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得宠的女人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伊帆小妞


纵观历史上能得到皇帝宠爱的大多是,第一容貌美丽,第二性格温顺,第三还要有一些才艺,最好是投其所好,符合皇帝口味的才艺,这样就和皇帝有共同语言了。如果没有什么才艺,仅凭美丽温柔,不会得宠太久,因为后宫中美丽温柔的女子很多。

例如五代十国时期西蜀后主孟昶的花蕊夫人,不仅是绝色美女,还是出口成章的诗人,孟昶本人也喜好文学。

南唐后主李煜的大小周后都是国色,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精通音律,工琵琶等,小周后聪敏有才思,李煜本人擅长诗文,又喜好歌舞,精通音律,这样就和大小周后都很合拍,她们姐妹自然专宠了。

宋徽宗精通琴棋书画,他后宫中得宠的妃子都是花容月貌且有琴棋书画才艺的。

汉武帝的李夫人,汉成帝的赵飞燕都是倾国倾城,能歌善舞。

杨贵妃善歌舞,精通音律和各种乐器,击磬吹笛琵琶等,很迎合唐玄宗口味,因为他也同样精通音乐歌舞。

再如乾隆的孝贤皇后与乾隆有共同爱好,慧贤皇贵妃有文才,她们就很得皇帝宠爱。

除此之外,还不能太嫉妒,因为皇帝后宫中美女如云,皇帝不会永远只爱一人,如果太嫉妒,时间长了,皇帝也会不喜欢的,这也是聪明的体现,要平衡好和皇帝的关系。

如果是自入宫以后,一直宠爱不衰,甚至是十几年,二十几年,那就需要和皇帝有特殊的缘份了,这是最重要的,比其它任何因素都重要。有人就一见如故,无比亲近,有人虽近在咫尺,感觉疏远。现代人叫不产生化学反应,难以产生共鸣吧。


福满多2020


历史上有机会得宠的女人很多,能够长期得宠的女人相对较少,最终还能再有一个好结局就更少了。分析历史上得宠女人的共同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美丽动人是得宠的前提。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几乎人人都有一群女人,而且都是端庄漂亮的女人。其中,那些名份比较高的皇后、王妃、嫡妻可能有政治联姻、门当户对等方面的考量,但其他名份相对较低的妃子、姬妾和宫女、丫鬟,基本上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孩。所以说,美丽动人是得宠的“敲门砖”,否则连得宠的机会都不存在。当然也有特例,像晋朝的贾南风皇后,据说比较丑陋,但这种情况恐怕不多见,通常情况下哪怕纯政治联姻,也不至于找个很丑陋的女人当皇后,这不是对丑女的贬低,而是事关皇家尊严。至于贾皇后的真实长像,不一定就像史书写的那么丑陋,也有可能是史官故意贬她。

武媚娘驯服狮子骢

(二)性格温顺是得宠的基础。在男权社会中,女人要讨得男人的宠爱,通常需要一个温顺的性格。她可以对下人飞扬跋扈,但对正主必须像一只温顺的绵羊。武则天在十四岁的豆蔻年华入宫,本来已经吸引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情,但后来她非要逞能用铁鞭、铁锤和匕首降服那匹叫“狮子骢”的烈马,结果在引起皇帝侧目的同时也赶走了皇帝的圣宠。汉景帝本来十分宠爱栗姬,立了她的儿子刘荣为太子。有一次汉景帝生病感觉自己快死了,向她交代要善待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此时,如果栗姬能够温顺地答应,哪怕是假装答应,汉景帝都会马上立她为皇后,结果栗姬没有控制住自己的醋劲和暴脾气,和皇帝吵开了,结果是儿子的太子之位被废,自己失宠,在朝为官的娘家人全部被皇帝罢免处死。

