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的城中村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缤汇


石家庄的城中村数量非常多。可以说,石家庄就是几十个城中村组合起来的。

石家庄的城中村给许多外来打工者,带来了继续生活在城市的机会和希望。租房价格低,位置便利,配套齐全,你可以早上在村口花2块要碗豆腐脑,1块5,2根油条,1块一个鸡蛋。晚上可以6块钱在巷口吃碗油泼面,再来瓶啤酒。每月的房租也就200多300元左右,加上吃喝,水电。一个月就差不多600。在石家庄平均水平3-4千工资收入的大环境下,城中村租房生活还是很舒服的。

不过环境差,这到是一个不利因素,很多白领或者坐办公室的,觉得城中村档次低,不愿意住在里面。

城中村的房东们,都很逍遥自在,家里房子出租,自己在外面商品房里面住着,之前还定时回来收房租,现在都微信支付宝转账。

只不过之前石家庄三年大变样,拆了很多城中村,近期的城中村改造,又拆了很多村子。这样一些租房客不得不一步步远离市中心,到了越来越偏僻的地方。

之前在休门,后来到彭村,后来到岗头,槐底尖领,东南王,再到宋村位同,贾村方村,南栗。现在都到了许营,娄底,尹村了。


通信民航王大师


如果能够在省会石家庄的城中村生活绝对是让很多人羡慕的:拥有小院,房屋面积不小,基础设施也不差,生活购物也很便捷,如果以后拆迁的话,还会有很大数额的拆迁款,买房生活都不愁,所以,石家庄城中村的老居民的生活是让人羡慕的。

我以前在石家庄城中村住过一段时间,那个城中村应该是叫做尹村。当时是大学刚毕业,在石家庄工作。选择租住在城中村,主要是因为房租便宜,村里人们大多是盖起了2层小楼,也有一些人家盖到3层,然后把楼上楼下房间做下简单装修,自己留几间房自用,剩下的全部租出去,光每月的房租就能够让他们的生活的过的很不错。那时候的城中村里,因为租房子的人很多,所以房子也不愁出租。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村里的饭点、小超市和网吧等也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所以在吃饭购物和娱乐上也都很便捷的。

如果去上班的话,交通也方便,村口就通了很多公交车。一个院里同龄人也多,混熟了以后,晚上下班可以经常一快在2楼露台上聚餐聊天,喝着啤酒吐糟着各自单位的奇葩人和事,总之这样的生活是很惬意的,而且城中村的生活也是一种在繁华都市中的慢节奏旋律。


牛城小巷


那段日子不堪回首,只能说生活是苦的,但回忆起来是甜的!首先石家庄毕业以后我在这里的城中村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其实现在也挺怀念那段生活的!毕业以后,找工作成了大问题,没钱吃饭,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张口,就近找了个城中村住了下来。


第一个居住的城中村是东三环的大西帐(还是小西帐,记不太清了,反正两个村子离得很近)在这里租住的房子非常的小,除了床就只有一个走路的空间,你可以想象。做饭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去村里的大街上吃饭,炒饼、板面,板面、炒饼!除了这些还是这些。最难受的就是夏天热的睡不着,跟蒸笼一样,蚊子也超级多!冬天就冷的扛不住,收200的取暖费,二楼却冷的跟冰窖一样!毕业第一年没钱买厚被子,就凑合着夏天的被子穿着衣服睡,心想年轻扛扛就过了!

工资太低,频繁的换工作,也没挣到钱。从此以后,有去过好几个城中村,几乎都是一样的环境,房价从150到300不等。只能说那段生活是苦的,回忆起来却是甜的!


我在石家庄


石家庄十大“城中村”今昔对比,惊人变化让人感叹!

