的东西都不是难的。中医最难的是前人也说不清楚的东西,一个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最不容易做好的就是感觉能力,感觉能力决定医生对病人疾病及各方面的认知。感觉能力是每一个高明的中医都注重培养的功夫。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同序的境界。望,闻,问,切,四诊八纲。完全凭的是一个高明中医的感觉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一切效果,是非常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神通,不可语达。口笔难以尽述。这种能力长时间实践中所产生的经验,就是中医最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很难传承的。父传子,有他的天性所使,较容易传承下来。师徒相传其效果又难了一层。故这种相传几乎要穷毕生的时日,才能得其真传。只靠学院的教学,也只能会意一些中医肤浅的理论和常识。离一个合格的中医相去太远了。只有理论知识,不能得其神髓。神,是最难得的。


黄山野


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全。中医诊断辨证是关键,要明病位,要知病因,要找出最痛苦的证状:上腹部属脾,右关脉主脾胃,黄色属脾,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身重不能摇,就是指向脾这个病位;寒性收引清澈,寒痛绵绵无绝期、脉紧主寒,腹冷痛肠呜,是指示寒是病因;脾寒腹痛这病位、病因、主证都有了,于是医圣张仲景告诉你:附子粳米夏草枣,腹冷鸣痛逆满好。

中医原理就是:病位+病因+主证=处方


用户9652809520611


生死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医也不例外。现在的中医本末倒置,西医更是变本加厉。

唯物辨证法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现在医学依赖的药物、器材、资源等等都是外部因素。

随着无线技术越来越发达,手机无线上网,遥控飞机,遥控宇宙飞船等等已经广为人知。

《黄帝内经》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其实天地无线和人体无线早已存在了。在几千年前是人的大脑发出信息指令,现在是电脑发出信息指令罢了。

中医难的其实是找回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