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親越發像“演戲”,不吃飯、不留住,感覺是走過場,為啥?

新大風歌


這個問題是真好,身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這個問題現在還真是挺鬱悶的。想著小的時候和媽媽一起走親戚,上舅舅家上姨家一去就是一天和表哥表弟玩就是自己玩都很高興,這一天最少要在那吃兩頓飯,就感覺媽媽和她們有說不完的話。慢慢的我在長大在去送禮待的時間是一年比一年短,到現在送禮都是我去了,到了以後放下東西真的是連做都不做一下就走了。現在想想原因有很多點,首先從被送禮的人的話裡就有原因,以前去送禮到了之後都會說:怎麼現在才來,快點上家裡來等著我做飯。現在的說法都是:都這麼忙,怎麼還來呀,不是說不讓來了嗎,行了,趕緊放下東西趕緊走吧。不知道你們怎麼說反正這都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總得來說就是現在比以前忙了,以前沒有工作是送禮的也有時間收禮的也有時間,現在是都沒有時間,年紀輕的都有工作,年紀大一點的要幫著帶小孩還要收拾家裡地裡也是基本沒時間,在大一點的都不讓去了,因為現在的車非常多怕路上出意外,而我現在每年送禮都會在一天之內都走完,總得來說還是因為太忙了沒時間。其它的倒是覺得沒什麼了,生活節奏快,休息的時間越來越少,為了生活嗎!



沂州玖零二


農村走親,幾十年來確實變化非常大,平時你來我往的暫且不論。春節期間的走親是比較正式的,我們這裡農村也是非常重視的,後來慢慢發生了一些變化!

七八十年代,我們這裡,大年初三開始,請春客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那時我們也就十來歲!在爺爺的統一調度下,開始各就各位,緊張愉快地請來送往。一般規矩:孃家人都要上門把嫁出去的媳婦請回孃家住上幾天!我們家的順序是先請姑奶奶輩,也就是爺爺的姐姐妹妹們,由於他們的父親都過世了,這個責任落到到在家的爺爺頭上,這些姑奶奶們有的離的遠,當時交通基本靠走,開始還每請必到,後來隨著年齡增大,實在走不動了,但我們每年必須請到,要不就太失禮了!

第二個層次是父親這一輩的姐姐妹妹們,據以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一般姑娘出嫁都不是很遠,以同村或臨村為主。因此,雖然弟兄姐妹較多,一二天的功夫,都能請回孃家做客。回到孃家大概住個三四天,老人事少可能多住幾天,年輕的事多,也有住一二天的。吃的不是問題,雖然不是太豐富,但過年家家戶戶還是準備比較充分。住的就不一樣了,當時經濟條件,每家都沒有多餘的床鋪,一般老人能保證有個床位睡,年輕的基本是地鋪,農村稻草多,鋪上一片稻草,墊一層床單什麼的,加一被子。男的一間或一排,女的一排,就可以了。

那時的生活條件基本大部分如此,走親戚做客基本睡臨時地鋪,晚上鋪早上收。不知大人們睡得如何?反正我們小孩一幫的,擠來鬧去,有一個窩就可以睡得很好,大人們也應該習慣吧,我倒沒有聽過有誰抱怨睡的問題!

後來生活慚慚好了。農村外出工作、打工的越來越多,嫁的越來越遠,房子越蓋越多,鋪蓋行禮每家也可以備幾套,走親戚逐漸告別了地鋪時代!

再後來,交通改變,手機普及,靠雙腳走路請客的也越來越少,特別是近些年,隨著獨生子女一帶長大,家裡沒有那麼多弟兄姐妹,也沒有多少請的。

再說,現在的人吃的住的越來越講究,不要說地鋪,好好的床上,都能挑出一堆毛病:什麼認床啦、墊的硬啦、蓋的薄啦、好久沒洗啦…。提供住的麻煩,住的有意見,因此,慢慢的留住的越來越少!既然大家都不方便,越來越多的選擇只吃一二餐,各回各家住的習慣。一些家吃的也感到不是那麼愉快,眾口難調,上飯眾請吧,省心省力!

對於年老的一些人,請來請去也很麻煩,那就不請,改成了登門看望,拎點吃的用的,包個紅包,心意到就行。既然是登門,又是看老人,也就不能再讓老人留你吃留你住了,坐一坐,說一會話,時間差不多趕快走人!

總之,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變,這就是我對現在農村走親戚的一點理解!

