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有疾有遲,有虛有實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更新各種書畫資訊!

當代書壇草書的明清調使其風格走向了重、濁、大,近幾年的小草、章草雖復興起,卻未能走出俗格,多是在製作形式上耍些小花樣,真正深入心靈的自由書寫仍然很少,大家都匆匆奔馳在"創作"的山路上。

草書:有疾有遲,有虛有實

米芾草書


草書並非都如今人一味求快的急風驟雨式的表現,它有疾有遲,疾徐變化方能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妙境。有時慢下來也許更能體悟書寫過程中的心手叩問與精神愉悅。疾徐之間非僅藝術表現,亦有心理節律。

"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緩則鴉行,急則鵲厲"(蕭衍《草書狀》),"緩急措置,損益於真草之間,會通於意態之際……(項穆《書法雅言》)是知疾徐有度,快慢相承,若如今人草書一味急驟連綿,則爛如藤纏,靡如草繩,何敢言草書""晉賢草體,虛澹蕭散,此為至妙"(趙孟堅《書法勾要》),"草書以簡靜為上,而雄肆次之"(包世臣《藝舟雙楫·答熙載九問》)。

草書:有疾有遲,有虛有實

張旭草書


當代草書唯林散之能識其要妙,達此高境。中外推其為草聖,乃因其格高韻雅,點線空靈舒緩,筆墨不疾不躁,從容進退,如見其揮運之時。草書能慢下來,不僅僅是一種技法上的超越,更是書家摒棄功利之想後心靈的放鬆。

書家書寫時,以一種舒緩自如的從容將自己的心性化為線條的潔淨純粹,時間的延伸和順序的漸進都與主體心象的跡化吻合無間,情感的細膩變為清晰的樂音綿綿流動,興味悠長。

草書:有疾有遲,有虛有實

懷素草書


草書風格有主虛、主實兩大類。徐渭、王鐸、傅山草書以實為主,多見形質,用重拙的線條與連綿纏繞,給人以老樹枯藤、疾流飛瀑的感覺,以一種風檣陣馬的急驟,密不透風的張力給人以衝擊。其缺點是過度地重"實質",雖強化了作品的平面視覺張力,卻弱化了作品的空間縱深表現。

草書:有疾有遲,有虛有實

王鐸草書


林逋、董其昌、八大、林散之等人的草書以虛為主,突出神采,注重空靈、灑脫、通透。以清澈鬆動的線條,疏可走馬的章法,給人以"虛靈"的感覺,透過作品水面一樣的清潔明亮,縱深的空間感得以表現,心靈的澄明之像,如在眼前,給讀者更多想象的空間與回味的餘地,故草書的格調、境界、品位更高一籌。

草書:有疾有遲,有虛有實

八大山人草書


虛與實的辯證法,在古典哲學與美學中是一個經典範疇。老子《道德經》有:"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為實,為體;無為虛,為用。虛實是相輔相成的。

關於行草書用筆的虛實,清人朱和羹曾說:"作行草最貴虛實並見……虛實並見,即虛實相生。書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神妙出焉。此虛實兼到之謂也。"(朱和羹《臨池心解》)虛實並見幾被書家視為秘笈。

草書:有疾有遲,有虛有實

林散之草書


學習草書於實處得之不易,尤以虛處得之最難。清人劉熙載說:"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劉熙載《藝概·書概》)蔣驥說:"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蔣驥《續書法論》)

"虛"的妙用在於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家於虛實雖一言難盡,卻時時要在心中、手下有之,尤其對"虛"字要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