NO.1 头号名村——石家庄村

若提起石家庄历史上最有名的村子,当推石家庄村。一百年前名不见经传的百户小村成为一个大城市,在全国也仅有深圳可比,更何况我们还是省会。

1904年之前,石家庄村还名不见经传,面积只有0.1平方公里,其范围在今天新华路以北,兴凯路以南,北大街以西,清真寺街以东的这块区域。

由于卢汉铁路和正太铁路交汇,石家庄村的人成了较早见识火车的人。石家庄村也成为了四方的物资集散地,货物转运行业迅速兴起,这里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带动了人口、商业的繁荣,慢慢具备了城市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家庄站这个铁路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商人纷纷在火车站附近购地设厂,石家庄城镇化趋势越来越强,之后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大都市。

虽然石家庄村今天已难寻踪影,但是,它对于石家庄这座城市肇兴的意义,却是应该永远铭记的。

NO.2 市中心的千年老村——休门村

最早的休门原是获鹿县(今鹿泉区)的一个村镇。“休门”在石家庄方言中读“秋门”,有大吉祥的意思。1939年,在建设大街北面的小沿村东南地内曾出土一块古砖,古砖上刻有“大隋大业七年石邑县休门乡赵氏”字样。以此推算,休门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朝。

石家庄市历史上的若干个第一,都是在休门这块土地上实现的:第一家大型纺纱企业大兴纱厂、石家庄第一所中学石门中学,还有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声光电影院……正是这些第一,让休门村在20世纪风云变幻的舞台上抢尽了风头。旧日休门村的凤凰涅槃,发展成为了石家庄最繁华的商圈。如果没有休门村,也就没有石家庄的今天。

NO.3 礼遇“槐树”的千年古村——槐底

老一辈的石家庄人,都听说过“挑砂壶、推煤车,十里八乡最数槐底 穷”这句话。如今的槐底村却是风光无限:在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两侧,以“怀特”命名的大厦、装饰城、家具城等显赫的品牌店无一不是槐底村的产业。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槐底村的早期居民是明朝初山西洪洞县的移民,他们移民前在村边的大槐树前聚集,然后启程。部分移民拔山涉水来到了槐底村,看到五棵巨大的古槐,思念家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们便在此地安家,并定村名为槐底村。

槐底村人对槐树保留着根深蒂固的槐树情结,早些年几乎家家院子里都种槐树,槐安路、槐岭路、槐中路、槐北路都以槐树命名,有的路段两侧种的也是槐树。

NO.4 曾经水运兴旺的见证人——方北

方北村紧邻石家庄市的环城水系——民心河,早在几百年前,这条河叫东运粮河。方北村就在河的西岸,由于这个地方地势低洼,每逢暴雨来袭,就要面临洪灾的困扰,村民会相互提醒要“防避”,即防止灾难、避免受害的意思。后来一提防避,人们就知道说的是方北。

俯瞰方北,它是一个近乎正方形的村子,宛如一块美玉。因此后来方避就逐渐改叫“方璧”,当地方言中的“璧”读作“bei”,于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北”。

方北村靠着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勤劳纯朴的民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城中村改造,并最早实行了社区股份制改革,如今方北已经形成石家庄市区东南经济圈。

NO.5 古佛历沧桑——元村

在石家庄市委大院正南,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公园,元南公园。公园的东北,有一座小小的古式院落,普庵寺封闭于内。元村的古物石佛就供奉在这里。在繁华的城市中,这绝对是件稀罕物。

石家庄开始走向城市发展的时候,元村也迈开了向城市发展的步子。1923年大兴纱厂建成后,元村不少村民成为这座工厂的产业工人。许多老一辈的元村人,参与了石家庄早期的工人运动,彭真发展工人运动时,资本家动用反动派的部队捉拿他,曾藏身于元村。

现在,元村已经完全融入了城市,那些岁月累积的厚重的历史底蕴,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显出其珍贵。

NO.6 四大元帅曾探访——留营

留营村位于石家庄市区西部,本是明代军屯,是真定府的军垦驻地,后来山西移民陆续来到这里定居,逐渐成为一个大村。

20世纪50年代末,一则报纸标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四大元帅结伴视察留营村。新中国的四大元帅彭德怀、罗荣桓、贺龙、聂荣臻来到留营村,其实是因为留营村的棉花种得特别好,产量近千斤。

留营,这个曾经的市郊村落,在2003年时就已改造成为留营社区,没有了村庄的痕迹,现在能看到的是这里人们安然自得的休闲生活和燃烧着的生活激情。

NO.7 人民币诞生地——柏林庄

一说柏林庄的名字,很容易使人猜想这是一个柏树成林的庄儿,但是在这里看不到什么柏树。柏林庄村名因何而来呢?