個人觀點!


譚成年往事ABC


不管在哪個地方的農村走親拜友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以前的農村每年從正月開始,每個家庭都會開始帶著禮品走親訪友,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現在,雖然走親戚的習俗還在,不過現在走親戚就像是在完成任務好比在演戲,走親戚更像是一種面子活,每個人都像是在走流程辦事一樣,送上禮,說幾句話就走,願意留下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少

當然,流芳不是說不留下來吃飯、不留下來住就沒有情分在。個人認為是隨著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各個地方的農村情況與各地農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不夠,親戚太多

㈠、在農村,我們每個家庭都有幾個親戚要走,為了趕時間,早些走完親戚忙自己的事情,就需要在兩三天之內多去幾家;因此,去親戚家顧不上吃飯也是沒辦法的事,這樣是為了接下來還有很多家親戚需要拜訪。

㈡、部分朋友走親戚也是趁著假期擠時間走的,假期一般都是7天,有些農民在外上班,為了不耽誤工作,又不耽誤走親戚,只能選擇趕場子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把需要走的親戚走完。

{2}、常年不聯繫、感情淡漠

㈠、我們有很多的朋友都是常年在外,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在家幾天,平時工作很忙和親戚聯繫也非常的少,有的好幾年都沒見過面,親戚之間難免有所疏遠;因此,有些不太親近的親戚為了避免尷尬,會選擇性說上幾句話、送點禮,就離開到下一家。

㈡、農村走親戚,大部分也是看在老人的面子,若老人身體健康,每年都會去彼此間也會親一點。老人如果不在了,一般我們還是會走,畢竟農村禮儀約束還是相對比較多的地方,老人就算不在了,也不能不去,這樣會被人家在背後指指點點的挑理。不過走歸走,但家庭的孫子輩可能彼此間並不認識。為了避免彼此間都尷尬,只能表面上走個過場,這種應付的場景也是非常的多見的。

{3}、交通方便、不習慣住在親戚家中

㈠、在以前的農村走親戚大多都是步行或坐車,很少有人能買得起小車。其次,農村道路坑窪不平,行走不便,在親戚家吃上一頓飯,幾乎就趕不回去了。如今隨著農村的發展,道路的修建,我們農民也買了車,走親戚吃過飯也能說走就走。


㈡、回想以前農村的生活條件不好,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相對的有所提升,過年期間走親戚肯定吃的不會差,也都很樂意去走親戚。而現在我們農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有所好轉,每家平常都會準備酒肉,另外就是現在每個人對口味需求不同,走完親戚開車回家吃飯,這樣吃的也會香一些。

流芳認為在農村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在走親戚的同時部分農民為了多收錢,會把能帶的小孩都帶上,這樣小孩收的壓歲錢會多一些;那些不帶孩子的人,會覺得心裡有些不舒服,這也讓不少農民逐漸反感走親戚。

其次,有不少的農民朋友覺得走親戚就是一個飯局而已。親戚之間互相攀比,虛榮心在作怪,在這種形式上的走親戚必然造成親戚之間的實際關係越來越淡。

現在的農村貧富差距逐漸形成後,攀比之心、嫉妒之心也增加了,出現了很多所謂面子上的問題,一不小心就讓人有所不悅。如今的農村在人情冷暖之下,不少農民朋友也對走親戚串門感到精疲力竭。

以上均為流芳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關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討。


農人顧流芳


今天吃飯的時候我們村的鄰居還在說這個問題,說到以前走親戚的時候每個人心裡都特別的高興,雖然那個時候生活條件不太好做的飯菜沒有現在的那麼豐盛,但是每個人都會留下來吃飯,在當時是一邊吃飯一邊嘮不完的家常,我直到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由於我姥姥家離我們家只隔了一個村莊,於是每年過年走親戚都是走路去。

不像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上了小汽車,要知道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村裡都會添很多輛小汽車,以前最好的時候也就是騎著摩托車或者是騎著大架自行車走親戚,而現在都是開著四個輪子的小汽車走親戚,但是現在走親戚確實像問題中提到的“不留下吃飯”“不留住下”甚至現在沒有回禮的,這裡所說到底的“回禮”就是走親戚時帶的禮物,在親戚準備回家的時候需要還回去一些。