刘邦与戚姬、刘如意

(三)不可替代是得宠的关键。具有不可替代性,无论在职场还是后宫都是必须的。因为漂亮、温顺的女人多了去了,这些都没有不可替代性。就像今天那些娱乐圈的明显,一个个都很漂亮,谁又能比谁漂亮到哪里去?在不平等的地位面前,温顺的女人就更多了,敢像栗姬一样当面顶撞皇帝的恐怕不是被皇帝惯坏了就是自己脑子出问题了!所以,想得宠、想长期得宠,就必须在满足老板一般性需求的同时,找准老板的核心需求,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刘邦发迹后吕雉已经年老色衰,刘邦虽然宠爱戚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偏偏吕雉具有在他死后把控局面的能力,所以刘邦再不乐意也难下决心废她。唐高宗李治当皇帝后身体状况不行,需要武则天帮他打理朝政,所以武则天的地位能够得到提高,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明代成化皇帝小时候因为父皇被俘、叔叔上位,被废了太子之位,差点小命不保,心理上饱受摧残,此时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贞儿受太后之命一直跟在身边养护他,也养成了他对自己的依赖。成化当皇帝后将她立为贵妃,这个万贵妇可以废掉皇后、杀死所有怀孕的妃子,弄得成化皇帝差点没有后代,但成化终其一生对她宠爱不减,还是因为她在皇帝心中不可替代。

成化皇帝的万贵妃


战汉古玉


漂亮肯定是首要条件!

古代后宫妃子得宠必备的两个条件,仅仅长得漂亮还不够!

但往往只是靠长得漂亮还不行,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权是以地主阶级为其统治基础的。有时候皇帝的婚姻也并非本人的感情就可以左右的,就比如后宫妃嫔的聘娶与册立就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往往要围绕着稳固君主统治这一目的。因此,拥有一定的势力的宗族豪强则成了与皇族联姻的主要对象。就像东汉一代的皇后大多来自四大家族

其次,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里,皇帝子嗣问题是宗庙社稷的大事。所以,后妃不过是被当作帝王延续后代的生育工具而已。因此,后妃能否生育子女,尤其是生聪明伶俐的儿子,往往成能否得宠的重要原因。而只要为皇帝生子,特别是被立为太子,那么她的地位必然稳固,妃嫔可以得到封号或立为皇后,宫女可以晋升为妃嫔。

比如唐代武则天能从一名卑微的才人登上皇后宝座,就是靠着她先后为唐高宗诞育四子,而王皇后却始终不能生育,这不能不说是武则天在残酷宫闱斗争中,取得最终取胜的原因之一。近代的慈禧也靠着为咸丰生下唯一的儿子载淳后,便升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儿子同治即位后,又被尊为皇太后。



半旅


历史上的皇帝有三宫六院,数不清的嫔妃,其中有一些甚至一辈子都见不到君王一面,而现如今的宫斗剧也是层出不穷,甄嬛、令妃、如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历史上得宠的女人,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一、长得好看,长得好看,长得好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虽然想要得宠不是只要长得好看就行,但是毋庸置疑,长得好看是很大一方面,不然就算你有极度有趣的灵魂,在消息闭塞,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没有美貌根本没有让男人去了解你的机会,所以看脸的社会呀,美貌是第一步。



二、有才华有心机

最典型的就是武媚娘了。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还是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许多男人做皇帝都比不上她。在她的治理下,国家虽然兴起了酷吏政治,但是对她的正面褒奖也不少,她多权略,能用人。还奖励农桑,改革吏治,更是十分重视选拔人材,所以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人才辈出,国家也十分繁荣。这样一个既有美貌又有才华的女人,怪不得两代皇帝都对她欲罢不能呢。


三、能生下皇子

宫斗宅斗小说相信大家都看的不少吧,母凭子贵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说法。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中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这个后专指男孩,一个后妃仅有美貌和心机也是不够的,在那样一个封建礼制能吃人的年代,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像明孝宗和张皇后一样一生一世一双人,更多的妃子都是依靠着孩子固宠的,所以能够生下皇子这一点十分重要。

四、性格温婉动人

问清代最受宠的嫔妃榜单前列有三人是毋庸置疑的,她们就是:海兰珠、董鄂妃和珍妃。皇太极对海兰珠,顺治对董鄂妃,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她们为什么受宠呢?无外乎是因为她们长相可人,性格讨喜,通情达理的人往往是最让人舒服的,皇帝也不例外,可能偶尔的小矫情小傲娇可以说是情趣,但是只有温婉识大体才是最惹人疼爱的。小辣椒只能用来调味,永远也不能成为主食。