有一种说法是:南越王赵佗去世后,赵姓后人纷纷来赵陵铺扫墓凭吊先祖,人多了就在现柏林庄的位置搭建帐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场所,得名“拜陵庄”,后来因为谐音,加上当时村周围确实种有柏树,就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柏林庄”。

柏林庄在1942年到1943年间,就建起了完全小学。石家庄解放后,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联中)曾迁到这里。联中迁走后,“民众书店”迁入这里,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制版和部分券种的印制,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NO.8 《毛泽东选集》编选地——西里

你知道《毛泽东选集》是在石家庄完成编选最后审订的吗?

石家庄解放后,毛泽东亲自选定了位于石家庄西郊西里的保育院来修改毛选。与石家庄保育院一墙之隔的小白楼,则成了值班室和电话总机房。在保育院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毛主席对毛选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和校订,可以说小白楼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确定的重要纪念地。如今“小白楼”已拆掉重建成为太行国宾馆。

在西里这块土地上还有我国建造较早、规模较大、造型艺术较高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NO.9 敢为人先股份改造——钟家庄

上联:益民新才金福通天;下联:兴旺发达康乐长荣:横批鸣神州。这幅对联是由钟家庄16个路名和3个街名的中间一个字组成的。这个村的街名路名大都以“钟”字打头,体现了朴素浓郁的钟文化情结。

而我们更佩服这个村庄敢为天下先的魄力:1998年,钟家庄正式完成了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改制成为河北英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还河北省历史上第一个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村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钟家庄的今天,生活水平奔小康,是农村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村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个实例。

NO.10农民影展开先河——西兆通

一个村庄里开影展可谓是闻所未闻,然而这件事就发生在了西兆通村。

2009年6月10日,由郝俊臣等三位农民发起的“全国首届农民电影展”在西兆通村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影展让农民电影人相互观摩作品,互相切磋技艺,并得到了众多农民导演积极响应,收到了来自全国13个省、市,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影视作品五十多部。各级媒体纷纷报道,西兆通村一时风光无限。

权威信息发布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百万网友互动平台,欢迎关注“石家庄发布”!


石家庄发布


如果能获得城中村户籍居民的身份,我愿意放弃我现在的普通土著身份,哈哈。

在城中村生活的普通人,和有身份的准拆二代或拆一代,完全是不同的,当然,他们的生活配套是差不多的。

不少初来石家庄的人,起步住所有可能会选择城中村,位置比较好,租金低。

要是说在城中村生活是什么体验,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不咋地,哈哈,配套不行,其他不说了,自己体会。

以上。

可爱的时光,石家庄独立的吃喝玩乐点评自媒体,一个有趣的灵魂。


可爱的时光


疫情期间租户进不去


雨楼观点


自我感觉良好,不用发愁买房钱够不够,也不用发愁还房贷,挺好的。


用户92585533566


等拆迁


喂猪关上


刚出来上班的时候租的石家庄孙村,那时候村里可热闹了,大街上天天好好人,只有晚上半夜以后才会安静下来,夏天特别热,屋子又小,冬天没暖气,就用电褥子,那时候我也没有洁癖,每次都攒好大一堆衣服才洗。几年以后我和老公又住到了这里,现在这里都是高楼,房价涨到了2万一平。经常跟老公骑电动车在街上溜达,告诉他这儿之前是个网吧,这儿之前修自行车的,我之前租的房子大概就在那。虽然现在压力也挺大,但是想想比以前幸福多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也当了妈妈


灬尛楠


在中仰陵村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刚毕业没钱,一群同学,朋友一块租房子住,一块吃饭,一块玩乐,夏天还在房顶睡觉,过的很快乐。后来大家因为各种原因,就都分开了。现在毕业已经八年了,大部分的人都成家立业,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感情,一份事业,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感谢哪些让我们难忘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