綜合這些現象分析來看現在由於人們的生活環境以及思想都有了一定的變化,比如說現在農村人大部分都在城裡打工,一年到頭和自己的親戚也見不上幾面,因此彼此之間也就漸漸的疏遠了,所以在這樣的現象下走親戚的時候,一般很少坐在一起吃飯,更不要說留下來住一晚上,這裡面更多的還是因為長期不來往變得比較生疏。

雖然說彼此間生疏但是也要走親戚,話又說回來無論走多陌生這是自己的親戚,有著血緣關係,所以說在這裡我想對今年準備走親戚的朋友說一句“不要讓走親戚真的成為問題中所說到的演戲”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通過發達的互聯網多於親朋好友聯繫,畢竟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是靠相互之間維護的。


紀錄鄉土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門走親戚也有了一些改變。

在過去由於交通不方便,生活困難,交通工具不發達,走親戚大都是步行,騎車的也很少。我記得在十多年前,春節後走親戚大都是提前計劃好。在我們這兒大年初一不走親戚,都是從初二開始走親戚。走親戚的循序是根據親戚的遠近輕重排日子的,初五以前是看望拜訪屬長輩的主要親戚,大體順序是這樣的:

大年初二去姥姥家,初三岳母家,初四姑家,初五舅舅家,初五以後到正月十五以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家可以互相走訪。

在過去由於生活困難,走親戚也沒有像樣的禮物,都是用柳條籃子盛上自家蒸的饃,上面放二斤餅乾,二斤燒酒,把藍子背在肩上去走親戚。親戚的熱情和款待,每次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的通快舒暢,酪酊大醉,有時趕上天氣下大雪或路途遠,還要在親戚家住宿。那種親情是世間最溫暖美好的!

現在由於社會時代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交通便利,人們走親戚的節奏也發生了變化,原來需要一天一家拜訪的親戚,現在是一天拜訪多家,親戚間開懷暢飲,暢說欲言的機會也少了很多,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感覺親情間少了點什麼似的!








真誠呼喚


我和妻子昨天正巧走一趟遠親戚。現在的人都很忙,所以早上打電話問他們在家才去。由於路遠,又是偏遠山村,而且不熟悉路況。只好打的去。我自己本身也很忙,所以不打算在那邊吃飯。一去一返,和司機談好價錢80元,說好到那邊等我們2O分鐘左右。我們買些禮物,坐了20多分鐘路程,趕到了親戚那邊。他們很熱情客氣,知道我們要來,早就做好一桌豐盛的菜,還叫一些親戚,我們不吃飯都不行。我只好叫司機多等一會兒,多加點餞。我們吃完飯就回來,知道我們忙,他們也不留宿.。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人流量大,親戚們在一起的時間變得很短,甚至連在一起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但親戚間的純樸情誼是難割捨的,他們難得在春節期間擠出時間來走親戚,彼此珍惜情意!是情真意切的,真心交淡,而決不像在"演戲"走過場!




手機用戶真話裡說


現在人和過去完全不同,我記得60年代走親戚感覺很熱鬧!那時代沒有車子全靠雙腳走,幾十里路都是這樣走。但走親戚所拿的東西也不多,一包冰糖一包白糖,像為大的送一包冰糖,為小的就送一包白糖。當時也沒有什麼塑料袋,用報紙一包把繩子紮好,一般像舅舅姨夫才會收下冰糖。其他像老表為小的是不會拿的,好像是有規定一樣,如果你收了可真是笑話。別人私下會說你家窮死了!沒有吃靠收人家東西過日子,所以是不能拿的。一包白糖從初二拜年拜到結束紙都破了!現在就不同了,家家戶戶都有電瓶車或轎車,交通又方便到處都是水泥路。打個電話邀好一夥親戚到某某家去,如果不一起去親戚做飯也麻煩,今天來兩個明天兩個是不是麻煩呢?哪麼,車子大包小包塞滿車廂。今天來你家明天去他家都是約好的,如果親戚距離不遠一天走幾家,一般吃一餐飯就完成任務。有的飯也不吃,把東西一放就走人,還要趕去賭博打牌,這也是農村一種習慣!親戚也沒有以前親了。


專長古玩


這個提問有點誇大其詞,只能說沒有以前隨便。

我有個二十多年的農村朋友,在我們單位做民工。這人會來事,有時會給我們送只雞送點新米。作為回報每個月我會給他多打幾個工時。我們每次去家玩沒有菜他都會炒盤雞蛋炒盤黃豆給我們下酒,有時喝醉了就住他那裡。後來發生了一件讓我感動的事。那次我母親去單位看我,我出差了。他就照顧我母親在他家吃住,第二天親自送上車。這麼多年我一直忘不了這事。後來我因故離開了單位就失去了聯繫。但一直都想去看望他。