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不禁想起了自己,如果你回到古代,能混得一个宠妃当当吗?我是不行了,美貌的敲门砖就不属于我,没有金刚钻还是不揽瓷器活了,省的手都敲肿了,连门都打不开。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一个成功的帝王后面,往往会有一群女人。她们虽然不会如帝王将相指点江山,也不会如威武将军,征战杀场。

但是她们却运用女人特殊的优势,将至高无上的皇权拥有者牢牢地抓在手中,这些被君王宠上天的女人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首先,容貌出众。

有一句俗话:“女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还是因美丽而可爱?”这个如“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一直困惑人们。

不过有书君认为,不论男人与女人,都是“好色之徒”。对于刚接触的人,容貌的好坏决定着对一个人的好感程度,古代君王更是如此。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对天下女人都有绝对选择权的君王更是如此。一个外貌出众的女人,一般都是他首要接触的目标,也就是急于要求其侍寝的对象。

而最终会不会椒房专宠,那就要看这个妃子自身优势了。所以说,容貌出众是得宠女人的第一要务。

其次,多才多艺。

男人是视觉动物不假,但是如果一个女人只有美貌,其他一无是处也只能迷惑男人一时。

最重要的是要合乎自己男人的“口味”,就像戚夫人一样,一段楚舞那把刘邦迷得是神魂颠倒。

楚人是出了名的浪漫,每逢祭祀,必定载歌载舞。翘袖折腰,为楚舞之最,这种舞姿映射出的就是轻盈秀美飘逸的人体曲线美。

戚夫人不仅擅长此舞,其舞翩若惊鸿,而刘邦最喜楚声,一歌一舞,琴瑟和鸣,所以才有刘邦感慨之言:“得定陶戚姬,爱幸。”

再次,会做人,高情商。

不管是在现在这样的社会,还是古时候的一夫多妻制,高情商的女人一定会招很多人的喜欢。汉和帝的妃子邓绶就是其中佼佼者。

邓绶得到和帝宠爱,惹得阴皇后嫉妒。一次和帝举办宴会的时候,邓绶不小心跟阴皇后的衣裳撞了色。

她就便默默地带着下人回去换一身衣裳,不让阴皇后有怼自己的理由。邓绶身材十分出挑,和阴皇后站在一起,她都会选择站在旁边。

并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不给阴皇后挑错的借口。和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越发觉得是阴皇后苛待了邓绶。既然没办法废后,便对邓绶越发好。

而后,和帝病重,愚蠢的皇后一心要除掉邓绶;而邓绶却想自杀来换回病重的皇帝,一个盼皇帝死让她儿子称帝,一个却情意真切甘愿牺牲生命。

如此低调做人,情商爆表的美丽女子,终于成功挽回皇帝的性命,顺利登上后位,也得到了皇帝的真心。

第四,能生孩子。

古人最重视什么?传宗接代,多生孩子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古代生育能力不强,孩子不容易养大,作为皇帝,要给天下人做出榜样。二是皇帝的孩子是龙子,龙子多,和庄稼丰收是一个道理,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表现。

所以,作为后宫,其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就是要能够生孩子。一旦不能生孩子,其很难在政治上获得认可。

比如杨贵妃,唐玄宗虽然对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一直没有封她为皇后,就是这个道理。

可怜的女人们,她们只有拼命争宠,才能获得稍好一点的处境。只有费尽心机地施展才华去讨得男人的欢心,才能换取自己和家族唯一的出路,而自己的儿女才能有好的未来。

在“夫纲”的男人世界,女人要么怀孕生子,沦为生育工具;要么独霸圣宠,百媚千娇以色侍夫,各家后院都争相演绎着心狠手辣的争宠故事。

也许现在我们不能说她们生活怎样无耻,只能悲叹命运如此禁锢,把原本善良的女子逼成毒妇、妒妇。

得宠的女人的最高级别的本领,就是将男人置为中心位置,失去自我~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有书共读


历史上得宠的女人很多,而他们大部分共有的特点就是美貌、能力、果决狠毒。



美丽的容貌

美丽的容貌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美丽的容貌绝对是打开帝王心扉的钥匙。纵观历史上得宠的女人,先要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倾城容貌才能够获得帝王的宠爱。

历史上被选入宫后,最初得宠的女性都是因为容貌上佳,身姿卓越。所以说容貌是得宠的第一步,但容貌却不是得宠的关键。



卓越的能力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以姿色来博取帝王欢心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再美丽的女人也会老去,何况男人也会审美疲劳。所以长期得宠的女人便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恩宠。从依靠美色侍人的主动,变成帝王自主迷恋的被动。



而这一方法就是知性的能力。想帝王之所想,及帝王之所及。

刘邦在得到年轻漂亮的戚夫人之后,对年老色衰的吕雉开始冷落,但是却无法抛弃他,原因就在于吕雉想人所想,及人所及。刘邦想杀韩信却碍于面子无法动手,吕雉看透了这一点,长乐宫钟室斩杀韩信,刘邦因此认为吕雉是一个贤内助。当刘邦去世后,吕雉更是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果决狠毒

要想永世得宠必然要得势,不然终究会被帝王平衡之术驾驭。即便是吕雉、武则天、慈禧等能力卓越的人也在被帝王平衡,以防独宠专权。为此甚至汉武帝甚至创下了“立子杀母”的制度,杀死得宠的妃嫔。

所以要想长久得宠,必须得势,吕雉和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刘邦在后期欲废太子刘盈,但是奈何吕雉得到了诸多大臣的支持,并且找到商山四皓,由此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而且之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武则天更是果决狠毒到了极致,为了得宠,不惜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之后更是仿效吕雉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做成了人彘。

李治生病期间,武则天乘机排挤朝中忠于李唐的大臣,扶持自己的势力。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都是受到武则天的迫害而死的。于是朝臣纷纷倒向了武则天。



在唐高宗李治想要废黜武则天之时,武则天羽翼已成,李治也无法撼动武则天的地位。由此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女皇。


我是越关


历史上得宠的女人有不少,她们的共同点比较突出,比如容貌突出,能隐忍,一旦得势便个性彰显等。她们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共同点,比如做事果断,心狠手辣等,下面我以她们中的二人为例。

我要说的两个得宠又得势的女人,是汉朝的吕雉,和唐朝的武则天。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史称吕后。

汉高祖刘邦驾崩后,由17岁的长子刘盈即位,从此朝廷大权就落到吕后手中。此时的她,已由当初的贤良女子,蜕变为心狠手辣的绝世悍妇,为了铲除异己,她不择手段。

其中以她杀害曾被刘邦宠幸的戚夫人,手段最为残忍,在历史上留下了“毒妇”的恶名。她命人砍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当“人彘”,其实就是“人猪”。

吕雉的儿子刘盈即位后,她大权在握随即大肆残杀异己,刘盈因亲睹“人彘”,受惊吓过度忧郁病逝。后来又立少帝刘恭,吕后自己临朝称制。但不久因为刘恭偶然听说自己母后已经死,皇后并非他亲母,就口出怨言“太后怎能杀死我母亲却把我说成她儿子呢?我现在还小,等长大后我就造反。”吕雉听说后很担心,害怕刘恭将来作乱,于是暗中杀害他,改立常山王刘弘为皇帝。吕氏照旧临朝天下,权力无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的杀戮则要更凄惨。

常言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为了手握权力之剑,她的子女全都下场凄惨,几乎无一善终。


武则天共有四子和二女。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李弘因与母亲政见不合,据说被武则天毒死。李贤因与她有政见上的分歧,被流放巴州,不久客死。李显当过三个月皇帝便被废黜,后来好不容易复位,又被自己的妻女合谋毒死。李旦在李显被废后,当了七年傀儡皇帝,后也被武则天废黜,并取而代之。