今年我回原單位辦事正好碰見他,就去了他們村,整個村莊變化太大差點認不出來了。幾個兒子的房子都是幾層的樓房。經濟收入比我還高。他很熱情留我吃飯喝酒。但我感覺有些變化,找不出當年在一起的那種感覺。

在農村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好了,看法和想法都會隨之改變,熱情程度肯定沒有以前高了。但走親戚留吃飯留住宿還是會的,沒你說的這麼嚴重。在農村人親來往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以後可能會被城市同化。


於是4299


過去的農村走親戚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懷念,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期望。過去看親戚不管颳風下雪都擋不住去看親屬的那份熱情,那時候雖然家家都是一樣的貧困,但是家家都有一樣的熱情,親戚來了馬上給你讓到炕頭裡去,然後開始殺雞宰鴨。開始忙忙呼呼的給你做飯,然後開始燙上一壺小酒,一家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共同享受著一年一次的歡樂團圓的機會。

我到現在還記得每年去大姨家的時候,大姨早早的就會把雞魚什麼的,都拿出來在廚房裡解凍。然後把瓜子花生動一動柿子什麼的也都拿走抗上來,我們這些人有說有笑的,邊吃邊嘮嗑,等到中午的時候飯菜的味道就瀰漫了整個屋子。然後我們這些親人就開始圍坐在一起推杯換盞喝起來了,那時候溫馨的相聚,吃的滿嘴流油的狀態。真的是讓人特別的懷念和想念,現在有的時候還對那種味道記憶猶新呢。

可現在卻不一樣了,我們有汽車開著車到親戚家一瞬間的事兒,可是屁股還沒有坐熱人就惦記著要回到家裡去了,我想現在人們走親戚就像演戲,確實說的不過分,因為人沒實在是太忙了,忙著待人接物忙著看手機玩遊戲。忙著享受生活,這就是現在人現在農村的狀態,所以說人們也不在意吃不吃那一頓中午飯平時在家裡也都是吃這些的,所以說現在人們對走親戚過大年的興趣已經淡化。


伊春美食美客


農村走親戚為什麼不吃飯、不留住,給人的感覺像是“走過場”?原因大致如下。

1、怕麻煩親戚。現在的人啊,走個親戚會顧慮重重:我在親戚家吃飯,會不會給他們添麻煩啊,如果太麻煩了,還不如不在他家吃。就這樣,思來想去一番,最後還是決定不吃了,隨便聊幾句就回家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接待親人朋友到家裡做客的經歷吧?每當他們來家裡做客,總不能太過簡單了吧,倒茶倒水還好說,吃飯總不能太隨意了吧,總要好好的準備一下食材,去招待他們。之後還要去收拾“殘局”。所以選擇不吃飯,多是怕麻煩親戚。

2、真沒時間。平時大家都忙,之所以會有時間走親戚,想必也是因為放假了,這才能抽出時間到各家親戚走走。可是假期都是短暫的,就說過年走親戚吧:人們大都是在外打工,放假的時間更是屈指可數,差不多初四五就要返程,趕回去上班,仔細算一下也就有兩三天的時間來走親戚。親戚多,時間緊迫,就只能提前計劃好,一天多走幾家親戚。

3、維繫親戚之間的親情。

親戚嘛,又不是外人,又沒發生什麼矛盾,總不能說不來往就不來往了吧,不現實。不管自己有多忙,也總要抽時間去維繫親戚之間的關係,不能說斷就斷了,必要的聯絡還是要有的。所以哪怕真的像是是在“走過場”,那也得走!

4、性格問題。這個怎麼說呢?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喜歡走親戚的那種場合,有的人就不太喜歡那種場合。我個人就不喜歡。不管親戚家準備的飯菜有多好,反正我一般不太會在親戚家吃飯,不善於交流,總覺得渾身不自在,不如在自己家來的隨意,一心就想著趕快回家。

至於不留住那就更好理解了:不方便、麻煩、沒時間……。親戚留你住下來,大多也都是客套話,每個人心裡也都清楚的很:親戚是不會住下來的。再者說了,飯都有那麼多原因不吃,更別提不留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