武则天的两个女儿为安定公主和太平公主 。安定公主死于襁褓之中,据说她是武则天为嫁祸王皇后而刻意害死的。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因此得到了她的宠爱。后来她也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李隆基擒获,赐死家中。

武则天的子女几乎全都死于非命,而和她本人醉心于朝权大有关系。

历中上的这两位女性,她们都曾受宠,也曾在权力达到顶峰时,掌握着一国命运,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她们最大共同点,是身处权力旋涡时,都会选择残忍无情、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子女,也在所不惜。


青岛出版集团


所谓千人千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历史上得宠的女人当然有共同点,更有其独具特色的不同点。关键处在于,她们能满足君王最需要的东西,而不触碰他们最软弱、最忌讳的地方。

一、以色事君,最大的共同点在于青春年少、面容姣好,但明宪宗的万贵妃是个例外

与西方人有些不同,似乎中国古代的审美对身材的要求并不太高,什么削肩、细腰、三寸金莲之类的,在现代审美看来反倒有些病态。大体上,中国古代君主对美人的要求,那脸盘子一定要长得好,而且最好是青春年少。大约是古代养颜技术不发达吧,美人总是易老的。栗姬容色摧败了,就被汉景帝嫌弃,导致其子栗太子被废掉。赵丽妃曾经那么受李隆基宠爱,儿子被立为太子,却因为年少色衰被玄宗嫌弃,甚至玄宗一日杀三子,其中就有李瑛这个赵丽妃生下的太子。

讲养颜,春秋时代的大美女夏姬简直是个妖孽,她儿子夏征舒都成人了,她居然还能面如少女,乃至于有意无意的害死了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有因她杀身亡国的,也有因她叛国灭族的,说她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是不恰当的,这个女人仿佛是不会老的,更有让人不可思议某种技艺或构造,实在让人无语。

唯独明宪宗的万贵妃却是个例外,证明了一个女人即便没什么容貌、乃至于比君王大快二十岁,也是可以在后宫专宠的。无外乎一点,万贵妃给了明宪宗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母爱和安全感。

二、以技艺事君的,技艺的独一无二、超乎如神是关键点,但有时候仿佛其间的媚态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环肥燕瘦,各有所爱。赵飞燕和杨玉环的绝色自然不必说,然而她们长袖善舞好像才是君王最欣赏的。话说赵飞燕身轻如燕,能做掌上之舞,让汉成帝一见心醉。杨玉环的舞技也不是吹的,风流天子唐玄宗不但喜欢俗的、更喜欢雅的,雅俗共赏唐玄宗就更高兴,连个安禄山大胖子,因为胡旋舞跳得好,也深受唐玄宗宠爱。

据说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小国有个皇帝爱个波斯女,那波斯舞蹈多半也露半个肚皮之类的,未必跳得多好,长得多么中规中矩,却关键在于一个媚态,让这昏聩的皇帝喜欢得不得了,因此给了她个“媚猪”的御制外号。

后来的风流才子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谈到,大概意思是:女子容貌、技艺都在其次,关键是个媚态的问题,有或没有,完全是天壤之别。

君王,什么好容貌没见过,什么好技艺没看过,恐怕无非是一时眼缘而已,皆来自于那一时的感觉。

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都是腐儒的空话。君王爱才,也爱女子之才,关键在得用在合适的地方

所谓梅妃诗文歌舞、样样都能,那不过是小才,最终依旧被唐玄宗所厌弃。而西施救灭图存、覆灭敌国,貂蝉周旋间谍、斩杀豺狼,这算是大才(虽然真是的历史上未必真有此二人)。所谓女子绕腰三尺剑,十万温柔斩阎罗,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到最后他们也未必再需要依靠什么男人。

武则天的兴起是个例子,在唐太宗时期,她的才能用得不是地方,因此不得宠幸,以至于太宗死后出家为尼。但到唐高宗时期,武则天的才能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能让高宗有力的维护朝中的平衡,避免权臣的专政。都说是武则天夺了高宗的皇位,实际上高宗和武则天是共生体,高宗借助武则天的强横以清除朝中掣肘他的力量,当高宗真想废黜武则天时,武则天陷入了最大危机中,所以,别觉得高宗那么无能。他对武则天的放纵,既有他性格相对软弱的原因,也有高宗为维护自己权力而有意为之的因素。

再看贾南风,这个丑女为何到死都能稳稳坐在皇后位置上,乃至于干掉了太后。那是因为半个白痴晋惠帝离不开她。无论,她再怎么凶狠残忍、丑陋淫秽,然而,她是保住晋惠帝皇位的最后一道防线。贾南风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了,那晋惠帝实际上也失败了,事实证明了这点。

君王的女人,不能以寻常观点视之。以色事君者,色衰而爱弛,这是最低层次的,天下绝色虽少,而宫中不缺,除非如夏姬终身容色不改。以技艺事君者,也是笑伎俩,难免君王哪天觅着个新鲜的,就不爱这一口了。唯有满足君王所最需要的女子,能够长久保持其荣宠,如武则天带给唐高宗的绝对权力、如贾南风做为晋惠帝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如万贵妃给明宪宗的母爱和安全感的感觉、如杨贵妃时不时的小脾气带给玄宗老皇帝时不时还年轻的感觉,等等。


星火辰


红颜祸水,红颜祸水,首先,不美如何成为祸水,成为宠妃?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八九不离十。

列举下历史上知名的一些宠妃,商朝的妲己、夏朝的褒姒、汉朝的戚夫人、李夫人、楚王的虞姬、唐朝武则天、杨贵妃、赵飞燕、赵合德,清朝的董鄂妃等等,都是君王的心头宠,赫赫有名的美人。可见一个宠妃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天生丽质,当然这个美的评判是要符合各个朝代的审美的,比如唐朝以肥为美,美人自是要丰满圆润,才算的上倾国倾城。

除了年轻貌美,才情也不可或缺,毕竟再美丽的花朵,看久了总会腻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舞蹈说唱总的有一样精通的。自古帝王多情又无情,单靠美貌是留不住的,要有才艺做点缀,锦上添花。

色艺双绝,可以让一个后宫女子一时成为宠妃,恩宠加身,而要想长久获得君王的宠爱,则需要智慧,需要心计,毕竟聪明人才能走的更远。要是太笨,请参考《甄嬛传》《如懿传》,估计出不了几次场就要领便当,是没有资格评上一代宠妃的。

而历代宠妃中最聪慧、最攻于心计的非武则天莫属了,本是李治老爹的才人,结果成了李治的皇后,李治的王皇后,箫淑妃都不是她的对手,王皇后本来想借武则天斗败箫淑妃,没想到自己一块栽了,皇后之位都被抢了。而武则天圣宠不衰多年,直到唐高宗驾崩,武则天又作为唐中宗、唐睿宗两任帝王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来索性自己当了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宠妃能做到武则天这份上,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在古代以男为尊的朝代,不是个个宠妃都有机会成为武则天的,有这个机会大概也没有武则天的魄力和胆识,当然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也很骇人听闻,不是一般人,但是必备的智慧和心计是要有的,毕竟后宫三千人,没点手段根本站不住脚,排不上号。

再然后哪,要懂得揣度君心,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一个不小心,那可是会祸及家门,所以,要小心谨慎,要当一朵帝王的解语花,让皇帝觉得:我这妃子不但才色双色,聪慧可人,还善解人意,妙哉妙哉!要宠,要赏。

最后,最好要有德行,不管是装的还是真的,最好不要让皇帝觉得此女善妒无德。要懂得示弱,毕竟一国之君,骨子里透着皇家的骄傲,太过强势的妃子会让君王不喜,至于度如何就看宠妃们如何把握,各凭本事了。

当然,如果有外戚势力就锦上添花了,毕竟前朝后宫分不开,息息相关,不过最好不要权倾朝野的那种,容易遭帝王猜忌,会有翻车的危险。

其实,历史上的宠妃除了早亡,在美貌正盛的年华逝世的,其他大都是色衰爱弛,很少能够善始善终的,武则天是少之又少的一个,就连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卫子夫在盛宠十五年后,也输给了年轻貌美的李夫人,钩弋夫人,晚年更是含冤自尽于深宫,不得善终,实在可惜可叹。最惨的是汉朝的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丢进厕所,简直惨无人道。

所以,做宠妃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要年轻貌美,后宫三千人,年年有更新,君王向来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闲话茶馆


古代后宫中,什么样的女人最得宠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说,还用说吗?肯定是讨皇帝欢心的女人最得宠啊。有人甚至会进一步说,关键还是要看皇帝的口味。如果皇帝喜欢贪玩好耍,肯定是那种能歌善舞,会甜言蜜语,甚至会有一些特殊本领(比如说夏姬之类)的女人,最讨皇帝欢心。如果皇帝是励精图治的,那么,肯定是那种举止端重、品德高尚、团结后宫的女人最讨皇帝欢心。也就是说,这得根据皇帝的口味来判断。如果那个后宫女人刚好对上了皇帝的口味。那么,皇帝就喜欢这个女人。

(夏姬)

这种说法,看起来有道理,不过,显然太过简单了一些,而且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我认为,古代皇帝对后宫女人喜不喜欢,其实是有统一标准的。不管是贪玩好耍的皇帝,还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大家的标准,其实大体是一致的。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要能生儿子。

皇帝为什么要娶那么多妻子?为什么要把天下最漂亮的女人都集中到他哪儿?为什么要配备三宫六院?很显然,这是一种张扬皇权的表现。这样做,正是为了表明他们皇权的强大无边。

但是,这个话是深层次的东西,是不能拿出来说的。能拿出来说的是什么?是皇帝配备三宫六院,是为了多生孩子。

皇帝多生孩子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古代生育能力不强,孩子不容易养大,作为皇帝,要给天下人做出榜样。二是皇帝的孩子是龙子,龙子多,和庄稼丰收是一个道理,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表现。

所以,作为后宫,其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就是要能够生孩子。一旦不能生孩子,其很难在政治上获得认可。这样的话,就算再能讨皇帝欢心,皇帝也不一定给予她很高的地位。比如杨贵妃,唐玄宗虽然对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一直没有封她为皇后,就是这个道理。

(杨贵妃剧照)

第二,要有好品德。

品德这个东西,对于古代的后妃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诗经》里面有一首爱情诗叫做《蒹葭》。现在大家都说它是一首爱情诗,但是古代的学者们在训诂的时候,却都一致认为,这首诗是为了描写“后妃之德”。可见,“后妃之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什么样的后妃,才是有德的呢?在大臣眼里,或许有不同的看法。不过在皇帝眼里,最重要的就是谦让。后宫是个大家庭,本来女人的心眼就比较小,女人一多,是非就多。如果大家再争宠,这会让皇帝很难受。皇帝无情无义倒也罢了,皇帝若是个多情的种子,这样就会搞得他心力憔悴。所以,他肯定喜欢谦让团结的女子。

如果女子争宠,心眼小,皇帝是很不喜欢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汉景帝的后妃栗姬,本来是很讨汉景帝喜爱的,汉景帝都把她的儿子立为了太子,很可能将来就把她立为皇后(汉景帝已经把那不生儿子的薄皇后给废了)。但是她太争宠,容不得汉景帝喜欢别的女子。结果汉景帝一生她的气,不但把她打入冷宫,还把她儿子的太子之位给废了。

(栗姬剧照)

第三,要不能干政。

讨皇帝喜欢的后妃,都是必须干涉前朝的。在皇帝看来,后妃重要的就是生孩子。生不了孩子,就是女人的错。但女人生了儿子后,绝对不能凭借自己是孩子的母亲,干预前朝之事。

比如钩弋夫人,本来是很讨汉武帝喜欢的,但是汉武帝害怕她干政,甚至把她给杀了。汉武帝这样的做法,甚至被北魏学去了,形成了一种制度。可见,皇帝对后妃干政,有多么忌惮。


分享到:


相關文章: